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9ftqj2a?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694611" target="_blank">西雙版納之一 迷人的告莊西雙景</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9imjds6?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694611" target="_blank">西雙版納之二 熱帶雨林中的綠野仙蹤</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9lo1l9a?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694611" target="_blank">西雙版納之三 體驗少數民族風情</a></p> 西雙版納曼聽公園古稱曼聽御花園,位于景洪市市中心。它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更是一處承載著傣族王室文化、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圣地。 曼聽公園又被傣族叫做“春歡”,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也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公園,過去是西雙版納傣王的御花園,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步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周總理紀念碑,1961年,周恩來總理曾親臨此地,參與西雙版納潑水節的歡慶。只見他身著斑斕傣裝,左手輕托水缽,右臂高擎橄欖枝,其兩側,六扇漢白玉圍屏巍然環抱,每扇高達五米,其上精雕細琢的銅質民族浮雕,勾勒出當年各族兒女擊鼓鳴鑼、翩翩起舞,共迎這位偉人的輝煌場景。 沿著林蔭小徑向里走,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熱帶植物在這里肆意生長,繁花似錦、綠樹成蔭。 <p class="ql-block"> 園內有保存完好的500多株古鐵刀木林及植被,鐵刀木的樹形十分奇特,下部是一米多高的粗大樹樁,上部是由樹樁上萌發出的枝條。這種黃花鐵刀木不僅為傣家人的生活增添了亮色,更因耐燒耐濕、不易受蟲蛀的特性,被巧妙地制成家具和樂器等。在我國的紅木樹種中,鐵刀木堪稱珍稀。</p> 御花園內景色秀美,流沙河貫穿整個園內,行走其間,碧波蕩漾、藤攀葛繞,滿眼的奇花異木。最收人歡迎的就是御花園內的蓮花池,很多人在此拍寫真,還是很出片<br> 傳說傣王妃來游玩時,這里的美麗景色吸引了王妃的靈魂,因此取名春歡公園,傣意為"靈魂之園"。 園內大面積的三角梅修剪成高低錯落的盆景狀,視覺沖擊力非常強。 這里還有各種熱帶植物、奇花異草,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p class="ql-block"> 御蘭園除了各種蘭花外,還有不少傣族風格濃郁的建筑。這座磚紅色的是雙塔建筑(我只拍了一側的塔),是仿柬埔寨蒲甘雙塔風格而建,是園內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里設有咖啡廳,提供各種飲品和小吃,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享受美食,充滿異域浪漫風情。</p> <div> 蘭園內充滿傣族風情的白色涼亭掩映在綠樹從中,是個熱門的打卡點,很多人穿著傣族服飾在此拍寫真。</div> 曼聽御花園中的流沙河,又被譽為放生湖,不僅是西雙版納佛教信徒們放生的重要場所,更在東南亞地區享有盛譽。這里承載著傣族人民的深厚佛文化,每當潑水節或佛教節日來臨,傣家人便會紛紛匯聚于此,通過放生來尋求平安與福祉。 湖畔樹木茂盛,掩映傣亭,湖中紅船碧波,蕩漾傣橋。放生湖本是瀾滄江的一個回水灣,每年汛期瀾滄江水位提升后,江水會涌入這里形成湖面。 <p class="ql-block"> 掩映在百年菩提樹下的八角亭及廊橋,修建在放生湖上。磚木結構的八角亭有30多個面、角,并由31幅象、獅、虎等動物組成浮雕畫廊,亭頂為攢尖頂式多層屋檐,層層收攏,錯落有致,彰顯瑰麗異彩,堪稱傣族精湛建筑藝術的代表。</p> <div> 流沙河上的木棧道兩側,擺放著一盆盆熱帶花卉,漫步其上,感受著這份寧靜與美好。<br></div> <div> 穿過風雨橋,沿河畔向總佛寺方向走,一座白塔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曼飛龍塔,它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組合而成,宛如一叢春筍破土而出,故傣語稱為“塔糯”,是一座金剛寶座式的群塔。因為它通體潔白如雪,又稱“白塔”。</div><div> 這座曼飛龍白塔修建于清乾隆年間,由于年代久遠,白色塔身已經斑駁,不過不影響其造型的美麗。<br></div> 白塔不遠處有大地女神像。傳說她手挽著長發,以水滴入發,每一滴水都是釋迦摩尼行的善緣,水從長發的末端汨汨淌出,四周八條龍頭將圣水吐入金盆,寓意“金盆洗手”。<div> 大地女神是佛教的守護神之一,被視為充滿母性的保護者,寓意平安與豐饒,信眾會在干旱季節向她祈雨或祈求豐收。</div> 曼聽公園和總佛寺是相通的,在大地女神處金盆洗手后,我們邁入邊上的西雙版納總佛寺,融入圣潔靈魂。<div> 圣后的曼聽公園在藍天白云下愈發美麗。</div> <p class="ql-block"> 西雙版納總佛寺是南傳佛教的重要寺院之一,是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也是西雙版納佛寺中等級最高的佛寺。它始建于公元615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先后經歷四次修建。這座曾經古代傣王族的皇家寺院,至今仍統管著整個西雙版納州593座大小寺院。</p> <p class="ql-block"> 總佛寺的建筑風格獨特,結合了傣族民族特色和佛教文化元素。主要建筑有維罕大殿(佛寺大殿)、鐘樓、鼓樓、佛學院教學樓等。</p> 總佛寺的標志性建筑是“維罕”大殿,大殿為磚木結構,色澤紫紅,重檐狀殿宇的宇脊為四級臺階形狀,宇脊正中有三座小塔,形成殿宇的最高之點。 <p class="ql-block"> 這座寺廟無論房檐、欄桿、佛塔,每一處角落都充滿了藝術和文化氣息。精美的梁柱、細致的雕刻,無不展現出匠人們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p> 維罕大殿坐西朝東,采用磚木結構。大殿內部分設兩層,一層為僧侶講經及信眾拜佛的場所,二層為舉行佛教儀式的場所。 寺院內還有鐘樓、鼓樓、戒堂等建筑,鐘樓和鼓樓是佛寺向信眾傳遞信息及在舉行佛事活動時恭請十方神佛的法事樓,用各種變化的鐘聲、鼓聲向民間傳遞吉祥、平安的信息。 總佛寺的正門非常精美,正反兩面都有佛龕和佛像,頂部九座金光璀璨佛塔依次排開,繁復的鑲嵌和濃烈的色彩對比彰顯著佛教的尊貴與神圣。 寺院內綠坪環繞,蒼松翠柏,花團錦簇,有些名貴樹種是名人政要到訪時親手栽種的。 <div> 勐泐大佛寺,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國家 AAAA 級景區,這是一個正在建造的景區,打造成勐泐文化旅游區。</div><div> 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div> 景區上山步道的廣場上立著一群大象的雕塑,意味著這里將來也會有大象表演,是個綜合性的景區。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落于南蓮山上,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貌依山興建,整個建筑群呈坐佛形狀,為國內所獨有。佛寺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動為主線,巧妙融入到景觀及建筑群體中,充分展示南傳佛教的歷史與傳統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景區落差122.8米,為節省時間和體力,我們的旅游線路是坐電瓶車直接到山頂公園,從上而下游覽。</p> 一下電瓶車就被眼前恢弘壯麗的莊凱大金塔(還在建設中)震撼了,大金塔由一座主塔、八座副塔和十六座小塔組成,直徑60米,象征圓滿,高80米,寓意釋迦牟尼住世80年涅槃。<div> 這是一座典型的東南亞傣泰建筑,吸收了東南亞建筑風格,又有傣族傳統筍塔的特點。西雙版納各傣族村寨均有佛塔,千姿百態,各具特色,而這座莊凱大金塔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div> 大金塔底面呈正八邊(角)形,四周八面八角。其中正東、南、西、北這四面設門,門前都有一對守門神守護。每個門前的守護神各不相同。其它四面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p class="ql-block"> 此刻大金塔的東側沐浴在陽光下,更是金光熠熠,氣派非凡。</p> 山頂公園可以俯瞰景洪市全景。 勐泐大佛寺的建筑和藝術,承載了傣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的佛教文化和傣族的傳統信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宗教氛圍。漫步在這里,時間仿佛凝固,讓人能夠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大金塔各個細節都無比精致,處處體現了傣族文化藝術的造詣和傣族工匠們精湛的手藝。 我們在此久久駐足,不停拍照,感受這精美佛教建筑的藝術魅力。 大金塔前的白象蓮花池是個許愿池,金光閃閃、高聳入云的大金塔和湖水形成完美倒影,再配上湖水里的蓮花,好像仙境一般! <p class="ql-block"> 明鏡臺是西雙版納勐泐文化旅游區特有的觀景項目,由景區山頂向景洪市區方向(北)延伸,是跨度長45米,寬度24米,總面積約800m的懸空玻璃觀景平臺。明鏡臺以觀景為勝,360°觀景成為打卡圣地。</p> 置身明鏡臺上,前有景洪市區一覽無遺的景色,后有莊凱大金塔聳立天際的巍峨壯觀,更有吉祥大佛注視著蕓蕓眾生。 這尊身高45米的吉祥大佛,即釋迦牟尼佛,座南向北,面帶慈祥俯瞰大地,教誨人們要慈悲為懷多行善事;左手掌心向外自然下垂,告誡人們要杜絕一切貪、嗔、癡、念;右手吉祥蓮指平胸伸出,教化人們要心里祥和平靜,擺脫一切痛苦的束縛。<div> 吉祥大佛整體采用黃銅鍛造,真身高45米,底座邊長35米、高9米,是南傳佛教中最大的佛像。其容貌、神情、帽飾、衣服均表現出鮮明的傣民族風格。</div> 沿著登山臺階向下走,兩側有八十位羅漢沿臺階托缽佇立。相傳有釋迦牟尼佛曾托缽乞食說法,佛祖涅槃時,遺言羅漢長留人間,代表佛、法、僧三寶,托缽乞食,代佛說法,為眾生種福。 景區所有建筑都以紅色為主調,飾以黃色,遠觀近看,均顯得金碧輝煌,高貴富麗。 臺階下來是景飄大殿后面的大地女神雕塑,大地女神是記載釋迦牟尼所行善事的證明人。 <div> 從下至上,每個臺段的階梯起點都是多頭巨龍。石階層層遞進,巨龍的腦袋逐層遞減,體形也逐漸變小,最后至大殿為獨首金龍了。此形象在南傳佛寺中很常見,名叫“娜迦巨龍”,傳說為生活在湄公河底、掌控河流和降水的神龍,被譽為湄公河的守護神。</div> 大地女神廣場的兩側分別配有星期殿和長壽殿。星期殿傣語“呵帕把瞻腕”,意為每日佛殿,殿內展示了佛祖從星期日到星期六的立式、側臥式、托缽式、坐式、沉思式、禪定式等不同姿態的逐日法相,用以表示各種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境界。長壽殿傣語“呵阿臘含達”,意為羅漢殿,供奉有十八位羅漢尊者的金身。 <p class="ql-block"> 弘法廣場是眾生聚集,聽講布道,弘揚佛法的場所。景飄大殿在弘法廣場高高的臺階上,為大佛寺核心建筑,又稱“正殿”,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殿重建于原景飄佛寺)遺址,長49米,寬29米,高35米,寓意釋迦牟尼29歲出家,于35歲在菩提樹下靜思七七四十九天得正覺而成佛。</p> 景飄大殿外形集傣族傳統建筑和東南亞建筑風格于一體,飛檐重疊,金廊紅瓦,規模宏大,特色鮮明。<div> (景飄大殿背面)。<br></div> 這棵圣菩提樹,2005年由斯里蘭卡贈送幼苗,2008年安奉在此。是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坐禪頓悟的那棵菩提樹的“直系親屬”。當年的那棵“圣菩提樹”的本樹,在印度的戰亂中被燒毀,此前,印度阿育王的女兒僧伽蜜多到斯里蘭卡弘揚佛教時曾移植一枝到斯里蘭卡,“圣菩提樹”因此得以留存血脈。<br> 因要坐飛機返回上海,我們匆匆游覽了勐泐大佛寺,很多地方都沒有來的及細看。<div> 西雙版納不僅有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更有著神秘深邃的佛教文化,非常值得一游。<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苗栗县|
沈阳市|
舞钢市|
安西县|
自贡市|
运城市|
利津县|
太白县|
绵竹市|
林周县|
平谷区|
昔阳县|
荔波县|
奎屯市|
安阳市|
霍城县|
贵州省|
肃北|
玉环县|
九台市|
海淀区|
巴彦县|
海安县|
大洼县|
德惠市|
兰州市|
永靖县|
峡江县|
大庆市|
调兵山市|
南安市|
汶川县|
嘉鱼县|
全南县|
崇明县|
新平|
墨脱县|
芦溪县|
大同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