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等車</p> <p class="ql-block">抽簽</p> <p class="ql-block">算命</p> <p class="ql-block">賣蝦米</p> <p class="ql-block">買小菜</p> <p class="ql-block">賣酸菜</p> <p class="ql-block">邊走邊看</p> <p class="ql-block">賣雞蛋</p> <p class="ql-block">講白話</p> <p class="ql-block">苗服攤</p> <p class="ql-block">挑選</p> <p class="ql-block">數錢</p> <p class="ql-block">找錢</p> <p class="ql-block">背娃兒趕場</p> <p class="ql-block">鐵貨攤</p> <p class="ql-block">再趕哈場</p> <p class="ql-block">拿行頭</p> <p class="ql-block">酸菜攤</p> <p class="ql-block">看手機</p> <p class="ql-block">打電話</p> <p class="ql-block">燒酒</p> <p class="ql-block">選桔子</p> <p class="ql-block">講哈話</p> <p class="ql-block">趕場</p> <p class="ql-block">擺這里</p> <p class="ql-block">大背簍</p> <p class="ql-block">剃腦闊</p> <p class="ql-block">數錢</p> <p class="ql-block">莫客氣</p> <p class="ql-block">過錢</p> <p class="ql-block">看布料</p> <p class="ql-block">吃苗</p> <p class="ql-block">喜背簍</p> <p class="ql-block">修手機</p> <p class="ql-block">轉去了</p> <p class="ql-block">嘮嗑</p> <p class="ql-block">歇哈子</p> <p class="ql-block">找電話號碼</p> <p class="ql-block">等車</p> <p class="ql-block">打個電話</p> <p class="ql-block">等待</p> <p class="ql-block"> 麻栗場,是湘西花垣縣的一個鎮,這里是苗民聚集地,距離我的居住地80分鐘車程。這里是我來了無數次還會再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喜歡這里,是因為這里可以趕場。趕場是我童年的記憶里帶給我的期待與激動僅次于走親戚的日?;顒?。對于小姑娘來說,趕場可以吃醬香四溢的面條,趕場可以享受美味的油香兒粑粑,趕場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手帕、發卡、皮筋、新鞋子和花衣服。對于成人來說趕場可以賣些平時積攢的山貨,趕場可以賣點家里出產的果蔬,趕場可以置辦家里生活必須的煤油食鹽針線火柴農用工具等物品。進入臘月,趕場可以置辦年貨,買海帶,買耳子(木耳),買打粑粑用的黃臘,買推豆腐用的石膏,買紅糖,買橘子,買甘蔗梗兒,買瓜子花生。大年初一,寨子上幾十個小孩兒提著布袋子,列隊去挨家挨戶拜年,這種瓜子花生就是打發正月初一拜年隊伍的佳品。</p><p class="ql-block"> 時至今日,我早已經從媽的女兒變成了大孩子的媽,衣食無憂,生活也不需要我去趕場刻意地做什么買與賣,可我依然喜歡趕場,尤其是湘西邊遠山區的圩場。喜歡圩場里擺在地上的或者裝在背簍里的篩子里的農家自產自銷的各種時令土貨,喜歡在圩場里來回轉悠的自由與率性。</p><p class="ql-block"> 喜歡這里,因為總感覺這里有我熟悉的影子。這里是苗民聚集地,這里的苗民極好地保持著穿本民族服裝的傳統。他們依然說苗話,有的老人甚至完全聽不懂漢語,碰到我這樣的外地人打招呼,他們只會躲起來或者用手勢語表達拒絕,可是于我,還是覺得她們親切。</p><p class="ql-block"> 作為土家族的后人,我沒有穿過土家族服裝,但我的阿巴(土家族管奶奶叫阿巴)穿著土家族衣服度過了她漫長的一生。阿巴的頭上戴黑色絲帕,這里的苗族阿婆頭上也戴著絲帕樣的黑色飾物,只是比我阿巴的黑色絲帕更高更寬更肥大。阿巴的衣服跟這里的苗婆的衣服極為相似,上衣胸前為整塊布料,從脖頸往右下釘著幾組子母布扣絆兒;褲子為短大褲管,拼接白色的高腰,著裝時用褲腰帶扎緊固定(后來改成松緊帶了)。行走時,短大的褲管似兩把大扇,交替著往前挪動。不同的是,苗婆的衣服大都是彩色的,且各種手工花卉和飾物艷麗,熱烈。我的老阿巴的衣服都是黑色的,經過無數次的漿洗、棒捶、日曬,衣服的顏色慢慢變淺,變灰。日子久了,再增幾處深色的補巴,便成了我老阿巴衣服的標配,也成了鐫刻于我記憶深處的老阿巴影像,簡樸,親切。</p><p class="ql-block"> 阿巴說,曾經她們的衣服也是有花的,都是自己親手繡的“十”字花。后來為什么沒有了呢?阿巴沒說,我也不知道問。從時間上推斷,應該是解放前后發生的變化。從地理位置上分析,湘西北四縣被外來文明滲透得早,土家族的服飾特征和生活習慣在時間的腳步聲里在漢文化的沖擊下漸漸地被稀釋,被取代。老阿巴的衣服上的十字花早已沒有了,但還是一直保留著原有的形態。</p><p class="ql-block"> 這形態,現在的故鄉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形態,卻固著于我的靈魂深處,成了歲月的流逝濯洗不了的印子。在苗鄉,在麻栗場,能看到深刻于我腦海里的土家服飾的元素,能看到我逝去了二十三年的老阿巴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的異地謀食,他鄉,安頓了我的肉身。四十年的故土別離,故鄉,早已安放不了我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然而,這苗鄉,這苗鄉的圩場里,安放著我的多彩的童年。這苗鄉,這苗鄉圩場里趕場的苗家老人們臉上的褶皺里,安放著我甜甜的鄉情。這苗鄉,這苗鄉村寨里生活著的苗家阿婆們寬大的褲管里,安放著我對我的老阿巴深情的緬懷。</p><p class="ql-block"> 麻栗場,我會再來。 苗鄉,我會再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丁青县|
资兴市|
金山区|
思茅市|
屯留县|
大英县|
尚义县|
凤台县|
西畴县|
木兰县|
连城县|
商丘市|
平武县|
淳化县|
巍山|
安化县|
平顶山市|
定结县|
昭苏县|
斗六市|
绥德县|
洪江市|
镇平县|
增城市|
西宁市|
皋兰县|
石棉县|
洞口县|
临沂市|
克山县|
思茅市|
弋阳县|
巴林右旗|
星座|
洱源县|
达日县|
隆回县|
司法|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