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q? ? ? ?15645979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一方自然界的凈土,許多國人早已耳熟能詳;因其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之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保護區”的核心位置,在海外聲名顯赫,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p>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有此盛名,與一個美國人和一個英國人息息相關。美國人叫約瑟夫·洛克,探險家、植物學家、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在滇西北生活、工作了27年。英國人叫詹姆斯·希爾頓,譽滿全球的文學家、經典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之作者。</p><p class="ql-block"> 追尋著洛克的足跡,想象著希爾頓書中的描寫,筆者也爬山涉水,用腳丈量了隱藏在我國滇西北的這個凈土樂園。</p> <p class="ql-block"> 去年二月的一天,我來到了玉龍雪山腳下的玉湖村,此村舊時稱“雪嵩村”,納西語為“巫魯肯”,意為“雪山第一村”。這個村的房屋多用石頭砌成,不僅堅固耐久,更體現了納西族人的粗曠性格,全村面積46.66平方公里。洛克1922年從美國來到中國云南,直至1949年離開,把玉湖村作為他搜集資料和研究工作的大本營。洛克舊居陳列館,原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中國探險隊總部便設于此處。他在這里與當地人和睦相處,常給他們治療一些小病,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與村民的交往中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在這個村的居所里,他請納西族東巴舉行東巴教中那些重要的儀式,他作了記錄、拍了數百張照片和電影。他完整地搜集東巴經書,聘請納西族人和華亭作為他的助手,幫助他翻譯了上百本經書。歲月滄桑,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然而圣潔的玉龍雪山依舊,“巫魯肯”村的洛克舊居依舊,這個村是憑吊和懷念約瑟夫·洛克最為恰當的村子,我佇立于洛克舊居前,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踏著洛克曾經走過的路,我來到玉龍雪山腳下的瀘沽湖觀景平臺,向下俯視,極目遠眺,美麗的瀘沽湖盡收眼底。瀘沽湖周邊居住著摩梭人、納西族、藏族、蒙古族和白族等。瀘沽湖上小島眾多,以“蓬萊三島”,即里格島、洛克島、里務比島最為人知,這3個島之間的距離都不遠。去洛克島,從瀘沽湖沿岸最大的村落大落水村乘船最近,只有2500米,單程僅需約30分鐘。洛克島因在瀘沽湖中間,所以又叫湖心島,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洛克,便稱之為“洛克島”。洛克島樹木蔥蘢,百鳥群集,景色迷人,這里不僅是他居住和整理文稿的地方,也是他觀察和研究摩梭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會結構之所。洛克與當地的摩梭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與阿云山等摩梭人成為了忘年交,共同在這里度過了8年的美好時光。他們之間的友誼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和互相幫助上,更體現在對彼此文化的尊重和欣賞上。</p> <p class="ql-block"> 迎著二月的朝陽,我來到洛克重點考察過的瀘沽湖草海。草海是該湖東北角地勢低洼而形成的一片濕地,長300米的走婚橋橫跨草海,過去的摩梭人踩著此橋去走婚,因此而得名。經過長期的走村串戶,洛克徹底明白了走婚這種特殊的婚姻形式:摩梭人盛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走婚的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即走婚。建立阿夏關系的男女雙方各居母家,男子暮來晨往,只在女方家過夜,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家族撫養,男子與女方在生產、生活、財產上沒有必然的關系。阿夏婚以感情為主,結合自由,離散隨心,不受財產和子女以及老人供養等約束。走婚橋最早建于土司時代,用木頭建造而成,是摩梭人羞澀初會的浪漫之橋。洛克與他的摩梭人助手阿云山多次走過此橋,去摩梭人家作客,了解他們的習俗和宗教,贊嘆摩梭人獨特的母系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在一個艷陽天,我游覽了洛克曾多次光顧過的玉龍雪山腳下的藍月谷。那里的藍月湖、聽濤湖、玉液湖和鏡潭湖四大湖美妙無比,宛若玉宇瑤池。然后,逆從玉龍雪山流下之水形成的藍月谷河而上,乘玉龍雪山的大索道,抵達大索道的上部站,然后氣喘吁吁向上爬行,經過皚皚雪山和萬年冰川,一路上想象著,在無索道條件下,洛克攀登玉龍雪山時的艱難情景……對他充滿了敬意。洛克被玉龍雪山的美麗風光和神秘文化所吸引,拍攝了不少玉龍雪山的照片,這些照片成為了十分珍貴的最早的歷史性照片。拼盡全力,我最終登上了玉龍雪山景區所允許的海拔4680米的最高處,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可是,而今的登山條件,完全是百年前洛克攀登玉龍雪山時無法比擬的,我的“自豪”與洛克的壯舉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洛克多次深入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源地麗江古城,深入民間,考察納西建筑,研究東巴文化,了解宗教信仰、音樂舞蹈、東巴繪畫等,更拜訪了與故宮齊名的、被稱為“古城之冠”的木府,深究木氏土司歷經數百年歷史風云不衰的緣由……</p> <p class="ql-block">(此圖片選自網絡,謝謝原作者?。?lt;/p> <p class="ql-block"> 聽說上世紀30年代初,洛克曾游虎跳峽,流連忘返。在一個晴朗的午后,我專程去了離麗江80公里的香格里拉虎跳峽。江水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的峽谷中洶涌奔騰,如猛虎下山,氣勢磅礴,而傳說中的猛虎,則借助江心巨石,一躍而過峽谷,留下了一個傳奇的故事。香格里拉與虎跳峽,一個是人間仙境,可以感受到濃厚的藏族文化,一個是自然奇觀,可以領略到高原風光的壯美,它們共同構成了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難怪洛克流連于此,久久不愿離去,直到租用飛機,拍下虎跳峽全景而后罷。洛克以在玉龍雪山腳下玉湖村的探險總部為基地,在三江并流區域和滇西北的其它區域展開了一系列的探險活動和研究工作,為他后來轟動世界的《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貢嘎嶺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等著作和攝影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些著作和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的文章,激發了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探索欲望,也為不朽名著《消失的地平線》提供了難得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詹姆斯·希爾頓是馳名世界的英國文學家,其顯著長處是隨時關注世界各地發生的奇聞異事。當他從《國家地理》雜志上讀到洛克發表的在中國云南西北探險的多篇文章及著作后,深深地被文中的真實描寫所吸引,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觸動了他以此為素材,寫出了不朽篇章《消失的地平線》。此小說1933年4月由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首次出版,一經面世,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英國霍桑登文學獎,轟動歐美,并被好萊塢拍成同名電影,該影片1938年獲奧斯卡金獎。這部小說講述了在機緣巧合下,4位西方人來到了神秘的喜馬拉雅山脈某地,即宛若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那里沒有戰爭、窮困和煩憂,呈現在4人面前的是有如神跡的藍月亮谷、金壁輝煌的廟宇、舒適的現代文明、永遠18歲的美麗少女、肖邦的未能傳世之作、無盡的金礦,以及凝滯的時光……這部小說與洛克在《國家地理》上的出版物,迅速交融,在歐、美、日和南亞等地激起了波瀾,觸動了人們的心湖,讓“香格里拉”一詞傳遍世界,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p> <p class="ql-block">(此圖片選自網絡,謝謝原作者?。?lt;/p> <p class="ql-block"> 在半個多世紀尋而未果的1996年10月,云南省政府組織的在云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動正式啟動。政府組織了文學、民族學、宗教學、語言學、地理學、藏學等諸多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察、研究與論證。人們以《消失的地平線》為突破口,以洛克的作品和千余張照片為線索和參照,對比小說中的描述與洛克記錄的自然風光,逐漸將目光鎖定在迪慶自治州的中甸。這里的雪山、峽谷、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風光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都與小說中的香格里拉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讓人們相信,這里就是人們一直尋找的香格里拉。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自治州的中甸。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2年5月5日,當地舉行了更名大典,香格里拉從虛擬變成了現實,成為了一道現實的人間風景,而今,香格里拉已成了蜚聲世界的旅游勝地,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香格里拉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洛克與希爾頓的形象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日于重慶兩江新區恒大華府小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黄陵县|
顺义区|
武夷山市|
县级市|
曲麻莱县|
六枝特区|
井研县|
柘荣县|
黎平县|
青田县|
汾阳市|
墨江|
禹州市|
临沭县|
营口市|
英山县|
佛学|
隆子县|
平顺县|
那坡县|
潼关县|
营口市|
台山市|
台中市|
林口县|
平邑县|
乳山市|
乌鲁木齐县|
伊金霍洛旗|
迁西县|
赣州市|
莒南县|
洪泽县|
丁青县|
永州市|
闸北区|
河北区|
大余县|
新晃|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