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1月1日,我和兩位一起扛過槍的上海兄弟在一個月前約定,今天同往淮安去拜訪最親密的老戰友,可誰曾想不到的是,這天不速之客臺風“康妮”來到了上海。上午出門時分窗外狂風呼嘯、大雨如注,怎么辦?約個網約車吧,運氣不錯真讓我約上了,雖然頂著風、冒著雨,唱著“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還是準時順利地到達了上海火車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高速列車一路向北奔馳,似乎風雨也在漸漸的變小,當列車駛過揚州站時,天空變得晴朗了,藍天下,橙色的陽光鋪灑在金色的稻田里,這心情啊頓時也變得美好起來。淮安到了,我的大哥周士貴開著他的大奔將我們接到了預定賓館,下了車,只見天上掛著一朵大大的祥云,哈哈,明天是個艷陽天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思夜想的戰友終于相見了,這46年的情意啊,這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講起,眼含熱淚,嘴唇哆哆嗦嗦的只蹦出三個字: 想你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這4位可是要向大家表述一下的,1979年2月9日,中越自衛反擊戰前夕,部隊接到命令,要抽調一個裝甲兵修理連赴新疆加入新組建的陸軍某師坦克團。這一天正是農歷正月十三,我們4位在南京兵站上了悶罐車,車廂內物資分三層,第一層是咸豬肉,第二層是床板,最上面一層就是人了,就這樣軍列拉著我們在路上晝伏夜出地走了7天7夜,又乘卡車披星帶月在第8天下午終于到達了部隊所在地新疆和靜,第2天,1979年2月17日早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宣讀了一篇震驚世界的《人民日報》社論《是可忍,孰不可忍》并宣布中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身邊這位是我親愛的指導員王玉清,聽說我要來淮安,特地從徐州趕回來迎接我,讓我好感動。想當年意氣奮發、揮斥方遒的共和國年輕軍官,現在已是一位75歲的老者,但酒量依舊不減當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位就是當年在一個大鋪上同床共枕的好兄弟,我的大哥周士貴,剛入疆的時候,我在班里年紀最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就如兄長一般地照顧我保護我。他理發水平很高,我的理發技術就是他傳授給我的,想不到退役回家后,這門手藝居然在家中服務了三代人。現在我的大哥已是一位成功的商業人士了,完全實現了財務自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國家改革開放以前的部隊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尤其是西部邊陲的部隊,住的是干打壘式的房子,在新疆地區的步兵伙食標準是0.62元/天,而我們坦克兵伙食標準是1.38元/天,到了冬天蔬菜奇缺,特別是開春前的兩個月早晨辣椒炒土豆,中午土豆炒辣椒,晚上土豆辣椒一塊炒。好不容易等到開春了,蔬菜供應正常了,可沙塵暴隔三差五來一回,早上醒來發現被子上黃黃的一層沙土,呼吸也變得困難了。只有到了夏秋期間,那真是風和日麗,小河流水潺潺,各種美味瓜果滿地,猶如一夜間從地下到了天堂一樣。但不管怎么說我們裝甲兵在生活待遇上的優越感還是很強的,幸福指數也是全師各兵種中最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一對是我的上海兄弟阿寶和他的師父楊乃強,他倆都是我在南京時期的戰友,這次也是師父聽說徒兒要來,特地從鄉下趕來迎接的,楊師父現在可不得了,他已是百里聞名的大地主了,呵呵,紅軍時期可是重點打擊的對象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日,淮安的天氣依然晴空萬里,早餐后士貴大哥帶著我們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我們最敬愛的人,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故居。這里記錄著周恩來總理12歲以前的成長歷史和環境。周恩來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間,為青磚、灰瓦、木結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了表達對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敬仰之情,我們這群共和國資深退役軍人、老共產黨員紛紛在周恩來故居前合影留念。在此我要隆重地介紹身邊的這位戰友加兄弟,他叫陳開富,是我連的大秀才,連長和指導員的一等秘書(文書),自從我們自南京軍區裝甲兵獨立坦克修理營一同走進烏魯木齊軍區陸軍機械化第四師新建的坦克團之修理連的那一天起,就結下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誼,直至后來又成了無話不談,彼此掏心掏肺的扛把子,他現在是淮安市糧食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0年,也就是清宣統二年春,周恩來隨伯父離家去東北求學,此后便再也沒有回過家鄉。1978年9月,經保護、修繕將故居恢復到周恩來離家去東北時的原貌。1979年3月5日,周恩來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周恩來故居總占地面積1987.4平方米。2015年10月,周恩來故里旅游景區正式獲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展出的除了周恩來祖輩、父輩和他童年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環境外,還向大家展示了各時期的照片近200幅,其內容主要分為5個部分:周恩來童年、家世和故鄉、人民的懷念、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周恩來書畫苑和周恩來墨跡碑廊。故居入口處一塊紅色的“周恩來同志故居”的匾額,是由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于1984年題寫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午10點30分,我們繼續帶著敬仰之心來到了周恩來紀念館,這里被認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在這里詳細記錄了周恩來生平由立志求學、革命歷程、建設偉業、晚年歲月、風范永存等5個歷程的光輝事跡,用圖片、油畫、雕塑及聲光電等多種展陳形式,再現了周恩來總理偉大非凡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天氣是真的好,能見度非常的通透,但它的氣溫卻像我們這天的心情一樣火熱熱的,都已經是11月初的深秋季節了,居然能飆升到25℃,看看我們這些在紀念館廣場上合影的戰友們,在著裝上都成了生活在兩個季節的不同人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瑞龍(左)是和我一起從上海穿上軍裝走進南京裝甲兵獨立坦克修理營的,他和士貴大哥曾經是同班戰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我們緩緩地走進紀念館的瞻仰大廳,大廳正中央一座栩栩如生的周總理全身漢白玉坐像矗立在我們面前,坐像旁邊有一面中國共產黨黨旗,黨旗下赫然在目4個字:“入黨誓言”,我們不由自主的在它面前肅立并舉起右手,再次高聲朗讀了一次“入黨誓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恩來總理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他始終并處處為中國人民著想,將人民的利益永遠地放在第一位,他那高風亮節、清正廉潔的形象將永遠扎根在祖國的土地上和全國人民的心里。紀念館的主館呈外四方形,內八角形。四方八面體寓意著周恩來的精神普照著中華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恩來銅像廣場上的周恩來銅像高度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總高度寓意周恩來走過的78個光輝的人生春秋。基座上“周恩來同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由江澤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題寫。銅像重量兩噸多。其姿勢取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來與工人、農民親切交談時的習慣動作——雙手叉腰、面帶微笑,顯現出周恩來平易近人的風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結束了整整一個上午對周恩來總理的瞻仰和對他生平事跡的拜讀和參觀。當我們漫步在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花池旁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看看這師徒倆走路的樣子,哈哈,真是有什么樣的師父就有什么樣的徒弟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時分,士貴大哥將我們帶到一家其貌不揚但口味十分正宗的淮安菜館。很多人都片面的認為所謂淮揚菜就是揚州菜,豈知淮揚淮揚,淮在前揚在后,這么說吧,淮安菜和揚州菜是同宗同源,只是淮安開創了淮揚菜先河,揚州又將淮揚菜弘揚光大。你看第一道蒲菜欽工肉圓,和揚州獅子頭就是同工異曲,欽工肉圓在明末清初時就是一道貢菜,它光滑細嫩,富有彈性,色白湯濃,味道鮮美。據民謠唱道:"欽工肉圓撂過墻,拾起來還是圓又光;掉在地上跳又跳,吃到嘴里嫩又香",可見它的口感十分誘人。而蒲菜又被稱為"天下第一筍",其鮮美嫩滑的味道與欽工肉圓成了相輔相成一道珍饌絕配,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得到贊美和歌頌,成為淮安飲食文化藝術的靈感之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淮安軟兜長魚,又稱為軟兜鱔魚,是淮揚菜系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肴。它是淮安經典名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軟兜長魚是國宴菜的代表菜,曾作為新中國第一次國宴的頭道熱菜,被賦予了"開國第一菜"的美譽。軟兜長魚主要是鱔魚和蝦仁的完美搭配使菜肴的口感豐富,魚肉鮮嫩,蝦仁鮮美可口,帶有一定的彈性,調料的使用能使其味道更加濃郁,香氣四溢。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橋豆腐,淮安菜中的扛鼎之作,滿漢全席中30道江浙名菜之一。該菜絕就絕在首先是用鯽魚腦和雞湯調味,普天之下,只此一家,姑且不論湯口如何,能想到這一點已是匪夷所思、鬼斧神工;其次就是成菜上桌后,略帶油脂看似不冒熱氣,其實很燙,勺不起,氣不起,勺起氣起,因此需吹后食之,小心慢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橋甲魚羹,淮安菜中首選佳肴,它是馬塘野生甲魚蒸熟拆骨后,配以海參、冬筍燉制而成,朱橋甲魚烹飪技藝歷史悠久,距今至少200余年歷史。楚州(淮安)朱橋邑志有載:康熙帝南巡治水途經淮安時,伴駕的朱橋籍京官劉自竑以鄉珍“朱橋燴甲魚”一菜敬獻皇上,龍顏大悅,稱之為“精靈之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這4道菜,我個人感覺是淮安菜中的精華之作,到了淮安市這4道菜是必須品嘗的珍饈美味,否則,就是枉來淮安一趟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說起中國最偉大的工程之一~運河,淮安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說到運河,很多人都馬上想到的是隋煬帝,想到蕭皇后揚州看瓊花,?其實這完全屬于唐朝別有用心之人的惡意杜撰,我個人認為隋煬帝是個大戰略家和政治家,他動用舉國之力對大運河進行開鑿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并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控制。他的雄心壯志我個人感到十分佩服,可惜的是他在戰術上似乎忘了什么叫穩中求進,心急吃了熱豆腐,將自己燙死在了揚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開中國的運河開鑿史,中國史上的運河有兩條,一條是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的隋朝大運河,一條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又稱南北大運河),兩條大運河雖然起止點是一樣的,但走的路徑和長度是不一樣的。隋朝大運河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全長2700公里。京杭大運河主要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6個省市,不經過?洛陽,全長1797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過來再說淮安,它可堪稱是開辟中國運河歷史的先驅。淮安與大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征服齊國而下令開鑿了邗溝,貫通了淮河與長江,這是世界上第一條有確切紀年的大型運河,也是中國大運河最早的開發段?。到了明清時期,淮安因其在京杭大運河中處于中央樞紐的位置,使其成為了全國漕運、河道治理、糧食儲運、鹽榷稅務、船舶制造“五大中心”,被譽為“運河之都”?。今天,我們走進了淮安漕運總督署遺址,作為2002年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政府將漕運博物館與漕運總督署遺址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從而不僅向世人完整地展現漕運古跡和歷史,也讓我們對中國運河歷史拜讀后又對我們祖輩的偉大創舉肅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信步走進具有650年歷史的淮安府署,所謂府署相當于現代的市政府大院。從當前全國各地對歷史原始府衙保存的數量來看,非常的少,多為重建,現在保存最完整的僅有兩座,一座是淮安府署,一座是南陽府衙。在淮安市,我們這群退役軍人會產生一種很強的榮譽感,因為所有的公共交通、所有的景區不僅對我們免費開放而且由VIP通道進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當時的轄區范圍很大,包括贛榆、海州(今連云港)、邳州、沭陽、宿遷、睢寧、桃源(今泗陽)、清河、安東(今漣水)、鹽城、山陽(今淮安區)等九縣兩州。衙內規模很大有房屋50余幢、600余間(歷史上輝煌時期有300多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東路為迎賓游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大門外有石獅,照壁、牌坊,屬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月3日,今天是在淮安的最后一天了,下午將結束行程回上海了。今天上午必須去拜訪兩位知名的老前輩,賓館退房后不多久,我們來到一座古宅院子前,院子周邊很漂亮,門前一座池堂,里面片片荷葉隨風搖曳,荷堂中央有5位去西天取經的師徒正在左右張望,對了這里就是吳承恩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吳承恩,中國明朝時期的大文學家,他的祖藉是江蘇漣水人,后遷徙至淮安定居。少年時期就展現出他的卓越文才,可命運太作弄人,他的仕途走得非常坎坷,直到60歲才考取了貢生(秀才中的佼佼者),后應招當了2年縣丞(副縣長),不料被誣陷坐牢,平反后去親王府中任紀善,從從八品升至正八品,兩年后辭官回鄉專心著書。三年后一本傳世力作、后又震驚中外的長篇小說《西游記》誕生了,他用與眾不同的手法將世間的物性、神性和人性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詼諧有趣的語言并通過志怪小說的方式將當前的人間世態刻劃得淋漓盡致。此書一出就被譽為“當今奇書”,最后與《三國演義》、《水滸》和《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小說“四大名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告別了吳承恩就必須去拜訪另一位淮安歷史名人,他就是吳承恩的摯友,他的兒女親家沈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坤,祖藉江蘇昆山人,和吳承恩一樣遷徒至淮安定居。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淮安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據查詢,僅明朝期間淮安進士榜上有名的有67名,其中不乏榜眼和探花,更有一家五世六進士的,可金榜及第狀元的淮安僅有兩位,一位叫丁士美,另一位就是沈坤了,但在淮安首中狀元的當沈坤莫屬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沈坤狀元府,這里詳細記錄了沈坤的生平,嘉靖二十年(1541年),沈坤在科考殿試中,高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及第,當即進京任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升南京右春坊右諭德,署翰林院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改南京國子監祭酒(相當于現中央黨校校長)。在喪母丁憂期間,淮安常遭倭寇騷擾,沈坤變賣家產,招募鄉兵三千余人,親自操練,人稱“狀元兵”。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流竄至淮安,焚燒劫掠,沈坤率鄉兵力戰,他身先士卒,射死敵酋,倭寇開始潰退。后因小人誣陷入獄,一氣之下病倒而亡,一代狀元、與戚繼光同時代的抗倭英雄就此隕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下古鎮,曾名“北辰鎮”,古鎮于春秋末期建成,距今已有約2500年歷史,明清兩代淮安的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全部來自河下古鎮,素有“三鼎甲齊全”之稱。2002年7月,河下古鎮作為淮安歷史文化名城核心歷史街區之一,被國家建設部、文化部評定為首批全國30個重點保護歷史街區,后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500年以來,為古老的河下古鎮積累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是在這里與淮河對接。南宋時期,抗金名將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曾駐兵于此,與金兵對抗。2017年以來,淮安區累計投入30多億元實施河下古鎮保護性開發,建成了“河湖相間、兩街一坊”3.5平方公里的連片景區。可惜這座政府投入重金開發出來的文化古鎮,國家5A級風景名旅游區,人氣和熱度上似乎有點問題,從習慣上來說,今天是周日,應該是人氣很熱的時候,可現場情況不甚樂觀希望淮安市政府相關部門分析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老戰友的熱情招待和陪伴下,三天時間稍縱即逝,該到分別的時候了,雙方握著的手久久不忍松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淮安的歷史文化既是厚重的又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它的人文文化和美食文化,讓我久久難以忘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淮安的城市圈不大,可它很干凈,市區的人口密度僅是揚州的61%,更是上海的11%。人均消費水平不高,而綠化覆蓋率很高,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城市。再見了淮安,再見了戰友們,我帶走了對你的思念卻將我的情感留下了。</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富阳市|
章丘市|
辽宁省|
八宿县|
鄯善县|
濉溪县|
炎陵县|
罗城|
儋州市|
门源|
平原县|
开远市|
苗栗县|
龙游县|
平度市|
枝江市|
仁寿县|
松潘县|
卓尼县|
保定市|
沛县|
洱源县|
弥渡县|
德江县|
清水县|
乌什县|
张掖市|
石屏县|
浦北县|
宁明县|
梁平县|
恩平市|
平昌县|
南江县|
永泰县|
牡丹江市|
双鸭山市|
临城县|
青河县|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