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個周日,朝陽透窗照進來,寢室變得亮堂堂的,那種潮悶一下就消散了,難得的大晴天,應該是出梅雨季了。</p> <p class="ql-block"><b> 一</b></p><p class="ql-block"> 快九點了,走廊外面有女生的笑語聲,昨天晚上她們就約好要去逛商場。宿舍樓里還很安靜,多數人仍賴在床上,早飯肯定省了。我和宿友小趙趕緊起床洗漱,一會也相伴先去外灘,他隨后去人民百貨大樓,要給媳婦買身衣服寄回新疆。我則轉車去往徐家匯。</p> <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日都期盼著外出,這魔都的魅力真得很上頭,有那么多歷史名勝和故居,市井風情的老街弄堂,我真得樂于游逛其中,遇上晴好天可以跑得更遠些。說走就走,今天可以去稍遠的徐家匯,看那座百年天主教堂,它被稱之為遠東的梵蒂岡。</p> <p class="ql-block"> 出校門走向對面的五角場,這個不大的市場里,百貨、書店、餐飲、發廊以及影院等門類齊全,它雖然顯得樸素簡陋,可是這一帶的商業中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靠邊上有家小飯館,曾在此吃過兩回。這個時候顯然過了早餐飯點,僅有兩三人在用餐。那個老阿姨看見我們走過來,即起身招呼:小伙子進來坐嘛,儂要吃啥?</p><p class="ql-block"> “兩碗陽春面,四兩生煎饅頭。“ 我隨口回應道。</p><p class="ql-block"> 沒有征詢小趙便自作了主張,是知曉這個錫伯族小伙的口味,同宿舍相處這段時間,對他的脾性愛好也了解的大差不差。</p> <p class="ql-block"> 以北方人的認知和習慣,早餐多以稀粥或湯水類為主,不管是湯面還是撈面,那都是午飯或晚飯的主食,大清早吃下一碗陽春面,擱在以前,我是不愿接受的,這會哪還有的挑揀,出門在外不就講個入鄉隨俗嗎。</p> <p class="ql-block"> 上海陽春面,一碗再普通不過的大眾飯,確是非常經典的面食。這碗清湯白面點綴些許香菜末和蔥花,在北方人眼里可不就是清湯寡水的素面唄,其實不然。確切講,豬油、骨頭湯才是陽春面的靈魂,醬油色和胡椒粉又為其提味增色,吃起來又清清爽爽的。也有葷味的肉絲面、雞絲面等,無非是在陽春面里多了些澆頭罷了。</p><p class="ql-block"> 一碗陽春面八分錢,應該是最有性價比的早餐,再配上皮脆餡滿、口感鮮甜的生煎包,自然也成了我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 放下碗筷,在門口結了賬。</p><p class="ql-block"> 阿姨又笑呵呵的說:濃去白相呀,蠻好,蠻好的。</p><p class="ql-block"> 哎。我們微笑的點頭回應。</p> <p class="ql-block"> 我倆快步向55路公交車站走去,這是去南京路的。那邊國權路邊上是學校教職工住宅區,低矮的圍墻里有好多連成排的日式舊樓,因此有了“村舍“的名稱。路口處的9路公交車往虹口公園的,這是復旦校園通達繁華市區的兩條主要路線。每逢節假日,候車的人排著長長的隊,大家都翹首盼望公交車趕快冒個頭。</p> <p class="ql-block"> 這趟車可以說讓學生包圓了,我倆在人堆中奮力擠到車后面,一車人目的地大概相差無幾,都是在南京路附近下車,只得站立四十多分鐘。</p> <p class="ql-block"> 每逢星期天公交車總是趟趟爆滿。聽說教職工們乘車都會趕早,九點之后則是學生出行的高峰,這個錯峰出行的方式,已經成了復旦人自覺默守的約定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 車窗外的街景從眼前依次閃過,思緒亦如過電影似的,一幕一幕的回放:</p><p class="ql-block"> 八六年初春時節,有著百年歷史的相輝堂和逸夫樓前,滿樹皎潔的玉蘭花迎風綻放,陽光透過柔紗般的花瓣,魔幻出明暗與虛實交融的影調,宛若飄逸的水墨畫,秀出空靈而雅致,這里成了復旦校園最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研修班開學儀式放在小禮堂,有院校領導和知名教授在座,上海記協及幾家媒體代表前來恭賀,還有許多同專業的學弟到場助興,一下有了隆重的氣氛。會上,主講導師周國平教授講話末了,他又風趣的說,今后一段時間里,復旦校園每天都有一場全國新聞聯席會議。這個夸張幽默的比喻,引得全場笑聲一片。</p> <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在街上還能遇到賣玉蘭花的姑娘,盛滿提籃的玉蘭花朵,素雅如云,上海人蠻喜歡買些放在家里,任其幽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 來滬之前,我聽說經過遴選,各省區只給一個名額,加上新華社和幾家中央媒體,全班應該有40人之多。</p><p class="ql-block"> 為照顧我們這些特殊學員,學校將一個小招待所的兩層樓騰空,年輕人住三人間,年齡稍大在兩人間,西北片區的陜西、甘肅,新疆為一個宿舍,我們三人年齡又相當,隔壁住的是寧夏的老李和西藏的強巴大哥。</p> <p class="ql-block"> 年紀稍大的是廣東與貴州的兩位老兄。來自開放前沿的廣東老陳顯然見多識廣,他會以拉著洋腔的粵語講述港澳軼聞趣事,那種繪聲繪色的神態保準讓你深信不疑,所以,他那個宿舍從不缺笑聲。</p> <p class="ql-block"> 黝黑膚色的強巴繞旦顯得老成,大家戲稱他是一肩挑著青藏兩地的“欽差大臣”。同屋的寧夏李哥給大家透露,這個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藏族大哥,出趟遠門居然還帶了一口袋青稞面糌粑,可見他的生活習慣以及對家鄉的眷戀有多么執著。</p> <p class="ql-block"> 有幾個南方女生好奇,嚷著要品嘗糌粑的滋味。眾人聚在他的宿舍里,看他如何做酥油糌粑。 依我看這和回民坊上的牛油炒面差不多,區別在于炒面用開水沖調成粥糊,多以咸味為主。而糌粑伴些酥油搓成一個面團,嚼著味淡發干,加些糖口味還能接受。</p><p class="ql-block"> 強巴還特意買了幾袋牛奶沖調出一壺熱奶茶,一會功夫,酥油和奶茶的香氣在四周散開來,屋里充溢著青藏高原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我們宿舍三人,蘭州的小郭是個活躍分子,走到哪里都帶著一股子熱乎勁,讓人無以抵御。小趙是新疆錫伯族人,生長于伊犁民族聚集地,從小學的漢語,還又通曉維語和哈語,他好像有語言天賦,不愧是北大漢語言專業的高材生。這人思敏善談,看問題有獨到的見解,也是新疆媒體中的翹楚者。</p><p class="ql-block"> 他們兩個經常會針尖對麥芒,話語喋喋不休,非得爭辯個子丑寅卯不行。我這個笨嘴拙舌的關中冷娃,不但成了他倆唯一的聽眾,而且還是雙方“爭斗”的緩沖地。</p> <p class="ql-block"> 初來乍到,我們三個西北漢子就鬧出個笑話,暴露了沒見過世面的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 那是剛到沒幾天,有天回宿舍已經深夜,樓里邊靜謐幽暗,怕驚擾了他人休息,我們腳步放緩,輕輕的打開房門,開燈一瞬間,眼前的一幕令人高聲驚叫,一群黢黑油亮的大蟲子地上亂竄,看得人頭皮發怵,我們本能的抓起掃把與拖鞋邊喊邊打,那些東西卻瞬間隱遁,消失于這棟老建筑的某些犄角縫隙之間。僅管連個毛都沒打著,動靜大的驚擾了樓上樓下。</p><p class="ql-block"> 咋得拉?人們都圍過來看個究竟。</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聽我們描述,嘿,什么蟲子嗎,蟑螂沒見過,用這樣大驚小怪呀!說得我們一下相形見拙,頓時無言以對,這洋相算是出大咧。</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看見過,小小的,黃褐色好像叫德國小蠊。這里的蟑螂咋像簸箕蟲這么大,上海灘的小強也太嚇人了。“小趙腦子轉得快,這一句打圓場的話,想擺脫出難堪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 關上門,趕緊查看規整各自的行囊物品,唯恐那個角落被無孔不入的小強賴著不走。說實在話,這是頭回見到南方大個蟑螂,我們還是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b> 三 </b></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些再回爐的學生,當然珍惜這個深造的機遇,除了完成相關的課程,校方盡可能多安排講座和交流項目,以拓展了解世界的視野,提高對社會事件的認知能力。所以,后期則經常外出參觀考察。</p> <p class="ql-block"> 記得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參觀寶鋼產業園。</p><p class="ql-block"> 鋼鐵工業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表現。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最好的轎車大多集中在外事部門,當時汽車面板用的是熱軋鋼板,既厚又重還易生銹,成了明顯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形象。而日本汽車采用冷軋鋼板,其顯著優點在于高強度和優異的韌性,具有造型輕盈的外觀效果。</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秋天,鄧公訪問日本,參觀新日本鋼鐵公司君津鋼鐵廠,對日本鋼鐵產業的現代化程度十分震驚。為盡快縮小差距,提升我國鋼鐵生產技術,他當即表示:“就照這個樣子,給中國建設一個鋼廠。”</p> <p class="ql-block"> 八年之后, 一座現代化的鋼鐵企業在上海寶山誕生, 基本可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優質鋼材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在寶鋼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之際,我們受邀參觀了這個國內最先進的鋼鐵企業。</p> <p class="ql-block"> 走進了寶鋼,我們都很驚詫!這里看不到大型鋼廠人來車往的繁忙景象,四周綠植花卉圍繞,還有尚未完工的動物生態區,完全不像是重工業廠區,幾個巨大的廠房分散矗立,幾條蜿蜒的軌道將其串接連通,不時有無人機車穿梭運行,送料、冶煉、軋制、型材形成一條龍,完全自動化操作。在龐大的軋鋼線上,僅看到了五個操作工,全然沒有那種熱火朝天的感覺,面對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管理,完全顛覆以往對鋼鐵企業高耗污染的印象,真得讓我們眼界大開。</p> <p class="ql-block"><b> 四</b></p><p class="ql-block"> 上海的春天是恬美的,這既是感覺,也是事實。空氣中都彌散著香甜的滋味,豆漿是甜的,油條是甜的,饅頭也是甜的,就連皮薄餡鮮的燒麥仍然為咸中微甜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要了解一座城市精神氣質和風味,最簡單的方法,莫不過從一餐一食中體味,上海人流傳一句俚語:春雷一聲響,饞蟲爬肚腸。校園飯堂菜肴中的春筍開始唱主角,煮、燜、炒花樣翻新,尤其是油燜春筍和咸肉春筍鮮嫩爽滑,還有芥菜餡餛飩和餃子,有種獨特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綠葉菜有雞毛菜,矮腳青等等。愛吃的素菜是炒油菜。</p> <p class="ql-block"> 以前,西安城里蔬菜市場鮮見有買油菜花的,因為是油料作物,屬于計劃控購的。前些年在陜南參觀油菜基地,西北農大油菜專家李教授下廚為我們炒了一盤油菜花,這才曉得油菜花既好看又好吃。南方油菜種植面積大,它以獨特的魅力為人們所喜愛。</p> <p class="ql-block"> 在這春意盎然的時節,一盤炒油菜花,翠綠中點綴著金黃的花蕾,恰如濃縮的春景,釋放出清新的香氣,口感鮮嫩略帶淡淡的甜意,無疑是一種對春天美好滋味的完美詮釋。</p> <p class="ql-block"> 轉眼已是黃梅成熟季節,江南的初夏竟是淅淅瀝瀝的,就像這入梅天的細雨飄落在燕園湖中,不緊不慢,來去無聲,由不得滋生平靜如水,不波不驚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綠草坪上,學生三三兩兩的愈發多了,有時我也會坐在草坪上,仰首合目的享受暖陽,讓身心放空進入朦朧狀態,不羈的思緒竟縈繞在插隊時夏收的麥場:身后剛割倒的一垅麥子,揮鐮將其攏成一堆,,隨即就四仰八叉的歪倒在麥朵上,仰臉瞅瞅頭頂的日頭,幾滴汗珠跌入眼角咸澀辣眼,頓然一片白光刺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五</b></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得飛快,春發夏長,路兩旁的梧桐樹也變得更加翠綠。</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節,雨天的弄堂行人甚少,屋檐下的落水管響著嘩嘩的流水聲,墻內飄出陣陣吳儂軟語,交匯成了一汪水溪,蜿蜒流淌;轉頭看一眼石庫門里,古樸滄桑中彌漫著舊日風情。 在這里,家父十多歲就開始打理祖父置辦的營生。盡管它早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穿梭至遙遠的那個年代,一種情愫牽系于我,說不清道不明的,是在感受它的氣息,或是在尋覓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魔都氣溫挺高,好在時常吹些小風,也就不那么炎熱,畢竟瀕臨江海之地,空氣自然濕潤,還有路邊的梧桐樹或香樟樹,為路人支撐起一片陰涼。</p> <p class="ql-block"> 南京西路上的大光明電影院很有名氣,它始建于1928年,由福建商人高永清與美國華納公司創始人合資成立,曾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盛名。抗戰勝利之后,剛走出學校門就到上海闖蕩的父親,閑暇時沒少來這里看電影。</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期,國家號召支援大西北建設,上海有些企業開始陸續遷移內地。這樣的熱流感召下,父親他開始有了個念頭,在古城也復制一座大光明影院,來滿足市民的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父親清理了上海的家業,卷起鋪蓋打道回府。他與幾個合作人聯手開始籌辦,以大光明電影院為藍圖,甚至連影院的名字都如此相似。</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光明電影院,為典型的歐式風格建筑,前面是個寬敞的廣場,大約有4層樓高,門廳前有10級臺階,顯得十分恢宏氣派,在當時為南大街上的最高建筑,并與南門城樓毗鄰守望。</p> <p class="ql-block"> 世事難料,在電影院建成之際,正值各種運動風起云涌,父親被調離開文化局,然后就下放到工廠。 從此往后,古城里最豪華時尚的電影院,上演了多少故事,給多少人帶來歡樂,它卻與父親沒有了半點關系。</p><p class="ql-block"> 風風雨雨幾十載,這個為人知之甚少的塵封往事,任由剪裁也罷,且當煙云隨風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六</b></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灘成為最繁華的商業樂園,一直都是引領潮流的代名詞。</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南京路大小商場匯聚,各色廣告招牌一眼望不到盡頭,永安百貨、大新百貨、老鳳祥珠寶、英雄墨水、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百雀羚化妝品……它見證了那時上海的商業活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隍廟成了小市場,各式各樣的小商品琳瑯滿目。豫園九曲橋邊的湖心亭茶樓,是上海最古老的茶樓,老上海人每天來這里喝茶聊天。各地游客來此游玩,還會將這里的特產帶回去與家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歷史悠久的南京路、淮海路、武德路等等,從外灘延伸至靜安寺,早已是亞洲最繁華的商業街,盡顯都市魅力。</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寬敞的外灘,海關大樓、海員俱樂部、匯豐銀行、和平飯店,這些歐式建筑形成一道靚麗的天際線。黃浦江兩岸渡輪頻繁穿梭,拖著長辮子的無軌電車一輛接著一輛,于馬路中央的交通崗亭前悠然駛過,人流和車流的熙熙攘攘,數不清有多少人留下了情緣和故事,成了這個大都市永恒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十里洋場煙花地,風云際會上海灘。回望黃埔,滄海橫流,百年一瞬,繁華如夢。</p> <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倏忽間四十年悄然流逝!</p><p class="ql-block"> 我手中這幅合影竟成了珍藏版,照片中眾多身影已褪去耀眼光環,各位怕都已是蹣跚步入夕陽之年,悠然感慨。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昔日同窗好友,大家近來安好,不知道是否還能彼此想起,那年于上海的友誼情緣,著實令人由衷感懷與思念!</p> <p class="ql-block"> 注明:部分照片源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连山|
平顶山市|
烟台市|
湖州市|
河北省|
宁明县|
五台县|
营口市|
晴隆县|
五常市|
六安市|
崇信县|
江源县|
宁乡县|
布拖县|
临猗县|
林州市|
蒙自县|
碌曲县|
玉田县|
杨浦区|
龙游县|
无锡市|
河南省|
灵川县|
内江市|
荥经县|
刚察县|
临潭县|
遵义市|
临湘市|
习水县|
恩施市|
常熟市|
怀柔区|
芷江|
华蓥市|
兴业县|
页游|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