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中學走過了七十五年的光輝歷程。1949年11月2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虹口中學支部成立,這一天被定為“校慶日”。這所“與共和國同齡,與行政區同名”的學校與時代同行,與日月同輝,與共和國同步。<br> 這七十五年中,虹口中學經歷了三次體制改變,兩次更改校名,兩次搬遷,且輾轉虹口區內的三處校址。<div> 1949年11月~2003年4月為“虹口中學”,初中、高中共存; </div><div> 2003年5月~2024年8月為“虹口高級中學”僅有高中年級;</div><div> 2024年9月~至今為“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虹口高級中學與市五中(初級中學)合并,成為一所完全中學。<br></div><div><div> 1949年11月~2006年7月,校址:虹口區武進路86號;<br> 2006年8月~2024年8月,校址:虹口區</div><div>廣粵路138號;<br> 2024年9月~至今,校址:虹口區</div><div>三門路1126號。</div></div><div><br></div> ▲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市虹口中學<br> “武進路86號校園”校大門 ▲ 2006年9月~2024年8月,上海市虹口高級<div> 中學“廣粵路138號校園”校大門</div> ▲ 2024年9月~至今,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div> 中學“三門路校園”(虹口區彩虹灣),<br> 照片為“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div> 三門路1126號校大門(北大門、</div><div> 二號門、亦為學校正大門)</div></div><div><br></div><div><br></div> 第一章 校慶篇 ▲ 2024年10月19日,上海市虹口中學校友會<div> 發出“致校友聯絡人的一封信”,歡迎廣</div><div> 大虹中校友于2024年11月16日(周六)</div><div> 參加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慶紀念</div><div> 活動,地址:“涼城路2236號”。<br> 期待校友們來母校新址探望<br></div> ▲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上海師范<div> 大學附屬虹口中學舉辦“校友返校日”</div><div> 活動,慶賀“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div><div> 設在學校大門口的接待站發給每位 </div><div> 返校校友佩戴的“虹口中學75周年</div><div> 校友返校日”標識牌</div> ▲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上海師范<br> 大學附屬虹口中學西大門口的接待站<div> 贈送給每位返校校友“蓋好紀念章的</div><div> 校園風景明信片和校莊紀念貼簽”</div> ▲ 位于“涼城路2236號”大門口(一號門、 <div> 西大門、學校邊門)圍墻上的醒目校名</div><div>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及校徽</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西大門<div> (一號門)處“涼城路2236號”<br> 的學校西大門傳達室<br></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涼城路<br> 2236號”西大門內,紅旗招展,<div> 標語林立,“75” 下標懸掛。</div><div> “歡迎虹中各屆校友探望母校”</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涼城路<br> 2236號”西大門內路北側設有<div> “接待站”</div> <div>▲ 2024年11月16日,“上海師范大學附屬</div><div> 虹口中學”在涼城路2236號校址西大門</div><div> 內豎起別具一格的“迎賓信封”標牌,</div><div> 寓意“通信聯系”。上面的郵戳標明</div><div> 《1949—2024》其上書寫“時光不老 </div><div> 我們不散”的壯語,以此激勵廣大</div><div> 虹口中學校友常回家看看<br></div>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西大門口<br> 學校領導(校長李鵬,書記呂凌)<br> 及高一學生在迎接虹中校友回家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校長李鵬,<div> 黨總支書記呂凌與筆者崔正翔在</div><div> “迎賓信封”標牌前合影留念。</div><div> 照片中——</div><div> 左起:呂凌、崔正翔、李鵬</div> ▲“虹口中學64屆高三(3)班”返校校友<br> 在“迎賓信封”標牌前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學64屆高三(3)班”返校校友<br> 在“迎賓信封”標牌孔中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學58屆初三(7)班”返校校友<br> 在“迎賓信封”標牌孔中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吳國賢、王學根 ▲ 虹口中學王洵老師與64屆校友葉閣豐<br> 在“迎賓信封”標牌前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葉閣豐、王洵<div><br></div>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位于三門路1126號,由“善體樓、善知樓、善學樓、善行樓”等主體建筑和運動場共同組成。校園開有三個大門:西大門(涼城路2236號,一號門,為學校邊門)、北大門(三門路1126號,二號門,為學校正大門)和北小門(三門路1016號,三號門,亦為學校邊門)。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平面布置圖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校史館”<div> 位于“善行樓”的西南角<br></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校史館”內<div> 的展覽中大廳及校徽。虹中返校校友須</div><div> 首先參觀“校史館”</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的學生校徽 ▲ 走廊屏幕上打出“上海師范大學附屬<div> 虹口中學歡迎你”的字樣</div> ▲ 樓梯前鋪著紅地毯,上面寫著<br> “歡迎光臨 WeIcome”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善體樓”。<div> 學校的高中部就設在“善體樓”中</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善體樓”中<div> 1F~6F的學校各部門安置標牌</div> ▲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div> 各屆校友的活動就被安排在</div><div> “善體樓”3F~5F各教室進行。</div><div> “教室安排表”上已詳細標明</div> ▲ 在“善體樓”二樓與“食堂”走道安排有<div> “57屆校友丁黔”的鋼琴表演</div> ▲ 虹口中學57屆校友丁黔正在彈奏鋼琴,悠揚<div> 的琴聲為“校友返校日”增添濃郁的氣氛</div> ▲ 參加返校活動的各屆校友被安排的教室門<div> 口前都有兩名高一年級的小同學做接待員。</div><div> 校友簽到后,即刻收到第56期《校友通訊》</div><div> 一份。這一期的頭版上刊登了“同心筑夢 </div><div> 卓越啟航——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div><div> 揭牌”的報道</div> ▲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br> 1950~1960屆校友被安排在<br> “善體樓”中的302教室 ▲ 在“善體樓”中302教室的59屆虹中校友 ▲ 虹口中學王洵老師(物理),是美篇<div> 《2021.12虹中原部分退休老教工</div><div> 照片》的編者。王洵老師是虹口</div><div> 中學61屆高中畢業生,1973年</div><div> 調入母校虹口中學執教。現為</div><div> “虹口中學校友會顧問”</div>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br> 61、62屆校友被安排在“善體樓”<br> 中的303教室。王洵老師是虹口<div> 中學物理教師,同時也是虹中</div><div> 61屆高中畢業校友</div> ▲ 三位虹口中學61屆女校友合影留念 ▲ 虹口中學61屆返校校友集體合影留念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br> 1963、1964屆校友被安排在<br> “善體樓”中的305教室 ▲ “善體樓”中305教室的黑板屏幕上顯示:<br>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熱烈歡迎<br> 1963、1964屆校友” 的迎賓標語 ▲ 305教室的黑板上寫著“致63、64屆校友:<br> 歡迎回家!” ▲ 1964屆校友僅來兩名,他們是“虹口中學<br> 64屆高三(3)班”的尹雷方和崔正翔;<br> 兩人在黑板大屏幕前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尹雷方、崔正翔 ▲ 305教室是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br> 高中一年級某班的教室,教室后墻<br> 的黑板上辦有《班級墻報》“迎新<br> 蓄力 揚帆起航”及獎狀<br> ▲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87屆<br> 校友被安排在“善體樓”中的405教室。<br> 黑板上寫著“青春終散場,<div> 獨記憶永朽”。<div> 王洵老師(左4)與自己任教過的87屆</div><div> 學生合影留念</div></div> ▲ 王洵老師與自己任教過的87屆學生合影留念<div> 照片中——</div><div> 左起:傅惟本、王洵、女學生</div> ▲ 虹口中學87屆返校校友合影留念<br> ▲ 上海市虹口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div>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br><div> 黨總支書記呂凌老師(語文)。</div></div><div> 虹口中學88屆高中畢業生,</div><div> 虹中校友</div> ▲ 87屆校友傅惟本向學校現任黨總支書記<div> 呂凌老師贈送刊登他所作國畫的明信片</div> ▲ 虹口中學87屆校友傅惟本贈送給母校的<div> 用他繪得國畫作品印制的紀念明信片</div> ▲ 虹口中學陳曉峰老師(生物),<br> 曾任高中班主任。虹口中學<div> 62屆高中畢業生,虹中校友</div> ▲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90屆<br> 校友被安排在“善體樓”中的405教室。<br> 黑板上寫著“青春終散場,獨記憶永朽”。<div> 照片為陳曉峰老師(前排右3)和90屆</div><div> 學生合影</div> ▲ 虹口中學90屆返校校友聚集在<div> “善體樓”中的405教室座談</div> ▲ 虹口中學孫秀明老師,現為<br> 虹口中學“退管會”負責人 ▲ 孫秀明、王洵老師在辦公室與虹中<div> 98屆畢業學生合影留念</div> ▲ “虹口中學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00屆<br> 校友被安排在“善體樓”中的406教室。<br> 大屏幕示“1991~2000屆校友歡迎回家” <div> 黑板上寫著“歲月如歌譜新曲,春華<div> 秋實展宏圖”。照片為孫秀明老師(左4)</div><div> 與00屆學生合影留念</div></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黨總支書記<div> 呂凌(左5)、孫秀明老師(左6)、</div><div> 校長李鵬(左7)與虹中00屆學生</div><div> 在校史館前合影留念</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學鮑克斌老師,原校友會<div> 會長,現任虹口中學校友會名譽會長。</div><div> 虹口中學66屆高中畢業生,虹中校友</div> ▲ 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善體樓”<div> 6F的“工會辦公室”內鮑克斌老師(左)</div><div> 與崔正翔(右)合影留念</div> ▲ 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善體樓”<br> 6F的走廊內鮑克斌老師(左)<br> 與崔正翔(右)合影留念 ▲ 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善體樓”<br> 6F的“工會辦公室”門外鮑克斌老師<br> (左)與崔正翔(右)合影留念 ▲ 虹口中學61屆校友沈義英在上海師范大學<div> 附屬虹口中學西大門(涼城路2236號)</div><div> 外,校名圍墻前留影</div> ▲“虹口中學64屆高三(3)班”的同學<div> 尹雷方(左)和崔正翔(右)在</div><div>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三</div><div> 門路1126號”校大門(北大門、</div><div> 二號門)合影留念</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三門路<div> 1126號”校園里掛滿了“國旗”</div><div> 與“校旗”</div>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三門路<div> 1126號”北大門(二號門)內</div><div> 也設立了接待站</div> ▲ 原坐落于虹口高級中學廣粵路138號<div> 校園里的少女“多善”塑像</div> ▲ 從廣粵路138號“虹口高級中學”遷移<div> 過來的少女“多善”塑像矗立在</div><div> “三門路1126號”校園內,與</div><div> 校園原有的“善學樓”相匹配</div> ▲ 在少女“多善”塑像旁合影留念。<div> 照片中左起:崔正翔、尹雷方</div> ▲ 六位虹口中學87屆返校校友在少女<br> “多善”塑像旁合影留念<div><br><div><br></div></div> 第二章 校史篇 ▲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校史館”路標 ▲ 位于“善行樓”西南角的上海師范大學<br> 附屬虹口中學“校史館” ▲“校史館”樓底層有三個大廳組成——<div> 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陳列館;</div><div> 西大廳為“市五中學”校史陳列館;</div><div> 中大廳掛“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div><div> 標志校徽</div> ▲“校史館”的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div> 陳列館;壹——<div> 序言“歷史變遷 時代足跡”</div></div> ▲“校史館”的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br> 陳列館;貳——<br> “二十世紀 五六十年” ▲“校史館”的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br> 陳列館;叁——<br> “二十世紀 八九十年” ▲“校史館”的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br> 陳列館;肆——<br> “進入二十一世紀” ▲“校史館”的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br> 陳列館;伍——<br> “為人師表 薪火相傳” ▲“虹口中學”校史陳列館中“為人師表 <div> 薪火相傳”欄目展示的“虹口高級<br> 中學的優秀教師”</div> ▲“校史館”的東大廳為“虹口中學”校史<br> 陳列館;陸——<br> “虹中學子 社會棟梁” ▲ 上海市虹口中學具備優良的“校風”<div> ——勤奮、踏實、儉樸、友愛<br></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學具備優良的“教風”<br> ——“嚴、勤、實、活” ▲ 上海市虹口中學具備優良的“學風”<br> ——勤學苦練、 多思善問、<br> 聯系實際、 精益求精<br> ▲“虹口中學”校史陳列館展示的<br> 《虹口中學之歌》陳宗義作詞、<div> 徐景新作曲<br>注:陳宗義是虹口中學第十任校長。</div> ▲ 1994年~1996年,虹口中學第十任校長<br> 陳宗義(語文) ▲ 作曲家徐景新是虹口中學57屆初三(3)<br> 班、60屆高三(1)班畢業生,虹口<br> 中學杰出校友。1960年8月考入上海<br> 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名家鄧爾敬、<br> 陳銘志、施詠康、桑桐等人。1966<br> 年畢業于該院,1967年進上海電影<br> 制片廠任作曲,1988年 后出任上海<br> 電影樂團團長和藝術總監。徐景新<br> 是國家一級作曲家,為多部電影和<br> 專輯作曲,曾擔任過中國電影音樂<br> 學會副會長和上海音樂協會副主席 ▲ 進入“校史館”大門的東大廳墻上開辟了<br> 《榮譽虹中》欄目,這里的“虹中”指的<br> 是合并的“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br> 其中也包括“上海市第五中學” ▲《榮譽虹中》欄目中的“學校榮譽"專題,<br> 學校包括“虹口高級中學和市五中學” ▲《榮譽虹中》欄目中的“教師榮譽"專題,<br> 教師包括“虹口高級中學和市五中學”<div> 的優秀教師</div> ▲《榮譽虹中》欄目中的“學生榮譽"專題,<br> 學生包括“虹口高級中學和市五中學”<br> 的優秀學生 ▲ 上海市虹口高級中學——<br> 校風——勤奮、踏實、儉樸、友愛;<br> 教風——嚴、勤 、實、活;<br> 學風——勤學苦練、多思善問、<br> 聯系實際、精益求精 ▲ 位于“校史館”中大廳柱子上的“校風”<div> 字樣:“勤奮、踏實、儉樸、友愛”</div><div> 作為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div><div> 的“校風”</div> ▲ 位于“校史館”中大廳柱子上的“教風”<div> 字樣:“嚴 、勤、實、 活”,作為</div><div>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的“教風”</div> ▲ 位于“校史館”中大廳柱子上的“學風”<br> 字樣:“勤學苦練、 多思善問、<div> 聯系實際、 精益求精”</div><div> 作為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虹口中學</div><div> 的“學風”</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請繼續閱讀《越搬越好,越辦越好——</div><div> 記虹口中學75周年校友返校日-2》<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撰 稿人 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學64屆</div><div> 高三(3)班校友)</div><div><br></div><div>完稿時間 2024年12月12日</div><div><br></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察雅县|
安康市|
张家口市|
会泽县|
罗山县|
思南县|
巴青县|
潍坊市|
四会市|
宁河县|
镇赉县|
罗平县|
敦化市|
长宁区|
本溪市|
义乌市|
铁力市|
徐汇区|
玉门市|
刚察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阿拉尔市|
宝鸡市|
定兴县|
油尖旺区|
宜都市|
平阴县|
新巴尔虎右旗|
重庆市|
大英县|
望江县|
梅州市|
兴山县|
夏河县|
逊克县|
林口县|
潞西市|
唐河县|
辽宁省|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