<p class="ql-block">文攝/陳勇</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155607</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4/12/31</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點(diǎn):湖北省博物館編鐘廳</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湖北省博物館編鐘廳,那一刻,仿佛時間都凝固了。當(dāng)我看到編鐘的時候,內(nèi)心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那編鐘以其恢宏的氣勢,瞬間抓住了我的目光,讓我久久無法移開視線。龐大而莊重的編鐘,散發(fā)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前的輝煌歷史。那精美的紋飾、巨大的體量,無不令人驚嘆,我深深地被這震撼人心的恢宏氣勢所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聽到編鐘發(fā)出的聲音,簡直不敢相信這聲音如此雄渾,如萬馬奔騰,震撼人心;簡直不敢相信這聲音如此悠揚(yáng),如潺潺流水,撫慰心靈;簡直不敢相信這聲音如此空靈,如仙樂飄飄,令人陶醉。編鐘之聲,穿越千年,奏響歷史的華章,讓人沉浸在古老文化的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從感觀上,編鐘給人以莊重古樸之感,那沉穩(wěn)的色澤、大氣的造型,讓人一眼望去便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從工藝上,編鐘工藝制作實(shí)在太精致神奇了。每一處細(xì)節(jié)都處理得恰到好處,無論是精雕細(xì)琢的紋路,還是光滑平整的表面,都彰顯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p><p class="ql-block">從大小上,編鐘有大有小,錯落有致。大型編鐘氣勢恢宏,讓人感受到一種威嚴(yán)與莊重;小型編鐘則小巧玲瓏,別具一番韻味。</p><p class="ql-block">從紋飾圖案上,編鐘的紋飾精美絕倫,或刻有古樸的神獸圖案,或繪有絢麗的花卉紋飾,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從音準(zhǔn)上,編鐘的音準(zhǔn)令人驚嘆。歷經(jīng)千年,依然能發(fā)出準(zhǔn)確而美妙的聲音,仿佛是時間的使者,傳遞著古老的音樂智慧。編鐘,真的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shù)瑰寶。</p> <p class="ql-block">目前已知最完整的編鐘是曾侯乙編鐘。它于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距今約2400年。以下是其具體介紹:</p><p class="ql-block">規(guī)模與構(gòu)成</p><p class="ql-block">全套編鐘共65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jié)構(gòu)鐘架上,包括45件甬鐘、19件鈕鐘以及1件楚王熊章镈。</p><p class="ql-block">制作工藝</p><p class="ql-block">編鐘采用了銅錫合金鑄造而成,制作精美。鐘體上刻有精美的紋飾,如象征性的動物和幾何圖案等,造型莊重而端莊。</p><p class="ql-block">音域與音律</p><p class="ql-block">音域?qū)拸V,高、中、低音區(qū)的中間部分具有完備齊全的半音列,可以旋宮轉(zhuǎn)調(diào)。其以五聲為主的音位設(shè)計(jì)以及七聲音列形式的存在,顯示了當(dāng)時高超的音樂水準(zhǔn),至今仍然可以演奏,音高穩(wěn)定。</p><p class="ql-block">銘文</p><p class="ql-block">共刻有銘文3755字,包括鐘體銘文2828字,掛件銘文740字,鐘架橫梁刻文187字。銘文除少量為記事外,絕大多數(shù)是直接與編鐘及其音樂相關(guān)的編號、標(biāo)音及樂律學(xué)理論,是目前所見唯一的中國先秦官方樂律文獻(xiàn)。</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一些重要編鐘的出土記載:</p><p class="ql-block">曾侯乙編鐘</p><p class="ql-block">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jié)構(gòu)鐘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曾侯乙編鐘共刻銘文3755字,記錄了約2400年前中國的音樂實(shí)踐與理論,是先秦宮廷樂律文獻(xiàn),體現(xiàn)了豐富、嚴(yán)密的樂律學(xué)知識體系,涵蓋長江、黃河流域多個諸侯國的律名,體現(xiàn)了南北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晉侯蘇編鐘</p><p class="ql-block">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肆中發(fā)現(xiàn)此套編鐘14件,并搶救回。1993年初,山西晉侯墓考古發(fā)掘出土了殘存的2件小編鐘,形制與14件晉侯蘇鐘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連綴起來,證實(shí)上博從香港搶救回歸的14件鐘與此次發(fā)掘出土的2件鐘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編鐘數(shù)目應(yīng)是16件。該組編鐘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鐘,鐘上刻有規(guī)整的文字,共刻銘文355字,最后兩鐘為2行11字,銘文完整地記載了公元前846年(周厲王三十三年)正月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p><p class="ql-block">嬭加編鐘</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湖北隨州曾國墓地發(fā)現(xiàn)第169號墓,出土了嬭加編鐘,是曾侯寶夫人羋加之墓中的隨葬品,也是楚國國君嫁女曾侯的陪嫁品,即楚國制作的青銅器。銘文記載了第一代曾候是周穆王之長子以及周夏聯(lián)軍滅商史等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信陽長臺關(guān)編鐘</p><p class="ql-block">1956年3月,信陽長臺關(guān)幾位農(nóng)民抗旱打井時發(fā)現(xiàn)不明古物,后經(jīng)文物部門發(fā)掘,出土了完整的青銅編鐘,由大至小共13件,依次排開,最大高約30公分,最小約13公分。</p><p class="ql-block">骉羌鐘</p><p class="ql-block">1928年,洛陽出土了八座周天子墓,其中有一套骉羌鐘,一共十四件。</p><p class="ql-block">師丞鐘</p><p class="ql-block">1974年在陜西省寶雞市扶風(fēng)縣黃堆鎮(zhèn)強(qiáng)家村出土,上面的48字銘文,記載了師丞做此鐘感念先祖祈求長壽幸福的史實(shí)。</p><p class="ql-block">涉縣北關(guān)1號墓編鐘</p><p class="ql-block">1982年,在邯鄲涉縣北關(guān)1號墓出土,共計(jì)39件樂器,其中包括甬鐘16件、紐鐘9件、镈鐘4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亳州市|
滨海县|
宾阳县|
中山市|
神农架林区|
界首市|
西乌珠穆沁旗|
张家川|
宜春市|
北京市|
无为县|
中牟县|
岗巴县|
奈曼旗|
即墨市|
盐亭县|
浙江省|
中牟县|
蓬莱市|
尤溪县|
潮州市|
衡阳县|
那坡县|
绥德县|
漯河市|
西吉县|
社会|
汾西县|
牡丹江市|
浮梁县|
孝昌县|
修武县|
睢宁县|
饶河县|
永济市|
安国市|
布尔津县|
阿克|
沙坪坝区|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