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馬車河是今天樂清市城南街道良港社區的一個村,歷史沿革為:1949年5月后為馬車河村,屬石湖鄉;1950年5月后屬城南鄉;1952年3月屬城郊鄉;1956年2月屬城東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馬車河大隊,屬城南管理區;1961年屬城南公社;1981年11月屬萬岙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設,改稱馬車河行政村,屬萬岙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并鄉,萬岙鄉并入樂成鎮,屬樂成鎮;2011年4月撤鄉并鎮設街道,屬城南街道。2019年5月與城南街道的縣浦村、水深村行政區域合并設立良港社區。</p><p class="ql-block"> 馬車河這個地方,在明永樂、隆慶兩本《樂清縣志》上沒有記載,到清道光《樂清縣志》上才有其名。在道光志的“敘水·西鄉之水”中記載了懸浦河:“一名馬車河,在一都。自運河出,東南流出仙橋,城南支河自北來,合流而南出洞橋至蘭盤陡入海。”明永樂、隆慶縣志上只有“縣浦”的里名,也沒有記載懸浦河。可見,馬車河的地名出現在官方記錄上,是在明隆慶六年(1572)縣志修編之后,道光志上永康鄉三圖的“馬車河”顯然是以河名村。</p> <p class="ql-block"> 道光《樂清縣志》記載的馬車河</p><p class="ql-block"> 其實,馬車河的原名是“麻車河”,這從《尚德坊鄭氏宗譜》上可以查到。</p> <p class="ql-block"> 《尚德坊鄭氏宗譜》記載的麻車河</p><p class="ql-block"> 這個“車”字,并非簡單的是“車”的繁體字,它有第三種讀法是樂清方言的“妻”音,正如作家倪蓉棣說的,但這個“馬”卻不是,應該是“麻”。樂清還有北白象鎮的車岙、磐石鎮<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油車</span>等地,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車”讀如“風車”、“車水機”的“妻”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圖為農耕時代的風車</p><p class="ql-block"> 《尚德坊鄭氏宗譜》記載,遷入麻車河的是鄭儀,字伯論,為南宋從麗水遷入樂清的尚德坊鄭氏始祖鄭紹吉的九世孫,曾于明成化年間賑濟義舉。現留<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span>碑,保存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中弘義亭,</span>上面有記載其事跡。</p><p class="ql-block"> 明成化十二年(1476)該村鄭氏始遷祖鄭儀向國家募捐糧食300石(以一石120市斤計,共36000斤),為表彰鄭儀這一義舉,1479年樂清縣官將鄭儀慷慨捐糧賑災之義舉刻在石碑上,給石碑掛上紅綢緞,敲鑼打鼓送到鄭家,立于鄭儀家的門前。石碑呈青色,高1.6米,寬0.825米,厚0.135米,碑體保存完整,上面刻著“鄭氏義民立石之志”八個大字,最上端刻有龍形圖案。</p><p class="ql-block"> 在《隆慶樂清縣志》修編之前“麻車河”已在民間叫開了,以鄭儀入住到捐糧賑災,期間起碼得有十來年。因此,馬車河的歷史從明成化初年開始,大約距今560年,就是以鄭儀捐糧之年算起也有549年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枣庄市|
竹山县|
桓台县|
宜宾市|
开封县|
娱乐|
平定县|
武城县|
元谋县|
大方县|
克拉玛依市|
临湘市|
达日县|
定州市|
调兵山市|
樟树市|
连江县|
胶南市|
荥阳市|
清流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十堰市|
康保县|
交口县|
综艺|
惠水县|
丰顺县|
高安市|
东丽区|
库车县|
德令哈市|
冷水江市|
浦城县|
陈巴尔虎旗|
呼玛县|
航空|
来凤县|
沧源|
临夏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