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過了今天,2024年就算過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臺灣音樂家胡德夫有首叫《匆匆》的歌, “初看春花紅,轉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頭,韶光逝去無影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影蹤還是有的,退休賦閑十多年,有的是時間回顧一年蹤跡,倒是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在各種各樣有名無名的壓力之下,生活境遇充滿了跌宕與刺激:商業編織著欲望,欲望沖擊著生存,生存制造著競爭,競爭存盤著迷惘……</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端午,助學家訪又到川南山城敘永。初夏的季節,來到久違的青山綠水,白云悠悠,峭巖如削。汽車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差不多離學生家還有一二公里的路口,開始沿著山路步行。從海拔1800多米俯瞰,但只見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村舍如豆,梯田似線;孤峰嘯傲,綠野成茵;群山迷迭,云起云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的心情并不如美景那般絢爛。每一回,撇開幾個小時上下山路的經歷,寧愿相信短短的幾十分鐘的詢問、觀察、聆聽的感覺是膚淺的,遭遇是偶然的。但如果,所有人的遭遇相似,那就是必然;所有人的感覺都雷同,那就是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多年來,一直走在助學家訪路上的我們,從少女走到了婦女,從領頭走到了老頭。就只是為了走在路上,觀日月,攬青山,見眾生,尋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訪結束后次日,我去瞻仰西南聯大敘永分校舊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日軍侵占安南、交阯地區等越南北部,云南邊陲遂成為前線戰場。為避免學校遭受兵燹涂炭,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西南聯大“作萬一之準備”。經過綜合考慮,敘永縣成為了新校址的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聯大分校錄取的669名新生在12月10日之前全部到敘永分校完成報到。敘永分校的校舍,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廟宇和祠堂。房屋破漏,宿舍、教室、飯廳分散。學生們起床后就端著面盆等漱洗用具到永寧河邊去漱洗,完畢后,再端一盆清水回宿舍作晚上的洗腳水。聽課也是來去匆匆,東城跑西城,去遲了沒有凳子,只能站著聽課,晚上點燈芯草油燈照明,風稍大就被吹滅,有時還要躲空襲、跑警報。永寧河沿岸是學子們早、晚自習和看書的地方。這些地方環境破舊,四面漏風,冬冷夏熱,一年四季都有蚊蟲襲擾。有些體弱的學生,因為環境惡劣而病倒。但是,這些困難仍然沒有阻擋他們的求知欲。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學生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手不釋卷的苦讀身影。于是在縣城永寧河的兩岸,每天的清晨和傍晚,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莘莘學子在東西兩城匆匆而行。市民們忙著生計,學生們忙著求知。不是縣城里建學校,而是學校內有居民,如同現在現代化大學的“城在校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的敘永是一個相對封閉、保守的小縣城,但學生來了,夏天到了,學生們紛紛跳入永寧河洗澡游泳,鄉紳們竟然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默許這樣“有傷風化”的“大逆不道”。敘永人對聯大學生的寬容、溺愛令后人動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3年,盟軍來華對日作戰,西南聯大敘永分校這群熱血青年積極報名,所有男生都應征入伍,充當翻譯,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這群曾在敘永磨煉了意志的學子們,被后人稱為聯大的“敘永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紫霞峰灼灼,永寧河潺潺,敘永這片光榮的土地默默地述說著的,是那些我們都差不多遺忘殆盡的曾經發生過的感人肺腑的壯麗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能夠來到這里追尋西南聯大敘永分校的歷史遺韻,是我們的幸運。往事雖已蒼老,但并不如煙消遁。文化的繁榮,需要積淀與傳承。在近代以降急遽嬗變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的生態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大師匯聚,學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雖已遠去,但這一方土地依然必定保留著許多西南聯大的文化基因和血脈傳承,如同大山里孜孜不倦頑強不懈地奮力求學的孩子們,如同千年流淌永不停歇的永寧河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1日,帶著小哥倆一老二小又開始暑期長距離旅行。經過一年成長,兩個小家伙明顯進步不少。小的更活潑、更調皮、更健碩,大的更開闊、更智慧、更沉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行主要目的地在寧夏和河南:“寧之夏”,游覽銀川的賀蘭山和中衛的沙坡頭;“關山越”,一關一山,靈寶的函谷關和欒川的老君山;“西北望”,焦作的云臺山和最北的安陽殷墟;最后一段“一路向東”,是指從經鄭州河南博物院到商丘的古城、梁園,歸德府,一路向東回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去看位于內蒙古與寧夏交界點上大氣磅礴的賀蘭山!這里應該就是當年仰天長嘯的岳飛壯懷激烈地想要駕長車踏遍的地方。嶙峋粗糲、陡峭險峻、巍峨起伏的磅礴山勢震撼住了三人!眼前的大山,沒有司空見慣的青山綠水、蒼翠欲滴、山明水秀、萬壑千巖,山在沙與水的重重包圍中巋然矗立。綿延不絕的山體,似強壯的臂膀,將銀川攬在懷里。就像一位身軀堅毅的父親,抵御了東進的風沙,守護著寧夏平原,使其變成一方農牧兼宜的樂園,孕育出了“塞上江南”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子的函谷關早已不見了硝煙劍戟、戰馬嘶鳴的古戰場。更多的是沉浸到另一種情緒之中。起風了,站在關樓前有點涼意,幾朵閑云忽忽然飄過,仿佛歷史的塵埃也被這清風一一拂去,留下一片澄凈與深邃。感覺關樓前開始淅淅瀝瀝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細雨如織,心中作就千思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繁華若夢,風里散成萬點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得樓去,關樓大門敞開,前面就是關外。哥哥還在尋找著他的鏡頭,弟弟調皮地在背后推了我一把:“你是我們家的老子!現在,你往前走出去。”于是我走了出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臺山真正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她的峽谷和瀑布,而是她的色彩,特別是仲夏的色彩。首先當然是紅色,其實更妥帖的應該稱之為褐紅色。紅石峽,因整個峽谷裸露出的巖石呈紫紅色或褐紅色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云臺山的主色調不是紅色而是綠色,綠色是云臺山仲夏最美好的詮釋:嫩綠的葉子、蒼翠的群山、碧綠的湖水,目之所及,滿滿都是原始的綠色。穿梭在一片綠意中,仿佛誤入了“綠野仙蹤”一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始至終,三個人都被殷墟博物館內陳列的藏品鎮住了。無論是數量眾多、制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還是保護完好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甲骨文化遺存,都令人瞠目結舌,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我們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壓在身上強大的氣場驀然消失了。終于走到了總算是能夠看得懂一點東西的地方。哥哥感興趣的是漢字獨特的構成方式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它們共同構成了漢字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他在展覽面前駐足良久,嘴里還念念有詞,繼而轉身問我:“會意字和指事字有什么區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應該主要是結構不同。”我想了一下回答說:“會意字是由兩個獨體字組成的,指事字是由一個獨體字加一符號組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呢?”“比如……,比如歪,是由不和正兩個字組成,就是會意;比如本,在木這個字的底部加一橫,以示其字義是樹的根部,所以叫根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弟弟面對商代的二十四個“車”字有點迷茫,有點恍惚,有點不知所措。這個象形文字可以這樣改變,這樣轉換,這樣隨心所欲嗎?如果我也這隨便寫,老師會不會給我一個“大斃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在滎陽看劉禹錫的詩豪園,整個園區一副衰微凋敝的景象,除了偶見幾位老人帶著頑童,竟然很少見到游客。不知是不是天氣炎熱的原因,走著走著,小哥倆也興致懨懨意興闌珊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不還是你給我們講講劉禹錫吧?” 哥哥牽著弟弟,從因午休被管理人員趕出來的劉禹錫文化紀念館門前對我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劉禹錫一生歷盡坎坷,但樂觀豁達,作品雄渾壯闊,豪邁奔放,故有“詩豪”的美譽。他一生多次被貶南方,江南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那些年,他仿照民歌的格調,創作了一大批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民歌體詩。比如《竹枝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首詩在朋友圈一經發出,立刻吸引了大家的關注,點贊的同時,微信群一片熱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群主:郎情妾意,一語雙關,可謂情詩佳作,詩豪這是要改走小清新路線了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居易(直言不諱):老劉你這屬于啥門派?為啥有一種南方民歌的感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劉禹錫(洋洋得意):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叫竹枝詞,正是從巴蜀民歌中演化而來,初次嘗試,請多指教,謝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蜀人:聽說劉老師是東都洛陽人,怎么會這么熟悉我們四川民歌呢?是去采風過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劉禹錫(沒回復,心里說):采你個錘子,老子在你們南方窮鄉僻壤生活了大半輩子儂曉得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儂瞎講,騙人!”跳將起來的當然是弟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8月23日(周五),上海磨房浦東徒步第一千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年前,2004年7月9日(周五),上海磨房浦東徒步第一次。包括我在內的九位驢友的上海徒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個松散的團體能夠堅持不懈地做一件并不更加有趣的事情數百次上千次;一個無論天氣陰晴無論人員多寡默默尋覓這座城市只是為了一個并不具有約束力的承諾;一個因為各種因素走到一起來無關宏旨不為目的只是出汗只是釋放只是堅持;間或還有一二個尚未泯滅曾經的熱情尚未丟失曾經的牽掛偶爾客串;甚而還有已經消亡了熱情卻未消亡情意、分身無術卻牽記有心的默默注視……想想都覺得挺帶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年中,我們曾經有過好幾次這樣的團聚。老朋友相見,自有說不盡的話題。一轉眼,相互間竟已有三年,五年,十年多未見面了。各人都忙著各人的事,有的輾轉南北,辛勤為稻粱謀;有的殫精竭慮,殷勤為兒女計。聊到盡興處,再給遠方的朋友打個電話,老朋友們每人一句問候,感動了電話兩頭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想真是神奇,整整一千次的城市徒步,仿佛歲月的長河渡來的一葉扁舟,裝載著二十年來千絲萬縷綿延不斷的傳承,那些綻放在時光軸上的張張笑靨,如晚霞燦爛,若月色傾城。一千次了,我們讓陳夏風翻過了從前,讓新秋雨溫潤了流年,一切都是歲月的痕跡。歲月說過就過,如今想說個不字,想不倚老賣老都不行了。老冉冉其將至兮,嘆時光之不吾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用刻意吧,素心若簡。也許再走五百次,一千次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進入秋天,還有兩次老年人出行。一次是陪同家里的兩位年屆八旬的姐姐及弟弟弟妹游歷贛閩浙的幾個古城,歷時八天。老太太們游興不減,說是明年繼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還有一次是多年聯系不斷的老同事老朋友相約自駕新昌小山村,紀念進港五十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活得越久,便越能看到潛藏在深處的更持久、更平淡、更安然不動的東西。知道什么才更值得珍惜,知道舉世熙來攘往下的平凡是多么可貴,知道有時候有所不為比有所為需要更大的勇氣,也知道個人相對于整個世界來說是多么微小多么無能為力。生活不能不面對現實;但同樣重要的是,僅僅面對現實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候,偶爾的,還得抬頭仰望一下星空,思考生死以外的主題,以及更多的,說不上是喜悅還是沉痛的東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臨近歲末的一個周日,大學同學聚餐。將近二十人的大圓桌,一幫好久不見的同學相聚,其樂也融融。這次辭舊迎新的聚會,也是為了紀念我們入學華東師大四十周年。令人驚喜的是,組織這次聚會的班長竟然聯系到了我們大一時的輔導老師(班主任)ZH教授并且把他請到了現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隔四十年再次相聚,且不說他當時就不一定認得全我們全中文系一百多個同學,即使我們,也已經完全不認識他了。但當我們開始交談,聽著他侃侃而談的儒雅君子模樣,當年干練瀟灑又略帶羞澀率真的翩翩公子形象又開始呈現在腦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ZH教授年齡應該比我小十一二歲,帶我們的時候他剛剛母校本科畢業考入研究生,現在,他也年屆退休。不過他當了近二十年的上海市高考語文閱卷組的負責人還沒退。在已經退休十幾年的平庸如我輩看來,這個夠牛X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老師,腦海里禁不止聯想起久違了的母校。想象自己沿著麗娃河緩緩南行,登上河邊13層的綜合樓,遠眺西邊天空的落日。遠遠可以望見長風公園的湖和樹林。校園和麗娃河在落日的輝光照耀下熠熠生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班長有意無意地向老師介紹到場的部分同學,雖然都已退休多年,但生活卻有各自的精彩,他們中有的堅持數十年筆耕不輟卓有成效;有的至今孜孜不倦地獨創游畫并開業授徒。當然也有像我這樣平庸度日的蕓蕓眾生。忽然就看到班長正一面向鄰座的老師說著什么,一面手指向我;老師一面點頭回應著什么,一面眼看向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過一會兒,老師舉起手中的白酒杯,鄭重其事地站起身來對著我:“GHQ,我敬你一杯!”我吃了一驚,慌忙站起身來,雙手舉起酒杯連稱“老師不敢當,不敢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GHQ,上學的時候我記不住你的名字,可今天起我記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當時真的有剎那間的懵懂,不明白老師為什么有如此認真的舉動,這使我隱隱羞愧于自己不該有的慌亂和倉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這樣的,”班長笑著解釋:“我剛才向老師介紹,GHQ的游記散文寫得不錯,在同學中很受歡迎;兩個第三代帶的有特色,每年都帶著他們游歷祖國山水;助學公益活動堅持了近二十年,真的不容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聽了班長的介紹挺感慨的。你們這一撥,有內涵的人很多。你這樣的執著,這樣的堅持,我應該稱你一聲G老師的。”老師笑著,舉著手中的酒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大驚失色,老師,即便您這是玩笑調侃之語,學生我也承受不起啊!慌忙一口干掉杯中酒,“不敢不敢!謝謝老師肯定,謝謝老師鼓勵!老師您請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寫的游記每一篇我都仔細看,還總是抱怨寫得太短了,為什么每篇都戛然而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從他家小朋友四歲時帶著登黃山,到中學時又一起深入貧困山區參加助學家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已經好多年不寫東西了,為了他十幾年堅持助學公益,我還專門寫了兩首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一個人不是看他最終成為了什么人,而是他本來就是一個什么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驚呆了!因為喜歡涂鴉,也為了每次出行留下一點印記,我的每一次旅行,每一次公益助學都會寫點文字,但除了少數幾位同學會反饋,大多數是沒有響應的。原來大家都看在眼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來平常、平凡、平淡、平實如斯的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印象中,還不算平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冬天即將離開。究竟什么使你在這季節交替之際感到震動?這就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0二五,你好!?</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金阳县|
麦盖提县|
军事|
武义县|
开远市|
北辰区|
临清市|
门头沟区|
米易县|
长白|
阿拉善右旗|
通江县|
阜新|
安丘市|
富顺县|
平凉市|
舒城县|
随州市|
青神县|
汕头市|
江孜县|
安龙县|
砀山县|
高唐县|
普陀区|
金坛市|
徐汇区|
梅河口市|
台前县|
湘乡市|
横峰县|
威海市|
永泰县|
黑龙江省|
巴彦淖尔市|
新沂市|
霍林郭勒市|
临江市|
屏东市|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