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萍鄉市蘆溪縣南坑鎮境內距市城27公里的明月湖素有萍鄉“北戴河”之稱,遠近聞名,其真實名稱就是坪村水庫。這座1966年10月開工興建、1970年樞紐工程基本竣工的中型水庫壩高46.5米,壩頂高程254.5米、長140米、寬9米,庫區集水面積52.2平方公里,總庫容量1820萬立方米,集灌溉、發電、旅游、養殖和提供城鎮生活和生產用水于一體,四周竹山林海,群山環抱,湖水明澈,清靜幽雅。 1959年2月出生在南坑鎮兆佳村的林建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這輩子的工作與生活竟然與這座水庫緊緊相扣在一起。高中畢業后的他于1980年2月頂替教書的父親而進入教育系統,先在兆佳村小學教書,下半年到蘆溪區教師進修學校脫產讀半年后轉到同鎮的窯下小學教兩年,爾后調新坪村小學教一年、株樹小學教兩年、大仙小學一年。 經過七年轉教5所小學的歷程,1987年8月他來到萍鄉市坪村水庫小學。而這一次的調動卻是他經過一番主動申請的,原因是此前他經人介紹認識了在該水庫電站上班的一位俊俏姑娘談對象并隨后結婚成家。妻子是一位發電工,上班須要三班倒。 就在這年的6月,他倆生育了寶貝女兒。在全鎮范圍內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他這樣情況的人,他的請求調動理由充分,鎮教育組領導當即同意,何況這所小學也真的沒人愿意主動來,畢竟從地理位置上講學校較為偏僻,交通相當地不便,各方面條件十分艱苦。 坪村水庫小學與水庫同年齡段,為了保障修建水庫的職工及其周邊的“萍鄉市電線廠”職工子弟有書讀,1969年學校應運而生,當時命名為“坪村水庫五七干部子弟學校”,后期還曾用名“坪村水庫子弟學校”、“坪村水庫學校”、“坪村學校”。那時期,之所以統稱為學校,是因為尚有為數不多的初中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初中生全部轉到鎮里中學就讀,于是此后就只能稱之為小學了。 來到坪村水庫小學,林建生成為該校的第五名正式編制教師。整個小學有5個年級60余名學生,為了搞活學校,當時的水庫管理所還安排了七、八位人員在學校里擔任老師和工友。小學占地面積并不大,也只有一棟二層6間教室的樓房,沒有任何一間教師辦公室和其他功能房。這一年,他教三年級語文。 水庫管理所隸屬于市水利電力局,1985年末有職工156人,其中有包括17名國家干部在內的固定職工122人。由于水庫管理所派來的工作人員經常變化且不穩定,學校不得不采取采取復式班教學,林建生也教數學、體育、唱歌、美術等。復式班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成一個班級,由一位教師在同一節課內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而其他年級的學生則進行作業或復習,并在課堂上交替進行。盡管如此,他還是以教語文為主。 從1988年9月起,林建生開始與一名正式編制的數學老師扛班,教著有14名學生的學前班,并且隨班而上,直至這批學生五年級畢業。他教語文,也一直當班主任。畢業那年,參加全鎮范圍內的小升初統一考試,有13名學生考上。其中有一名職工的女孩子特別優秀,初中畢業后一路開掛,所向披靡,考入萍鄉中學、武漢大學,之后保送到清華大學讀碩士研究生,然后又前往美國讀博士、博士后,如今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當研究員。 市教育局有個傳統,每年8月會選擇在某一個合適地點召開局機關副科級以上干部工作會議,組織大家集中學習幾天,局領導班子成員還會聽取大家對全市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第一階段算是務務虛,而第二階段則是局領導們召開局務會及黨委會,這是務實,往往還會研究市直學校的人事調動和干部任免。1992年的這場會議就安排在山清水秀且有著避暑功能的坪村水庫召開。 不知從哪年開始,坪村水庫小學的上級主管局已由市水利電力局轉到市教育局,從而成為市直學校,名稱也改為坪村小學,這顯然是市直規模最小的一所學校,自然會得到市教育局的特別關心。既然會議在坪村水庫召開,組織與會人員到坪小實地踏看一下成為一個順理成章的必然安排。那時我擔任局職業技術教育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長,也隨同來到學校。 說實在的,我自1985年8月大學畢業分配在市教育局工作以來,也去過不少基層的中小學,像坪小這樣規模小的學校也不多見。我清晰的記得,局領導們當即商議決定給學校下撥5萬元,用于改造加固、擴建兩間教室和更換房屋瓦片。當時,林建生也在校方的隊伍里,他的外貌比較好記,一看就是那種樸實忠厚的農村老師形象。尤其他的鼓掌方式與眾不同,是抬起左手拍向姿態不動的右手的那種,加上他那看似許久沒有見到親人般的淳樸笑容,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3年9月,坪村小學全部學生不足40人。學校又不得不采取采取復式班進行教學。那些年份中,學校里有正式編的老師也不穩定,有調往市機關局室的、考入市直單位的,也有外調城里學校的,往往調出一位,又調進或分配一位,仿佛成為每年的常事,林建生見慣不怪的。校長也經常變化,他有時當副校長,有時又當校長。其實坪小校長一職也沒啥級別的,可上可下,他并不在乎。 對此,他換位思考,表示充分理解,畢竟自己也是過來人。試問,哪位年輕人能熬得住?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年輕老師、年輕校長都應該找到更好的機會發展自己,奔向更廣闊的前景。如若不是夫人在水庫電站上班,并在此安家立業,恐怕自己也會成為“飛鴿牌”老師。這年,他榮獲萍鄉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林建生深深地明白,既然自己在此安了家,便安了心,扎扎實實地在學校工作,這或許就是自己最好的歸宿。1995年水庫管理處還分配了一套三居室90平米的樓房,這無疑是組織給予他和夫人莫大的關心,他更加以實際的工作來回報組織的溫暖。 水庫尾端有個叫做楓坑的自然村,也是庫區的老百姓集中居住地之一,那里的孩子是小學的主要生源。學生們每天靠乘坐渡船來往上下學。但如若遇到惡劣天氣,渡船則不得不停運。遇到這樣的時日,林建生就要獨自或和其他老師繞過水壩接送這些學生。那年代,交通的確不太好,也沒有如今的汽車、摩托車啥的,學生們靠的就是自己的兩條腿走路,也是辛苦。他每年也要去該自然村做幾次家訪,對那里的情況也很熟悉,村民們對他也厚愛幾分。操作駕駛水庫渡輪的“最美渡工”郭羅恩為學生連續擺渡十三載,入選“中國好人”榜,這也是他所見證的。 2004年春季的一天,突發一場大雨,徹夜傾盆而下。地基原本就不牢靠的教學樓坍塌了半間教室。林建生凌晨第一個趕到學校,發現情況后立即拉起警戒區,第一時間用座機電話上報到市教育局,也來到水庫管理處報告。隨后,學校進行了應急處理,借用水庫管理處的幾處場所繼續教學,確保不耽擱學生就讀。 不久,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及水庫管理處領導們高度重視,現場決定分別緊急調配10萬元另行擇址新建校區。2006年上半年,坪小搬入新址。當來到有8間教室的兩層水泥磚混結構新建筑里上課、在有一定占地面積的操場上集合跳操、在與水庫管理處共用的籃球場上體育課時,師生們無不開心快樂。林建生更是欣慰。 在接下來的年月里,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不知是什么緣由,學生的人數也越來越少。有些年級也只有四、五個學生,全校也不過二、三十名學生。學校正式編制的老師剩下他和另外一位,其他的仍然是水庫管理處派出的臨時性老師。在如此的條件下,就沒有再搞復式班教學了。這些年,他努力鉆研教學,并不因為學生數量少而放松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2000年被評為小學一級教師,2005年被評為小學高級教師。 多年來,林建生養成習慣,也刻意記牢每個學生的名字。他們來自于周邊,似乎就是自己的鄉里鄉親,他對學生流露出一種親情般的愛意,不管聽話的、還是調皮的。學校也經常組織全體師生一同前往安源紀念館、市綠茵廣場等地參觀游覽,師生的感情深厚。 2010年,自己的女兒通過教師招聘考試進入南坑鎮中心小學教書。女兒的這一選擇,秉承祖輩教育基因,賡續教育血脈,他為女兒的選擇而感到驕傲,內心充滿了幸福之情。 2014年,他又當上校長。面對水庫管理處派來當老師的人員,日常管理是件難事,也難以有針對性地要求他們備好課,提高教學質量,他沒辦法拿出更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來對待他們。有時他們甚至會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不來上課、不進教室,他也只好自己頂上去。 基于林建生堅守山區教育事業35年,通過逐級申報審批,2017年9月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給他頒發了“鄉村學校從教30年”榮譽證書,獎勵他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為當地鄉村教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2016年上半年,坪村小學只剩下7名學生,全部是楓坑自然村的孩子。由于生源太少,坪小教育資源整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政府首先將這7名學生安排到南坑鎮中心小學就讀,且騰出廉租房安置家長入住陪讀。他則留守在空蕩蕩的坪村小學,心情自然是空落落的。面對艱苦的環境,他什么困難也沒怕過;面對鄉村孤獨的生活,他從來沒有怨悔。可眼下卻沒有了自己的學生,獨自一人站在校園里的他,情不自禁地落下一滴滴眼淚。 近幾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開始實施的以來,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的步伐明顯加快,“三農”問題在不同層面上得以解決,可鄉下的百姓卻不愿留在農村,尤其只要稍稍有一定條件的年青人都往城鎮里跑。國家更是于2015年出臺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他感覺身邊符合二胎條件的家庭對這一政策響應度不高,似乎有七、八成符合二胎條件的家庭認為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撫養孩子開銷太大,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甚至不少單身青年不結婚,即使已結婚也干脆選擇推遲生育或不生育。這究竟是不是一個社會問題,林建生也不得而知,不知其理。 2017年9月,學校正式被撤銷,整體并入同為市教育局直屬的萍師附小。作為學校最后一名在職在崗教師,林建生被融入到萍師附小工作,安排教三年級的數學一年,隨后教美術、體育等。2019年2月,他正式退休。圖書室正好缺人,學校返聘他,后來還安排他早上6:00到達學校負責念收學校食堂的菜品、食品等,并干一些力所能及且學校需要他干的活,這一做竟然連續到2023年年底,他才全然退出回家。 萍師附小的校領導曾有想法將坪村小學地址列為校研教旅學及教師培訓基地。但介于坪小沒有土地證、沒有房屋產權證,并不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不得不放棄操作。最后,又整體將坪小的資產移交給坪村水庫的上級主管單位市水投公司,如今也保存完好。 2022年,從南坑鎮連通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的一條標準縣鄉公路建成。該公路從坪村水庫大門口穿行,交通條件的大為改善促使坪村水庫迎來了新的生機,煥發出新的活力。獨具魅力的明月湖,是那么地颯爽、嬌艷、嫵媚。 水庫的三個電站仍然在運行,不斷地發出電源,然而坪村小學卻遠去。已然遠去的坪村小學,還有那遠去的師生、遠去的校園,都將在林建生的心中永恒。 文/攝影:黃薄雙;感謝林建生老師提供采訪機會和相關資料;感謝劉長福、邱艷萍夫婦和周金鏵、黃祖榮夫婦的親情支持與大力幫助;感謝我的表弟王穎到場幫助。 2024年9月28日,我和林建生老師在萍村小學校址合影留念。 同日,大家合影留念。 (這是自媒體《品萍鄉》版主周金鏵老師拍攝的短視頻,請點擊觀看,謝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图木舒克市|
贵港市|
思南县|
上蔡县|
酒泉市|
繁峙县|
济南市|
定南县|
民勤县|
科尔|
乐亭县|
永定县|
陆河县|
清新县|
安陆市|
鱼台县|
湘西|
定西市|
仙桃市|
宁武县|
麟游县|
兴业县|
凤阳县|
宜兰市|
名山县|
象山县|
桃园市|
永泰县|
娱乐|
五华县|
鹿泉市|
冕宁县|
宁安市|
军事|
扶绥县|
永和县|
南岸区|
东丰县|
嵩明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