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陰如梭,時光匆匆,轉眼已走過78個春秋寒暑。</p> <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歲月如夢、如水、如歌。 </p> <p class="ql-block">努力地把記憶或清楚、或模糊的往事梳理一下,提綱挈領、年譜一樣地草成這篇《往事知多少》。</p> <p class="ql-block">1946年農歷四月三十日,我出生在一個不是太偏僻但卻世代貧窮的小村莊。</p> <p class="ql-block">1951年,已經能夠模模糊糊地記下抗美援朝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來家串門的鄰居,時不時在油燈下教我數數、認識簡單漢字。</p> <p class="ql-block">1954年,8歲的我才遲遲走進學堂。</p> <p class="ql-block">教室是一有錢人家的三間南屋,學習“國語”、“算術”兩門課。</p> <p class="ql-block">“國語”即現在語文課,“算術”即數學課。</p> <p class="ql-block">兒時的記憶是根深蒂固的,至今能夠清楚地記得:</p> <p class="ql-block">“國語”課第一課的題目:《開學》,</p><p class="ql-block">內容也只有“開學了”三個字。</p> <p class="ql-block">但繁體字的“開學”兩個字多達26、27畫,也夠難為當時的我了。</p> <p class="ql-block">第八課題目:《小鐵錘》,開頭的幾句是:</p> <p class="ql-block">“小鐵錘,十二歲,矮矮的個子,很結實,民兵常叫他打聽消息……”</p> <p class="ql-block">第九課題目:《蔡小》,開頭是:</p><p class="ql-block">“蔡小家里四口人:爸爸、媽媽、蔡小、弟弟。</p><p class="ql-block">蔡小家里很窮……”</p> <p class="ql-block">直到三年級時,還用毛筆、研了墨、在綿紙上寫小字、算算術。</p> <p class="ql-block">以致個個孩子的棉布書包都被硯臺磨爛、染得黑黑的。</p> <p class="ql-block">1957年,家鄉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水災,縣城一片澤國,護城大堤受損毀,11歲的我還參加過護城大堤的加固、加高勞動呢!</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大躍進、共產風,父親準備蓋房子的磚被白白拉去打井,椽子無奈鋸成小段賣給磚窯廠,一頭豬也被“共產”了,我們村也被并入一個鄰村。</p> <p class="ql-block">1959年,雖然因為腿上生瘡耽誤一個多月的學業,但讀五年級的我學習仍然還算優秀,作文有時被拿到六年級當模范作文讀。</p> <p class="ql-block">1960年,我以小升初鄉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考取縣第五中學。</p> <p class="ql-block">60到63年,正逢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學生營養不良,身體浮腫,體育課被砍掉,歷史、地理課也沒有好好教、學,嶄新的《植物學》和《動物學》連翻都沒有翻過。</p> <p class="ql-block">三年初中,我每個學年、每個學期學習成績都在先進行列,三年級時我是語文科代表,按常理說或者在各科老師眼里,我考取高中是勝券在握的事,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因為考場心情過度緊張,我落榜了!</p> <p class="ql-block">老師們個個替我惋惜,我則覺得無緣見人、一切一切心灰意冷。</p> <p class="ql-block">1964年,商丘師范學校招收往屆畢業生,我順利考取了這學校。</p> <p class="ql-block">入讀師范的第二年,即迎來了疾風暴雨的文化大革命。</p> <p class="ql-block">文革對于我,有得有失:</p> <p class="ql-block">失去了寶貴的學業機會,得到了磨練和洗禮,讓自己早早接觸了大社會,增長了才干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四年讀書時間,我除了學習好一點,其它并無多少優秀之處,但意想不到的是,文革第二年的1966年,我竟能被推薦為10個教學班、每班兩個代表,去北京接受國慶節毛主席第六次接見,并順路天津、沈陽學習、游覽。</p> <p class="ql-block">我幸福,多少有一點點自豪!</p> <p class="ql-block">感謝毛主席和共產黨,還讓我四年讀書期間,有機會去西安、成都、重慶一游,開了眼界,長了見識。</p> <p class="ql-block">讓我一生刻骨銘心難忘的是我入讀商丘師范學校的第二年八月,一封緊急電報傳來不幸消息:父親病重。</p> <p class="ql-block">我急急趕回家中,父親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不能進食、氣息微弱,但還能認得我,幾天后,辛勞一生的父親,含淚不舍地離開了我們,我肝腸寸斷、熱淚盈眶送別了父親,一片真心、一身重孝地為父親守孝百日。</p> <p class="ql-block">1968年7月,師范畢業,我被分配到一所初中任教。</p> <p class="ql-block">在這所初中,我擔任初一班主任,任教兩個班的數學課和農業基礎知識課。</p> <p class="ql-block">現在想來都很好笑:第一節數學課我竟然給學生講“數的起源與發展”,真想不到這節課是怎么講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只給學生上了不到一個月的課,學生還都認識不完,就去鄉里參加“清理階級斗爭學習班”了。</p> <p class="ql-block">這年年底,遇上“侯、王建議”:公辦學校下放農村辦,老師不再拿工資。</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失望和心灰意冷!</p> <p class="ql-block">好在極左的“侯王建議”并沒有成為現實,1969年春,我就去一所小學教課了。</p> <p class="ql-block">1970年春,鄉“教辦”選派我參加“商丘地區數理化教師培訓班”,半年培訓時間,先后去商丘市柴油機廠、商丘市化肥廠、商丘市變壓器廠參加學工實踐活動,短短半年時間里,我和另一位老師參與班級黑板報“向日葵”的編輯和策劃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1年,我調入鄉初中,任教一年級數學課。</p> <p class="ql-block">1972年,鄉初中與一墻之隔的高中合并成完全中學,我又被分配任教初一年級語文課。</p> <p class="ql-block">因為是剛剛從師范學校畢業的緣故,所學知識還沒有完全忘記,又要無條件地服從領導安排,所以我走馬燈似的先后任教過數學、語文、物理、地理、政治課——即是說,除了英語和體育、音樂課沒有教過,其它課領導安排什么教什么。</p> <p class="ql-block">1972年冬月,26歲的我才遲遲步入婚姻殿堂,婚禮簡單得不愿再回憶。</p> <p class="ql-block">1973年農歷九月初二,大女兒出生,用心良苦的我給女兒起名“慶華”(諧音“清華”)、才華,寄托了我盼女成才、成鳳的殷殷期望。</p> <p class="ql-block">1973年到1977年,我被抽調到“鄉農業技術學校”工作,對于我來說,雖然農業知識和技術知之甚少,但卻暫時離開了嘈雜的學校狹小圈子,接觸了農村、農業“廣闊天地”,也收獲了一些農業科技知識。</p> <p class="ql-block">1978年農歷六月十二,二女兒出生,同樣良苦用心的我,給女兒取名“智慧”。</p> <p class="ql-block">我是真正響應了國家當時“晚婚”又“晚育”的號召,想來也無悔。</p> <p class="ql-block">兩個女兒都沒有辜負我的殷切期望,聰明、好學,學有所成,謀到了一份比較稱心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考取了商丘教育學院中文漢語言文學專業函授,3年后大學專科畢業。</p> <p class="ql-block">1988年,結束了在外鄉游蕩20年的教書生活,我回到了自己家所在的城郊鄉。</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鄉任教的第一年,鄉里組織數學競賽,我所教班級的平均成績,比另外兩個學校分別高出11分和20分。</p> <p class="ql-block">從1988年到2006年,我一直負責這所中學的教學業務工作,工作也很有起色,幾次被評為縣鄉模范教師,一次鄉期末統考中,所教代數、幾何雙雙獲鄉第一名,獲得兩張獎狀和兩份物質獎勵。</p> <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2日光榮入黨,1998年7月晉升中學高級教師。</p> <p class="ql-block">2006年,不舍地離開了從教38年的崗位,光榮退休。</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23日,添置了一臺聯想筆記本電腦,圓了自己的電腦夢,并在QQ空間寫下了第一篇日志:《夢寐成現實,電腦伴我眠》,以后陸陸續續寫出了百余篇文章(大多制作成了“美篇”)。</p> <p class="ql-block">退休了,閑暇時間多了,我先后參加了多個業余活動:縣圖書館讀書會、老年大學、炎黃文化研討會、國學研討會……</p> <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在圖書館主辦的《書香睢州》報上發表第一篇文章:《讀書會里話溫馨》,以后陸續發表了近20篇很受讀者喜歡的文章,在《睢縣春秋》、《睢縣國學》和睢縣詩刊《北湖》上也有文章被選登。</p> <p class="ql-block">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親朋們的認可和喜歡,深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學會了寫作和制作美篇文章,寫下第一篇美篇文章:《女兒家的書架》,之后的日子里,陸續寫出180余篇美篇文章,許多篇文章被推薦為“精華文章”,瀏覽量7、8千人甚至逾萬人。</p> <p class="ql-block">2022年,參與編寫《睢縣紅色文化史料匯編》一書。</p> <p class="ql-block">2023年,我告別了家鄉老屋,來鄭州與女兒一起生活,闔家團團圓圓,其樂融融。</p> <p class="ql-block">78個寒來暑往,28400多個日日夜夜,“往事知多少”,我也只能這樣提綱式的記下這些流水賬,慰藉心靈,快樂自己!</p> <p class="ql-block"> ( 2024年1月6日 鄭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丹东市|
汶上县|
呼伦贝尔市|
永安市|
乌审旗|
阿巴嘎旗|
南溪县|
郯城县|
中山市|
中超|
五华县|
宁南县|
临城县|
天等县|
屏东县|
怀化市|
陕西省|
信宜市|
阿勒泰市|
建阳市|
黄石市|
鹤庆县|
稷山县|
黑河市|
莒南县|
信丰县|
襄樊市|
于都县|
开封市|
怀化市|
襄城县|
繁昌县|
永新县|
柳河县|
乌拉特后旗|
松原市|
永宁县|
工布江达县|
红河县|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