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的朋友圈都被東至姑娘和東至華龍洞所霸屏。</p> <p class="ql-block">東至姑娘長啥樣,我極想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通過網上搜一搜,信息是這樣介紹的。</p> <p class="ql-block">籍貫:池州東至 學名:東至人 年代:30萬年前 昵稱:東至姑娘。</p> <p class="ql-block">在堯渡河畔,走出了一位東至姑娘,她,俊俏、韌強。她唱著歌謠從遠古走向我們。她的歌聲,她的笑語,響徹在長江邊。</p> <p class="ql-block"> 30萬年前,在月光皎潔的夜晚,小姑娘坐在山坡上,遙望遠山,星星在深藍色屏幕上眨眼睛。月光撒下來,姑娘身上閃出金黃的暖色。東至姑娘望著出神,好美的星河和山川,把身后的歲月鐫刻出一幅神奇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那閃亮的地方,如錦緞,那是傳說中的黃金水道長江;那隆起的不知名山丘,是如今的舜耕山;還有宛如仙境的湖灘,是后來的小七里湖......可能是后來的后來,高山、海洋,還是一望無垠的原野。</p> <p class="ql-block">東至小姑娘坐在皎潔在月光下的美好的這些畫面,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p> <p class="ql-block">12月24日,長津湖戰役勝利紀念日,于我來說也是有意義的一天,有幸參加了縣文聯組織的助力文旅融合發展采風活動。</p> <p class="ql-block">1到華龍洞看東至姑娘。</p> <p class="ql-block">早上8:20,章老師,吳老師我們三約好乘朱會長開的車從陶公小區出發前往華龍洞。沿途經過黃泥湖及香隅鎮的一些村莊,一條新修的柏油馬路直通到華龍洞遺址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東至姑娘長啥樣?東至縣華龍洞遺址為何會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我終于可以到現場看看。第一站,我們打卡東至華龍洞遺址陳列館。由原建新中學改制的陳列館。令人耳目一新。廣場上新添了園林景觀,將整個館區點綴的分外美麗。文蘭主席用鏡頭將我們的美麗瞬間留存。</p><p class="ql-block">華龍洞遺址陳列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龐汪村,距離東至縣城約8公里。華龍洞遺址是繼北京周口店之后,在中國發現的同時包含有豐富人類化石及石器等人類活動證據的更新世中晚期古人類化石遺址。</p><p class="ql-block">陳列館堅定遺址保護和文化展示并重的最高原則,為游客搭建以“東至人”為主題的集視覺、聽覺、觸覺多元為一體的體驗空間。</p><p class="ql-block">華龍洞陳列館主樓,室內被設計成遠古洞穴的模樣,增添不少神秘感,“石破天驚華龍洞:走進30萬年前古人類的家園”,門口“石壁”上標語直奔主題,讓人仿佛瞬間進入遠古人類世界。走進東至縣華龍洞陳列館仿佛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探秘之旅,一進入陳列館,那一件件精心陳列的文物和化石就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華龍洞出土的古人。人類化石,它們雖然沉默無言,卻像是來自遠古的信使,訴說著曾經的故事。第一單元驚天發現,在燈光的映照下,化石的輪廓清晰可辨,能讓人想象到遠古人類。在這里的生活場景陳列館內的圖文展板詳細的介紹了華龍洞的發現、立場以及考古意義。第二單元紛紛涌現,原來這里是古人類的棲息之所。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狩獵、采集,與大自然頑強抗爭,透過那些模擬的生活場景復原,第三單元還原重現,按照這些簡陋的工具、粗糙的居住環境,不禁感嘆人類發展的不易。一段解說詞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對遠古時代的認知大門,第四單元全面展現這里不僅僅是一個陳列館,更是一部生動的史書。記錄著東至這片土地上古老而神秘的過去,讓人在參觀完后,對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也對東至的歷史底蘊有了更為直觀且深刻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古人類的生活場景在現代光影技術的應用下生動再現:集群而居,晨起尋食,日暮而息,工具簡單,食物粗糲,在大地之中,筑造溫暖而安全的洞穴。洞穴邊有一處音控壁,大家紛紛對著里面呼喊:你好,東至人!你好嗎?東至人?話語剛落,便引來一陣陣回音。</p><p class="ql-block">展示館一角,我看到一尊塑像,這便是考古學家根據發掘出的頭骨復原的“東至姑娘”。</p><p class="ql-block">隨后,我們來到了距離陳列館約1公里處的梅源山南麓的龐汪村。這是一個美麗的山村,山青水秀,村口有一棵古樹,有500多年的歷史,右前方的文化廣場的影墻上寫著古老龐汪,源遠流長。左邊文化墻上有華龍洞遺址簡介。</p><p class="ql-block">1988年,安徽省東至縣堯渡鎮龐村的村民唐金木在梅巖村山下修羊圈時,意外發現了古生物化石,后來這里被考古學家命名為華龍洞遺址。經過2006年、2014年和2015年三次發掘華龍洞,共出土了30多件古人類化石、100多件工具和40多種動物化石。其中2015年發現的頭骨化石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還是同時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頜骨。的中更新是晚期人類化石,這里的古人類被定名為東至人。其實經過復原以后,發現東至人的面貌和現代人的面貌已經非常接近了。華龍洞是繼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之后在中國發現的同時包含有豐富人類化石以及石器等人類活動證據的更新世中晚期古人類化石遺址。華龍洞古人類生存的年代為距今30萬年左右,體質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現代人之間,在演化上屬于古老型智人,2015年命石為“東至人”,東至人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唯一同時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頜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化石,對于探討東亞古人類的演化.分布與交異具有重要的價值。2019年10月,華龍洞進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家漫步在華龍洞遺址現場,如同置身于一個精美的古人類主題公園。周邊,綠草如茵、風光秀麗,草坪上巧妙地放置了碩大的東方劍齒象、巴氏大熊貓等遠古動物的雕塑,還建造了古人類圍獵動物的銅像場景,再現了華龍洞30萬年前的樣貌。同時周邊環境的修建打造工作正在進行,將來這里一定會更美。會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這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2打卡陶公祠,尋陶公遺韻</p> <p class="ql-block">參加完華龍洞遺址,大家乘上大巴。約半小時來到東流陶公祠。陶公祠,一座承載著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公祠是為紀念東晉詩人陶淵明而建的。陶淵明以其高潔的品格,質樸的詩風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陶公祠坐落在東流鎮西南的牛頭山上,又名靖節祠,占地約30畝,主要建筑物有一棟三開間的祠堂,四周院落閉合。具體建成時間無考,有確切記載的是明弘治三年重建,現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當前建筑于1981年9月修復,2023年9月經再次修繕后重新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在東流文旅形象大使葉江紅老師的引領下。沿著寬闊的的臺階拾級而上,來到松柏掩映下的陶公祠前。門楣上鑲嵌的石額“陶公祠”三個大字,據說系清人所書,門旁有一聯: 逢盛世定不作桃花源記 遇明君哪得賦歸去來辭。</p> <p class="ql-block">東流晉代屬彭澤縣,名“黃菊鄉。邁進陶公祠院門,看見的是一塊不大的“菊圃,菊圃的正中是一尊陶公的塑像,先生右手后背,左手微提貼于前腰,抬頭仰望,眼中似有物似無物,一如仰望南山而睥睨權貴,亦似吟頌心之高遠、菊之高潔......</p> <p class="ql-block">正門高懸松菊猶存匾額,中堂取名德至堂,并掛有陶淵明畫像,兩側門梁書有陶淵明詩句,一墻展陳陶公簡介,陶公與東流歷史淵源,陶公普系,左右兩房為陳列室,集中展陳陶淵古詩等史料傳記等珍貴文寶,以及歷代文人,名賢為追慕陶淵明所作書畫的傳世佳作。尤其在祠內南面屋內展示了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的影視畫像,讓人通過聲光影像,品讀《桃花源記》。</p> <p class="ql-block">陶公祠不僅是一座紀念性的建筑。更是后人追尋古人智慧和精神境界的重要場所。如今的陶公祠綠樹簇擁,古樸莊重,與高聳的秀峰塔交相輝映,與東流大閘,東至治水展館,融為一體,成為本地的旅游勝地!陶公祠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成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寨县|
昌吉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中宁县|
永寿县|
寿光市|
永川市|
济源市|
兰州市|
柳河县|
南丹县|
罗平县|
图片|
温州市|
德钦县|
长子县|
牡丹江市|
绿春县|
达日县|
开鲁县|
宜兴市|
沙坪坝区|
会东县|
金塔县|
河西区|
永康市|
京山县|
钟山县|
崇阳县|
阳朔县|
怀集县|
东阿县|
射阳县|
兰考县|
双辽市|
四平市|
元朗区|
桐庐县|
禄劝|
甘谷县|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