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題記:南安風光好,朋友情誼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8~9日,應朋友之約,我們一行老同事前往泉州南安做二日游覽。朋友夫妻倆特地精心制作了游程安排,令眾人非常滿意。此次游歷時間不長,收獲滿滿。特記錄備忘并分享給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喜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ay 1 第一站:抵達南安豐州</p><p class="ql-block"> 12月8日上午,我們從福州乘動車往泉州。朋友夫婦開車到高鐵站迎候,把我們接到他工作的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食堂吃午飯。安排我們在南安豐州武榮老城區的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 豐州古稱武榮,于公元502至519年在武榮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公元711年,武榮州改名為泉州。因年代久遠,而今人們只知道有泉州,不知道南安武榮才是歷史上閩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后來海洋東退,陸地擴大,泉州府治從今天的豐州遷往現在的鯉城區,后又再遷到現在的豐澤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參觀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p><p class="ql-block"> 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位于南安豐州,從泉州動車站抵達校區有約30分鐘的車程。</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所全日制非營利性職業院校,于2013年11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由福建省教育廳主管,南安市宏翔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舉辦。學校現有占地面積350多畝;有教職工178人,專任教師125人;設有5個二級學院,2個教學部,開設18個專科專業,在校生達5000人左右。學校規模不小,教學管理規范,基礎設施還在不斷完善和建設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雖然是周末,學生餐廳仍然有不少學子用餐。自助餐葷素菜品豐富,豐儉由人,稱重計費,刷卡消費。熱飯清湯敞開供應,免費自取。</p><p class="ql-block"> 有一對夫妻同事自駕前來,老同事們匯合之后,大家圍坐在一起用餐敘舊,重溫退休前在學校工作時候的美好時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所住酒店附近有條街叫“成功街”,十字街口上的公園里有一尊高大的鄭成功塑像。</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是南安水頭鎮人,祖籍河南固始。南安市水頭鎮康店村覆船山有一座鄭成功墓園名聞遐邇。</p><p class="ql-block"> 水頭鎮還有一座石碑題刻林立的安平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安平橋年代久遠,富含人文氣息,曾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活動的范圍主要是南安豐州武榮老城區,以及附近的九日山和北邊的金淘鎮。南邊的水頭鎮游覽就有待下一次的南安游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瞻仰九日山</p><p class="ql-block"> 九日山位于南安市豐州鎮,處在泉州市西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端的起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上到處是摩崖石刻,留下宋元明清歷代諸多人文遺跡,素以“山中無石不刻字”著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日山是國家5A景區,進入景區,有入園牌坊題刻:“九日名山”,其背面題字為“祈風勝跡”。</p><p class="ql-block"> 山上石階曲折陡峭,山林植被豐富,巨石摩崖比比皆是,據九日山石碑上記載:九日山上各種摩崖石刻計有75方。其中最珍貴的為宋元祈風石刻群。 </p><p class="ql-block"> 2021年,祈風石刻群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產”22個組成部分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北宋至宋元期間,泉州海外交通即相當發達。經營貿易的蕃舶,要靠風駕船。來泉的蕃舶要在春夏乘東南風來,至秋季則順西北風而去。</p><p class="ql-block"> 每年在番舶揚帆之際,祈風祭祀是當時泉州郡守和市舶司(海關)官員的重要職責之一。其時官員們以及當地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廟,為番舶祈求順風平安,并刻石留記。</p><p class="ql-block"> 這些石刻記載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日山山麓有閩南千年開山古剎延福寺、昭惠祖廟等眾多廟宇亭臺,各有其建筑特色和歷史故事,其中建筑之精美當以近年修整擴建的登高臺為最。登高臺周邊環境清麗秀美,居高俯瞰,視野開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跟著朋友游山,拍了幾塊石碑,有許多是近年新豎立的,比如延福寺、廓然亭和秦君亭等石碑。而石佛亭石碑上的許多字跡模糊或缺失了,應該算是古跡了。這么高大的石碑能夠穿越上世紀中葉的歷史風云保存下來實屬不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上還有許多摩崖石刻有的重新描紅,有的保留了滄桑原貌如圖。傳說九日山“無石不刻字”,親見信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晉代末年戰亂頻仍,中原人衣冠南渡在九日山附近落腳。每年九月初九日,“晉人”都要登高北望,懷念故鄉。年復一年,此山便被稱作了“九日山”,環繞山腳的河水被命名“晉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代有文人雅士悠游此山,有賢者名僧在山中隱居,他們刻石立碑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好友是日登山,一路上走走停停,留下一山的歡聲笑語。登頂俯瞰,山腳下鱗次櫛比紅墻灰頂的民居宗祠連片。有橋連接江水南北,大路貫通東西,歷歷在目。橋上路上車水馬龍一派繁榮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日山景區花木繁多,山下園區里有三株“挽臂”生長的龍眼樹,已有200年的樹齡,是泉州市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山上高大喬木多為臺灣相思樹和榕樹。 </p><p class="ql-block"> 曾經資料上介紹九日山蒼松翠柏林立的景象與今所見,已然不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站:桃源宮陀羅尼經幢</p><p class="ql-block"> 桃源宮位于南安市豐州鎮桃源村,原為西晉(296年)的三會宮。</p><p class="ql-block"> 唐光啟元年(公元885年)桃源傅氏先祖傅實奉敕入閩,將三會宮改建成唐王宮(桃源宮),供奉李世民畫像以示效忠,按儀朝拜。每年上元(元宵節)按長安結燈儀式張燈結彩,首開泉州元宵結燈至今。宮內還供奉周徐太尉(境主公),也稱太尉公宮。</p><p class="ql-block"> 桃源宮香火綿延千年,至今鼎盛。宮內建筑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其最享盛名的是一座陀羅尼經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幢(chuang 陽平)是刻有佛的名字或經咒的石柱子。陀羅尼經是佛教經咒,據說念誦此經可以祛病避災。</p><p class="ql-block"> 桃源宮的這座經幢在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由葛氏陳二十二娘為其亡夫祈求冥福而建,歷經千年風雨,依舊堅固如初。經幢通高7米,共7層,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外形為八面體,雕刻有陀羅尼經、佛像與圖案,雕工精湛。為福建宋代經幢最經典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是研究宋代閩南建筑、雕刻、宗教、書法以及人文狀況的珍貴文物,是宋代閩南多元文化融合的見證。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ay 2 第五站:南安林氏民居</p><p class="ql-block"> 林氏民居也稱“林路厝”,位于省新鎮滿山紅村。系新加坡華僑建筑家林路,于清光緒年間在家鄉興建的古大厝群。 </p><p class="ql-block"> 林路在大厝正屋設計中保留了“硬頂”“燕尾脊”等閩南傳統建筑特點,在建筑群空間設計中引入了南洋實用的設計理念,中西合璧,獨樹一幟。</p><p class="ql-block"> 現存已部分修復原貌的林路厝是宗祠、正屋、疊樓、書房并列的建筑群,外立面通長110多米。</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南安林氏民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路年邁后將其家業交兒子林謀盛繼承。林謀盛在抗戰期間捐出家產帶領新加坡僑胞抗日,后被捕犧牲。林路設計的大厝后續工程最終無法全部完成。</p><p class="ql-block"> 林氏民居的宣傳展示中關于林謀盛的事跡介紹,令參觀者感概萬千,心緒激動,久久難以平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路厝周邊環境很美。生字亭、土地廟和老榕樹古韻猶存。池塘水波不興,倒映水天一色。河邊的白石老橋和新建的紅色棧橋和諧共存,非常漂亮。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美名遠播,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創作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滿山紅村的這叢夜香木蘭,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珍稀植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站:聚奎樓和公所宮</p><p class="ql-block"> 離開林氏民居,我們前往金淘鎮。在省新鎮縣道公路邊上發現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我們停車觀賞。這是一座關帝廟。始建于明萬歷年間,于清乾隆十六年擴建并定名為“公所宮”。新建的宮廟金碧輝煌,于2017年正月落成。</p><p class="ql-block"> 聚奎樓又名朵橋土樓,是我們游程計劃的游覽點之一,坐落在南安市金淘鎮朵橋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朵橋土樓是一座方形土樓,建于清康熙中晚期,1939年曾進行局部維修,至今仍較為完整地保持始建原貌。朵橋土樓與閩南傳統建筑風格完全不同,其建筑規模宏大,建筑技藝也十分精湛,因而被世人稱譽為“有朵橋富無朵橋厝,有朵橋厝無朵橋富”。后來,這句話也逐漸演化成泉州俗語,在閩南各地廣為流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致的關帝廟立在路邊,沒有庭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七站:金淘鎮的千金廟</p><p class="ql-block"> 南安市現在是福建省直轄縣市,由泉州市代管,歷史上曾經是閩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位于金淘鎮的千金廟,始建于五代后梁,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千金廟古稱泉州西岳廟,與廈門南普陀、泉州開元寺并列閩南三大古剎。</p><p class="ql-block"> 現今的千金廟被包圍在居民社區中如果不是朋友引路,根本很難找到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南安,我們一路上經過很多村鎮。當地最漂亮的建筑就是保留了閩南傳統建筑風格的家族宗祠。再就是多種民俗信仰崇拜和諧共存的各種宮廟。</p><p class="ql-block"> 那些宮廟歷史淵源久遠,其重新修造的宮廟建筑往往精雕細琢且金碧輝煌,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包括眼前的千金廟在內,這些宮廟古剎完全沒有那種森嚴肅穆拒人千里的氛圍感,而是與平常氏族宗廟一樣的平易近人。</p><p class="ql-block"> 千金廟旁邊有座金淘書院,其建筑風格尤其樸素,而其中高大的孔子立像,其衣袖鞋帽的質感生動,塑造得非常精致。先生胖胖的身軀,溫和的面容,令人油然而生一種親近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八站:南安天竺山文殊院</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位于南安市金淘鎮文山村天竺山。文山村是在1956年更改的地名,之前當地稱“文殊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文殊院為佛祖勝地,歷史上幾經興廢。據傳在唐代有石刻記載:乞討人不得進入文殊院。傳說文殊院全盛時期有僧侶99人,因為來一個新和尚,老和尚就要升天一個,所以僧侶一直不上百人,非常神奇。據以上資料推斷,至少在唐代之前文殊院就已經存在,且全盛時期的規模已然是相當大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今在原址修復的文殊院建筑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然而細看單個建筑或園林小景卻又莫不匠心獨具,精雕細琢,雄渾與精致融為一體,頗具現代廟宇建筑的時尚風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九站:竹腳大腸羹一條街</p><p class="ql-block"> 金淘鎮竹腳大腸羹是網紅特色餐。竹腳村一條街上的小吃店全都被大腸羹壟斷了!喜歡的朋友三碗羹還嫌不夠,不喜歡的人則一口都嫌多。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吃一碗炒粉或炒飯,店家免費贈送的清湯也是大腸的氣味,無法入口,權當只是一種生活體驗了。</p><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飯,我們一行老同事仍然分乘兩部轎車前往泉州動車站。那對自駕前來的夫妻同事與我們在車站告別之后原路返回福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本次南安游旅程圓滿結束,感謝一路同行的朋友們,今生有緣跟你們做同事,是我的榮幸!感謝開車的兩對夫妻,你們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同時也要感謝光臨本篇的所有熟悉或陌生的朋友,衷心感謝你們的閱讀點贊和美評!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工作順利,生意興榮,讀書成才,萬事順心如意!</p><p class="ql-block"> 筆者記于2024.12.30.</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市|
株洲县|
沾化县|
泌阳县|
福泉市|
齐齐哈尔市|
永善县|
彩票|
伊金霍洛旗|
巴楚县|
梁山县|
商水县|
乐昌市|
化德县|
东海县|
同江市|
自治县|
旺苍县|
安阳市|
抚远县|
比如县|
正阳县|
禄劝|
习水县|
汤阴县|
福海县|
仁寿县|
垦利县|
本溪市|
永仁县|
利津县|
陇川县|
淮安市|
额济纳旗|
沁源县|
科技|
图木舒克市|
车致|
华蓥市|
江都市|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