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9:00,我們從大紅柳灘出發就過安檢。西藏9:00才上班,晚上10:00下班,去得早起也沒用。</p><p class="ql-block"> 沿大紅柳河谷行進,兩旁高大灰色山脈,寸草不生,不見動物身影,這里看起來比阿里還要荒涼荒蕪。</p><p class="ql-block"> 除了兵站、道班丶開工的工地,進入更加荒蕪遼闊的無人區了。</p> <p class="ql-block"> G219這一段南邊圍起100多公里高大鐵絲圈網,十分牢固,不知什么用途。</p> <p class="ql-block"> 邊境上山腰巨幅國防宣傳標語,弘揚昆侖精神。</p><p class="ql-block"> 這一段一直到和田阿克塞欽,G219體會到邊境行的神圣和緊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開行50公里后,公路旁建立了康西瓦烈士陵園敬煙敬酒祭奠壇</p><p class="ql-block"> 康西瓦烈士陵園,海拔4280米,距離最近的縣城有400多公里,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康西瓦烈士陵園長眠著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以來的衛國戍邊的烈士,2020年6月中印加勒萬河谷邊境沖突中犧牲的烈士,共112名烈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神圣領土,化作了共和國西部邊關的巍巍山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想起這樣</span>一段話:我怕下筆太重,驚擾了烈士的英魂,又怕下筆太輕,描不出你們驚天動地的往昔!"歷史書太薄,裝不下你們的偉大,但我們隨手一翻,就是你們的一生;歷史書又太厚,我們記不住你的名字,只知道你們叫“英雄”。</p><p class="ql-block"> 看到奠壇,心中頓時涌動一股熱流。</p><p class="ql-block"> 向可親可敬的您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 翻過康西瓦達坂,海拔4730米,繼續曾經令人談之色變的死人溝。只見路旁懸崖峭壁,巖體松散,一派荒野,遙想當年極度缺氧、極寒大風環境下,缺少重型機械,修路難度得多大呀。</p><p class="ql-block">? 死人溝平均海拔為5000~520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長約100-300公里,</span>得名于其極端的環境條件,這里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面的45%-60%,加上高山環繞的盆地地貌,空氣不易流通,二氧化碳容易蓄積,導致人體難以適應,是新藏線上最容易發生高原反應,易致死亡,故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稱為“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span>歷史上,死人溝曾是先遣連被風雪圍困的地方,許多戰士在這里長眠。</p><p class="ql-block"> 現在死人溝公路平緩通暢,已變坦途,基本沒有缺氧、頭脹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云霧領隊講現在不存在這種說法,自駕人忌諱也不認同,只是相對現在來說的,當年可不是這樣。</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30,行進120公里后,到達新疆皮山縣賽圖拉鎮,也叫三十里營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宗棠收復新疆后設立</span>賽圖拉哨所,后來哨所南移三十里,形成了現在的地名"三十里營房”。</p><p class="ql-block"> 我們曾經聽到的先遣連收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為防止統冶印度的英國人侵略,1950年3月,解放軍一個先遣連來到賽圖拉,駐防的8名國民黨部隊官兵埋怨怎么三年才來換防?還換軍裝了?可見這里的與世隔絕和消息的閉塞。他們駐守疆土,長年缺吃少喝,幾個月見不到一個新面孔,硬是扛了下來,沒一人當逃兵。</p> <p class="ql-block">柯克柯特達坂</p> <p class="ql-block">上午11:30,穿越喀爾喀什藏布河谷</p> <p class="ql-block"> 穿過黑恰隧道(4700米)后,穿越黑恰溝。</p><p class="ql-block"> 黑恰溝近100公里,兩岸灰褐山脈,寸草不生,仿佛來到了月球表面。</p><p class="ql-block"> 黑恰溝出口的黑卡驛站外觀靚麗,現代感強。</p> <p class="ql-block"> 開始翻越賽力亞克達板,路旁從山頂傾瀉大流沙</p> <p class="ql-block"> 上午12:30,到達賽力亞克達坂,海拔4946米,G<span style="font-size:18px;">219新藏線上的一個重要的山口,也稱為"麻扎達坂",維吾爾語"達坂"意為山口,而"麻扎"則是墳墓的意思,因附近有兩座維吾爾人的墳墓而得名。賽力亞克達坂是新藏線上最長的達坂,上下近40公里連續坡道,道路崎嶇陡峭,氧氣稀薄,天氣變幻莫測,路況極其惡劣。</span></p><p class="ql-block"> 據說這個埡口是觀看喬戈里峰的最佳位置,也是去喬戈里峰旅游的交叉路口,但一路走來,雪峰相伴,我們無法準確找到它。</p><p class="ql-block"> 連續幾個埡口都在修隧道,以后通了就容易了,景色也少了</p> <p class="ql-block"> 隧道通了后,賽力亞克達坂的雪峰美景將成絕板 。</p><p class="ql-block"> 自駕者走這一段艱險的路,目的就是為了遇見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不知道鏡頭里最后尖錐的山峰,是否是遙望的喬戈里峰!</p> <p class="ql-block"> 路邊左側就是公路養護班的房子,磚混結構。這些房子,曾是護路工友的臨時住房,大部分已廢棄,現在第三代護路站,規模較大,設施齊備,很多危險易發路段停有鏟車,便于及時搶修。卻不想成為了自駕者.徒步者的避護所。</p><p class="ql-block"> 黑恰溝出口的黑卡驛站已建成了第四代的二層現代汽車旅館樣式驛站。</p><p class="ql-block"> 工班和工地是這一路上見到的最多的人類痕跡!</p> <p class="ql-block">見到溝里幾大群野駱駝</p> <p class="ql-block"> 下午2:30,到達阿卡孜達坂,又稱庫地達坂。這個山口就是著名的新藏線從拉薩到葉城需要翻越的最后一個山口,海拔雖然只有3100米,但坡陡、彎急的危險程度極高。</p><p class="ql-block"> 車輛在極窄的懸崖公路上擦肩而過,坑坑洼洼,塌陷不斷,開行比紅土達坂界山達坂更險,堪比覺巴山懸崖公路。</p> <p class="ql-block"> 這一路走來,我們翻越溝壑險峻的橫斷山脈,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神秘的岡底斯山脈,今天又翻越了蒼涼的巍巍昆侖。</p><p class="ql-block"> G219國道,國之大道,人生值得!</p> <p class="ql-block"> 翻過庫地達坂,一路上戈壁、荒漠。</p><p class="ql-block"> 下午4:30,到達了庫地邊境檢查站</p><p class="ql-block"> 從大紅柳灘到庫地達坂300公里,荒涼寂寥,寸草不生,比219沿途的阿里還要荒涼。</p><p class="ql-block"> 叮叮當只從作為一個自駕人欣賞風光的角度來說,這一路眼睛疲憊,沒有什么風景。</p><p class="ql-block"> 單從修路和社會治理來說,對于新疆和田可能是個窮負擔,但阿克塞欽對于神圣祖國領土來說就是邊境寶地!!!</p> <p class="ql-block"> 下午5:30,過柯克亞公安檢查站。</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進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廣沙漠里,好在風沙不大。</p> <p class="ql-block">下午6:00,我們到過新疆葉城縣,海拔1300米,從5000米回到1300米,整個人似乎回到了人間,神清氣爽,舒坦舒適,頭發柔順。入住葉城迎賓館,賓館條件好環境不錯。</p><p class="ql-block"> 葉城是G219和G315的交匯點,<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南疆重要支點和中轉站,古絲綢之路上的南道重鎮,是“兩區三地”交通集散地,新藏公路G219國道的西部起點,被譽為“天路零千米、昆侖第一城”。</span></p><p class="ql-block"> 葉城南依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脈,北緊連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葉爾羌河畔上游,地形南高北低。與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0多千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國西部邊陲的軍事重鎮及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邊境縣,</span>總面積2.837萬方千米,總人口55萬余人。</p><p class="ql-block"> 葉城縣簡稱葉爾羌,因葉爾羌河而得名。葉爾羌系突厥語,釋為“土地寬廣”,當地流傳著“此地好客”的說法。葉城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的農業縣。素有“中國核桃之鄉、石榴之鄉、玉石之鄉、歌舞之鄉”之稱。</p><p class="ql-block"> 健康、楊佯、叮叮當、知足常樂、余波5個人步行3公里去葉城古城著名的烤羊肉包子哇嗓果烤肉店,食品現烤現賣,一個烤包子羊肉有2兩,熱氣騰騰,沒有膻味,8元/個,加一份手工酸奶,甜酸適宜,細膩爽口,5元/份,一份免費羊肉湯,吃撐了。</p><p class="ql-block"> 楊佯、叮叮當倆人點了半份手抓羊肉,送一個大餅,64元,羊肉快1斤了,根本吃不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葉城有中印戰爭紀念館,闊克蘇草原,零公里打卡等熱門。</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葉城休整,沒有去游覽了。四輛車子進行維護保養。</p><p class="ql-block"> 云霧領隊、羅健、山里伢子一批人到賓館1公里的小吃一條街喝酒唱歌吃羊肉。</p> <p class="ql-block"> 自駕巔峰行,西藏G219+216+317南北大閉環,2024年5月24日,第十七天,葉城至民豐,520公里行程6個半小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們睡到自然醒,上午10:00才出發。葉城近郊道路樹木蔥郁。</p> <p class="ql-block"> 出葉城,便是一覽無遺的戈壁、沙漠。</p><p class="ql-block"> 吐和高速、西和高速,雙向4車道,中間隔離帶,筆直通暢,車流量少。</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氣好,偶爾小量風沙落在公路上,一路狂奔。</p> <p class="ql-block"> 上午12:30,到達和田服務區,服務區現代建筑,濃郁的新疆風格,飲食、特色小吃等服務功能尚未開展,和田玉商品也沒有。</p><p class="ql-block"> 一路都是沙漠公路,單調,在和田服務區合個影。</p><p class="ql-block"> 從左至右:飄逸、叮叮當、老蔡、楊佯、在水一方、知足常樂宋</p> <p class="ql-block"> 戈壁上一百多公里難見草木。</p><p class="ql-block"> 一小塊青年林郁郁蔥蔥,突兀醒目。青年志愿者建設新疆的奮進不舍精神的開端。</p> <p class="ql-block"> 下午2:30,到達于田服務區,功能齊全,據說可以免費洗熱水澡,我們沒有找到。</p><p class="ql-block"> 60年代網紅庫爾班大叔的故事展覽。</p><p class="ql-block"> 庫爾班大叔在新疆和平解放后,生活幸福,打算繞過大半個塔里木盆地,之后一路向東騎著毛驢到北京感謝毛主席。鄉親們勸他說太遠了,庫爾班回答道:"只要我的毛驢不倒下,我就一定能騎到北京!"。于田縣委書李玉軒急忙驅車追趕。經過數小時的追趕,見到庫爾班,連忙說道:"庫爾班大叔,于田離北京可是有一萬多里路,就算是坐火車也要幾天 夜,騎毛驢去北京,這實在是太辛苦了。就算驢累死了你還是到不了北京的。"庫爾班這才選擇了放棄騎驢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其時恰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書記王恩茂來到于田縣視察工作。他一聽說于田縣有一位這樣的可愛老人便專程去庫爾班大叔的家里看望他,并說:"庫爾班大叔,你放心吧 ,我們最近在組織一個去北京的參觀團。你老只要好好勞動,當上模范就可以去北京啦!"庫爾班大叔每天勤勤懇懇地勞動,將地里收獲的瓜果都掛在院子里。只等著有一天去北京當面見一見自己的大恩人毛主席。在辛勤勞作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先后向國家納糧總計4900多斤,庫爾班因此被評為"縣勞模范"。</p><p class="ql-block"> 1958年6月,和田地區組織優秀的農業社主任、技術員和勞動模范去北京參觀農具展覽會,庫爾班做為勞動模范代表,當選為參觀團成員。</p><p class="ql-block"> 6月28日,庫爾班終于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毛主席。在與參觀團合影留念后,毛主席朝著庫爾班走了過來,老人 忙走上前,緊緊握住毛主席的手,想好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了。庫爾班大叔把帶來的葡萄干、大棗、玉米送給了毛主席,看到老百姓自己種的果實,毛主席欣慰極了。毛主席再一次握住庫爾班大叔的手說:"這些禮物太珍貴了,我也要回送你一些禮物,咱們民族團結一家親,多好啊!",一旁的記者迅速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珍貴的瞬間。</p><p class="ql-block"> 于田人民是這樣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細膩自然而親切。</p> <p class="ql-block"> 第九條進藏線,克里雅古道。</p><p class="ql-block"> 于田是當年先譴連歷經千難萬險,爬雪山、過冰河,現在徒步穿越難極大高海拔頂級自駕的克里雅古道線的起點。</p><p class="ql-block"> 昆侖山脈深處,自古以來就是"冬夏不可行,困難異常",這條線上有峽谷、絕壁、達坂、火山、高原湖泊,自近代以來,關于它的故事都離不開"艱險"二字。</p><p class="ql-block"> 克里雅古道的起點是于田縣阿羌鄉普魯村,往南沿著庫拉普河一克里雅河的河谷地帶,翻越克里雅山口,就可以從新疆進入西藏。</p><p class="ql-block"> 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阿羌鎮的普魯村,位于克里雅古道的北方起點,被稱為進藏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普魯村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其處在普魯河下切所形成的河谷里,像黃土高原那種幾十米的深切,兩側是垂直的崖壁,谷地里一條閃著銀光潺潺的流水奔騰地流過。前往普魯村的沿途是狹窄縱深的克里雅河道,克里雅古道就是因河得名。</p><p class="ql-block">克里雅古道被稱為"英雄古道"的傳奇故事也是源于普魯村。1950年,為了解放西藏的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進藏先遣連,在普魯村召開誓師大會后,由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身著統一服裝,扛著槍,牽著馬和駱駝,英勇地踏上克里雅古道,挺進西藏阿里地區。</p><p class="ql-block">直到1951年5月,后方進行了多次救援,四萬頭牲畜倒在路上,馱運線才再次打通,這支歷經艱難險阻的隊伍最終勝利抵達西藏阿里地區。此時,進藏先遣連已經孤軍深入半年之久,63人失去了生命。后來,為了紀念這一史詩級的奇兵壯舉,克里雅古道有了一個傳奇色彩的名字﹣-"英雄古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于田到民豐的沙漠公路,寬闊平坦,一眼望不到頭。</p> <p class="ql-block"> 下午4:30,到達民豐縣城尼雅鎮,海拔1400米。</p><p class="ql-block"> 民豐,古稱尼雅,是西域三十六國“精絕國”所在地,曾是絲綢南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和田市的東大門,南枕昆侖山同西藏改則縣相連,這里也是進入西藏的重要通道,216國道往返民豐和改則的中轉站。</p><p class="ql-block"> 民豐縣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3.8萬,地廣人稀,是新疆人田最少的縣之一。民豐縣的雞蛋般超級大棗、尼雅黑羊出名。</p> <p class="ql-block"> 我們住縣政府對面的民豐賓館,賓館房間寬敞,環境挺好</p> <p class="ql-block"> 民豐縣城現代而玲瓏,城中心保留著毛主席語錄碑,這是民豐縣地標性建筑,據說是全國城市中心唯一保留毛主席語錄碑的城市,傳承這個城市對偉人的深情厚意。</p> <p class="ql-block"> 民豐縣以沙漠為主,干早少雨,年降水量約30毫升,蒸發是2800毫升,常常大風、沙塵天氣。</p><p class="ql-block"> 晚上8:00,我們去商業小吃街,街只不過兩條南北向50米的商鋪群,比不上內地的小集市,在街里的湘里人家吃晚飯,飯店是湖南衡山人開的,哥哥在民豐做工程,帶著妹妹妹夫一家人來民豐創業,經營湘菜館。老鄉說前兩天民豐大風沙,有個窗戶忘記關了,滿屋沙塵,今天天氣好。</p><p class="ql-block"> 我們點了干椒臘魚臘肉合吵,紅椒炒仔腸,辣椒炒肉等傳統湘菜小炒,味道正宗。大家味口大開,贊不絕口,說是吃過的最好湘菜。</p><p class="ql-block"> 飄逸舍不得,還打包給我們做早餐佐料。</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商業街補充購買水果,出新疆前最后購一些新疆核桃、無核大棗、椰棗。</p><p class="ql-block"> 四臺車加滿油,裝滿油桶,靜待黎明,奔赴800公里羌塘無人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新乡市|
乌兰浩特市|
上林县|
新乡县|
竹北市|
金门县|
新田县|
滦南县|
扎兰屯市|
凤台县|
鱼台县|
富顺县|
德化县|
集贤县|
社旗县|
修武县|
望奎县|
庄河市|
佛教|
天祝|
虎林市|
大港区|
碌曲县|
长宁县|
潢川县|
陈巴尔虎旗|
渝北区|
增城市|
汝州市|
辽源市|
塔河县|
平昌县|
宜春市|
卢龙县|
武穴市|
丹东市|
永川市|
汽车|
微山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