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跟隨游圣徐霞客足跡,走過千山萬水**

葉老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葉老師 355890】</b></p> <b>徐霞客(1587-1641),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旅行足跡遍及現在的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以《徐霞客游記》傳世,被譽為“千古奇人”,被中國驢友尊為“游圣”。《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也被定為中國旅游日。</b>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豆包AI生成徐霞客肖像</b></p>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不愛官場名利,只愿探訪山水的他,最終應了其父親的話—— “眉間似有煙霞,當為煙霞之客,以壯游四方”。 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1608年正式出游,時年21歲。前期旅游歷時近30年,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北京、陜西、山西、江西、福建、廣東、湖北等省市,留下游記17篇,大多數均為游名山日記。這些名山依次是浙江天臺山(三次),浙江雁宕山(今雁蕩山兩次);安徽白岳山(今齊云山),安徽黃山(兩次);福建武彝山(今武夷山);江西廬山;河南嵩山;陜西太華山(今華山);湖北太和山(今武當山);山西五臺山,山西恒山等等。 后期之游只有一次,歷時四年,是徐霞客一生中出游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旅行,途經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最后到達云南(共8省),寫下游記64萬余字。<br> <p class="ql-block">在云南因“病足”行動不方便,應麗江納西族木增土司之邀,花三個月時間修成《雞足山志》,再由木土司派人送他返家,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回到江陰。歸家后臥病在床,次年正月病逝,終年54歲,正應了一輩子“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b>徐霞客仙逝300余年后,我們用自己的腳步追尋游圣的足跡。即按照《徐霞客游記》中標名的路線及出游日期順序,擇其部分,探尋徐霞客走過的中國大好河山和風景名勝。在《徐霞客旅行線路圖》上用紅點標注,略作說明,是為美篇。</b></p> <h1><b>江蘇江陰</b></h1> <p class="ql-block">追尋游圣足跡,必然要從江蘇省江陰市(明朝南直隸江陰縣)始,江陰是徐霞客的出生地,游圣發源地。</p> 記得還在1993年10月,我第一次到江蘇江陰縣考察農村教育,乘車路過江陰汽車站,突然在西門廣場中央的街心花園看到一座巨型的塑像,心頭一驚,原來這里就是游圣故里。 霞客故居在江陰馬鎮南岐村(現已改名為“霞客鎮”)。游圣出生于斯,仙去于斯,最后也葬在此地。江陰隸屬于無錫,所以徐霞客是地地道道的無錫人。故居前的這尊雕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風塵仆仆但是卻對遠方和世界探索充滿熱情的俠客形象。 故居陳列館中,鐫刻著教員的語錄:“我很想學徐霞客”——代表著現代中國人對游圣的“蓋棺認定”。他1958年在一次會議中說:“明朝那個江蘇人,寫《徐霞客游記》的,那個人沒有官氣,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長江的發源。‘岷山導江’,這是經書上講的,他說這是錯誤的,他說是‘金沙江導江’”。 那年我還跟隨考察團參觀了游圣家鄉的名勝古跡——江陰炮臺。這些炮臺見證了從明代到近現代發生在此的重要軍事事件。 <p class="ql-block">江陰炮臺遺址現存明清三合土炮臺遺址2處、清末混凝土炮臺3座、民國鋼筋混凝土炮臺12座。江陰炮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搶占強渡長江重要戰略地,江陰要塞則是徹底摧毀國民黨軍長江防線三大突破口之一。不過當年徐霞客不可能聽說過家鄉的這些事情。</p> 我們現在仍可以見到,江陰高鐵站前的游圣塑像,高大而巍峨,浩氣長存天地。 <h1><b>浙江寧海</b></h1> 追尋游圣足跡,第二站自然是浙江省寧海縣(始建于西晉),這里是《徐霞客游記》開篇地。 寧海城又稱緱城,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為寧波下轄縣。《徐霞客游記》在寧海之前1608-1613年期間的出游,是否寫過游記,或是游記遺失,今人無從得知。徐霞客從江陰南下到寧海,走的哪條路?游歷過哪些地方?也無從考證。 但是,徐霞客從寧海南下天臺山的確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游天臺山日記》有:“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時間在公元1613年5月19日。 2011年,國家終于定下了“中國旅游日”的日期,就是每年的5月19日,也就是《徐霞客游記》開篇的那一天。 <p class="ql-block">中國旅游日的標志主體,是一個甲骨文的“旅”字的變形:一面旗幟引領下的一隊游人正秩序井然、興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或許,那個高擎大旗者就是游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跟隨游圣,游在寧海的山海間(豆包AI創意)</span></p> 寧海縣最主要的景觀是大松溪峽谷,也被譽為浙東大峽谷。它發源于天臺山脈的望海崗,全長20公里。不知道徐霞客是否游過此地? <p class="ql-block">我們為追隨游圣足跡的旅行,在2008年全程游覽過這個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一些神話故事中,接近浙東大峽谷的第一座山往往叫做閬風山。這座山峰高數百米,每當陰雨天氣或清晨傍晚的時候,山間云霧繚繞,峰頂忽隱忽現。蘇東坡寫的《赤壁賦》里有一句話最能形容它:“飄飄乎,如遺世獨立”,說它是一座超脫于人世以外的仙山。</p> <p class="ql-block">屈原詩曰:“吾將朝濟白水兮,登閬風而泄馬。”我們進入了松溪十景之一的“閬風晨渡”。古代這里遍地松樹,旁邊又有一座大松山,所以這條溪就叫做大松溪。</p> <h1><b>浙江雁蕩山</b></h1> <p class="ql-block">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春,徐霞客第一次游雁宕山(今浙江雁蕩山)。據《徐霞客游記》記載:他游天臺山后從黃巖進入雁蕩山,登靈峰,游靈巖,觀賞大龍湫瀑布,翻山越嶺冒著生命危險尋找雁湖。</p> <p class="ql-block">雁蕩山位列中國“三山五岳”的“三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徐霞客曾寫下“四海名山皆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p> 2009年4月,我們來到徐霞客游歷過的雁蕩山大龍湫。 <p class="ql-block">與游圣共觀大龍湫瀑布。</p> <p class="ql-block">與游圣共游靈巖</p> <p class="ql-block">與游圣共攀靈峰</p> <h1><b>江蘇揚州</b></h1> 萬歷四十二年(1614)冬至次年春,徐霞客溯長江而上,游京口、揚州、金陵(今南京)等地,尤其著意于揚州二十四橋明月、三十六曲濁河等名勝古跡。<br>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我們踏著游圣的足跡,徜徉在揚州瘦西湖五亭橋前。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城的象征。</p> 釣魚臺三面臨水,各有圓門一孔。從釣魚臺前右側看去,正中圓洞恰好收入"五亭橋"一景。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橋為揚州瘦西湖最核心的景區。唐代杜牧詩曰: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徽黃山</b></p>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徐霞客過完春節即由水路南下至杭州,經安徽休寧抵白岳山,再游黃山。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八九月間,徐霞客重登黃山,他認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這句話是對黃山景色的高度贊譽,成為流傳數百年的經典名句。 以徐霞客為榜樣,我們分別于1981年夏和1999年冬,兩次登臨黃山。 黃山為我國“三山五岳”的三山之首,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之譽,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h1><b>福建武夷山</b></h1> 同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徐霞客在游黃山之后,又經徽州、金華過仙霞嶺到福建崇安,游武彝山(今武夷山),并寫下《游武彝山日記》。<br> <p class="ql-block">游圣的《游武彝山日記》翻譯成白話文為:二月二十一日我走出崇安縣南城門,尋覓乘坐的船。西北面一條溪水從分水關流來,東北面一條溪水從一溫一嶺關流來,匯合后流注于縣南,通過郡、省而流入大海。船順流而下三十里,見溪邊一座山峰橫斜,一座山峰獨立高聳。我感到驚詫而很注意,那橫斜的就是幔亭峰,高聳的就是大王峰了。山峰南面有一條溪流,向東而流入大溪的,就是武彝溪了。</p> 1989年8月,我們也在武夷山的大王峰留下了我們的身影。 同樣在武彝溪(九曲溪)乘坐竹筏漂流。 <h1><b>江蘇宜興</b></h1>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徐霞客游宜興善卷、張公諸洞。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在他母親80高齡的時候,還陪同其母游歷了宜興周邊的一些景觀。游圣雖然走過許多名山大川,但山水娟秀的宜興可以算得上意義非凡的一站。 2017年6月,我們冒著霏霏細雨,即興游完了徐霞客到過的宜興善卷洞。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巖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組成,洞穴之間相互連通,景色不同。步入洞內,宛如走進一座地下宮殿。 <h1><b>江西廬山</b></h1> 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八九月間,徐霞客由江陰出發溯長江而上,經九江扣廬山,遍游矗池、三疊泉、五老峰及廬山絕頂漢陽峰等勝景,寫有《游廬山日記》。為歷險探奇,他舍大道不走,取道石門澗,攀百丈梯上天池。 石門澗的這座棲霞橋就是為了紀念徐霞客從這里登廬山而命名。他在《游石門記》中盡情描述了由石門澗攀登上山的艱辛和沿途風景的絕佳。他手拽青藤,腳蹬石縫,象猿猴一樣攀躍而行,終于征服了石門澗天險。 游圣在他的日記中曾這樣形容廬山石門澗瀑布:“噴雪奔雷,騰空震蕩,耳目為之狂喜。” 我們像游圣一樣,對廬山情有獨鐘。1968年到2018年,整整五十年間,竟登臨了六次之多。<br> 50年六上廬山,我們見證了中國旅游史的自由行、跟團游和包團游之肇始,見證了旅游交通工具從徒步到輪船、長途汽車,再到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高山索道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驢友從黑白膠片、彩色膠片到數碼攝影的攝游史。同時,也見證了我們從青蔥歲月到古稀之年的行走,以及從相知相戀、定情到實際的金婚歷程。 我的身后就是唐代李白詩云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廬山香爐峰瀑布。 在進入古稀之年的金秋,特地選擇十月十八日這個對我們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第六次以自由行的方式登上廬山,合影于仙人洞。正可謂:今日廬山暖日照,四百旋上秋意濃,揀拾經年舊腳印,梧桐枝頭夕陽紅。 <h1><b>河南嵩山</b></h1> 明天啟三年(1623年)春,徐霞客循運河北上,經淮安西行,過徐州、鄭州而游嵩山。據《游嵩山日記》載,游圣于二月二十日進入登封縣境,二十四日離開少林寺,在嵩山游歷五天。 游圣在《日記》中寫道:早晨,祭拜嵩山之神岳帝。太室山、少室山遠看猶如雙眉并列,但少室山嶙峋,而太室山雄厲、獨居尊位,儼然像背靠屏風的帝王。從翠色彌漫的山腳而上,連綿的山崖橫亙不斷,好似排列的屏風、伸展的旗幟,因此更覺得高峻威嚴。嵩山的雄奇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 嵩山為五岳之中岳。為追尋游圣的足跡,我們在2013年6月成功地攀登上嵩山的少室山。 <p class="ql-block">并且以太室山為背景攝影留念,以印證霞客的高論。</p> <h1><b>陜西華山</b></h1> 明天啟三年(1623年),徐霞客于二月的最后一天進入潼關,抵達華山北麓的西岳廟;經玉泉院、莎羅宮、青柯坪,歷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蒼龍嶺等險道,遍游華山五峰。他把游華山的經歷,記錄在《游太華山日記》里。 華山是五岳之西岳。為跟隨徐霞客的足跡,我們在1988年8月勇敢地攀登上華山的懸崖絕壁。 在南天門上,云霧繚繞,華山景色正如游圣所描寫的那樣:“北望太華山,高高地聳入天際。往東看到一座山峰,山勢高峻得特別出眾……華陽而南,溪漸大,山漸開,然對面之峰崢崢也”。 <h1><b>湖北武當山</b></h1> 同樣是明天啟三年(1623年),徐霞客于三月十一日進入湖廣境內,十三日登今湖北丹江口武當山。沿途游遇真宮、紫霞宮、南巖、太和宮、五龍宮以及滴水、仙侶、凌虛諸巖,并攀登絕頂天柱峰金頂。 武當山為我們湖北家鄉的道教圣地,我們在1985年就登上了武當山。 基本上沿著徐霞客游覽的地點,最后奮力攀登上絕頂天柱峰金頂。 <p class="ql-block">2022年端午前,為替天堂中的老伴完成未曾了卻的心愿,勉力拄拐第三次攀登武當山,終于站在南巖宮遙望金頂寄相思,用心火點燃龍頭香……</p> <b>廣西桂林</b> 明崇禎九年(1636年),年屆五十的徐霞客感到自己老病將至,毅然踏上西游的旅途,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壯烈的一次“萬里遐征”。他于崇禎十年在桂林山水之間徜徉近一個半月,遍游桂林四周勝景如虞山、疊彩山、伏波山、七星巖、象鼻山等,往東南暢游漓江,考察陽朔附近的龍洞、來仙洞等等。 1997年8月,就在徐霞客到過的象鼻山腳下,我們一家人幸福地合影。 2009年3月,我再次來到桂林象鼻山,向游圣致敬! 陽朔山水甲桂林,我們與徐霞客一樣,對陽朔山水情有獨鐘。 <h1><b>貴州黃果樹</b></h1> 徐霞客于崇禎十一年三月出廣西,進入貴州。在安順府(今安順市)黃果樹瀑布前,立有一座游圣的塑像,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 貴州安順黃果樹瀑布是我國最大的瀑布。徐霞客在《黃果樹瀑布記》里寫道:“煙霧騰空,勢甚雄偉”。 我們分別在1991年和2014年來到這個瀑布,悉心體驗游圣所概括的:“遙聞水聲轟轟,從隴隙北望,忽有水自東北山腋瀉崖而下,搗入重淵,但見其上橫白闊數丈,翻空涌雪,而不見其下截,蓋為對崖所隔也。” <h1><b>云南昆明</b></h1> 《滇游日記》載,徐霞客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曾四次進出云南昆明。他登昆明太華山(西山)、棋盤山,下滇池考察金線泉,考察滇中的花木,探海口石城,游城中的土主廟……昆明的這些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徐霞客在日記里都有引人入勝的描述。 我們與游圣一樣,從1991年到2022年,我們曾前后6次前往昆明。站在昆明西山頂遙望滇池。 在大觀樓前觀賞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b>云南大理</b> 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來到云南大理城,在蒼山洱海,他獨自一個人徒步游覽了崇圣三塔、蝴蝶泉、古佛洞等。游圣端坐在園林中,深情地望著蝴蝶泉,大理給徐霞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和愉快回憶。 他在《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中記述說:“蝴蝶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顛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 徐霞客是歷史上第一個真實記述蝴蝶泉勝景的人。他在游記中非常明確地記述了在龍首關南北之間有上關花和蝴蝶樹花“兩奇葩” 。 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也記載說∶是寺在第十峰(蒼山十九峰之一)下,唐開元中建,如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六層,故今名三塔。他盡興地游覽了崇圣三塔,即現在大理的5A級旅游景區。 追隨游圣的足跡,我們分別在1996年、1998年和2024年來大理古城,游歷了蒼山洱海之濱的山山水水,多次蒞臨崇圣三塔蝴蝶泉。 游圣所至的大理古城,也數次留下了我們追隨的身影。 <b>云南麗江</b> 崇禎十二年二月(1640年),徐霞客在云南麗江受到木府納西族木增土司的盛情款待。木土司和徐霞客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徐霞客為木土司整理編校文稿,為其《山中逸趣集》寫跋,并輔導木增的兒子學習。這尊塑像反映了霞客與木土司的情誼。當年四月初十,徐霞客離開永昌府西行,途經怒江、高黎貢山、龍川江橋,抵騰越州城。騰沖是徐霞客一生游歷最西的地方。<br> 崇禎十三年正月(1640年),徐霞客因病已“兩足俱廢”、心力交瘁。于是木土司叫人做了一個滑竿,讓徐霞客坐在上面,派了精兵強將和滑竿挑夫組成了一個護送隊,用了156天,步行約四千多公里,把徐霞客安全地送回江陰。徐霞客回家后的第二年,崇貞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七日與世長辭。 徐霞客一生最后抵達的傷心之處——云南麗江古城和麗江木府,我們于1998年、2005年和2006年先后造訪了3次。 站在木府前,瞻仰游圣題寫的“宮寶之麗擬于王者”。 在麗江束河古鎮,向中國旅游的先行者致敬!我們還要繼續踏著游圣徐霞客的足跡走下去,永遠永遠在路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交城县| 新宁县| 海门市| 蕲春县| 奎屯市| 青川县| 温泉县| 韩城市| 封开县| 曲松县| 稷山县| 图们市| 封丘县| 洛宁县| 武陟县| 卢龙县| 博湖县| 云龙县| 定安县| 济阳县| 巴林右旗| 太原市| 岳普湖县| 彭山县| 莱阳市| 穆棱市| 台南县| 甘孜县| 闽清县| 乐亭县| 南岸区| 泗洪县| 澜沧| 河源市| 哈尔滨市| 天津市| 桃江县| 辽阳市| 大理市|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