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欲仁群晨讀掠影(2024年下)

柔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浩瀚的宇宙,有無數的星辰,世界之大,寬廣無垠。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是何其渺小。但清代的袁枚著詩曰:“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有幾位中華經典文化的愛好與追崇者,堅持數年每日晨讀,不覺又是一年過去了,我們以半年編成一篇,以饗讀者,是以記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2025.1.6.)</span></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47次例會紀要</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7月6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惠寧學姐:這是孔子對于仁的理解,雖然我們不能像堯舜一樣博大好施,但我們可以立足自身,無論在職場還是社會、家庭,先立好自己,以身作則,都要盡自己的能力,用不同的身份角色(妻子、母親等)像君子一樣走正道去幫助、影響和成就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 柔荷學姐:堅持讀誦圣賢經典是值得點贊的。我們要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像堯舜一樣把自己的能力使出來,但不能好高騖遠,要發揮本我的理性能量,先把自己立住再去幫助別人,自己想要通達就幫助更多的人通達,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立足本位,真誠惻怛,用純的、正的思想和能量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 飛燕:所謂的仁德,就是自己想站得住也要讓別人站得住,自己想發達也要讓別人發達,能夠推己及人,就是說近乎仁德了,根植于現實的社會和生活之中,平凡里見偉大,既自利又利他。</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鄧飛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欲仁讀經群第48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7月13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4人</p><p class="ql-block">分享主題: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姐;三人行,指多人在一起,發現別人做得好的,要去學習,做得不好的,要警醒自己,不要去學。我們要有去惡從善之心、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 飛燕: 通過與人相處,要不斷的去對照別人,學其長處,見不行而自內省,讓自己完美起來。</p><p class="ql-block"> 惠寧:與人交往,學習別人身優點,對照別人的缺點,加以改正。做人要謙卑,多向周圍人學習。</p><p class="ql-block"> 楊麗芳:每人都有優缺點,與多人在一起交流,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對照別人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值組長:楊麗芳</p><p class="ql-block"> 2024.07.13</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欲仁讀經群第49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7月20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分享主題:談談對學習《鄉黨第十》的收獲、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本篇就禮儀做了具體的說明與重視。展現了孔子是一個知人性、懂生活的圣人狀態。他不怨天,不尤人,盡人事,聽天命,強調仁德。無論怎樣都要讓自己不斷進步。在禮儀方面,作了具體細節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麗芳:此篇講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社會、家庭和個人行為等各個方面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舉止。展現不同場合的禮儀規范,嚴謹態度和個人行為準則、人際關系的交往等哲學思想與道德標準。并詳細描述了生活細節的處理。</p><p class="ql-block"> ?柔荷:這是特別接地氣的一篇。給出了言論行坐臥住的標準。我們依照圣人的要求,把這些標準運用到現實生活、工作中,為營造美好的生活和社會狀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50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7月28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4人</p><p class="ql-block">分享主題:談談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出自《論語》泰伯第八,作為讀書人,以讀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標準,朱子說“不遠復,以行遠”,易經云“不遠之復,以修身也”。因此,要志向遠大,矢志不渝,孜孜不倦,不好高騖遠,多做平凡而簡單的事。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 麗芳姐:個人要成長,要有遠大的目標和堅韌的意志,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每個人從一出生都是學習的過程,要有弘毅的精神,心中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并為此堅持不懈,努力奮斗。一是要有社會責任感,對學習有上進的心態,承擔一定社會的責任。二要大局意識。要做一個有夢想的人,積極向上,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惠寧姐:每個人的層次不一樣,身處的環境不一樣,分工不一樣,都應該堅持學習。不管怎樣都要有大的志向、大的責任,要去圍繞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在不同的崗位上,多讀圣賢書,盡量以圣人君子的身份去做好每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飛燕:作為士人、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因為責任重大,道路遙遠。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無論遇到什么挫折,心中都應該有一份對他人的責任、擔當。作為子女,要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弘毅的堅定起步。對社會,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飛燕</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51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8月3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八顆心”的體會</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我們必須要立圣人之志,用圣人的理念要求自已,隨時對照,及時提醒自己,做到無我利他,利普天下之人,活到老學到老。</p><p class="ql-block"> 飛燕:這八顆心是阻礙發展的負面心態,要不斷立志、責志,隨時去除。要從八顆心的反義詞去做,培養正面能量,存天理,去人欲。</p><p class="ql-block"> 麗芳:很久沒有對照這八顆心了,在工作生活中,這些負面心態常圍繞自已,使自已退步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掃除這八顆心,不斷觀照反省,讓正能量常居心中。</p><p class="ql-block"> 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楊麗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52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8月10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工作中要沉靜,不要茍且;與人相交,要真誠以待;居處恭,是讓自己時刻處在恭敬中。就算到了邊遠地區,也不要把這些原則拋棄,要培養內在的仁德。</p><p class="ql-block"> 麗芳:樊遲問仁,孔子告訴我們,在生活當中,起居要端正恭敬;在辦事中要嚴肅認真;對待他人,要忠誠。就算去到不發達的邊遠地方,也不能放棄這些原則。在生活當中一定要保持一個正直之心,保持忠心,做事誠實;對人真誠,無人走到哪里都要這樣保持。</p><p class="ql-block"> 柔荷:仁,是儒家的最高境界。這里告訴我們,平時要保持謙遜恭敬的態度;做事要嚴肅認真,盡職盡責;與人交往要真誠守信,善良。要保持一種對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以去除自身的傲慢之氣,朝向世界大同。</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53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8月17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孔子比較謙虛,他一直在踐行,他希望弟子們要有遠大的目標并能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踐行!君子有三種德行,即具有仁德的人不自大、不自滿。仁者因為內心充滿仁愛,所以不會自高自大,不會有私欲,總是謙虛謹慎;有智慧的人,不被外界的紛擾所迷惑;勇敢的人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會感到恐懼,能夠勇往直前。這段話強調了個人品德的修養和內在素質的提升,是儒家思想中對于個人修養的重要指導原則。通過踐行這些原則,我們才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麗芳:孔子常常在仁、智、勇三個方面對照自己,反省自己。具有仁德的人對別人充滿愛,對人對事有自己的理解,沒有私欲。有智慧的人能了解本質,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勇敢的人內心很勇敢,不畏懼,能夠勇往直前。我們雖然有時很迷茫,但對照圣賢經典,多思考,多學習,就能有所突破,不斷前行!</p><p class="ql-block"> 飛燕:孔子教導我們要在培養仁德、追求智慧、鍛煉勇氣三個方面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仁愛之心,對待他人要同情和關懷,不以自我為中心,保持謙遜。要不斷學習,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和洞察力,這樣在面對復雜情況時,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要有勇氣去面對和解決問題,不逃避,不畏懼,保持堅定和勇敢。</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飛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54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8月24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4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智慧所能得到的,卻不能靠仁德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將會失去;靠智慧所能得到的,又用仁德所守護的,不以莊嚴的態度去君臨百姓,百姓則不會敬重。智慧所能得到的,仁德又能守住它,以莊嚴的態度君臨百姓之上,但不以禮義治理國家,也是不完善的。孔子強調仁德、莊嚴、禮儀,即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p><p class="ql-block">   麗芳姐:無論是靠智慧、仁德還是莊嚴來得到的,如不以禮儀來規范,是很不完善的。有智慧的人能得到一些,但如不以仁德來守住,得到的也將失去。因此我們要多學習圣賢經典,培養仁德、追求智慧、學習禮制,即君子不重則不威,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p><p class="ql-block">   惠寧姐:孔子教導我們要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多積善德,不論在家或是在工作崗位上,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或失初心,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臨之以莊則敬,不莊,不重也。禮為標準、規范,即使有知有仁有莊,未善也,而要有禮才是道,道路才行得通暢,行得有效率。</p><p class="ql-block"> 飛燕:孔子強調知、仁、莊、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我們充分運用好孔子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楊麗芳</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55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8月31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陽貨第十七》中的“六言六弊”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 飛燕 : 孔子提出了六種品德:仁、智、信、直、勇、剛,同時也指出了如果僅僅愛好這些品德而不通過學習去深入理解和實踐,就可能導致六種弊病:愚、蕩、賊、絞、亂、狂。因此,學習是理解和實踐這些品德的關鍵,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明白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恰當地運用這些品德,避免走向極端。這一思想恰恰體現了儒家倡導的中庸之道。它也在提醒我們,在追求任何美德的同時,不應忽視學習和思考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學習,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美德,并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運用它們,從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p><p class="ql-block"> 麗芳:《論語》六言六弊,告訴我們要把握好度,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保持好的學習態度,不斷的充實自己,同時要注意全方位發展,不只是某一單方面的培養,要平衡,要一齊發展,以適應不斷發展前進的社會與和諧美好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柔荷:六言六弊從六個方面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同時又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不能太過,也不要不及,也不能偏,只有隨時學習,隨時調整好適與度,才不會出現過于不及所帶來的弊端。</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56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9月7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 談談對《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書中[南贛鄉約]章節的理解與心得。</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南贛鄉約》這一篇是陽明先生將民俗風情、鄉鎮管理、禮儀規范等內容的集中呈現。他強調,一是環境要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 即使環境不好,要從自己內心行善去惡,去除私利的念頭,多講奉獻、不求索取;二是怎么處理鄰里之間的關系,與鄰里之間要互幫互助,多幫忙解決問題,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彰善者,其詞顯而決,糾過者,其辭隱而婉。三是從經商、禮儀等多方面來看,都要從善如流,即為善雖人不知,積之既久,自然善積而不可掩;為惡,積之既久,必至惡積而不可赦。通過此篇的學習,我們可以找到不同的點,可以去學習并踐行,都可受到教育,頗有收效。</p><p class="ql-block">  麗芳姐:陽明先生通篇在教我們怎樣向上向善,如何因地制宜進行治理,如何向善去惡,不能以法治人而要以善治人,以人治人。他強調的是人性化管理,對待父母兄弟姐妹與鄉鄰都有規范,怎樣去揚善隱惡,怎么去處理一些重大事項等,都很有儀式感,很莊重。強調要民風淳厚,要懂禮儀,善為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的內心對于善良和秩序的向往是不會改變的。其實,每一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社會自然會和平安定。</p><p class="ql-block"> 飛燕:首先,《南贛鄉約》的組織建設明確了成員的構成和文簿的管理,也彰顯了心學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其次,行為規范強調了個體內心良知的引導作用,旨在通過外在的規范來促使內心的修養。最后,聚會儀式的部分強化了儀式感,充分表現了心學強調內在修養和外在實踐相統一的教育方式。在踐行陽明心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在外在行為上符合道德規范,更要在內心中不斷激發對善的渴望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進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鄧飛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欲仁讀書群第58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到會:兩人</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修身在正其心,修身一定要端正心念,心里不能有那些雜七雜八的念頭,如憤怒、恐懼、喜好、逸樂、憂患等等。有了這些在你心里,那心就不端正了,所以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心念,心正了,才能平安,才能有所發展。其實這些經典,我們是應該背下來的,在起心動念中,舍去歪門邪道,留下正大光明。</p><p class="ql-block"> 柔荷:修身的根本就是正心。在現實生活中,其所以有不正確的言論行為。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不正了。但凡有任何不正確的言論行為時,一定要反求諸己,要返回到自己的內心,去檢測那在心念是否端正。要隨時隨地將自己的心念引導到良知上去。</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欲仁讀書群第59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9月28日</p><p class="ql-block">到會:4人</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人心是微妙的,有欲望和私欲,所以容易不穩定。尊從合乎道德規律的心,大自然宇宙很微妙,要根據變化來,順時而行,要精益求精,追求真理,現在社會缺少去追求真理的心,人很浮躁,缺少專心致志的心。我們應堅持中庸之道,保持平衡和諧,要時刻警醒自己。</p><p class="ql-block"> 柔荷:人心惟危,人心比較危險,難以安定,私欲重,公心比較難,所以我們要致良知。道心惟微,道心是比較微妙的,難以察覺,所以我們要去除私欲,尊崇道心。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要精純專一才能達到大道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麗芳:我們心被私欲不良情緒影響,不要一時沖動做出錯誤決定,我們要理解別人,要保持正能量的狀態去影響別人。道德標準無處不在,用心去體會道的標準,不被私欲蒙蔽,守住道德底線,堅持對的合乎道的底線,無論生活還是事業,要專注一個方向。</p><p class="ql-block"> 肖劍:無善無惡心之體,人心本來是沒有善惡分別的,但是我們讓自己這顆心有了善惡的分別,所以人心是危險的,道心就是人不分別不對立,看到一個人沒有善惡美丑是非的分別。這16個字就是教我們怎么從二元對立當中回到二元一體,回到天人合一。</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肖 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0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0月5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談談對《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天地之道,博大精深。我們要多下功夫去學習,去審問,要解除疑惑、謹慎思考和分辨真假,更要認真地去篤行,只有不間斷、不懈怠,并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前進,才能有所收獲。儒家云: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榮譽地位都是次要的,外在名利都是夢幻泡影,我們要抱著純粹自然的心而行,盡量把工作和事情做到最好,只要修好了內心的心性,一切都心安理得了。</p><p class="ql-block"> 肖劍學弟:這段話主要講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首先要去學習,去審問,去思考,去辨別,去篤行。其次是學習要有學習的態度,遇到事情要向內求,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有向內求才能改變,才能成長。</p><p class="ql-block"> 飛燕:它強調了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以及通過不斷努力可以達到智慧和力量的過程。要終身學習、深入探究、深思熟慮、明辨是非、實踐出真知、堅持不懈并自我超越。只有不斷地努力和實踐,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變得聰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能變得堅強。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不斷前行,自我完善。</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鄧飛燕</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1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0月12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4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談談對“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孔子給我們分析從人的行為上,動機上、心安于何處這三個層次上去分析觀察人。去了解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一套完整的考察方法。首先看他是做了什么。是善事還是惡事,再看他的動機是真善還是偽善?再看他的心之所安,是他本心就是要行善?行惡?還是有別的原因導致他不得不去行善或行惡,其本質是不同的。才能根據不同的本質趨向而做相應的對待。</p><p class="ql-block"> 肖劍:這是一個觀人的特別好的方法和自我約束的好方法。觀察一個人做事的方法,再去看一個人行事的態度為什么有不同。再看他做事是從什么出發的,是為了那點工資?還是從心里就想去做這個事情,就享受這個過程。那他處事的態度就不一樣。那我們觀察自己時就相反,先規正自己的發心,先察其所安,再做事情時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狀態。人心就沒有什么可以隱藏的。堅持這三句話,就可以看清一個人。</p><p class="ql-block"> 麗芳:要了解一個人,先觀察他的行為、動機是否出于真心。比如從工作上說,從這三個方面去考察一個人,他就沒有什么可以隱藏的。看他行為是否真正在做事,他到這里來的動機是什么?他要干什么?是否真正熱愛這個工作,真心付出,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幫助年輕人積極向上。</p><p class="ql-block"> 柔荷:大家都談的特別好,又很全面。根據夫子給我們指出的觀人的三個方面,去了解、觀察別人,同時又要回過頭來反觀自己,審查自己,從心到外,又由外到內,這樣子反復觀察審問自己,也去觀察別人,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哪怕是難測的人心,也是沒有什么可以隱藏得了的。我們朝著圣人指出的標準、方法去行事,就沒有什做不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輪值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2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到會: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談談對“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肖劍:孔子在侍奉君主的過程中,盡力的去以禮相待,但是人們卻以為我們是在諂媚。我們在現實當中遇到的問題,孔子也遇到過。我們在現實中恭恭敬敬工作,但是會有人說我們在諂媚老板,我們應該回歸到事情的本真上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要被他人影響。</p><p class="ql-block"> 飛燕:?孔子說:“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下級對上級稍微尊重一點,很多人就以為是諂媚,這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兩者的區別在于,諂媚是帶有某種目的,比如升職加薪,而禮節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我們對領導要保持基本的尊重,也要對領導直言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是否采用看上級的綜合考量,不提想法或者見事就懟都失去了事實本身的意義。而如今,我們對父母也應尊重和敬畏,對老師和對領導也應尊重和敬畏,我們內心沒有錨定點,自由主義變成了隨波逐流。沒有了根,便談不上枝葉繁茂。</p><p class="ql-block"> 柔荷:孔子一生以恢復周禮為目標,所以他的事君盡禮是有先祖禮制儀文可依的。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他們的內心需求不同、出發點各異,而把這種本就是應盡的本分、職責說成是諂媚,這就是要警示我們:要導正自己的心念,要走正道,維護正道。</p><p class="ql-block"> ( 代替主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3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到會:4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談談對“《與陸元靜書》27.2段”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肖劍:良知是心的本體,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那個能夠恒常覺照的本心,心的本體本無起無不起之分,即使妄念發動,良知也照樣存在,只是有時候我們的良知會被障壁,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一顆時常覺察的心,才能保持我們的良知。</p><p class="ql-block"> 飛燕:良知即是心之本體,我們要時刻保持對良知的覺察和警醒,不讓自己的行為偏離正道。即使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也要堅守內心的道德準則,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和修養。</p><p class="ql-block"> 麗芳:良知是恒照,是心之本體,我們生活中私欲占了主導,良知就會被遮蔽,就分辨不了良知了。良知沒有開始和結束之說,他會一直存在,像鏡子一樣,照見生活中的真善美。說善言,行善事,存養自己的良知。</p><p class="ql-block"> 柔荷:良知的根本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只是我們被遮蔽了,我們要把跑掉的良知收回來。如果良知跑掉了,就是私欲太重了。我們的良知會一直在,只是他們被遮蔽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把我們的良知照進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去學習,去體驗。</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肖 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4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1月2日</p><p class="ql-block">到會: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談談對“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的看法和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學姐:這是孔子關于仁者和智者性格特點的論述。仁者是指具有仁愛之心的人,他們喜歡山。山象征著穩重、堅定和永恒,仁者通常性格穩重,不易動搖,他們追求的是內心的平靜和堅定。知者是指聰明、有智慧的人,他們喜歡水,水象征著靈動、順應萬物,水利萬物而不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看我們如何去引導它。我們既要學習仁者的心態平和,包容萬物,又要學習智者的靈活變通,順應萬物,這些特性是相互兼容的。</p><p class="ql-block"> 肖劍學弟:智慧的人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寬厚仁德的人像山一樣堅韌不拔,矢志不移。有智慧的人像水一樣靈活,仁德的人像山一樣安靜,智慧的人是快樂的,仁德的人是長壽的。上述講的智慧和仁德的人就是一類人,就是君子。我們要以這樣的人為榜樣,向他們學習。</p><p class="ql-block"> 飛燕:仁者性格穩重、內心平靜,喜歡山;智者思維敏捷、善于變通,喜歡水。智者喜歡動,善于通過行動來驗證自己的智慧;仁者喜歡靜,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和諧。智者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獲得快樂;仁者性格穩重,心態平和,有利于身心健康,延長壽命。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修煉好自己,只有每個人修煉好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質,社會才能和諧。</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飛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6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1月16日</p><p class="ql-block">參會: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談談“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往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這章的大概意思是: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還是要自己去干的。</p><p class="ql-block"> 這段話強調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無論是堆山還是填地,都需要不斷地努力,不能因為只差一點就放棄,也不能因為已經做了一點就滿足。只有不斷地前進,才能達到目標。修身之道,由己不由人,貴在持之以恒,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百折不撓,孜孜以求。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p><p class="ql-block"> 麗芳:這個就是一個堅持的問題,只要堅持就會做成一個大事,中途退出,則一事無成,也就是功虧一簣。還要有意志去鼓勵自己,要堅定信心,要有不屈不饒的意志,堅持才有勝利。</p><p class="ql-block"> 柔荷:做任何事情,只要認準了方向,就要自我勉勵,自我堅持。人的成功就是在那再堅持一下之中。修德敬業,其主動權在自己。是否能夠堅持不懈,全在自己,我命在我不由人。</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7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1月23日</p><p class="ql-block">參會: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熟悉《與黃勉之書》的28.3段,并談談對本段內容的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飛燕:這段話主要是陽明先生對心學的理解和表達,提到了陰陽之氣、欣合和暢、萬物生長等自然現象,認為這些都是和善之氣的體現。他認為,人的生理也是由這種和善之氣所決定的,因此人的生活應該是樂觀的。然而,由于客氣物欲的干擾,這種和暢之氣有時會間斷,導致人們不快樂。他引用了孔子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認為通過學習和實踐,可以保持這種和暢之氣,從而保持快樂。他還提到了“不怨不尤”的態度,認為這是保持快樂的關鍵。他認為,即使別人不理解自己,也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不改其樂。</p><p class="ql-block"> 肖劍: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孕育了我們,我們生于自然,生于陰陽,我們的心之本體本就是和合暢達之氣,原本就沒有什么不快樂,看那鳶飛魚躍,鳥鳴獸舞,花草樹木欣欣向榮,都是生長不間斷且快樂。遇到挫折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花草樹木,不管外界如何,我就是這一株草,什么都沒有,我的使命就是從生長到枯萎,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給的。</p><p class="ql-block"> 柔荷:欣合陰陽之氣是大我與小我,是天與地,是內與外,是虛與實的陰陽學說。陰陽學說講究平衡之道,萬物平衡萬物生,所以我們要找到平衡的點。無我的狀態是沒有私欲,沒有私欲才不會讓我們滅絕,因為別人會給我們反饋。如果我們陷入私欲,就會陰陽不調,就不會和諧了,我們在世界上大的陰陽里面,我們也要一樣陰陽相調。</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肖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8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1月30日</p><p class="ql-block">參會:2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談談《答周道通書 其一 甲申》中29.2章節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麗芳:古時學者也需要朋友互相砥礪,互相扶持,加上長期的堅持,以期學問成熟,自會有新的起色。每個人的學習感受各有不同,互相交流探討,又能得到新的啟示。個人的短處自己知道,自己修正,自我提升。</p><p class="ql-block"> 柔荷:我們現在晨讀的整體狀態處于一個低水平狀況中,而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告訴我們做學問的緊要功夫:只是立志。就是我們出現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立志不真切、不堅定。我們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敢于去除小我,將自己帶入到陽明先生的狀態中,自問圣賢處此,當如何也?</p><p class="ql-block"> 飛燕(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分析討論,激發思維,似乎能融會貫通,把沒有理會到的給打通了,理解了,但有時候自己也會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只有旁觀者清,所以更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砥礪與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線下見面會</p><p class="ql-block">到會:3人</p><p class="ql-block">地址:迎豐公園美霖讀書會</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舉行了小組見面會,有麗芳、飛燕、柔荷三位同仁參加。輪讀《答周道通書》兩遍。繼續昨天周六的分享主題做了進一步的分享與探討。同時就我們小組晨讀狀態進行了分析、自我調整及對未來的期望。我們一致認為,晨讀必須要好好地堅持下去。這個讀誦經典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非常正確的方便法門。對晨讀的具體心態、準備工作、接龍緊奏的小竅門等方面都做了各自交流、建議、方法。相信我們的學習狀態會越來越好。</p><p class="ql-block"> 同時,我們還品嘗了麗芳家的美味佳肴,欣賞了他們家陽臺上長得郁郁蔥蔥的自種蔬菜。</p><p class="ql-block"> 感謝有你們!</p><p class="ql-block"> 2024.12.1.</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書群第69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2月7日</p><p class="ql-block">參會:4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大家談談《論語》顏淵第十二中“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 </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孔子強調對“仁”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問“仁”,他都因人而異,有不同的回答。這段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像對待貴賓一樣,上級安排工作要像祭祀一樣尊重人。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在家(封邑)要做到無怨言,即修身齊家平天下下,就是要做好自己,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p><p class="ql-block"> 肖劍:待人不能有傲慢的心,不能輕視別人,更不能有自傲和自卑,眼睛要向內看,遇到事情不能只找別人的問題,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多修煉自己。</p><p class="ql-block"> 麗芳姐:一是要有敬畏之心。出門辦事時,無論別人身份地位如何,都要像接待貴賓一樣去與人相處,當你尊重別人時,別人也會尊重你。對待百姓、臣民、下屬都要嚴肅認真,當大事來做。在生活和工作上,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強加于人。二是不要抱怨。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家族中不要總怨恨,要多和睦相處。三是自己要想清楚。不論觀點一致或不一致,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無論自己聰明與否,盡量地按照圣賢的經典去做。</p><p class="ql-block"> 飛燕:這是孔子對他的學生仲弓論說“仁”的一段話。他談到了“仁”的兩個內容。一是要他的學生事君使民都要嚴肅認真,二是要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這兩點,就向仁德邁進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成為后世遵奉的信條。</p><p class="ql-block"> 記得不到之處,請批評指正。[抱拳]</p><p class="ql-block"> 輪值組長:鄧飛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70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12.14.</p><p class="ql-block">參會人數:3</p><p class="ql-block">分享主題:請談談對《書正憲扇》一文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 飛燕:陽明先生通過寫在扇子上的文字去教導弟子,為人處事不能有傲,要多謙虛謹慎、恭敬、撙節、退讓。他強調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提醒正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修身養性。</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姐:“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強調了傲是罪惡的根源。如為子而傲則不能孝,為弟而傲則不能悌,為臣而傲則不能忠。又例如,舜的弟弟象對舜的不仁,堯的兒子丹朱品行不好,都是傲慢所致。“謙”字便是對癥治“傲”的藥。做人不但要外表舉止表現出謙卑恭遜,內心也必須保持恭敬、節制和禮讓,才能達到“允恭克讓,溫恭允塞”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麗芳: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義。傲慢是諸多罪惡和不良品行的根源。傲慢的人不以為是,會導致出現很多問題。“謙字便是對癥之藥”。謙不僅僅是外貌上的卑遜,更重要的是心中的“恭敬、撙節、退讓”,要能經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保持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提升。</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麗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71次例會</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12.21.</p><p class="ql-block">參會人數:3</p><p class="ql-block">分享主題:請談談對“子曰 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 飛燕:無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讓自己成為表率。舜,是古代先王的典范。體現在五個方面:1.作為領導者,要以身作則,以自身高尚的德行來引導人;2.無為而行,簡政放權。不過多的干預,按自然規律運行;3.注重德化教育,提升人民素質;4.相信下屬;5.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p><p class="ql-block"> 麗芳:作為領導者,無為是順應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治理國家啟用賢人,順應民心民意。作為老百姓要順應自然規律,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太看重功名利祿。</p><p class="ql-block"> 柔荷:這一章孔子就是提示我們凡事先要從自己做起,做好,做到極致。自然成為了標桿,是一種影響,成為無為而治的榜樣。普通老百姓也能依此而行。無為,不是不去為,而是不以個人私利為目標去為,是以大家利益為目標去為,朝著天下為公的目標去做好。</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柔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72次例會紀要</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年12月28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3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大家談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理解與踐行。</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麗芳姐:君子有九思,包含眼睛看到的是否真實,談吐是否真心,發怒是否考慮到后果等九個行為舉止方面的內容,我們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經常反思自己,看到和聽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顏回的故事),要多分辨。一個人管不住自己的脾氣會產生不好的后果,因此要三思而后行,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多學習別人的長處,要思,要行,更要多反思。要盡量做到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多培養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 孔子提示我們要從九個方面去了解學習,不僅要了解理論知識,更要將其運用到生活工作各個方面。看到的是否真實,要有思辨心;聽到的我們是否聽得明白,對方是否說得明白,我們是否理解聽到的內容;待人接物與孝順父母是否恭敬有禮,不能情緒化;說話時是否真誠,有無花言巧語;做事是否謹慎,如履薄冰,做事做學問要反復推敲;發脾氣會帶來危害,要多反思,修心修身;得到別人的好處、上級的表揚和國家的奉祿,要認真思考是否對得起,配得上。因此我們要把圣賢的智慧運用好,至誠如神,讓自己更純、更沉,才能走得更好、更遠。</p><p class="ql-block"> 飛燕:《論語·季氏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有九思”,這些思想強調了君子在言行舉止各方面都應慎重思考,保持溫和、真誠、恭敬的態度,注重道德修養和自我反省。視思明:看的時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不可以模糊。聽思聰:聽的時候,要思考是否聽清楚了,不可以含混。色思溫:待人接物時,要想想臉色是否溫和,不可以冷漠。貌思恭:日常時,要想著容貌是否恭敬,不可以傲慢。言思忠:說話時,要想著言語是否真誠,不可以虛假。事思敬:做事時,要想著是否嚴肅認真,不可以懈怠。疑思問:遇到疑問時,要思考是否應該向別人詢問。忿思難:憤怒時,要思考是否會產生后患。見得思義:見到財利時,要思考是否合乎義的準則。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鄧飛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仁讀經群第73次例會紀要</p><p class="ql-block">時間:2025年1月4日</p><p class="ql-block">到會: 2人</p><p class="ql-block">主題:請大家談談對“子曰:鄉愿,德之賊也”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紀要:</p><p class="ql-block"> 柔荷姐: 孔子明確告訴我們“鄉愿”,是一種欺世盜名的行為,看上去好象有德,而實際是害德,極具欺騙性。 在關鍵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要有堅定的立場,要保持道德的原則性和純潔性。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貿然行事。我們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不為世俗所動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的正風正氣負責,通過自己的言行來促進社會道德風氣的改善。多注重自己內在修養的提升,讓自己活成一道光,去影響和照耀別人,用生命去影響生命,讓社會風氣越來越好!</p><p class="ql-block"> 飛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堅持道德原則: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人們常常面臨各種誘惑和壓力,容易放棄原則,迎合世俗。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都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和底線。2. 警惕表面現象:有些人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和善、正直,但實際上卻可能缺乏道德原則,甚至可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或社會的利益。我們要警惕這些表面現象,不要被虛假的外表所迷惑。3. 重視內在修養:我們應該注重自身的內在修養,培養真正的道德品質,要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不隨波逐流,多自我反省。要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保持道德的清醒和堅定,不媚俗、不盲從,注重內在修養,盡量為社會樹立正面的道德榜樣。記得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輪職組長:麗 芳</p><p class="ql-block"> (飛燕整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安陆市| 神池县| 丰顺县| 河源市| 民和| 云南省| 黑河市| 青阳县| 土默特右旗| 乐东| 龙江县| 商城县| 屯留县| 雷波县| 屏边| 乌兰浩特市| 威远县| 前郭尔| 东光县| 公主岭市| 图木舒克市| 九江市| 威海市| 屏东县| 内丘县| 二连浩特市| 海南省| 德庆县| 年辖:市辖区| 奎屯市| 油尖旺区| 南宫市| 石家庄市| 孝义市| 本溪| 阳东县| 汝南县| 滕州市| 福清市|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