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太廟 <p class="ql-block">太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與紫禁城同年落成,至今六百余年歷史。是明成祖朱棣由南京遷都北京后營建的皇家宮殿,紫禁城建造耗時十四年。此后在明清兩代(明朝十六帝、清朝十二帝)漫長歲月里,紫禁城與太廟作為皇帝的居所和權力中心,始終是皇權象征。</p> <p class="ql-block">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圣地,定期舉行的祭祖儀式象征著王權在家族內部的合法傳承。此外,太廟還承載著其它重要的政治功能,諸如冊立皇后及皇太子、追尊先帝謚號、出征及獻俘等重大活動,均需要在此舉行莊嚴的儀式。</p> <p class="ql-block">經過精心修繕,太廟于2024年8月20日重新向公眾開放。太廟正門原設于天安門內御路的東側,稱作太廟街門,與西側的社稷壇門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隨著西側社稷壇建立中山公園時,開辟了中山公園的南門,為了保持結構對稱,在太廟南墻也開了一座門,即如今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正門。</p> <p class="ql-block">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的東門位于南池子大街的一條小巷中,乘坐地鐵一號線(天安門東站B東北口)下車步行即可抵達。元旦這天,午后陽光明媚,我決定前往新開放的太廟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步入勞動人民文化宮,映入眼簾的是太廟那莊嚴肅穆的廟門。</p> <p class="ql-block">太廟采用中軸對稱布局,廟門、漢白玉石拱橋、戟門、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井亭、神廚、神庫、配殿等建筑對稱分布兩側。穿過廟門,便是戟門。</p> <p class="ql-block">戟門作為禮儀之門,位于第三道紅墻處。這座建筑展現了典型的明代殿宇特征,黃色瓦片覆蓋的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昔日,戟門處曾排列120根戟,可惜在八國聯軍入京時全部被盜,如今已不復存在。</p> <p class="ql-block">戟門前的玉帶河上橫跨著七座單孔漢白玉石拱橋,又稱戟門橋。</p> <p class="ql-block">漢白玉石拱橋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幅靜謐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太廟的平面布局圖清晰地展示了整個建筑群的規劃,各個宮殿之間功能分區明確,不僅體現了古代建筑的美學原則,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太廟的主體建筑群包括前殿(享殿)、中殿(寢殿)和后殿(祧廟)以及兩側的配殿。享殿是皇帝祭祀時行禮的地方,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穿過戟門,紅墻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建筑群布局嚴謹對稱,每一座建筑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記憶,令人駐足凝望,感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宏偉壯觀的古建筑群映入眼簾。這里的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古代皇家的威嚴與尊貴。與天安門前的人流涌動、故宮內的熙熙攘攘相比,太廟顯得格外靜謐,是一個讓人靜心沉思歷史、感受文化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踏入太廟享殿大廳,一股莊重華麗的氣息撲面而來。大殿內部裝飾精美,天花板上的木雕栩栩如生,金色邊框勾勒出墻壁鮮艷的顏色,天花板及柱子上貼有赤金花,整個大殿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大殿內全部采用“金磚”鋪地,殿內的68根大柱及主要結構皆由金絲楠木制成。金絲楠木因其質地堅硬、紋理美觀且具有防腐防蟲的特性,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常用材料。這些楠木大柱最高的達13.32米,直徑最大的達1.2米,堪稱現存規模最大的金絲楠木宮殿。</p> <p class="ql-block">殿內的木雕裝飾工藝精湛,圖案線條流暢,形象逼真。這些木雕與建筑的莊嚴樸素風格相得益彰,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這些木雕不僅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也體現了明清時期皇家建筑的奢華與尊貴。</p> <p class="ql-block">殿內陳列著一些古代文物展品,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變遷。游人穿梭其中,或駐足觀賞,或低聲交談,這里仿佛成為連接古今的紐帶,讓人感受到歷史與藝術的完美交融,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p> <p class="ql-block">大殿內懸掛著許多牌匾,或為皇帝對某重要官員的封賞,或為紀念某重大事件的文字記錄。</p> <p class="ql-block">太廟享殿的大殿內,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明清兩朝歷經六百余年(明朝十六位皇帝、清朝十二位皇帝),這里的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默默記錄著這里發生的一切。漫步在大殿內,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歲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太廟中的編鐘名為“中華和鐘”,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為原型設計,于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為迎接新千年而生。</p> <p class="ql-block">這套編鐘安放在太廟享殿正中,成為太廟的重要館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太廟不僅在建筑上具有重要價值,還以其豐富的古柏而聞名。園內有700余株古柏,其中許多為明代初建時所植。這些古柏形態各異,如“神柏”、“鹿形柏”和“北”字柏等,為太廟增添了莊嚴與神秘的氛圍。時間漸晚,未能細細觀賞,匆匆走過。這里有太多的歷史故事,篇幅所限不再展開。今日漫步于此,足以感受到歷史古都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黃昏時分的太廟,樹木被夕陽染成金黃色,燈籠高掛樹梢,遠處的紅色圍墻若隱若現,這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時間仿佛變得緩慢,每一刻都充滿了詩意與寧靜,讓人沉醉其中,不愿離去。</p> 太廟的視頻 <p class="ql-block">(注:此視頻部分素材為轉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叙永县|
普安县|
大渡口区|
苏尼特右旗|
视频|
信丰县|
雅江县|
五家渠市|
平舆县|
澳门|
丹巴县|
师宗县|
湟源县|
庆元县|
台中县|
正定县|
安新县|
阿巴嘎旗|
鹰潭市|
丹江口市|
宁远县|
兴文县|
绵阳市|
宁阳县|
安丘市|
砀山县|
启东市|
开远市|
威远县|
安陆市|
武义县|
朔州市|
灵台县|
句容市|
辽源市|
博野县|
开江县|
招远市|
阜新市|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