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蘇鎮江有著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先秦時期:西周時為宜侯封地,故名"宜"。春秋時叫"朱方",屬吳國。戰國時叫"谷陽",先屬越后屬楚。</p><p class="ql-block"> 秦漢時期:秦時改名"丹徒"。東漢末三國時孫權移治于"京口",并筑鐵甕城。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稱"南徐",是南朝宋齊梁三代帝王的故鄉。</p><p class="ql-block"> 隋唐時期:隋唐時名"潤州",一度稱"丹</p><p class="ql-block">陽"。</p><p class="ql-block"> 北宋時期: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改潤州為"鎮江府",鎮江之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說起鎮江的歷史稱謂,我還想起一件趣事傳說:當初鎮江和揚州之間修建了一座長江大橋,原起名“鎮揚大橋”。有人不樂意了,因為“鎮”有鎮壓、鎮住之意,揚州怎么能被你鎮江給鎮住(壓)呢?鎮江古有潤州之稱,于是就把橋名改成潤揚大橋了。你看,你鎮江要滋潤我揚州呀。</p><p class="ql-block"> 此事真假不知,你就當笑話聽吧。</p> <p class="ql-block"> 鎮江,著名的三山:金山(水滿金山的所在地)、焦山和北固山。</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瀕臨長江,屹立在金山和焦山之間的江岸,以雄險稱奇,有"寺冠山"的特點。遠眺北固山,石壁高聳,山勢險固,后峰俯臨大江。三國孫劉對壘時期,此地是江南重鎮,山上的甘露寺屢經興廢,多景樓可憑欄四望,將壯麗景色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位于中國江蘇省鎮江市東北江濱,是國家 AAAAA 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整體地形呈南北延伸分布,山高58米,長約400米,是一個古火山口,全部由侏羅系大山組火山巖組成。</p><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三國淵源:鎮江是東吳最早都城所在,北固山是劉備招親、孫劉聯姻之處,山上甘露寺、祭江亭、試劍石等人文景觀都與三國歷史有關。﹣名人遺跡:太史慈墓位于中鋒西南隅,魯肅墓建于近代,與太史慈墓相鄰。</p><p class="ql-block">﹣文學作品:謝靈運、王灣、李白、歐陽修、曾鞏、蘇轍、陳亮、劉過、岳珂等文人墨客曾游覽并留下佳作,如唐代王灣的《次北固山下》。</p><p class="ql-block">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試劍石:位于北固山中峰西面山腳下,景區正門處,相傳孫權與劉備曾在此揮劍劈開巨石。</p><p class="ql-block">﹣溜馬澗:在北固山后峰西北側,傳說是孫權和劉備比武之處。</p><p class="ql-block">﹣多景樓:位于北固山后山頂上,創建于唐代,與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長江三大名樓"。</p><p class="ql-block">﹣甘露寺:坐落在多景樓旁,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相傳是劉備招親之地。</p><p class="ql-block">﹣狠石:位于甘露寺背后,形似伏羊,相傳孫權曾坐在上面與劉備商量抗曹策略。</p><p class="ql-block">﹣祭江亭:在北固山后峰東北絕頂處,名凌云亭,是孫尚香遙祭劉備后投江自盡之處。</p> <p class="ql-block">《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辛棄疾的經典詞作</p><p class="ql-block"> 原文: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p><p class="ql-block"> 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當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怎么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祗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的王安石曾望著南岸的京口(鎮江),寫下著名的《泊船瓜洲》的經典七言絕句:</p><p class="ql-block"> 京口瓜洲一水間,</p><p class="ql-block"> 鐘山只隔數重山。</p><p class="ql-block"> 春風又綠江南岸,</p><p class="ql-block"> 明月何時照我還?解析</p><p class="ql-block"> 前兩句:詩人點明所處位置,京口(今江蘇鎮江)與瓜洲(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僅一江之隔,回望家鄉鐘山(今南京紫金山),也不過隔著幾重山巒,距離似乎并不遙遠。</p><p class="ql-block"> 后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經多次推敲才定下,將春風具象化,讓整個江南瞬間充滿盎然生機;結尾"明月何時照我還",由景入情,看著明月,油然而生思鄉之情,發出不知何時能歸鄉的喟嘆,含蓄又深沉地表達出仕途奔波中的倦怠與對家的眷戀。</p> <p class="ql-block"> 南朝梁武帝蕭衍登北固山時,見此處景色壯美,江水滔滔、山勢嵯峨,于是欣然提筆寫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之后這一贊譽就流傳開來,讓北固山擁有了極高的文化辨識度。</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鐵塔</p><p class="ql-block"> 鐵塔位于鎮江市北固山公園內,原為石塔,又名衛公塔,由唐衛公李德裕于唐寶歷元年(825年)所建。后遭火毀,宋熙寧九年至元豐元年(1076-1078年)重建為鐵塔,明萬歷十年(1582年)被狂風刮倒后重修,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塔因大風激雷,傾倒四層,后又遭毀壞。1960年進行了整修。</p><p class="ql-block"> 鐵塔現存塔基及殘塔四層,殘高約8米,第一、第二層為宋代原構,第三、第四層為明代補鑄。塔形為樓閣式。塔身八面四門、鑄有佛及飛天。1960年于塔下地宮出土金棺、銀樽、舍利、李德裕《重禪眾寺舍利題記》石刻等大批珍貴文物。</p><p class="ql-block"> 甘露寺鐵塔歷史悠久,在同類型鐵塔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以其出土文物較為珍貴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題寫的北固樓。</p> <p class="ql-block"> 鎮江,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六朝都城。走在鎮江的大街和風景區里,仿佛是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水漫金山、劉備招親、辛棄疾懷古、王安石思鄉……。厚重的文化,讓我浮想聯翩,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結束本篇編輯之前,我用AI做了一個游記,題目是北固山攬勝,請大家跟著一起游一遍北固山山吧。</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攬勝</p><p class="ql-block"> 江風獵獵,扯動我的衣袂,恰似要將我卷入往昔的歲月洪流。懷揣一腔對千古傳奇的熱忱, 我踏上了鎮江北固山這方古韻四溢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剛至山腳,蜿蜒石徑在滿目蔥蘢里若隱若現,恰似歷史長河里一條隱匿的線索。抬眼眺望,北固山不似崇山峻嶺那般巍峨,卻仿若一位內斂沉穩的雅士,自有一股凌然氣魄。"天下第一江山"的石刻赫然而立,筆鋒剛勁,透著千年前的傲意,似在向世人宣告此地不凡。</p><p class="ql-block"> 行至山腰,北固樓闖入眼簾。飛檐如劍,直指蒼穹,欲與霄漢試比高。踏入樓中,只覺三國烽火撲面而來。遙想當年,孫權于此筑樓,北望中原,躊躇滿志。辛棄疾也曾登臨,發出"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的喟嘆,那時山河破碎,他一腔報國志,借這樓、這江抒發得淋漓盡致。我踱步回廊,手指劃過朱紅欄桿,似能感知歷代豪杰掌心的溫熱,那是握劍執戟、保家衛國的壯志余溫。</p><p class="ql-block"> 不遠處的甘露寺,隱匿在一片蒼翠綠蔭下,黃墻映著斑駁日光,滿是禪意。這里藏著"劉備招親"的千古美談,一場政治聯姻,卻衍生出柔情佳話。我邁進寺門,香火氤氳,鐘磬之聲悠悠蕩蕩。想那孫尚香,本是江東烈性女子,卻在這佛門凈地與劉備情愫暗生,洞房花燭,紅燭搖曳間改寫著三國的格局,家國權謀與小兒女的情思,在此編織出一張綺麗又復雜的網。</p><p class="ql-block"> 待奮力登上山頂,視野瞬間開闊。長江浩渺,奔騰不息,如一條巨龍蜿蜒向天際。落日熔金,余暉灑在江面,碎成萬千粼粼金箔。遙看那古時的瓜洲渡,王安石曾在彼處留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的思鄉之句,宦海浮沉、歸心似箭的情緒,都托付給這一江流水。江風呼嘯,拍打著堤岸,恰似歲月的鼓點,催著故事更迭。我獨立山巔,沉醉于眼前盛景,明白這座北固山不只是堆砌,更是一部活著的史書,收納著無數傳奇典故,靜候后人一次次翻開、品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务川|
榆林市|
南溪县|
唐河县|
肇庆市|
司法|
公安县|
阿拉善盟|
宜章县|
奉化市|
延庆县|
长丰县|
化州市|
文山县|
南汇区|
凤台县|
开封市|
萨嘎县|
商都县|
林甸县|
安吉县|
旌德县|
辽宁省|
化德县|
SHOW|
松桃|
常山县|
河东区|
丁青县|
乌鲁木齐县|
通化市|
浮山县|
哈巴河县|
三台县|
台江县|
甘洛县|
浦北县|
吴堡县|
黄冈市|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