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初秋中亞及外高加索四國游(五)

羊羊得意

2024年9月14日早7:50,早餐后,我從中資的華凌第比利斯酒店走出來,去不到1公里外的一個人工湖轉(zhuǎn)了一圈。雖說是人工湖,但它有個響亮的名字-第比利斯海 早9:00,我們離開酒店,前往姆茨赫塔參觀季瓦里教堂。今天的導游叫依依,吉林省通化人,前后斷續(xù)在格魯吉亞生活五年。她說通化也產(chǎn)葡萄酒,格魯吉亞這邊做葡萄酒生意的人知道中國通化葡萄酒。她說話快又有東北人的幽默感,對格魯吉亞歷史和宗教了解很多 9:40,大約行駛了30公里,前面山坡上有座教堂,下面停著不少旅游大巴。依依說這就是季瓦里教堂,也叫十字架教堂 我們的旅行車剛在季瓦里教堂下面停下,車門一開,一匹馬正站在車外,它把頭伸過來,著實嚇我一跳。潘老師很鎮(zhèn)定,輕輕撫摸馬頭。依依讓大家不要怕,說這是馱游客游覽的馬匹,就這么散養(yǎng)著,它是找食物來的 購票后,我們隨依依沿著石板路往上走,左邊坐在路邊的紅衣女人是乞討者。季瓦里教堂是第比利斯最為古老的教堂,建于公元585年至604年間,在十二世紀被修復(fù)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季瓦里的本意為十字架,故也譯為“十字架教堂” 在教堂下面有許多斷壁殘垣,這是十七世紀為防范奧斯曼帝國進攻修筑的城墻遺跡 在教堂腳下聚集了很多游客,從這里可以俯瞰姆茨赫塔古城 姆茨赫塔古城被高山和兩條河水包圍,左邊為庫拉河,右邊為阿拉格維河,后者在此匯入庫拉河,姆茨赫塔就建在庫拉河左岸。姆茨赫塔是格魯吉亞的古城,也是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州的首府,位于該國東部,距離首都第比利斯20公里,海拔高度460米 庫拉河發(fā)源于土耳其東北部卡爾斯省境內(nèi)安拉許埃克貝爾山西北坡,長1364公里,被譽為第比利斯的母親河,河水淺黃;阿拉格維河是格魯吉亞的河流,發(fā)源自高加索地區(qū),屬于庫拉河的左支流,河道全長112公里,河水淺綠,兩河交匯處涇渭分明 <p class="ql-block">姆茨赫塔曾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5世紀的卡爾特利王國(東格魯吉亞王國)古都,是王國重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之一。姆茨赫塔的歷史遺跡證明了消失的格魯吉亞王國的高水平藝術(shù)和文化,它在該地區(qū)的中世紀歷史中發(fā)揮了突出的作用。它們表達了基督教在高加索山區(qū)的引入和傳播,并見證了該地區(qū)自公元前3000年后期以來的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演變。圣尼諾修女從遙遠的耶路撒冷到這里傳教,并在季瓦里教堂所在的山上樹立起格魯吉亞第一個十字架。她成功治好了王后的重病和國王的眼疾,米里安三世國王受其感化皈依了基督教,并在公元330年將基督教立為國教,格魯吉亞成為繼亞美尼亞后第二個將基督教立為國教的國家</p> 姆茨赫塔的歷史教堂,包括季瓦里教堂、斯威特特斯克威里大教堂和Samtavro修道院,是高加索地區(qū)中世紀教會建筑的杰出例子,代表了從4世紀到18世紀建筑類型發(fā)展的幾個不同階段。照片正中即為斯威特特斯克威里大教堂,也譯為生命支柱大教堂,依依說這是她見過的最漂亮的教堂,我們一會兒去參觀 季瓦里教堂就在坡上面,今天游客不是太多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門即西門上面的雕塑,反映的是圣尼諾修女在季瓦里教堂在為國王米里安三世洗禮,從此以后,米里安三世由信仰原始宗教改信基督教</p> 從西南角拍攝的季瓦里教堂 在教堂的南墻上方,正中的雕塑生動地描繪了國王斯特普諾茲二世虔誠的跪在耶穌基督面前 季瓦里教堂內(nèi)正有宗教活動,始終不見有游客進出。我在門外等了約10分鐘后,果斷放棄入內(nèi)參觀 10點整,一位神職人員來到教堂南墻下面敲鐘,有趣的是,這三個小鐘大小和式樣均有所不同。季瓦里教堂沒有鐘樓。 10:20,我們離開季瓦里教堂,從教堂到姆茨赫塔要繞很遠的路。前面是我們在姆茨赫塔古城里參觀的主要建筑-斯威特特斯克威里大教堂,也譯為生命支柱大教堂,這座教堂院子周圍修建了城墻和城門,我們從左邊的西門進入教堂區(qū)域參觀 生命支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始建于公元326年,原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到國王瓦赫坦格一世的時候,也就是公元480年,因為教堂毀壞嚴重,他下令以石材重新修建了教堂。現(xiàn)在我們看到真正這個漂亮的教堂復(fù)建始于1010年,于1029年完工,由巴格拉季昂尼王朝的巴格拉特三世國王命人修建。歷代格魯吉亞國王都在這里見證加冕,死生與受洗。<div>里面有圣尼諾的葡萄藤十字架和耶穌遇難時的血衣。<div>公元1世紀,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后,一個叫Elias的猶太裔格魯吉亞虔誠的基督徒,賄賂看守后從刑場將耶穌帶血的長袍帶回姆茨赫塔。他姐姐(一說妹妹)斯朵尼亞也是基督徒,在聽說此事后,就沖過來不顧一切地抓住到圣物,她立刻被強大的圣意沖擊死去,因死的時候抓得太緊外人無法分開,大家不得不將其連同圣物一起下葬。后來這座墳?zāi)股祥L出一棵參天雪松,支撐教堂的七根柱子就是取材于這棵樹的,建造過程中,第七根柱子突然浮在空中不肯降落。眾人大驚失色又無可奈何,不得不請來圣尼諾修女。她在祈禱了一晚后柱子才落下來,相傳“神圣的第七根柱”流出的液體可治愈凡人疾病。國王將這根神奇的木柱稱作斯威特特斯克威里(Svetitskhoveli),在格魯吉亞語里面的意思是“被賦予生命的木柱”,故使用這根木樁建造的教堂就被叫做生命支柱大教堂</div></div> 一位東正教徒在教堂門廳畫十字。踏入教堂之前要在胸前畫十字并三鞠躬。正確的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并攏,先點額頭,然后點腹部,之后分別點右肩和左肩。在走進教堂大門的時候要再做一遍同樣的動作 不斷有信徒扶老攜幼進入教堂祈禱,可見這座教堂知名度之高影響力之大,這是與教堂埋葬有圣物分不開的 教堂內(nèi)有許多精美的壁畫以及金子做的神像和圣母像。各種圣經(jīng)里的故事,這里都用金箔的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雖然是外行,但我仍可見其華麗和精美,讓我窺見了外表粗獷的格魯吉亞人,有一顆虔誠而安詳細致的內(nèi)心。 這是圣喬治騎士畫像,傳說他殺死了惡龍,保護了包括格魯吉亞等大片地區(qū)的民眾,千百年來格魯吉亞等地百姓都在紀念圣喬治的善良,堅信,救贖民眾的義舉和殉道的勇氣 反映第七根木柱降落的照片,中間為木柱和天使,右側(cè)著白袍者為圣尼諾修女 教堂內(nèi)右側(cè)兩立柱后面有一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的復(fù)制品,此為鎮(zhèn)館之寶之一,可見該教堂地位之高。圣墓教堂,又稱“復(fù)活大堂”,耶穌墳?zāi)顾诘兀挥谝陨袞|耶路撒冷舊城。圣墓教堂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fù)活的地方 前面右側(cè)有座四四方方像木柱的亭子,下面埋有斯朵尼亞遺骨和耶穌的血衣,此乃教堂的鎮(zhèn)館之寶之首 正面的畫像描繪有圣父圣子和圣靈即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下面有燭臺,導游依依趴在地上為我們演示了東正教徒對此頂禮膜拜的姿勢 與其他東正教教堂一樣,教堂最前面穹頂上繪有耶和華巨幅畫像,下面有座圣像屏風,屏風中間設(shè)置有執(zhí)事大門 圣像屏風前面有一塊銀質(zhì)浮雕畫,外框架還有12幅皇室成員的彩色畫像。依依介紹說這叫沖壓技畫 在生命之柱教堂地板下面埋葬了格魯吉亞的歷代王室成員,包括國王的墓碑,格魯吉亞人認為踩到這些墓碑會為自己帶來好運 格魯吉亞巴格拉季昂王朝的君主埃爾克爾二世(公元1720-1798),主要成就統(tǒng)一格魯吉亞東部,使格魯吉亞近代化 巴格拉季昂王朝的一位親王 在教堂左前方有一小禮拜堂,里面正有教徒做宗教活動,暫時不許游客進入。正面圣像屏風左側(cè),一位著黑袍教徒在畫十字,他后面的墻壁玻璃窗里有第三個鎮(zhèn)館之寶 這只左腳模型,腳背的小圓窗里放置有耶穌門徒圣安德魯?shù)淖竽_骨殘片,安德魯在門徒里排名第三(感謝依依供圖) 教堂北外墻有靠近頂部位置,有一只手臂拿著斜角規(guī)的浮雕,據(jù)說這是建筑師Arsukisdze的手,背后故事相當殘忍,在教堂完工后,國王大加贊賞,可為了不想設(shè)計師再設(shè)計出比這間教堂更好的作品,便把設(shè)計師的手砍下。故事殘忍,但這算是生命之柱大教堂第四大鎮(zhèn)館之寶 北外墻下面的圣尼諾十字架復(fù)制品。公元四世紀,圣尼諾修女從耶路撒冷來到格魯吉亞傳教,因為缺少十字架,她就用自己的頭發(fā)將兩根葡萄藤綁在一起作為十字架使用。葡萄藤制作的十字架帶有自然彎曲度,幾個世紀傳承下來,就成了格魯吉亞十字架的獨特造型(網(wǎng)絡(luò)照片 感謝原作者) 我在教堂東南角拍攝的全景。教堂外墻顏色不一,綠色和粉色不規(guī)則地交織在一起,因其中部分石塊取自公元480年第一次重建的教堂遺留石塊 我從生命之柱大教堂走出來,拐過兩道彎,穿過一條賣旅游紀念品的短街,回到停車場 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東邊山坡頂部的季瓦里教堂,它與生命之柱大教堂遙相呼應(yīng) 11:30,我們離開生命之柱大教堂停車場,中途短暫停留后,于12:30到達正北方向42公里外的安南努里要塞。安南努里要塞,也叫安南努里城堡,是13世紀阿拉格維封建王朝領(lǐng)主的私人城堡,也是軍事要塞。18世紀阿拉格維王朝被推翻,這里被之后統(tǒng)治者占領(lǐng),直到19世紀依然是軍事要塞。城堡坐落在半山腰,一旁如綠寶石般湖水與城堡銀灰穹頂遙相呼應(yīng),遠處則是巍峨壯觀外高加索山脈環(huán)繞,古典與秀美在此被演繹的淋漓盡致,已成為格魯吉亞最為著名國家地理名片之一,《孤獨星球》封面景點 我們跟隨依依從停車場沿著石板路往下走,從南門進入要塞參觀 城堡內(nèi)部有兩個教堂,其中東側(cè)這座較大,叫做圣母升天教堂,這是從東南角拍攝的教堂局部 教堂為東西走向,這和其他東正教堂一樣,南門外墻有精致的淺浮雕花紋,右邊金屬銘牌展示了其歷史和文化價值 教堂里空間不大,正前方為面朝東的主教座椅 東墻前面的圣像屏風有上下兩排,下面一排有包括圣母瑪利亞在內(nèi)的六位宗教人物,上一排則講述幾段圣經(jīng)故事 教堂天花板和四周墻壁繪畫不多 承重柱子四面都繪有宗教人物,因為此教堂建造年代久遠,據(jù)說還發(fā)生過火災(zāi),畫面已有些模糊,感覺真實又滄桑感 北墻被固定在木架的兩幅畫作,右邊為圣母瑪利亞懷抱耶穌,左邊為米里安三世國王 西面墻前的畫作為圣尼諾修女,西墻和北墻之間立有耶穌殉難十字架 一位當?shù)厣倥谑旨芮包c燃蠟燭,默默祈禱 我從教堂出來往西繼續(xù)參觀,圣母升天教堂西墻上有一些精美的浮雕 特別是這束藤蔓雕塑引人注目,繁復(fù)且精致 要塞外墻上的臺階相當窄,約一人寬,而且路面不平整,需手扶墻壁向前走,有點走在懸崖峭壁的感覺。南墻和西墻交接處有一圓形塔樓,很像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偽炮樓,下面還有兩個門洞。左邊墻根下坐著的這位男子是出租服裝供游客旅拍的商販 一位游客在他協(xié)助下穿上長袍,右手持劍,擺好姿勢,同伴幫他拍照留念 我手扶墻壁沿著斜坡小心翼翼地走到圓形塔樓門口向里面張望。里面有上下兩排排列緊密的射箭孔,墻面有一道很深的溝槽,看來應(yīng)該裝有木質(zhì)隔板,以供上層士兵站立射箭,只是年代久遠,隔板已腐朽不見蹤影 我靠著西墻往東看,遠處為碧波蕩漾的津瓦利水庫保護區(qū)(Zhinvali Reservoir),它是上世紀80年代由蘇聯(lián)投資建造,積蓄附近雪山冰川水,給第比利斯市提供大約一半的水源。中間為圣母升天教堂,近處石墻紅瓦為另一座未開放的小教堂 若沿著西墻再往上走可以到達方塔,但石板路太窄坡度又大,很不安全,我主動放棄。我從安南努里要塞南門走出來,右前方不遠處有座跨河橋,幾位團友正在那里拍攝要塞。這是《孤獨星球》封面照片相同的機位 坐落在阿拉格維湖的半山之上的安南努里要塞,綠寶石般的湖水和蔚藍的天空,襯托著典雅秀美的古堡,真如童話世界一般 13:00剛過,我們離開要塞,先去吃午飯,然后繼續(xù)往西北方向行駛約60公里,在15:10到達俄羅斯-格魯吉亞友誼紀念碑,此時天空陰云密布,感覺要下雨了。<div>俄格友誼紀念碑位于格魯吉亞北部古多里鎮(zhèn),在海拔2384米的瓦季里山口的一座山坡上。紀念碑坐落在軍事大道上最美麗的地段,背靠高加索山脈的一個巨大峽谷。冬天,這里白雪皚皚,秋天,達里爾峽谷里長滿了金色的樹木。在天氣好的時候,你還能看到各色的滑翔傘在天空中悠然飛翔。2008年8月8日,爆發(fā)南奧塞梯戰(zhàn)爭, 俄格從相愛變相殺,因兩國關(guān)系破裂,于是要拆碑,后被一私人買下這塊地,難怪此碑還能屹立不倒。</div><div>俄格友誼紀念碑建于1983年,是為了慶祝格魯吉亞和蘇聯(lián)俄羅斯之間的友誼持續(xù)200周年而修建的。它源于1783年簽署的喬治亞條約,使得格魯吉亞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保護國,幫助格魯吉亞抵御了來自波斯和土耳其等外部勢力的侵略。它的獨特之處在于,不僅在格魯吉亞有,而且在莫斯科的一處廣場上也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友誼紀念碑<br></div> 紀念碑由混凝土建造,是一個巨大的環(huán)形建筑,充滿了蘇聯(lián)元素和格魯吉亞的現(xiàn)代感。內(nèi)墻上,用鮮艷的馬賽克瓷磚壁畫,展現(xiàn)出俄格友好的歷史場景,帶有濃郁的俄格民族風格。正中是“母子圖”,左右分別寫著1783年、1983年;左邊是格魯吉亞文化要素,右邊是俄羅斯文化要素。點睛之筆,是由格魯吉亞詩人Shota Rustaveli寫的詩 紀念碑主體后面設(shè)有觀景臺,是俯瞰高加索山脈的絕佳地點。<div>站在觀景臺上,游客們可以遠眺連綿不絕的山脈和峽谷,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紀念碑地處高加索山脈的卡茲別克峰軍事要沖,眾山懷抱、地勢險峻,峽谷深邃,山巒疊嶂,雪峰聳峙,巍峨壯麗,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也是俯瞰高加索山脈、軍事大道絕佳地,格魯吉亞被譽為上帝的后花園,果然名不虛傳。下方正中處有一小小的人造湖,淡藍色的湖水像綠寶石一般,被譽為高加索之眼</div> 一位來自香港的美女背靠護欄,以高加索山脈為背景拍攝美照 紀念碑右下方有一游客休息區(qū),一位老兄正手持吹風機烤肉串。肉串在炭火的燒烤中晶瑩透亮,煙霧帶著烤肉的芳香飄散到空中,實在誘人 山坡上野花在微風里搖曳,大部分已枯萎,只有一支還在頑強的綻放。從這個角度看淡綠色的“高加索之眼”,清晰又柔美 15:40,我們離開俄格友誼紀念碑,前往今天行程的最后一個景點-卡茲別克圣三一教堂,位置在東北方向約35公里處。在行駛約15分鐘后,依依特意讓司機在路邊把車停下。右邊這座不是隧道而是叫做公路棚洞,棚洞是棚子式的洞子,一般是在落石多發(fā)(或可能塌方)的路段修建它來保護行車或行人的安全。公路棚洞一般是上方為水泥板(可能帶柔性防護層)而外側(cè)有成排的空洞。棚洞是指明挖路塹后,構(gòu)筑簡支的頂棚架,并回填而成的洞身,屬于明洞范疇的隧道。棚洞對地基的要求相對較低 公路棚洞旁有一大片被泥石流沖刷而形成的寸草不生的山坡,依依介紹說,這里水硫磺含量較高,故在水干后會在地表形成一層土黃偏紅的硬甲 卡茲別克圣三一教堂(Gergeti Trinity Church)曾被《孤獨星球》選做封面。因建在2170米的高坡之上,該雜志特別提到:“卡茲別克山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同時也享有“高加索之魂”的美譽。圣三一是指三位一體。基督教講上帝只有一個,包括圣父、圣子和圣靈三個位格,三者雖然位格有別,而本質(zhì)絕無分別,同時受到尊崇、同享尊榮、同為永恒。三位一體把《圣經(jīng)》中所記述的對上帝認識的三個要素放在一起,即:神創(chuàng)造世界、神藉著耶穌基督救助人類、神藉著圣靈與基督徒和教會同在。三位一體的教義斷定這三個要素系于同一位神。它不是說有一位神創(chuàng)造世界,另一位施行救贖,又有第三位與基督徒和教會同在,而是說同一位神在做這三件事情 16:35,我們到達山下停車場,我們要在這里換乘景區(qū)面包車上山 我們乘坐的這輛車是一輛右舵車,司機濃眉大眼絡(luò)腮胡子 我們乘車上山,遠處即是大名鼎鼎的圣三一教堂。這座教堂所在地勢高,云霧繚繞,仿佛是通往天堂的階梯。 教堂的建筑風格古樸而自然,與周圍的群山融為一體。雖陰雨綿綿,但它顯得莊嚴而神秘,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寧靜與神圣。這座教堂建于十四世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成為了朝圣的目的地。普希金曾游歷此地,并創(chuàng)作了描繪眼前壯闊景觀的詩作。此外,教堂還是格魯吉亞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象征著信仰與堅韌的精神 教堂建筑群包括右邊的鐘樓和左邊的教堂主體 我們到達教堂山坡下面的停車場,司機說他只能等20分鐘。雨下的有些大,我們沿著光潔的石板路往山坡上走了二三百米 因為我沒有帶傘,就氣喘吁吁地沖進鐘樓里躲雨 鐘樓里沒有太多裝飾,但有說法這堵墻里曾在戰(zhàn)爭年代藏過圣物 教堂穹頂沒有耶和華巨幅畫像,圣像屏風也因年代久遠,畫像有些斑駁不清 少見的黑圣母圣嬰圖。教堂中常見的白圣母形象是天堂王后,顯現(xiàn)她的光明神圣,而黑圣母形象則顯現(xiàn)她在黑暗中的神性仁慈 一位絡(luò)腮胡子的黑衣信徒點燃蠟燭,在圣母瑪利亞畫像前祈福 我從教堂唯一的大門走出來,轉(zhuǎn)到后面,那里有一處觀景平臺(網(wǎng)絡(luò)照片 感謝原作者) 因為下雨,觀景平臺地面光滑如鏡,但小雨擋不住游客拍照的熱情 駐足于護欄前,可俯瞰雨霧里的整個斯特潘茨明達鎮(zhèn)(Stepantsminda)。卡茲別克原來是一個奧塞梯家族首領(lǐng)的名字,斯特潘茨明達鎮(zhèn)是首府。其得名于在此隱居的一位格魯吉亞東正教修道士圣史蒂芬,處于卡茲別克峽谷里。后來卡茲別克家族管理此地時,曾改名為卡茲別克,2006年又改回到了斯特潘茨明達 紅頂?shù)拿窬右郎蕉ㄥe落有致,大片的綠地和綠樹成蔭,蜿蜒曲折的道路和偶爾出現(xiàn)的私家車,寧靜又祥和 一對情侶以群山和小鎮(zhèn)為背景拍下美照,他們笑的特別開心 17:30,我們回到停車場。在換乘一路陪伴我們的旅行車后,往回即西南方向行駛約40公里后,到達古多里,在路邊一家叫做Best Western gudaur的連鎖酒店住下。明天我們要先去烏普利斯齊赫巖城,再去斯大林的故鄉(xiāng)哥里參觀斯大林博物館,最后到庫塔伊西古鎮(zhèn)住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原| 芦溪县| 娄烦县| 斗六市| 福安市| 于田县| 小金县| 焦作市| 西吉县| 裕民县| 罗山县| 三都| 文安县| 三江| 大姚县| 岱山县| 临安市| 巴林右旗| 洞头县| 常熟市| 天祝| 大洼县| 虞城县| 平乡县| 海口市| 峨山| 石嘴山市| 平远县| 宜川县| 高州市| 乌鲁木齐县| 湘潭县| 湘乡市| 临江市| 曲靖市| 互助| 曲周县| 监利县| 图木舒克市| 舞钢市|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