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人說山西好風光(二)

山人

<p class="ql-block">繼續在山西的旅行,來到太原。晉祠是來太原必去的景區。</p> <p class="ql-block">太原是山西省省會,簡稱“并”,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 。</p><p class="ql-block">隋朝末年太原是李淵、李世民父子的根據地,他們父子從太原起兵,攻占了長安,建立了大唐王朝。這是晉祠大門內李世民與他的開國文武功臣的大型銅雕。</p> <p class="ql-block">晉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 公里的懸翁山下,是后人為紀念唐叔虞所建的祠宇。以其歷史悠久、藝術價值高的古建群和優美的自然風景而著稱于世,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晉祠的始建年代不詳,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北魏。其中的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堪稱三大古建國寶。</p> <p class="ql-block">太原晉祠“金人臺”,俗稱蓮花臺,現存建筑為民國六年(1917)重修。臺為方形,中設琉璃閣一座,明代燒制。臺四角立有宋鑄鐵人三尊,民國補鑄鐵人一尊,俗稱“鐵太尉”,用以鎮水護祠。</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的鐵人為宋紹圣五年鑄造(1098年),左臂已斷,據銘文記載,頭為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補鑄。</p> <p class="ql-block">這尊鐵人是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鑄造,雖歷經千年風霜雨雪,依然神態威武、明亮不銹。生動展現了北宋時期高度發達的冶煉和鑄造水平,被譽為最早的不銹鋼。</p> <p class="ql-block">建于1576年(明萬歷四年)的“對越坊”為晉祠的屏障。匾額“對越”二字氣勢頗為磅礴,據介紹“對”是報達的意思,而“越”意為宣揚。此匾額由明代著名書法家高應元所書,被列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獻殿位于晉祠古建筑群中軸線上,是供奉供品以及祭祀圣母的殿堂。獻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p><p class="ql-block">獻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建于 1.4 米高的青石砌筑的臺基之上。整體開敞輕巧,猶似一座涼亭。</p><p class="ql-block">實話實說,因為不懂古建筑,所以真沒看出來這國寶級的古建筑,有什么特別之處。??</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的泉水池為方形。據說古人以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此方形池中多魚,所以取名魚沼。</p> <p class="ql-block">魚沼上的石橋,因整體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大鳥,故稱“飛梁”。</p> <p class="ql-block">“魚沼飛梁”位于圣母殿前,是我國現存古橋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橋梁。晉祠的這座“魚沼飛梁”始建于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晉祠雖然是后人為紀念唐叔虞所建的祠宇。但圣母殿卻是晉祠最主要的建筑。圣母殿為晉祠古建三絕之一,創建于宋天圣年間(1023年-103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我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span>圣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p> <p class="ql-block">木雕盤龍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雖已近千年,鱗甲須髯,一派欲離柱騰云而去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p> <p class="ql-block">晉祠有三泉既善利泉、魚沼泉、難老泉。善利泉和魚沼泉時干時流,只有難老泉常年涌水,是三泉中的主泉,晉水的源頭。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晉陽第一泉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水從井下一丈深的石巖中流出,泉水常年恒溫17℃。水的流勢不大,清澈如玉,常年不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寫崔娥”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這是晉祠周柏,在晉祠院內共有兩株。一株名為"齊年柏",另一株名為"長齡柏"。兩株周代柏樹已有近3000年樹齡,閱盡晉陽滄桑。</p> <p class="ql-block">游覽山西省博物館,了解山西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在山西對持、碰撞、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春秋戰國時期,“晉”在山西立國。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山西簡稱晉可能就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館展出許多精美的青銅器。說來慚愧,大部分青銅器都叫不出名字,雖然有說明,但不認識那字啊??。</p><p class="ql-block">這個青銅壺底座是兩個扛壺的人,壺蓋是一只鳯鳥,壺嘴是一個鴨脖子,壺把是一條蛇,壺身鐫刻精美的圖案,真是巧奪天工。</p> <p class="ql-block">這好像是一個祭祀用的酒器。</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應該是件酒器,蓋子在鳯鳥的背上。</p> <p class="ql-block">這個四足青銅罐的造型,是兩只可愛的小鳥。</p> <p class="ql-block">這只鵝燈上過國寶檔案,是兩千多年前的環保燈。兩千多年前點燈主要燃燒動物油脂,燈煙很大。這盞燈的燈煙通過鵝頭、鵝頸溶入鵝腹部的水中,不污染環境。鵝身上的燈罩,可以隨意調整燈光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這是博物館展出的巖山寺金代漆雕壁畫,工藝精美在國內很罕見。</p> <p class="ql-block">游覽太原雙塔寺又稱永祚寺。雙塔寺是太原市城區內的一個著名寺廟。該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雙塔寺是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題圖案。</p> <p class="ql-block">雙塔寺內最著名的建筑是一對磚塔,兩塔相距17米,均為八角形13層,高約54.7米。據說每當陽光照耀,雙塔投影于水渠之中,宛如投筆硯中,寓意“雙筆”。</p> <p class="ql-block">明萬歷二十七年,以傅霖為首的晉紳學士,為補輔太原“文運”不足建起一座“宣文塔”,即如今偏于東南隅的那座舊塔(估計當年太原的科舉考試成績不佳??)。</p> <p class="ql-block">明萬歷三十六年,晉藩第十一代王——晉穆王朱敏淳,覺得永祚寺、宣文塔規模簡陋,與省城太原的地位不甚相稱,決定擴建永祚寺。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以及位于舊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兩峰插天”,“樓閣巍然”的大觀。這是后建的宣文塔。此塔為閣樓式空心磚塔,塔內有階梯,可盤旋登塔。</p> <p class="ql-block">游覽晉商博物院。晉商博物院舊址始建于北宋初年,最初為潘仁美帥府,后歷代山西巡撫的衙門均設在此。民國五年(1916年),各省軍務長官改稱為督軍,閻錫山任山西督軍,因此稱督軍府。解放后這里曾經是山西省政府所在地。這里集文物古建,特別是民國時期的建筑、園林景觀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大門上的匾額。個人理解是用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來警示今后可能發生的事。</p> <p class="ql-block">晉商是我國明清時期幾大著名商幫之一。晉商以精明、嚴謹和吃苦耐勞而著稱。個人感覺晉商對我國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主要有兩大貢獻。</p><p class="ql-block">一、是開發出從福建武夷山,經中俄邊境(現在是俄蒙邊境)“恰克圖”,到達圣彼得堡的“萬里茶路”。使中國茶葉進入歐洲市場。</p><p class="ql-block">二、是創建了國內的現代金融結算體系,實現了“匯通天下”。</p><p class="ql-block">這是中國第一家私人銀行“日昇昌”票號的創始人,李大金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游覽喬家大院。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始建于1756年,又名在中堂。屋主曾是被稱為“亮財主”的清朝末年著名晉商喬致庸。</p> <p class="ql-block">喬家大院為全封閉的城堡式建筑群。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這是喬家大院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喬家大院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喬家的每個分枝自成一個大院,各大院之間相互聯通。這好像是喬致庸家的大院(院子太多記不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古宅。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紅極一時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喬家大院拍攝的。這是電影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每個分枝大院都有展覽,介紹喬家的經商發展史。當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途經山西經費短缺,喬家捐獻了十幾萬兩銀子。這好像是慈禧太后還京后,賞賜給喬家的龍燈。那個年代龍燈是皇家專用的,平民百姓用是要砍頭的。</p> <p class="ql-block">1860年阿古柏占領新疆,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并勾結英俄意圖分裂新疆。1875年,清政府命年邁的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懷著必死的決心抬棺率軍西征。</p><p class="ql-block">在左宗棠率軍西征期間,喬家的票號承擔了大軍的軍費周轉。在朝廷軍費暫時接濟不上時,喬家用自家的銀子做軍費周轉,保證了前線供應。喬家的商隊承擔了大部分大軍糧草的運輸任務,為西征的勝利,為新疆回到祖國懷抱,做出了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左宗棠班師回朝后,專程到喬家大院向喬致庸致謝。這是喬致庸家客堂表現當時情景的彩塑。</p> <p class="ql-block">清代末期一年山西大旱,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喬家花費巨資去外地購糧,在大院前支棚施粥,賑濟災民無數。這是當時清朝的內閣總理大臣“李鴻章”為喬家提的匾。</p><p class="ql-block">喬致庸是晉商的杰出代表,他富可敵國但扶危濟困,樂善好施,而且有很深的家國情懷。這也許是后世的人們崇敬他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祁縣還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晉商,這是縣城里的“渠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游覽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具有27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與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漢民族古代縣城。</p><p class="ql-block">兒時看過的一部電影“三進山城”,據說就是在這里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平遙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經過明、清兩代的修葺加固,形成了如今周長6.4公里的城池。</p> <p class="ql-block">游覽平遙日昇昌票號。日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以“匯通天下”著稱于世。</p><p class="ql-block">日昇昌票號不僅開創了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而且一度操縱了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日昇昌票號的建立,結束了中國鏢局押送現銀的落后金融局面。</p> <p class="ql-block">這是票號銀庫院子里的元寶石。</p> <p class="ql-block">游覽平遙古城二郎廟。二郞廟始建于清代,二郎廟坐西朝東三進院落,是由11個殿堂組成的一組豪華古建筑群。是目前在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二郎廟。</p> <p class="ql-block">二郎廟是道教的寺觀。二郎廟中供奉著春秋戰國時期,秦國蜀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因李二郎協助其父李冰治水有功,死后被百姓尊為二郎神,建二郎廟以紀念。但二郎廟中也供奉《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那個神通廣大的二郎神,也不知道哪個是主神。</p> <p class="ql-block">游覽平遙古城縣衙。平遙古城縣衙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縣衙,座落于古城中心??h衙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p> <p class="ql-block">縣衙大堂前東西廂各11間,為吏、戶、禮、兵、刑、工房。相當于現在縣政府的各個部門。吏、戶、兵、刑,應該相當于現在的組織部、戶籍科、武裝部、公安局。</p> <p class="ql-block">大堂是知縣辦理公務的主要場所,在整個縣衙署建筑中,規模最大,是衙署的中心和主題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平遙城隍廟位于平遙古城東側,始創于明初,是一座以供奉城隍神為主祀,兼奉財神、灶王爺的俗神廟宇。</p> <p class="ql-block">城隍神是一座城市的保護神。城隍神可以像天神一樣是虛擬的神,也可以是為保護和建設這座城市,做出杰出貢獻的人。例如在四川昭化古城游覽城隍廟,城隍爺就是原來的昭化縣令,姓高名繼安。他任縣令期間愛民如子,懲惡揚善,深得百姓擁戴。昭化建城隍廟時被眾人推舉為昭化城隍爺。</p> <p class="ql-block">游覽平遙文廟。平遙文廟據說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文廟建于唐代貞觀初年,其中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仍保持原貌。是中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也是中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這是平遙文廟中“獨占鰲頭”的彩塑,文曲星一手持筆,踏在一只大鰲身上。在其他地方的文廟中很少見。</p> <p class="ql-block">文廟中的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的藻井非常有特色,既對戲臺起到裝飾作用,同時又起到攏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古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覽壺口瀑布(山西一側)。</span>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秦晉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瀑布寬達5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這里的河床從300余米寬驟然收縮為50余米,加之兩岸石壁峭立,河口如壺口,河水在此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成“千里龍槽”、“水里冒煙”、旱地行船、晴天彩虹等奇特景觀。</p><p class="ql-block">過去黃河上的船經過壺口瀑布時,要把船拖上岸。在岸上拖過瀑布再放到河里,形成旱地行船,現在已經沒有了。</p> <p class="ql-block">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瀑布下升騰的水霧形成了“水底冒煙”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壺口瀑布以它的雄偉壯觀聞名于世,被譽為“黃河奇觀”。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本人去過國內所有著名的瀑布,感覺壺口瀑布是最令人震撼的瀑布。壺口瀑布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本人才疏學淺,真的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它,只能說“壯觀”。</p> <p class="ql-block">游覽洪洞縣大槐樹景區。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游景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是以“大槐樹移民見證地與尋根祭祖圣地”為主的人文景區。</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朝代更迭連年戰亂,南方和中原地區人口銳減十室九空,大量土地荒蕪無人耕種。而山西因受戰亂波及較小,加上歷年大量災民涌入,人口激增人多地少。</p><p class="ql-block">為了鞏固明朝統治的經濟基礎,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官方組織了大移民。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p> <p class="ql-block">大槐樹景區每天開園前有一個歡迎儀式表演。演員們扮成縣令、官員和洪洞縣的父老鄉親,歡迎各地的移民后裔回鄉祭祖。本人因年紀較大又站在游客前排,被贈送了一條故鄉的黃絲巾并飲了一杯故鄉的酒。</p> <p class="ql-block">洪洞縣廣濟寺為唐貞觀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內永安里,金承安年間遷徙賈村汾河畔。山門左側有一棵蔭蔽數畝的大槐樹。當年管理移民的官員在就寺內辦公。山西的移民在廣濟寺外大槐樹下集中報名登記,領取外遷用的憑照和盤纏后遷往各州府。</p><p class="ql-block">當年的廣濟寺已毀,現在的廣濟寺是改革開放后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山西的移民主要是從洪洞縣出發,路口的大槐樹見證了移民的背井離鄉。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記載當年無田者舉家移民,有田的人家4走2、5走3、6走4,違者就地正法。</span></p><p class="ql-block">當年大移民對發展生產,恢復經濟無疑是有益的。但強制性的移民也使許多家庭骨肉分離,給移民留下巨大的心理創傷。</p><p class="ql-block">這是廣濟寺內表現當年移民背井離鄉的一組浮雕。</p> <p class="ql-block">當年移民像犯人一樣被“劃甲”(應該是在腳趾甲上做記號,防止途中逃跑),然后用繩子捆綁上路。途中上廁所需要申請押送的官兵“解手”,久而久之解手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移民把這個代名詞帶到各地,記得當年我下鄉的地方就把上廁所叫解手。</p><p class="ql-block">大槐樹景區里的廁所稱為解手場。</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槐樹景區里的祭祖堂。乘公交車去大槐樹景區,到賈村站下車。這個金代就有的古村,估計當年有很多人移民他鄉。在祭祖堂里找到了賈姓祖先的牌位,從不燒香拜佛的我,請了一柱香,規規矩矩的給祖先的牌位磕了三個頭。</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大槐樹在清光緒年間的一場洪水中被沖毀。后人在大槐樹原址上立了這座碑。</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知道洪洞縣,是在一出名為“蘇三起解”的戲里。戲中有一句唱腔是“蘇三離了洪洞縣”。</p> <p class="ql-block">游覽洪洞縣廣勝寺。廣勝寺歷史悠久,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現存建筑多為元、明代修建。</p><p class="ql-block">《趙城金藏》是金代刻印的一部大藏經。1933年在廣勝寺被發現,轟動學術界。因為當年廣勝寺屬<span style="font-size:18px;">趙城縣</span>,所以后人將它定名為《趙城金藏》??箲饡r期為保護《趙城金藏》不被日寇掠奪,抗日軍民和愛國僧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囤w城金藏》現在位列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廣勝寺上寺飛虹琉璃寶塔,為國內最高的琉璃塔;廣勝寺下寺水神廟元代壁畫,為現存唯一不以佛道為表達內容的孤例;這三項被譽為廣勝寺“三絕”,都可稱為國之瑰寶。</p> <p class="ql-block">這是廣勝寺上寺的飛虹塔。飛虹塔的前身是始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年)的阿育王塔。現存的塔是明嘉靖六年(1527年)建成的,明天啟二年(1622年)塔身加裝了琉璃。</p><p class="ql-block">飛虹塔呈八角形,共有十三層,塔通高47.31米,全部由磚砌成。全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是中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29日,飛虹塔被認證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寺上寺大殿內供奉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內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說實話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p> <p class="ql-block">這是與廣勝寺下寺毗鄰的水神廟。因供奉水神明應王而得名。水神廟始建于唐代。元大德七年(1303)八月初六日,平陽地區大地震,廟宇損毀殆盡。水神廟兩年后開始重修,元延佑六年(1319)建成并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水神廟前的戲臺正在表演戲曲“蘇三起解”,也不知道是什么劇種。</p> <p class="ql-block">這是水神廟中供奉的水神明英王的塑像。據說明英王是在都江堰治水的,秦代蜀太守李冰的化身。在四川治水卓有成效的官吏,在山西也受到民眾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水神廟大殿中的元代壁畫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水神殿內壁畫繪制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至今已近七百年。壁畫色澤深厚,內容豐富,充滿濃厚的世俗生活氣息。據說大殿南壁東一幅戲劇壁畫非常有名,可惜光線太暗沒看仔細,說實話自己看壁畫也就是看看熱鬧。</p> <p class="ql-block">這應該是表現求雨的壁畫。廣勝寺水廟壁畫的特點就是表現世俗的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水神廟的建立是因為水神廟山門前的霍泉?;羧巧轿骰羯侥_下的一片泉群。早在唐貞觀年間,霍泉流域就建立了發達的灌溉系統。經過1300余年的發展演變,在當地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備的引泉灌溉工程,至今仍灌溉著10萬余畝土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霍泉灌溉工程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在霍泉源頭被封閉保護起來,但隔著圍欄還能看到池中泉水噴涌。</span></p> <p class="ql-block">山西自古缺水。洪洞與趙城兩縣在唐貞觀元年協商分享霍泉水,但兩縣為霍泉水一直屢爭屢訟,械斗不斷。直到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平陽知府劉登庸的主持下,將霍泉水“三七”分開,趙城七分,洪洞三分,并在水渠上建了分水亭。亭下用鐵柱分隔十孔,用來分配當年洪洞、趙城兩縣各自的用水量。</p><p class="ql-block">照片的遠處是水渠上的分水亭,近處是記錄分水過程與分水量的分水碑亭。</p> <p class="ql-block">游覽臨汾堯廟。堯廟始建于西晉,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堯廟俗稱三圣廟,是專門紀念堯、舜、禹三位中華先祖的廟宇。堯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陽(據說就是現在的臨汾市),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平陽成為華夏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稱。</p> <p class="ql-block">這是堯廟的主殿“堯殿”。鑲在堯殿月臺臺階上的“蟠龍圖雕”,是根據1978年陶寺遺址出土的禮器“彩繪陶盤”上的蟠龍形象放大制作的,這是我國最早的龍的圖案,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龍”。龍型簡潔古樸,龍嘴銜含稼禾,反映了當年人類對農業文明的追求與崇尚。</p> <p class="ql-block">堯廟大殿內,堯兩側是與堯并稱為“五鳳”的四位大臣。四岳:是堯時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大臣。后稷:是主掌農業的大臣。羲和:堯時期的天文學家和掌管歷法的大臣。皋陶:堯時期任大理之職,是主管刑律的大臣,他執法如山,公正廉明,據說“畫地為牢”就是他發明的。</p> <p class="ql-block">堯廟因多次損毀,楹聯無一保存。改革開放后重建堯廟,一位老先生將自己珍藏的“五鳯樓”楹聯的下聯獻出?,F在五鳯樓的楹聯是獨聯,景區向社會征集上聯,</p> <p class="ql-block">游覽臨汾華門景區。華門位于堯廟旅游區中心,是為紀念帝堯建都臨汾及華夏文明起源的大型紀念建筑,華門總高50米,長80米,寬40米,建筑面積22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門。</p><p class="ql-block">主門是華門的核心部分,高大厚重,雄偉莊嚴。正面三門矗立,象征著堯舜禹三位文明始祖,直觀地體現了文明之門和根祖之門的文化主題。</p><p class="ql-block">臺階中間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個圓球,代表著堯舜之后夏、商、周、秦、漢等二十一個歷史朝代。流水表現中華五千年文明從堯舜開始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p><p class="ql-block">大門前面56級黃褐色的臺階,代表著的56個民族。寓意中華文明由各民族歷經五千年共同創造。</p> <p class="ql-block">華門中間的主門高達18米,大紅色的門扇以中國傳統的九九規制分別鑲嵌81顆銅釘,莊嚴挺拔,富貴吉祥,給人以濃濃的中國情結。</p> <p class="ql-block">一樓大廳由八根頂天立地的龍柱支撐。龍柱高達14米,為青銅鑄造,是目前中國最高的龍柱。龍柱上的龍無角無爪,簡潔質樸,是中國最古老的立體龍形。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華夏子孫被稱為龍的傳人。</p><p class="ql-block">位于大廳頂部中央的巨型水晶太陽和周圍8個火焰星球構成“九日同輝”。這是根據堯舜時期“羿射九日”的傳說和人類先祖對“九重天”的古樸認識而設計的,</p><p class="ql-block">大廳中央是一座連環九鼎,由一座主鼎與環繞四周的八座副鼎組成。近觀為九,遠看為一,寓意九九歸一。像征堯最早欽定九州,統一華夏。</p> <p class="ql-block">大廳兩側的四個殿堂,分別陳列的是中華民族四大信仰銅雕。展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古老而豐富的信仰文化。</p><p class="ql-block">這是“中華祖壇”陳列著燧人、伏羲、女媧、炎帝、黃帝、帝堯、帝舜的青銅雕像,這些被尊稱為“三皇五帝”的民族先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化之根。</p> <p class="ql-block">這是“中華神壇”陳列著玉皇大帝、送子娘娘、媽祖、龍王、財神、土地爺、關老爺等被民間百姓尊為神靈的人物雕像,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多神信仰的民族,信奉神靈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最原始古樸的思想觀念,展現了中華民族豐富燦爛的神話世界。</p> <p class="ql-block">這是“中華圣壇”陳列著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孫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百家杰出代表的大型銅像,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思想根基的圣賢哲人為歷朝歷代所敬奉。</p> <p class="ql-block">這是“中華教壇”陳列著道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王母娘娘和佛教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彌勒佛等宗教人物的大型銅像,宗教信仰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信仰文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在精神上包融外來文化的博大胸懷。</p> <p class="ql-block">二樓是中華母親大廳。這是大廳中央的中華母親雕塑。</p> <p class="ql-block">二樓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杰出女性。紡織專家黃道婆;女皇武則天;女詩人李清照、蔡文姬;女英雄梁紅玉、花木蘭等等皆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三樓介紹中國歷史與有作為的帝王。四樓介紹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和自秦代以來中國版圖的變化情況。中國的版圖漢、唐時期最大,清朝末年外蒙古獨立,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北被沙俄強占,中國版圖變小。</p><p class="ql-block">整個華門景區就是一部中國歷史的百科全書,非常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游覽臨汾大云寺旅游景區。大云寺俗稱鐵佛寺,位于臨汾市西南隅。鐵佛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康熙五十四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六級金頂琉璃寶塔系大云寺建筑之精粹,方形實心,高約30米。寶塔一至五層為正方形,六級為平面八角形,頂端塔剎為鎏金寶珠,祥光熠熠。各層均建有仿木結構之塔檐,寶塔二層以上鑲有58幅佛教浮雕琉璃圖案,佛像造型千姿百態。</p> <p class="ql-block">寶塔底層供有唐代鐵鑄釋迦牟尼佛頭一尊,高約6米,周長約16米,面容豐滿,鳳目闊唇,雙耳垂肩,莊重慈祥。佛頭中空,相傳是藏放經書及鎮寺寶物之所在。</p><p class="ql-block">據專家言,佛頭以數萬公斤生鐵一次澆鑄而成,如此精湛技藝,令人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這些年東奔西走去過不少寺廟,看慣了那些鎏金掛銀的佛像。看到這尊千年前生鐵鑄造的巨大的鐵佛頭,真的感覺到很震撼。</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在臨汾的游覽來到運城,游覽運城鹽湖。運城鹽湖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總面積132平方千米。據說由于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游覽時已是深秋季節,也沒看到有人下湖嬉水的地方,所以沒下湖一試。??</p><p class="ql-block">先民認為鹽湖不僅聚財,還是治病的良藥,本人理解“阜財解瘟”就是此意。</p> <p class="ql-block">據說運城鹽湖的湖水在夏季可以呈現多種顏色,所以號稱“七彩鹽湖”。運城鹽湖自古以產鹽著名,所產之鹽稱“解鹽”、“潞鹽”或“河東鹽”。</p><p class="ql-block">曬鹽的古鹽池被認為是神圣而有靈性的。這是鹽池邊山上的池神廟。</p> <p class="ql-block">池神廟除了供奉鹽池神外,還供奉太陽神和風神,因為曬鹽需要太陽和風。這是池神廟中供奉的太陽神。</p> <p class="ql-block">運城鹽湖是我們中華民族先民,最早利用鹽湖鹵水曬鹽的地方,號稱“鹽宗”。據說黃帝與蚩尤兩個部落為爭奪鹽湖,曾在鹽湖邊發生過血戰。血水流入鹽湖,所以鹽湖曬出的鹽呈淺紅色。</p> <p class="ql-block">游覽解州關帝廟。解州東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國蜀將關羽的出生地。山西解州關帝廟始<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span>是全國<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全的關帝廟宇。</span>被譽為“天下武廟之祖”,關帝祖庭。</p><p class="ql-block">這座龐大的廟宇不僅僅是一座寺廟,而是一座擁有嚴格完整規制的宮殿群。</p> <p class="ql-block">位于端門正南的四龍壁制于明宣德年間,其上畫面分為天、地、海三界,最顯眼的是中間四條遨游的蟠龍,威武生動,此外還有鳳凰、麒麟等珍獸,吉祥寓意十足。</p> <p class="ql-block">端門兩側"精忠貫日"和"大義參天"的匾額,應該是對關羽人格最精準的評價。門前立有三根交叉鐵柱,名為梐枑,也就是下馬柱,據說是雍正皇帝御賜,用來提醒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顯示對關二爺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關帝廟的午門。</p> <p class="ql-block">這是供奉關羽的祟寧殿,這座主殿始建于北宋崇寧三年(1104),因宋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得名。崇寧殿上的“神勇”匾額是乾隆皇帝的手筆。</p> <p class="ql-block">崇寧殿雕梁畫棟,斗拱層層出挑,回廊上有26根雕龍石柱,一副皇家氣派。可與曲阜孔廟大成殿的龍柱媲美。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文一武兩位圣人。</p> <p class="ql-block">崇寧殿供奉的關羽不是常見的武將裝束,而是一副帝王的打扮,他已經被尊為“關帝”?!傲x炳乾坤”匾是清咸豐帝的御書。</p> <p class="ql-block">春秋樓前牌坊上"氣肅千秋"四字是慈禧太后親筆。</p> <p class="ql-block">春秋樓”建于明萬歷年間,因有關公夜讀《春秋》像而得名,兩邊相對分別是刀樓和印樓,珍藏著關二爺曾用的青龍偃月刀和“漢壽亭侯”玉印(肯定是復制品)。印樓前的兩棵古柏樹傾而不倒。</p> <p class="ql-block">春秋樓一樓設有神龕,里面供奉著關羽彩塑像,正襟危坐,手執長須,栩栩如生。上方懸掛著據說是由慈禧太后親筆題寫的“威靈震疊”匾額。</p> <p class="ql-block">個人認為關羽做為一名將領,在軍事指揮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功績。<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霍去病、衛青、岳飛、戚繼光這些歷史上的名將相比,差的太遠了。</span>民間廣為流傳的“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斬文丑”不過是匹夫之勇。關羽剛愎自用,違背諸葛亮“南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決策。最后失荊州,走麥城,身首異處。</p><p class="ql-block">關二爺去世后能在民間不斷走紅,主要是中國人非??粗刂伊x。實話實說關羽的人品還是不錯的。他做人比做事出色。</p><p class="ql-block">另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出于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并層層加封。關羽從“漢壽亭侯”一直加封到關帝。道教尊他為“武財神”,位列仙班成為神仙。中國百姓最關心的“平安”與“發財”他都管了,權力很大啊。</p> <p class="ql-block">關羽是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出生在解州常平村。關羽現在是解州市的“形象大使”??。前些年解州市在常平村舊址上,建起關帝圣像景區又名關帝影視城。景區內復建了漢代村莊的一些建筑。這是具有漢代建筑風格的景區大門。</p> <p class="ql-block">在常平村的后山上,建有一座巨大的關公銅像。這座銅像是國內乃至全世界最高大的關帝圣像,不算高臺僅銅像就有61米高,也寓意著關羽61年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p> <p class="ql-block">站在關二爺的圣像前,還沒有他的腳高。??</p> <p class="ql-block">關公圣像建在一座高臺上。圣像太高大了,站在臺上錄不清圣像的臉,站在臺下錄不到圣像的腳。</p><p class="ql-block">繼續在山西的游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莱芜市| 英德市| 乐业县| 芦山县| 云南省| 闵行区| 沐川县| 滨州市| 襄樊市| 蕲春县| 开封市| 思南县| 达孜县| 罗平县| 和平县| 安仁县| 广昌县| 兴化市| 绥中县| 财经| 阳原县| 平塘县| 丰城市| 台安县| 克拉玛依市| 同江市| 隆林| 乃东县| 东阳市| 大化| 云阳县| 闽侯县| 司法| 蒲城县| 鹤山市| 方正县| 谢通门县| 明光市| 温泉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