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 周毛雨</p><p class="ql-block">美篇號:444612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前總以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后來才明白,其實最難得的是重逢,如果說相遇是久別重逢,那希望我們別來無恙——到云南看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省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自1951年建館以來,收藏了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貼、郵票及各類工藝品共計20余萬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其中聞名中外的有戰國時期的牛虎銅案、西漢時期的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訪友圖》、大理國時期的金阿嵯耶觀音立像、大理國時期的金翅鳥,等等。最具特色的藏品是滇文化青銅器,南詔與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現代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物精品。探秘觀展的感受:初看沒感覺。再看小驚喜,感覺發現了新大陸。獨特而又孤立,豐富而又多元,挺有包容性的,感覺有些神奇,甚至詭異。比如說一進入大廳的那種遠古感,真的是其他博物館里不多見,或者說只在三星堆博物館里才有這種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第二日,打卡云南省博物館。預約了大咖說講師余婷婷老師。這次預約使用了一張我去年囤貨的講解卡。竟然優惠了整整100塊。感覺像撿到了錢一樣高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卡留念。第一次用大咖說講師是在湖北省博物院。講的非常好。期待這次博物館之旅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遠古云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玉溪澄江 撫仙湖蟲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進入博物館,被遠古云南所吸引。真的很遠古,竟然要追溯到寒武紀。寒武紀(Cambrian)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億4千2百萬年前-4億8千8百萬年。從昆明出發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玉溪市。玉溪,喜歡抽煙的朋友應該對這里很熟悉——玉溪煙也算是云南名煙了吧?不過云南是煙草大省,大學里設個專門的煙草專業。據說這個專業好看的女生抽煙都酷酷的樣子??。云煙、紅山茶、阿詩瑪、翡翠……出產許多個牌子的香煙??。有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今天的重點是玉溪有個地方叫澄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玉溪澄江有一處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這里保存的大量寒武紀生物化石,見證了5.18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因此澄江化石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世界級的化石寶庫”。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國的世界遺產分布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里有個極美的湖——撫仙湖。 唐樊綽所寫《蠻書》,稱撫仙湖為大池。《澄江府志》說:“量水川即唐書梁水縣(今澄江、江川一帶),大池,撫仙湖也。”后稱羅伽湖,也有“澄江海”、“青魚戲月湖”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撫仙湖僅次于滇池和洱海,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處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撫仙湖的形成,也很驚天動地:地殼板塊急劇運動——喜馬拉雅山脈急劇凸突,從而引起一系列斷層貯水及石巖溶蝕斷落、崩塌,在云南高原群山中形成了眾多的湖泊,撫仙湖就是那時形成的一個南北向的斷層陷落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個湖很美,</span> 美到<span style="font-size:22px;">玉皇大帝派來探查情況的兩位神仙沉溺于湖光水色,忘記了歲月與歸期,化為了并肩而立的石仙人,永遠留在了這個地方。這個湖也很神秘,水下古城遺址初步考古推斷為古滇國遺址,傳說則更加迷惑,龍宮、水底“活人”、大魚……神秘詭譎、疑云重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重要的是這里孕育了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撫仙湖蟲,是地球上昆蟲們的遠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魚是生存于寒武紀的中國云南澄江縣帽天山的魚類。迄今已知的地球生命出現早期的最高等動物化石。被視為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圖為復原的昆明魚及遠古云南這片海洋的生態環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魚化石(圖片來自網絡)。這塊魚化石把人類所知的脊椎動物產生的時間向前推進了約4000萬年,是地球早期動物進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類屬于脊椎動物,澄江生物群中的昆明魚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昆明魚僅有約3厘米長,但已經演化出脊椎動物基本的身體結構和器官,如大腦、眼睛、心臟等,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干稱其“開啟了邁向未來智慧人類漫長演化歷程的第一步”。</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前,在澄江共發現180多種動物,其中80%都是新發現的物種,還有20多種痕跡化石和糞便化石,幾乎全部現有生物物種,都能在澄江找到它們的祖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為人類遠祖的“云南蟲”,也首次在澄江發現。云南蟲化石,有的古生物學家認為云南蟲有一條管狀的脊索,可能是最早的脊索動物。美國《紐約時報》曾這樣評論,“如果云南蟲夭折,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將永遠得不到發展,地球將像遙遠的月球一樣永遠寂寞冷清”。</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蟲化石(圖片來自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脊椎動物的最原始類群。云南蟲生活在約5.3億年前寒武紀前期的淺海中。1991年被侯先光發現于中國云南澄江縣帽天山,并命名為云南蟲。是澄江生物群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云南蟲的發現,使得脊索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歷史又往前推進了1500萬年。</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此眾多的生物種類在此匯聚,澄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古生物圣地”。它們的發現讓早已在地質變化中化為桑田的海洋,鮮活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5.3億年前的生命,以奇特的姿態、斑斕的色彩,逼真地重生了。據說這一重大發現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了挑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到此時,云博帶給我的第一個驚奇。我也開始認真看展。整個行程只我和雨哥兒二人。婷婷老師卻始終用柔和的語調娓娓敘述這段無法想象的遙遠時空,不疾不徐,卻讓我有一種無邊的錯覺:人類啊,你到底經歷了什么才發展得如此高級而精細、精美、精致,這真的是奇跡!</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更早的人類起源的探索過程中,一位科學家專門為云南蟲寫了一首英文詩:“那是一條漫漫長路,從云南蟲到我們;那是僅有的陰陽路,從云南蟲到人類;告別了鰓和鰭,迎來了秀發和肺;生命之路是多么遙遠而艱辛啊,但是我們終于成為成功之輩……”,這恰恰回答了我的疑問與迷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22px;">脊椎動物從這里登陸。是不是說人類的祖先從這里上岸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不但是動物王國!是現代的植物王國!還是古代植物王國。植物在這里也有一次大爆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有葉植物——優美始葉蕨。生活在4億年前,是現在植物的祖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帶根植物也從這里被發現。讓我再次跟著婷婷老師發出嘖嘖贊嘆。</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這期間,婷婷老師很詳細地講解了云南的地形圖——又是一個始料未及:云南地圖像極了中國地圖,可以說是中國地圖的縮小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竟然也是一只金雞:雞頭是昭通,脖子由曲靖的會澤及昭通的巧家構成,雞身由昆明楚雄玉溪紅河普洱版納構成,雞尾在麗江迪慶怒江保山德宏臨滄一帶,雞腳就是文山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聽著講解,認真觀察地形圖的雨哥兒。一只縮小版的中國地形圖。</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祖國山河不但美如畫,還這樣神奇獨特,各自風情萬種。</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著地形圖,導游開始講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孟獲,是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之一。在《三國志》等史書中,關于孟獲的記載有限,但在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中,孟獲被塑造成一位勇猛善戰、桀驁不馴的南中豪杰,與諸葛亮斗智斗勇的故事廣為流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間諺語說“七擒七縱七縱七擒,諸葛亮神機妙算;南蠻歸心,天下太平。” 他七次被擒,七次被放,最終被諸葛亮的誠意和智慧所折服,歸順蜀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我更關心的卻是南中是云南的哪里?七擒孟獲的故事發生在哪里?諸葛亮如何翻越十萬大山七擒孟獲的?古代的地圖到底是如何繪制出來的呢?也許這就是我一直喜歡看地圖的原因吧?因為地圖會帶給我們許多的信息和未解之謎,但也只有站在地圖前觀望,你或許才可以看到一個明晰完整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資治通鑒》記載:“諸葛亮到南中,所戰皆捷。諸葛亮從越巂進入,斬雍闿及高定”。根據史料記載:這里的越巂郡位于今天的四川西昌市東南一帶,歷史上曾多次易主,是連接中原與西南的重要通道;南中泛指現今云南、貴州西部和四川南部地區,是一個地勢復雜、民族眾多的區域。這里崇山峻嶺,峽谷縱橫,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與中原王朝時而對抗,時而臣服,保持著相對獨立的文化和社會形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張圖可以看出諸葛亮南征的大致路線:四川盆地出發,渡過岷江、瀘水(今天的金沙江)到達西昌。也就是古代的越巂(巂,讀音為suǐ,一說讀音為xī)。征服南中孟獲后,蜀軍繼續東進到達了曲靖,與另一路大軍匯合,向南到達滇池、洱海地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條路線說起來三言兩語,走起來卻異常艱難。它穿越了橫斷山脈(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最高海拔7556米)的崇山峻嶺,跨越了金沙江、瀾滄江等大江大河,古代的蜀軍是怎么做到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寫到這里,忽然想起自己2013年從九寨溝到黃龍去,一路上都是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行車。當時的高速公路在修建中,我們走的是一條鋪滿沙粒的高原小徑,蜿蜒向前。經過了海拔3400多米岷江源,海拔4007米的涪江源頭雪山梁。那一年雪山梁隧道正在修建中,我們站在山梁上遙望那條正在修建的路,仿佛昨日的事情。我還因為這個高度與標志碑合影留念。而蜀軍一直在這樣高海拔地區急行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漢武帝滅南越之后,曾召見滇王如朝,“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由于交通不暢,滇王彼時與自大的夜郎國相仿,并不知道漢朝的廣大。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發巴蜀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感受到漢朝的強盛,主動示好,于是漢武帝在滇國設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在西南的地方政權中,只有夜郎國和滇國王收到漢朝的王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來,只有好好讀書才能為自己許多幼稚無知的想法解惑。原來“巴蜀兵”(川軍?)英勇善戰是有歷史記載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年走到的生命中的新高度。直到2018年,才被后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刷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程時,我們住宿在了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為什么會想到這些呢?或許那里對我真的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吧?那種自然原生態的感覺?那種自然淳樸的民風?那種雖缺氧但未知的探索?都深深吸引和感染著我。直至今天還記得川主寺這個地名。直覺得地名真的好聽,就像神明的名字。而這里海拔高度也到達2900多米(離九黃機場很近,很適合川西高原旅行的人們過夜。而那一次一向自詡身體不錯的巍哥在這里得了感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還想起2015年從西安出發穿越秦嶺去往成都。一路上高山大川、隧道行車狹窄而緩慢。雖然人們已經依靠現代技術炸山開洞,但看著兩邊的峭壁嶙峋,江水激蕩,也不禁想到李白筆下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古代人憑借所謂的“鳥道”就能翻山越嶺,攻關掠地真是無法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征故事中提到的瀘水,是今天的金沙江,是南中地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兩岸地形險峻,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有禿龍洞,則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傳說中是孟獲的藏身之處,其具體位置至今仍眾說紛紜。這些傳說和史實都為我們了解和還原這段歷史埋下了依據。這也算是歷史的魅力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完地形圖,云南省還有兩三個獨特之處,一是獨具的礦產資源;二是恐龍王國;三是無謀人。云南號稱“有色金屬王國”,構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礦物世界。</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云南的礦產分布圖。云南礦產儲量大、礦種全,云南境內已發現的礦產共142種,其中有92種探明了儲量,同時發現礦產地共1274處。54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鉛、鋅、錫、磷等25種礦產儲量居前3位。</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孔雀石。這是一種碳酸鹽礦物,也是一種玉料。中國古代稱孔雀石為綠青、石綠或青瑯玕。最早用孔雀石做飾品的是埃及人。在中國孔雀石的發現和利用年代也比較早,河南安陽殷墟(商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的云南楚雄的萬家壩,都曾出土過孔雀石工藝品。我多看了幾眼是因為老師說孔雀石、綠松石研磨開來,都是古代的繪畫顏料。這些珍貴的礦物質磨制出來的顏料可保持畫作鮮艷不褪色。瞬間覺得古畫貴且有收藏價值是有道理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水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各色寶石和綠松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恐龍??。在云南也實屬奇跡。因為云南的祿豐恐龍占據八個世界第一。祿豐境內發現的恐龍化石證明,在祿豐地區生存的恐龍,距今1.35億年—1.8億年,縱跨三迭紀、侏羅紀時期,其中侏羅紀時期的化石最為完整,涵蓋了早、中、晚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生存演化軌跡,是世界之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還是世界上唯一有“恐龍節”的地方。聽余老師說這些恐龍節被人們用來做燈柱。而且發現它們是恐龍節就是他們在做燈柱的過程中。不過令人稱奇的是,云南雖然發現了恐龍化石,卻沒有找到恐龍蛋。于是專家推測,這里的恐龍有可能已是胎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歷史課本上的元謀人終于在多年后與我直面了。遙想當年的小學課堂上我曾萬分艱難的背誦元謀人距今……距今……,到底距今多少年呢?如果在那個遙遠的年代我就到過這里,也許就不會這么難受了吧?正是1965年,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發現的元謀猿人化石,揭開了我國古人類史新的一頁。從此,“元謀人”作為我國人類歷史的開篇,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發現元謀人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元謀人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后十萬年(比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要早100多萬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這里還是第一次認識了所謂的“能人”。原來這不是孩子們的玩笑(此處有梗兒,省略一萬字……),原來“能人”真的是能干的人,是最早的真人,一般認為是南方古猿的后代,比南方古猿進步。他們是匠人的祖先,而匠人則是更后期的直立人的祖先。能人已經會用石頭或骨頭打制工具,用于狩獵或切割獵物的皮肉,但他們還不會制作木頭工具,只會使用比較簡單的石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雖然這次由于時間問題沒有去到大理。但是保持熱愛奔赴山海一直是心里的小雀躍,機緣巧合時終會走到,下一篇看云博精美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未完待續,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刪除)</span><a href="http://www.xsjgww.com/59uicc8n"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探秘云南省博物館(中)——鎮館之寶們</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乌鲁木齐市|
阿克陶县|
明光市|
磐石市|
分宜县|
文化|
敖汉旗|
新津县|
博白县|
江源县|
莱阳市|
南澳县|
虞城县|
兴义市|
九龙城区|
平湖市|
文登市|
林甸县|
洪江市|
丹巴县|
马龙县|
黄浦区|
修武县|
崇信县|
拉萨市|
阿克陶县|
蒲江县|
宿迁市|
阳高县|
天镇县|
武隆县|
青岛市|
崇明县|
河南省|
阿合奇县|
福安市|
稷山县|
安西县|
宝清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