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題記:《詩經》不僅僅是文學,而是文學藝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等諸多領域的綜合性學科。有典籍才有中國,文物才有底蘊?!笆穼W研究積于史料,沒有史料則無史學?!币环N證據代表著一種史實,而史實勝于雄辯。只有用證據來說話,才能真正鮮活《詩》的文學藝術生命力。《詩》之元典自誕生以來,中國歷代注家不乏其人。然而過多的注重《詩》的文學性解讀,而忽視了《詩經》的政治性,遠遠大于文學性,解析詩史沒有以文物證據來支持,顯而易見有失偏頗。講出來的話,有些甚至故弄玄虛,虛構或歪曲事實,盲目去猜測,自然而然是“空洞無物”也,以此再講上千年,也無法讓受眾理解或者獲得史實真相,更不用說去感悟《詩》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了。這怎么能行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薄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裎锓侥苤轮?,博聞才能多見。欲知《詩》之其詳,也非難事,只有讀懂文物,才能講好中國故事。筆者奉行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至理名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物說史,以物證史,把文物證據引入中國《詩經》地理研究,從“史源”上去探究,還原真相,這在中國《詩經》2500多年的研究史上前所未有,開中國《詩經》地理研究之先河,填補中國《詩經》地理學研究之空白,奠中國《詩經》地理學之根基。此也是一個不唯文憑學歷,但靠實力的民間學者《詩》外真味情景下的感動中國。十年家國十年心,此生無悔入華夏。做個地地道道的詩畫鄠邑“明白人”,“為往圣繼絕學”,乃我之初心使然也,不為名利,但求有益于國家和社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詩為哀悼父母的詩,詩人思念父母,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心奉養,父母卻已不在了,悲痛之情,難以形容。詩中所云,莪(e)蒿,亦名白蒿或蘿蒿,俗稱“抱娘蒿”,藥物上稱之為茵陳。嫩葉可食,曬干可入藥。宋代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高處不勝寒?!对姟吩弧澳仙搅伊遥h風發發“,“南山律律,飄風弗弗”。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南山巍峨有險阻,風雨交加不停息。”筆者曾在祖脈秦嶺鄠邑南山之巔冰晶頂(海海拔3015.10米)進行過《詩經》地理考古調查,親眼見過奇松古杉,受強大風力作用下,被風蝕扭曲變形而形成的壯觀景象,并在此發現祖脈之祖山中華天帝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詩經》中有兩處稱山之崔巍巖巖者,一曰:“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币辉唬骸肮澅四仙剑S石巖巖。”足見兩山顯赫的歷史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詩?大雅?皇矣》中有關天帝之內容曾出現過10次,崇墉出現過4次,崇墉,即崇國的都城,在今鄠邑境內。鄠邑在清代曾出土有商代乙亥方鼎,亦稱邐方鼎。清末流失海外,現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云海研究員考證此鼎,即《禮記?明堂位》所載:“崇鼎天子之器也?!背缍闯鐕亩?。鄠邑為古崇國之地也,可證。多學科綜合考證,將其之間存在的內在性必然聯系,在此作以解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鼎銘文中“?+泉”上下結構的合體字,曹云海研究員認為此是地名崇(或“蟲??”)的異體區別字。堯封禹父崇伯鯀于崇地,今鄠邑之境也。周原甲骨第15片為之“蟲伯”,蟲者,蠶也。今鄠邑方言土語中,仍稱養蠶為“養蟲??”可證。蟲伯即崇國的國君,夏為崇伯鯀。在商末為崇國虎,文王伐崇者是也。曹云海研究員根據鄠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雙魚紋彩陶片、紅陶紡輪,捕漁作業紅陶網墜子、周原甲骨第15片“蟲伯”,《史記》:“四岳舉鯀治鴻水”之載,而知水性者莫過于漁人樵夫鯀,此條也是四個大臣向堯帝舉薦鯀治洪水的理由。此條也恰好說明鯀作為共工的高級助理,在雍防治水是很有經驗和卓有成效的,且有很多偉大發明創造,史載“鯀始作城”,當奠中國城市文明之基。“文字是語言之表象”,是文明的參與者與見證者?!笆穼W研究積于史料,沒有史料則無史學。”從以上史料實證研判,從文字學角度講,“鯀字應當是中國漁獵文化和絲綢文明的美麗化身”,當為信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u)這種外觀特征為“兔頭、鹿蹄”的野生動物為林麝。鄠邑歷史上多泉形成的地質條件與山東泉城濟南相同,皆是石灰巖結構。為探明其成因,兩次赴山東泰山、泉城濟南進行實地科學考察,并進行過兩地文化比較學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詩?信南山》曰:“信彼南山,維禹甸之。”是中國上古交通史。鯀氏一族開鑿鄠邑南山棧道,施之“以火燒水激”之法,而有“息壤”的產生,此“息壤”,困惑學界、考古界”千年。鄠邑文化學者劉高明先生認為“息壤”即石灰,其說可從。鯀作城,修河堤處理地基,皆用到石灰,(石灰+土+砂)三者混合攪拌一起,在建筑學術用語上,謂之“三合土”,此乃肇始于鯀筑崇國城、治水修河堤的偉大發明,由此可知,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早使用混凝土的偉大發明家。錢穆先生《史記地名考》說:“息壤,秦邑。”曹云海研究員根據鄠邑丈八寺仰韶文化遺址出現的“大量灰坑、灰洞和房基遺址”,明代《鄠縣志》所載有關石灰窯遺址,清代咸豐年間“潭峪溝禁燒石灰”警示碑,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蔡家坡村三隊和潭峪口村,分別平平整土地時,曾發現有大型白灰沉淀池遺址,栗峪口白灰窯,澇峪紙坊村白云石礦場、窯場,綜合考證:”《史記》秦邑息壤之地,即今之鄠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詩?文王有聲》曰:“豐水東注,維禹之績?!笔巧瞎胖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傳鄠邑澇店三過村,為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地方。諸多方《志》有其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嶺分南北,江河萬古流。鄠邑南山澇河水系上源光頭山與長安區灃河水系上源分水嶺,山水相連,是西安“后花園”南山之脊,其俗名,皆稱光頭山。最高處為冰晶頂,海拔3015.10米,是西安地區是最高峰,這里是祖脈秦嶺之祖山,是中國《詩經》地理的經典南山,發源于此處的古豐水(今灃河)和古潦(lao)水(今澇河),是中國 《詩經》地理的“詩經河”,承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云海研究員認為商代乙亥方鼎“一頭雙龍”紋飾,“一頭”指光頭山。雙龍身指代的是河流形象。即指代的是古豐水和古潦(lao)水。因為水是生命,龍喜水就是這個緣故。古人逐水而居,文明相伴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文化與自然山水息息相關。呂思勉先生說過“中國的文化則植根于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一切文明之源?!编傄貪澈雍透屎恿饔蜓錾匚幕z址出土的距今六、七千年前的碳化稻谷,是鄠邑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例證。只有農業文明發達了,其它文明才會漸次發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人逐河而居,文明相伴而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僅僅選擇了北緯30度~40度之間。最早的文明并不依賴于大河流的主干,而是其各個支流,有灌溉農業的地方。而城市的選址,皆在支流與主干交匯處那個三角地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安地區城市的雛形,乃半坡人在其原始聚落處周圍所開挖的深寬6~7米的壕溝。文明不是突發之物,必以之前為前提。夏鯀始作城,《吳越春秋》有其載。他奠中國城市文明之基。文王伐崇,擇“中”建都,其所率領的西六師與駐扎在今陜西旬邑縣張洪原底西頭遺址的涇河舟船精銳之師,在今鄠邑渭豐定舟(定周)村會師,文王祭拜天地卜辭“旅乍(作)中”,頒布《伐崇令》,從而有人類第一部環境保護法令的誕生。并從此拉開“周行天下,鼎定中國”的序幕。其與《詩經?大雅?棫樸》詩載史實,詩史相合。有2013年7月定舟村出土文王伐崇陶鼎(香爐)為證,此實物是文王伐崇的直接文化遺存,曹云海研究員認為其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王作邑于豐,豐京遺址具體地望,困惑學界、考古界千年。曹云海研究員根據周豐宮瓦當文、戰國秦封宗瓦書的指證作用、宋代大儒程灝、元代著名學者,《類編長安志》的作者駱天驤,對豐京遺址的親歷釆訪,以及明代鄠邑豐盛堡村西北隅觀音像底座石刻銘文記載,鎖定豐京遺址,當在今鄠邑區秦渡豐盛堡村。此項研究成果,早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編著的《豐鎬考古八十年》第九章今后“工作方向”之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王都豐,武王都鎬,皆是借鑒了夏鯀成功經驗的?!爸芄仿濉庇謱⒅俺晒涷?,應用到洛陽城的選址,傳承了中華文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漢字里的中國:崇國的前世今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詩畫鄠邑自然文化遺產: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詩經?文王有聲》:“豐水東注,維禹之績?!?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始知五岳外,別有他山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泰山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經典南山,引領無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鄠邑稻谷文明與江蘇太湖草鞋山稻谷文明比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詩》:“既伐于崇,作邑于豐?!?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相關鏈接】從文物讀懂中國詩史都邑經典南山詩經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詩經》地埋鄠邑南山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詩經?蓼莪》:“南山烈烈,飄風發發?!?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詩經?l蓼莪》:“南山律律,飄風弗弗?!?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心路歷程: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拜謁齊河晏子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0年:山東青島“海上仙山”嶗山,全真教第二祖庭文化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泰山捧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8年華山捧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武义县|
齐齐哈尔市|
洪雅县|
拉萨市|
敖汉旗|
蒙城县|
镇平县|
沧州市|
图木舒克市|
朝阳市|
阿拉善右旗|
喀什市|
衡东县|
荣昌县|
邢台县|
军事|
冕宁县|
将乐县|
贵溪市|
安福县|
宜阳县|
奉贤区|
锦屏县|
西华县|
启东市|
武平县|
新闻|
上饶县|
岳阳市|
杨浦区|
鸡泽县|
唐山市|
云龙县|
青铜峡市|
稻城县|
蕲春县|
息烽县|
东海县|
虹口区|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