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退休十年祭(七) 采石磯見聞

房建華

<h1> 游完瑯琊山和醉翁亭,我們離開滁州,奔向了位于馬鞍山的長江采石磯。它位于馬鞍山西南約5公里的翠螺山麓。</h1> 磯者,江河岸邊突出水中之巖石者也。用白話說,就是在江河邊上突出伸向水中的小山或巖石。<br><br> 中國自古就有“長江三磯”之說,采石磯最為出名,古稱牛渚磯;其次是岳陽的城陵磯、南京的燕子磯。 古人很會玩,就是這個采石磯,唐宋名人白居易、元稹、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過這里題詩詠唱,留下足跡;最出名的當屬李白,據考證他來過7次之多,而且寫下來《橫江詞》、《牛渚磯》、《夜泊牛渚懷古》等50多首詩篇。最著名的《望天門山》一詩中“天門中斷楚江開”就是描寫的這里。 <h3> 到了近代,李鴻章、蔣介石、郭沫若、趙樸初等等多得無法統計的名人也都來過,可見采石磯絕非等閑之地。毛主席1958年也來過。</h3> 名人自古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如今,像我們這樣的老百姓也希望到此一游,為何?我以為:<div><br><div> 首先是這里景美。采石磯相連的座小山,叫翠螺山,滿山翠綠,又因半個山突兀江中,臨空絕壁,雖不高大,但奇駿壯觀。它雄踞長江之畔,扼守大江要沖,山水相伴,不離不棄,天然形成了獨特的景觀。</div></div> 尤其是坐上索道登上山頂,站在李白當年寫下《望天門山》時所站立的同一位置,可北看小九華山秀,西眺大江奔流,南望天門中斷,北睹鋼城風光。 山下有三元洞,含5座天然石洞,供奉著天、地、水三元神位。上下兩層,洞中有洞,還與長江連通。 出了洞可沿800米江邊棧道漫步,賞長江美景,觀江水湍流,江輪競渡,百舸爭流。若遇上風高浪急的天氣,用耳朵就能感受到江水毫不留情拍打著礁石的磅礴力量,感受著這里總是充滿了活力與激情。 其次,這里故事多。<div> 山頂有望夫山,因臨江處曾有一石,約2米,頗似人形,上刻“望夫石”三字。據載:“昔有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為石”。這雖然是一個美麗且凄涼的傳說,但李白有《望夫石》一首,其后劉禹錫、梅堯臣、王安石、郭祥正、賀鑄、張孝祥、陸游等文人墨客均因此賦詩吟詠。但現在望夫石 已無處可尋,至少我們沒有看到。</div> 這里最有名,最神奇的傳說是李白在這里“醉酒捉月,騎鯨升天”。說李白身著宮錦袍,喝醉了酒,看到水中有一輪明月,竟縱身跳到江里去抓月亮,結果被淹死了。 隨即,唐代有人紀念李白在此修建了“太白樓”,又名“謫仙樓”,意含李白非凡人,乃是上天貶謫人間的仙人。此后,歷代皆有建筑或修葺,如今這片區域已成為一個世外桃源。園內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不僅園林景觀精致,而且處處流淌著歷史。 到了清光緒年間,重修太白樓時,將這片區域合稱“唐李公青蓮祠”并修了圍墻和院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立于太白樓正廳楠木雕刻的李白全身站像。)</h5> 即便如此,后人對李白的敬仰和懷念仍難以盡情。1959年,又在此籌建了李白紀念館,用來陳列展出《李白文化藝術專題展》《當代李白研究成果展》《館藏李白塑像展》以及《明清古字畫展》等其他展覽。 最重要的是館藏了李白詩集的各種版本、碑文石刻以及其他與研究李白相關的物品,據說有近3000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太白堂,兩側墻壁鑲嵌著名人紀念李白的墨跡石刻。)</h5><div><br></div><div> 后來在采石磯,因李白形象之高大,又修建了李白文化園。園內不僅有李白的雕像,竟然還真有李白的衣冠冢,傳說衣冠是漁夫從江中撈起來的。<br></div> 說實話,看著這個衣冠冢,我最終也說不清李白死于采石磯是傳說?還是真事?墓里究竟埋著什么?也不知。一一不過,我自慰,這應該是專家們追究的事,普通人大可不必去一探究竟。 另外,采石磯的樓臺亭閣非常多,最早是始建于東吳赤烏二年(239年)的廣濟寺,現僅存的“觀音閣”;前面說的太白樓建筑群,初建于唐代,但現在也已是近現代作品。 建于翠螺山頂的這個三臺閣,本也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長江名閣。始建于明朝崇禎15年,但在乾隆年間毀于兵火,1999年重建。上下5層,高約30米,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三臺閣”匾額是書法家沈鵬題寫。登上最高處,亦是觀賞滾滾長江美景的最佳地點之一。 我們在采石磯大約游覽了三個小時,感覺還不錯。因為這里處處有著跨越千年的歷史與遺韻,每一處寺廟,每一個樓閣,每一條曲徑,甚至每一塊石頭、每一片葉子,都足以引發思古之幽情。隨著所見所聞,讓你自然聯想到曾有無數文人雅士也在這里徜徉漫步;聯想到很多朝代的統帥將領也曾在這里指點江山,尤其是看到眾多文化名人留下的那些楹聯匾額,更加感受這里文化的深遠厚重,感受到這里真是一個詩意飄香、文采風流的地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采石磯著名的“大腳印”,來歷傳說不一)</h5><div><br></div><div> 順便提及,馬鞍山地方雖小,但文化非常深厚。距采石磯不足40公里的馬鞍山和縣有西楚霸王祠,那里是項羽自刎的地方;劉禹錫的《陋室銘》也是在被貶到和縣后所寫,現那里建有陋室公園;王安石寫的《游褒禪山記》中的褒禪山,在馬鞍山的含山縣??上覀兌紱]有再深度游,有機會,有時間到馬鞍山來的朋友可爭取都去看看。<br></div><div><br></div><div>(待續)</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肥西县| 盖州市| 虞城县| 毕节市| 蒙阴县| 河曲县| 南和县| 阜新市| 兴文县| 深水埗区| 鹤庆县| 北碚区| 平凉市| 二连浩特市| 鸡东县| 苍溪县| 曲松县| 碌曲县| 沙河市| 手机| 阳城县| 普陀区| 长宁区| 利辛县| 金寨县| 阿克陶县| 墨江| 桃园市| 定边县| 榆林市| 简阳市| 乐业县| 团风县| 阳信县| 无锡市| 视频| 迭部县| 曲阜市| 营口市|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