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宋.蘇軾《定風波.南海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有語:……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b></p> <p class="ql-block"><b> 歲月安暖,冬日沉香。甲辰冬月學校誠邀,讓我回到魂牽夢繞的校園,與領導同事學生快樂相聚,也與日思夜想的親人朋友幸福相逢。走在廣州這塊熱土上,處處可見妝容艷麗的鮮花怒放,它們在冬陽中迎風翩翩起舞,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花香。</b></p><p class="ql-block"><b> 外甥女陳偉明早已為我們的到來作了妥善的安排,那天放下行李,她就帶著我們來到"陶陶居”飲茶。"陶陶居"是享有盛名的中華老字號茶樓之一,有許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經典茶點。"陶陶居”見證了廣州飲食文化的盛衰變遷,也承載了廣州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b></p><p class="ql-block"><b> 我們坐下后,偉明先點了本茶樓的三大名點:大蝦餃丶百醬蒸鳳爪、酥皮水牛蛋撻。接著又點了鹵水乳鴿丶金錢肚丶艇仔粥等十幾款茶點。其實,過去也在廣州酒家、幸運樓、假日酒店等茶樓吃過很多相同名類的茶點,但陶陶居的滋味卻格外不同,每一款都有其獨特魅力,入口纏綿,回味悠長。擺在籠里的蝦餃,隱約可見里面的粉色蝦肉,像一亇裝滿美味的小福包。廣府美食,給我們留下舌尖上的嶺南回憶。</b></p> <p class="ql-block"><b> 當天晚上,還是由陳偉明精心安排,我與外甥們又相聚在五羊東湖酒家。無論距離有多遠,都無法阻擋那血濃于水的親情紐帶。一平、次三、次來不辭辛苦,特意從深圳湖南趕來廣州和我相聚。外甥女婿彭總精心點菜,葷素搭配,黑松露燒鵝、深海魚等佳肴完美上桌,十幾款經典粵菜,盡顯廣東美食特色。特別是這款高廚烹制的深坑燒鵝,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齒唇留香。美食中飽含著親情,也連接著過往歲月。彼此感同身受,追憶起昨天的美好。此刻,我特別想念親愛的大姐,她一直是胡家的主心骨。大姐用她的善良、愛心與賢惠德行,得到老少幾代人的敬重,也成就了她四亇兒女及后輩們的優秀。酒席宴上,大家舉懷共飲,讓我感動感懷……</b></p> <p class="ql-block"><b> 受老朋友李思群先生邀請,我和劉松燕老師一起來到小蠻腰腳下的稻香酒家,參加了李先生為歡迎我特設的家宴。我和李家是多年世交,李先生的家父家母李老師陳老師是我在江西的恩師故友。當年兩位老師從生活、工作、情感上都給予我許多幫助。我和李老師陳老師常常帶著孩子一起到樂安江邊看漁翁用鷺鷥捕魚;到樂華周邊山上摘楊梅采磨菇,給艱難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許多往事銘心刻骨,永難相忘。</b></p><p class="ql-block"><b> 李思群先生是自學英才,當年受文革影響,他讀到初一就被迫輟學。小小年紀白天在農副隊勞動,晚上挑燈夜讀。77年恢復高考后竟以最高分數被中山大學錄取,畢業后先是在中山大學任教八年,而后自辦公司,成果豐碩,是廣州市知名人士。退休后熱衷旅游,游遍大江南北,行走世界各地,閱歷豐富,知識廣博,地文地理,形勢政策,無所不通。我們到了以后,李先生以茶會友,侃侃而談,現場的名師講座,有勝讀十年書的收獲。李家父、子、媳、孫及孫媳,都同為中山大學校友,這大概也是中山大學難得的典范。李先生的夫人是廣東省女書法家協會付主席林敏玲女士,也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從小師承名師,是中國知名女書法家,有獨到的女書法家風采,她的作品行雲流水,筆墨溫潤,清雅娟秀。尺幅之中,飄逸瀟灑。知道我來到廣州,特意研墨揮毫,為我書寫了唐.張九齡的千古名句《望月懷遠》,當場贈送墨寶,讓我欣喜不已。這次赴宴,我還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孫燦榮老師,他的畫作,在美術館的亇人畫展藝驚四座。退休后常到世界各地出游,還是黃浦區的舞蹈高手,己是八十高齡,身段挺拔,舞姿優美,讓我佩服感慨。今夜,我與李家共此時,收獲名家墨寶,聆聽名士弘論,樂嘗鮮美醇香的經典粵菜,這是一場視覺、聽覺、胃覺、感覺的華美盛宴,讓我終生難忘……</b></p> <p class="ql-block"><b> 這次 ,在我的邀請下,好姐妹劉松燕老師也來到廣州。我們入住在北京路地鐵站旁的一家民宿,出行極為方便,每天都可以在樓下品嘗到各類地道的廣州美味。這里每一家小店,都有招牌小吃:各式腸粉、牛腩蘿卜、豉汁蒸排骨……。我們還攜手暢游了周邊美景:北京路、大佛寺丶中山紀念堂等等。沿著一條印滿時光屐痕的古道慢行,我發現北京路周圍,既有不少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有些街道仍保留著斑駁的騎樓。但這里又是現代繁華都市,時尚商貿大廈林立。北京路如同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娓娓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風雨滄桑。每一座古樸的建筑,都承載著歲月的記憶;每一棟新式高樓,都記錄著日新月異的廣州今昔。讓我們在漫步中感受著時光的流轉,品味著羊城歷史的韻味。</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我和劉老師還用了一下午的時間重訪華南師范大學,我們都曾在這里工作過。胡家大哥是華師的知名俄語教授,我的先生也曾在這里工作生活了九年。我走過華師校內的所有大道小徑,熟悉這里的圖書館、教學樓、白玉拱橋、先賢三圣及陶行知先生的塑像。大哥年老后格外戀親,從08年至2013年,大哥每年會邀請廣西湖南的親人來廣州團聚,家人們多次在沁園、陶園相聚會餐。華南師大,留下了我們太多太多的美好記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和傅水華老師、劉松燕老師在洛溪雅瀾院的快樂相聚,是我這次廣州之行一亇完美的結局。我們三個人是新鋼鐵坑子校的老同事、老朋友,彼此相知相惜,情同姊妹。1998年,我把六位老同事老朋友一起邀請到廣州工作。我們在廣州財經學校(廣州城市職業技工學校的前身。)努力工作。蘇校長和劉老師承擔了作飯重任,讓我們下了班就能吃到美味飯菜。傅老師李老師雖然安排在華工數學系自考辦工作,但同在大學一條街上,所以每天晚飯后我們幾亇人會一起到周邊散步,或去華南農業大學,或去廣州東站,大家一路上說說笑笑,說舊日往事,談廣州奇聞異事,快樂如少年。周日,我們有時去珠江邊攬景,親自體驗《珠江春泛作》清.屈大均筆下的美好:“珠江煙波接海長,春潮微帶落霞光”。有時也會去廣州各景點尋尋覓覓,感受到唐、白居易在《嶺南行次闕題壁》中的千秋卓見:"勝于北國之秋景,美于西園之春華。”當然,每每中秋佳節,站在宿舍樓上看天上的一輪明月,我也會更加想念新余的兒女親人,思念遙在遠方的親友,不由自主地低吟起唐.李群玉的《中秋廣江驛祎益》中的名句:莫惜三更坐,難消萬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廣州城。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人生中最美好時光,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記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住在傅老師家,有歸之如家的感覺。傅老師悉心照顧,可謂無微不至。茶水用心,考慮周全。一日三餐,餐餐有美食和溫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王玉華老師的真誠相邀,在傅老師家,我又與王玉華老師美好相遇。王老師傅老師都是我在廣州城市職業技工學校的同事,她們開朗熱情,真誠待人,我們熱愛教育,志同道合,她們在生活工作上給過我很多支持幫助。王老師來了以后,三個老朋友圍桌細聊,暢談當年在城市學校的許多過往故事,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慨歲月留給我們各自的傷痕。很佩服王玉華老師的信心勇氣,她這些年跟隨女兒在美國洛杉磯生活,六十歲開始學習練車,馳騁于異國他鄉,夕陽生活精彩愜意。我也賞識美國民眾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嬌不寵,孩孑到了18歲,一切都要自理,靠自己洗碗打工維持生活,憑自已的能力去開創事業。</b></p><p class="ql-block"><b> 相見時難別亦難,與王老師只相聚一天,我就要回江西了,離別時彼此戀戀不舍。傅老師丶王老師一直送我們到洛溪地鐵站二號線的入閘口,此情此景,讓我無言話感動……</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再見,廣州的一切美好相遇!再見,我的城市學校!再見,我的領導同事學生!再見,我的親人朋友!</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会东县|
荃湾区|
富裕县|
蒲江县|
遵化市|
建水县|
大同县|
大余县|
石棉县|
两当县|
辛集市|
霍州市|
仙游县|
长沙县|
通道|
高阳县|
吉林市|
安平县|
乌审旗|
观塘区|
阿勒泰市|
专栏|
拜泉县|
巍山|
二手房|
札达县|
日土县|
新密市|
丰城市|
股票|
蒙山县|
耒阳市|
荥阳市|
黄浦区|
方正县|
临漳县|
岚皋县|
株洲县|
清水河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