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遇見咱們村遇見你</p><p class="ql-block"> ___ 寫在2025新年到來之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圣誕老人在俊男靚女的狂歡聲中,隨手丟下一麻袋快樂的種子悄然離去時,2024年還僅僅剩下珍貴的最后三天。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凡是未來,皆可期盼。</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新年鐘聲即將如約敲響。新的一年,總是充滿了希望和詩意,充滿了力量和熱情,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和激昂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時,我仿佛看見一本叫作《咱們村》的大書,在微風的吹拂下自動翻閱它歷史的畫卷。這本書,寫滿了“十年如一日〞的古樸厚重;寫滿了400多位老師的人情冷暖和隨風漫舞的煙火氣息;寫滿了果豐村長和編輯管理團隊的辛勤付出與無悔耕耘。這本書的封面上是北疆晶瑩的霧淞和紅燈籠,封底則是南國的椰風海韻和花團錦簇。封面上由著名書法家姚景林老師題寫的“咱們村〞三個大字,在新年縷縷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2025年,《咱們村》將迎來創辦的第十一年。想想我們11歲的那年,都在干些什么?或許是上學時坐在教室里聽老師的諄諄教導,放學后還要給小鴨和小鵝割些青草。或許是放假后坐在墻根兒下,看一本小人書癡迷其中的情節渾然忘我,還是挽起褲管去小河里摸魚抓蝦……那時的童年真是無憂無慮。沒有手機沒有游戲,有的只是對山外邊世界的向往和盼望長大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從懵懂無知到風華正茂,從三十而立到年過半百。命運的列車牽引著生命中一個又一個驛站。但無論身處何方,在心里永遠忘不了生我養我的那個小村莊。無論在何處相遇,都想問問“咱們村”里的故事,都想打聽一下“咱們村”的父老鄉親還好嗎?</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在心中都有一個“咱們村“。每一個人都藏著對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人和事的無限眷戀。</p><p class="ql-block"> 2014年,遠離家鄉身在北京的果豐老師靈機一動,專門為曾經生活在白山鎮上的人們創建了一個記得住鄉愁的文學平臺——咱們村。說起咱們村,每個人都有嘮不完的嗑,說不盡的情,訴不完的意。于是,400多位老師將真誠訴諸筆端,將情意凝聚心底,借助“咱們村“文學平臺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咱們村“也聲名鵲起,迅速在全國蔓延,向世界擴散。</p><p class="ql-block"> 在咱們村文學平臺,寫下的是文字,洗滌的是心塵,提升的是精神,凈化的是靈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也是我走進咱們村的第六個年頭。何其有幸加入這個積極向上且溫暖的集體。</p><p class="ql-block"> 在咱們村,總有一些鏡頭讓人感動不已,總有一些留言讓人暖意盈懷。</p><p class="ql-block"> 先說說郭純學老師。他的點評文集“一孔之見“已堅持寫了100多篇,這是何等的耐心與毅力。一個退休的副高級記者,身體并不是太好,但郭老師堅持不嶰,有精彩的地方鼓勵,有不足的地方指出來。說實話,他的文章我是每期必看。先看看有沒有自己的文章上榜,再對照點評的文章學習,找出自己的短板,下次再寫應注意才是。每當看到郭老師的作者像,坐在講桌后面侃侃而談。總讓我想起易中天點評三國時的樣子,或許大師級別的人物都是這種淡定自若。點評文章需要淵博的知識、實戰的經歷、大量閱讀的積累等才能完成。每次除了點亮郭老師文章下角的“大拇指”外,更由衷的在心里佩服他的博學多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還有咱們村的“及時雨”評論員呼顯生老師。一個退休的黨務工作者,對文章分析的透徹讓人頂禮膜拜。從遣詞造句到文章的結構,從引經據典到行文的流暢,呼老師無不娓娓道來,讓人心服口服。好的評論對文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能夠得到呼老師寫的評語,不亞于當年讀書的時候,聽到老師喊得意門生到講臺上朗讀該生自己的范文那樣激動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果豐村長為了咱們村的發展和事業,可以說是殫精竭慮,用心良苦。有時候編輯文章時間過長,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從不抱怨,從不帶著情緒。每期出刊的文章總是帶著墨香,帶著暖意,如一縷縷舒緩且悠揚的鋼琴曲。讓你從睡夢中醒來,就看到《咱們村》又出新刊了。那份喜悅,仿佛是母親偷偷放在白米飯底下的那塊紅燒肉。吃的過癮,看的也過癮。咱們村的作品是營養豐富的“大餐”,健壯我們的體魄,完善我們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咱們村的不凡之處就在于“溫厚則可親,雅韻自脫俗。”不信你品,你仔細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副總編輯杰茜老師,無論在群里還是在工作中,都把自己退休后的余暉灑在咱們村的這片熱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受到大家的擁戴和喜愛。她組織村民們學習郭純學老師的“一孔之見“,讓大家從各個角度提升自己。她還組建了“周末之聲”朗誦欄目。浣劍老師率先垂范,不辭辛苦,帶頭誦讀,讓大家都在喊“我太難了“的大環境下,忘記焦慮,忘記憂愁,在閑暇之余聽聽自己的聲音,給自己打打氣,加加油,鼓鼓勁。以激昂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挑戰,勝利最終還是會屬于我們的。</p><p class="ql-block"> 學習委員陳鳳海老師,每天把關于國家的“大事記”和理論素材等發到群里,讓大家集體學習。這些能夠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和社會責任感,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祖國的強大,才有家和萬事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年末,毛俊平老師的《水電人的情懷》勝利出版,是咱們村的一件大事,掀起一股水電人的熱潮。毛老師筆耕不輟,滿腔熱忱,嘔心瀝血,寫出了20多萬字的長篇巨著,謳歌水電人的豐功偉績以及他們戰天斗地的苦與樂。我在她的《夙愿與鐘情》的后記中留言:“《夙愿與鐘情》是《對水電人的情懷》的總結,更是一個老水電人對水電事業的支持、贊美和和激勵。毛老師鐘情的是水電事業,她的夙愿是水電人越來越好,全國人民越來越好,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好。文章的主題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這就是一名水電人對祖國的耿耿報國志,拳拳赤子心。水電人的情懷,風景這邊獨好!”</p><p class="ql-block"> 還有對咱們村無限熱愛的鴿子老師。能夠一口氣寫出七篇《致咱們村》,不了解咱們村的發展史,不對咱們村感情深厚,是寫不出來這么厚重又精彩的文章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還有在2024年創作頗豐的呂福德老師,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老記者的經歷,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一篇篇接地氣的新聞報道和美文。《今日頭條》《江城晚報》《咱們村》等平臺處處展現他的文采與風采。呂老師寶刀不老,謙遜可敬。他的文章猶如咱們村最美的菜肴之一___小雞燉蘑菇,越嚼越香,回味悠長。</p><p class="ql-block"> 家有高考生,已經開始倒計時的麥穗兒老師,除了自己教書育人工作外,還要做好娃兒的堅強后盾。還要擠時間編輯作者的文章,還抽空主動到群里用自己專業知識,講解關于寫作,關于朗誦的一些“法門”。其實寫作有時候也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會豁然開朗,感覺靈感在筆墨的流淌中步入創作的星光大道。</p><p class="ql-block"> 還有已經80多歲的寒梅老師,精神頭依然倍兒足。將人世間種種淬煉成動人心弦的故事。每次讀她的文章都特別感動,這個年齡能拿起筆,實屬難能可貴。寒梅老師比我的母親還要大10歲,有機會能夠見面,一定要擁抱一下她,沾沾這位老媽媽的才氣和福氣。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愿所有的老前輩都能安之若素,紅塵無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咱們村幾年來,讓我驚喜的尋找到當年三岔河一中的校友銀娟老師,李玉秋老師,張鴻舉老師,黃喜峰老師,李晗老師等,三岔河一中的幾個筆桿子,都不約而同出現在咱們村,誰說這不是命運的機緣巧合。那?年很文學的日子里,有幾位老師的文字,還曾伴隨我無人問津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重逢。</p><p class="ql-block"> 還有太多太多的老師素未謀面,請原諒我沒有提及到您的名字,但您已經在我的記憶里珍藏。我不知道您是誰?但我知道您一直在默默的散發著光和熱,散發著奮斗的力量和春光般的明媚,知道您默默的在關注咱們村的發展。此刻,在我的心中,不但看到你們滾燙期許的目光,更看到你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動人臉龐。</p><p class="ql-block"> 張小鋒老師在《遇見是一種收獲》中寫道:“遇見,是一種欣慰,是一種熱情,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追求生活里的快樂與喜悅,是一種探索自然的精神與享受。”遇見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美好。一句貼心的問候,能夠撫慰孤獨的心靈,一句真誠的鼓勵,能夠助力走出人生的低谷。</p><p class="ql-block"> 遇見咱們村,遇見你。</p><p class="ql-block"> 咱們村穩健的走過十載光陰,在彈指一揮間,縈繞在心頭的有多少深深淺淺,曲曲折折。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魯迅說:唯其幼小, 然而希望也正在于這一面。咱們村,是我們的精神原鄉,又是我們的詩和遠方。</p><p class="ql-block"> 感恩遇見,感恩生命中的溫暖。讓我們共同守候一份美好,攜手共勉在咱們村的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文章快結尾時,在朋友圈發現一段話,覺得挺有味道,分享給大家:“學歷不高,卻喜歡文字,它雖不能充饑,但卻可以喂養無趣的靈魂。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在字里行間借宿一晚。〞</p><p class="ql-block"> 相信自己,您帶有溫度的文字,一定會持續出現在《咱們村》爭奇斗艷的百花園。您的文字猶如初春時節在枝頭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陽光與愛的呵護下,定會怒放成一片燦爛的云霞。</p><p class="ql-block"> 一年憂喜今宵過,兩鬢風霜明日新。 </p><p class="ql-block"> 新的一年,咱們村的老朋友一如既往,新朋友與日俱增。讓我們共同舉起手中的酒杯,斟滿咱們村醇厚的酒,沐著春風,帶著敬意,懷揣夢想,腳踏實地,去迎接2025新年的朝陽,去迎接春天的壯美和生命的蓬勃。</p><p class="ql-block"> “咱們村”的新老朋友們,干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新年前夕寫于江南劍雨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黄骅市|
蒲江县|
岳阳市|
承德市|
嵩明县|
锦屏县|
沙洋县|
铁岭县|
白水县|
那坡县|
洪泽县|
鞍山市|
柞水县|
东安县|
宁波市|
玉林市|
明星|
灵山县|
荃湾区|
霍邱县|
醴陵市|
湾仔区|
娱乐|
昌平区|
仪征市|
崇义县|
醴陵市|
兰溪市|
凭祥市|
永定县|
九江县|
常熟市|
余姚市|
乐陵市|
丰顺县|
远安县|
长垣县|
正定县|
台东市|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