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云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言,作為地方的母語,承載著情感和文化記憶,彰顯著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最早被記載于漢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對于多數人而言,家鄉話是自幼在家庭及周遭環境中自然習得的語言。陜北方言,作為中華語言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地域特色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陜北作家張如意女士所著的《陜北方言文學解讀》一書,無疑為瀕臨消亡的陜北方言及文化提供了及時的搶救與保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與張如意女士的相識,始于《石村村史》的編纂工作。因工作之需,我們互加微信,期間雖有交流,但并無過多交集。直至《石村村史》在家鄉舉行發行儀式,我們才得以相見。石村是千年古村,人才濟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編纂村史工作都是門外漢,我們均缺乏相關經驗。而張如意女士作為資深編輯,憑借深厚的編纂經驗,成為特邀編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2020年1月4日編纂工作正式啟動,至2023年清明節出版發行,歷時三年有余。從前期籌劃、機構成立、編寫提綱、人員分工,到資料搜集、章節撰寫、書稿總纂、修改審定、校對出版,她均親力親為,參與其中,為《石村村史》的編纂付出了巨大心血。使石村得以走進公眾視野,讓人們認識石村、了解石村、宣傳石村,發揮了“存史、資政、育人、教化”的社會功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陜北方言,堪稱陜北文化的活化石,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文化的包容性魅力。張如意女士能在浩如煙海的鄉野民間資料中,歷經七年時間,克服重重困難,查閱大量文獻,糾正前人專著中的謬誤,并以文學故事、散文、雜文等形式,撰寫出32萬字的《陜北方言文學解讀》一書,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個人的跋涉,實屬不易。若非具備堅韌的毅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實難完成此壯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陜北方言獨具古代帝王氣派,被戲稱為貴族口音。例如,稱寂寞為“孤”,曾是封建帝王的自稱;將溺愛孩子稱為“幸”,原指皇帝寵幸妃子。此外,“耤地”、“宬哈”等詞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均為皇家專用,普通百姓若冒用,將招致殺身之禍。然而,由于陜北地處偏遠,交通閉塞,這些皇家專用詞才得以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里雷聲萬里閃,陜北大地孕育了眾多才女。張如意女士的微信網名“奇如妙意”,與她的名字及陜北方言的奇妙之處不謀而合。但此寓意,還需讀者細細品味《陜北方言文學解讀》一書,方能領悟其中的深奧與精彩。在此筆者只是拋磚引玉,不敢越俎代庖,相信每位讀者都能從中讀出新意,感受到不一樣的韻味。</p><p class="ql-block"> 張如意,女,陜西綏德人,民盟盟員。延安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延安市作協會員,延安市社科聯特聘專家,延安市地情專家庫特聘專家,延安市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延安工運》執行編輯。編纂出版有《廟溝村史》《石村村史》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兰州市|
习水县|
安徽省|
车致|
萝北县|
鹤峰县|
白沙|
饶河县|
竹溪县|
屯门区|
福州市|
兴宁市|
黄陵县|
环江|
黄浦区|
临澧县|
芒康县|
开远市|
屏东市|
乌鲁木齐市|
五莲县|
兴国县|
西和县|
肥乡县|
肃北|
行唐县|
乾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得荣县|
栾川县|
义乌市|
盐山县|
慈溪市|
北安市|
襄汾县|
新源县|
鲁甸县|
湘阴县|
正镶白旗|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