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前,我們這代人被稱為知青, 風華正茂的我們揮別學校、告別城市,來到廣闊天地的農村尋找自己的夢想,書寫我們知青歲月的篇章,在大山里、在田野上,我們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種下了自己的希望,回顧那段知青歲月,我們念念不忘,如今我們已兩鬢斑白,滿臉皺紋,但那些年, 我們那段青澀的知青歲月和趣事,仿佛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卷, 時常在自己心中徐徐展開,每刻難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路邊的干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剛到農村的時候,首先自己要解決吃住的問題,知青點是五個隔開二個人住一間的茅草房,打四根一頭尖的粗樹樁在地上,二根之間釘上橫梁,架上幾塊木板鋪上稻草就是我們的床,一個竹筐剪個方口,里面抹上厚厚的黃泥巴,上面放口鐵鍋,就是我們做飯燒柴的灶,頭一次上山砍柴也不知該砍些什么,看到山林里小路邊有不少擺放著的干柴,大家高興的不得了,就三下五除二統統扛回來,沒想到第二天就有老鄉跑去找村支書告我們知青的狀,說辛辛苦苦從山里砍來放在路邊曬干再拿回家的柴火,都被我們知青偷跑了,害的我們挨了批評,只好把干柴還給寨子里的老鄉,提著柴刀重新去砍山里的生柴,真是傻巴拉幾的替老鄉把那些干柴扛回寨子里,還要挨寨子里老鄉一頓罵,哈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根吹火筒毀了一片竹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山上剛砍來的生柴,燒也燒不著,吃夾生包谷飯成了經常的事,看見寨子里老鄉燒柴時用一根吹火筒,一吹火就燃的很旺,于是就跑到寨子的后山竹林里砍了一棵又粗又大的竹子,鋸成幾節鑿開竹節處,分給大家當吹火筒,沒有想到又惹了事,老鄉們說我們這些知青太不像話了,把那片竹林的唯一的一棵母竹給砍了,這片竹林都是靠這棵母竹發起來的,砍掉母竹這片竹林就好像孩子失去母親一樣,生長的不好,竹葉也會慢慢枯黃,這些事我們這些知青那里會知道,只能低著頭的向老鄉們認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煮棕子成了一鍋黃泥巴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過這二件事,我們知青特別記恨寨子里的老鄉,總想找機會報復一下,端午節寨子里許多老鄉家都在包棕子、煮棕子,香噴噴的味道彌漫在整個村寨里,我們知青點那里有糯米包棕子,吃飯都是靠公社每個月分給每個知青的25斤大米,天天跟著老鄉去田里土里干活,累的一個二個腰酸背痛,晚上坐在大隊部的場壩里評工分,我們知青也是最低的,一個工分才合幾分錢,都被大家湊起來跟老鄉買了紅薯、南瓜和蔬菜了,那還天天吃不飽,別說能吃到棕子了,有個男知青特別壞有主意,他夸下海口跟女知青們說端午節晚上決對能讓大家吃上棕子,你猜怎么著?他和另一個男知青去山上摘來棕葉,把一堆濕黃泥巴拍成像棕子一樣的長方形,包上棕葉稻草捆扎好,一串就是十幾個泥巴棕,悄悄跑到上次告我們知青偷柴的老鄉家,趁著他家伙房沒人,提走了鍋里正在煮的兩大串棕子,生怕老鄉發現鍋里少了棕子,就把兩串泥巴棕扔到鍋里,趕緊跑回知青點,晚上大家關好門,坐在火坑邊吃著偷來的棕子,一個個高興壞了,那老鄉在寨子里到處罵:“誰這么缺德,偷棕子你就偷吧,害我煮了一鍋黃泥巴湯,鍋里好棕子也吃不成了!”,我們聽見罵聲趕緊吹滅煤油燈,假裝早就睡覺了,村支書估計也知道是我們知青點人干的,但也可憐我們這十幾個遠離父母的知青,硬是沒吱聲,這件事就是到后來我們也沒有承認,反正端午節吃到棕子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燉牛肉鍋蓋上壓塊大石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知青點的伙食太清淡了,平時能把肚子吃飽就不錯了,幾個月也吃不到一次葷菜,連肉是什么味道都忘記了,有一次隔壁寨子一頭黃牛在坡上吃草,和另一頭牛打架落下山崖,摔斷了腿無法耕地,寨子里的人只好把它殺了,又是那兩個男知青從鄉供銷合作社買鹽巴回來路過,就死纏硬磨的想要些牛下水回來,殺牛的老鄉好心給了些牛肝和牛肺,順便還給了一根牛鞭,邊開玩笑的說你們煮牛鞭時一定要蓋好鍋蓋壓上石頭,否則鍋會被頂翻的,我們也信以為真,到知青點趕緊喊女知青們架鍋壓上石頭煮了起來,還別說煮好的牛鞭切成片拌上辣椒面蔥花真好吃,一盤涼拌牛鞭幾乎被女知青們吃的一干二凈,還問這是什么肉這么好吃,兩個男知青笑而不答,沒想到寨子里一個常來知青點玩的后生,開口就說是牛雞雞,搞得女知青們一個個臊紅了臉,追著兩個男知青一頓打,但也總算讓大家嘗到了肉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當護林員差點砍死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插隊的寨子位于清水江的上游,地處兩州三縣的邊遠交界,這里有許多原始森林,屬于我們生產隊的又是這些原始森林中最茂盛的林子,走在原始森林中,仿佛進入了一個只屬于綠色的童話世界,每一口呼吸都是充滿了清新的空氣,郁郁蔥蔥的樹木,挺拔而茂密,樹梢遮擋住了陽光,走在林中感覺陰森森,一個人走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并非詩人所說增添了幾分夢幻與浪漫,而是感到害怕,當時擔任護林員的都是寨子里的人,但常有附近村寨的人偷偷進入盜伐,盜伐的木料被他們運到江邊,順水漂流到下游去賣錢,盜伐者和我們寨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沾親帶故,不稱職的護林員成了擺設,無法制止這種偷盜行為,大隊主任便把這護林的任務交給了我們男知青,許諾給護林的知青最高工分,別看這工作輕松,但在山林里走來走去也挺累,聽見遠處林中有砍樹的聲音,就邊敲鑼邊拿個鐵皮喇叭喊,對制止盜伐林木的行為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話說有一天午后,天氣陰沉沉的下著細雨,輪到一個男知青去巡山,走進一個密林時,突然十幾米遠一個枯爛的樹坑里大叫一聲跳起一個人來,驚的那男知青順手就把手里的柴刀拋了出去,聽見那人痛的叫了起來,走近一看是村支書的二兒子,他上山砍柴看男知青走進樹林,就躲在樹坑里想嚇唬一下當護林員的知青,沒想到柴刀從耳朵邊飛過,鋒利的柴刀劃破了耳朵,流了不少血,幸虧沒有砍到身上,把兩個人都嚇壞了,趕緊回到寨子里找赤腳醫生包扎,這事就在寨子里傳開了,等傳到其他村寨就更斜呼了,說我們寨子的知青真夠厲害的,一刀就砍死了一個盜樹木的,別說這歪打正著的一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盜伐樹木的事情發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山下鄉三年時間,發生在我們知青點的趣事還有許多,我們在農村的三年磨煉,讓我們也成熟起來,和老鄉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在“農業學大寨“的各項活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有的入了黨,有的當上了鄉村教師和赤腳醫生,有的還在公社當了團委干部和婦女主任,有的還被評為省級上山下鄉優秀青年,“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為的”這話一點都沒錯,通過三年的插隊知青生涯,讓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無論遇到任何挫折,我們都知難而上去克服,三年的知青經歷是我們一生的驕傲,那段美好的時光值得我們永遠懷念。</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琼海市|
富阳市|
辽阳县|
昭觉县|
嘉祥县|
武威市|
安溪县|
大化|
响水县|
建始县|
揭东县|
武定县|
伊吾县|
平顺县|
安吉县|
扶沟县|
大竹县|
开江县|
佛坪县|
琼结县|
淳化县|
鲁甸县|
甘洛县|
武汉市|
鹰潭市|
长丰县|
阳泉市|
肥乡县|
尚义县|
曲沃县|
满城县|
博湖县|
富民县|
高州市|
将乐县|
建德市|
中宁县|
胶州市|
黎城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