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的某一天,正當我們在麗江游蕩的時候,一個朋友打來電話問我們:在哪兒呢?</p><p class="ql-block">我們答道:在麗江呢。</p><p class="ql-block">朋友道:麗江有個小眾景點叫玉湖村,去了嗎?如果沒去過,強烈建議你們去玩玩,很值得一去哦……</p><p class="ql-block">麗江玉湖村……?別說去過,就是聽也是第一次聽說。就我們目前具有的認知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圍朋友的實踐,知道這個麗江還有個玉湖村,這還真是頭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位朋友算得上是一位不走尋常路的資深旅行家了,她的話非常有實踐的必要。于是又延長了一日麗江逗留時間,留給了玉湖村。</span></p> <p class="ql-block">有了新目標,那天晚上,在網上拼命的做著功課,總算是對玉湖村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吃過早點就叫了一個車,目的地就是玉湖村。</p><p class="ql-block">一上車就跟司機打聽有關玉湖村的信息,司機師傅一聽我們的問題就說,你們這是第一次來玉湖村吧?這是一個小眾景點,過去知道這里的人很少,現在逐漸多起來了。玉湖村是一個位于玉龍雪山南麓山腳下的一個原始村莊,在麗江古城往北大約十余公里,村子中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納西族人……,你們來的時機不錯,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再想進入玉湖村就該收費了,balabalabala……</p><p class="ql-block">由于村子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歷史積淀,以及居住著納西族少數民族,還有原始的生態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前來游玩和探索。</p><p class="ql-block">現在的玉湖村正在大力開發旅游業,建設旅游設施,同時也在加強歷史文物的保護和發掘,新增和拓展旅游項目。</p><p class="ql-block">聽過司機的介紹,我對玉湖村更加感興趣了,暗自慶幸阿拉的運氣,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太早了,沒看頭;再晚點,可能趕上收費了,真是吉人天相啊。</p><p class="ql-block">我還在沉浸在思索中,車子停了,只聽司機師傅說:車子只能到這里了,外邊的車子不得進村,只能到這個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游客中心?一看到這個游客中心,大氣磅礴的坐落在藍天、白云、青山的腳下,這也太特么現代了,咋跟“原生態”聯系在一起啊?想象中納西族原生態的樣子就是穿著皮草裙,手拿弓箭,頭發十分蓬亂的,就像電視中能看到的那個樣子。莫非納西族從很古老的時候就這么高大上了!</p><p class="ql-block">不是說不收票嗎?游客中心不就是售票的地方嗎?難道已經開始售票了?我們來晚了?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走了進去,直接問里邊的工作人員:玉湖村游覽票多少錢?</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員:游覽玉湖村不收費,但是進村建議乘坐游覽車,乘坐游覽車是需要買票的。當然不買票的話,也可以步行進村子,但是路有點長,一路上坡。</p><p class="ql-block">心里輕松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的大廳中,有好幾根帶有許多洞洞的木頭柱子立在那里,于是很自然的想到,莫非這些木頭柱子是納西族人的圖騰?然而圖騰一定是很具象的,這幾根帶窟窿的木頭能是什么呢?帶著疑問,問了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員,得到的回答是:這是村民們日常生活的生產工具,現在很少用了,我們就拿來當做裝飾用了。</p><p class="ql-block">后來我知道了它們的用途,是村民用來晾曬剛剛收割下來的糧食的架子。將兩根木柱相隔幾米的距離,豎直的埋在土里,在孔洞中橫擔一根木棍,把剛收割的糧食捆扎成把,搭在木棍上。從上到下可以掛上好幾排。</p> <p class="ql-block">聽人勸,買了票,坐上電瓶車,心里不時地提醒自己在網上看到的信息:玉湖村,位于玉龍雪山腳下,隸屬白沙鎮管轄,但比白沙古鎮更小眾,是個納西族村落,整個村莊仍舊保留著納西族原生態的氣息。玉湖村主要有三個景點:玉湖村落(包括步行街和洛克故居)、玉柱擎天公園和龍女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還在回想咀嚼著這些信息時,電瓶車已經到站了,其實景區電瓶車也沒走了多長時間,不過確實是一路上坡,這就到了村口了。</span></p><p class="ql-block">村口處立著一塊巨石,上面鐫刻著“玉湖民族特色山寨”幾個紅字。</p> <p class="ql-block">游覽車開到這里就停下來了,司機讓車上的乘客下車,并告訴大家,從這里下車,一路步行上去,邊走邊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喜歡就多玩會兒,</span>可快可慢,<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家不需走回頭路,走</span>到村子的另一頭,還有一處游覽車上車站,大家再次乘車,然后到下一個景點。如果哪位游客不想走路,想坐在車上一路看過去,則不需下車。</p><p class="ql-block">我們當然是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玩過去的那一撥,自然下車了。</p> <p class="ql-block">其實自打一進村我就發現了這個村子很特別了,與以前去過的任何一個小村莊有著本質的不同。</p><p class="ql-block">這個村莊中所有房子都是石頭砌起來的,而且是那種不規則的石塊堆砌而成的。</p><p class="ql-block">把一堆不規則的石塊鋪成路面,砌成護坡也都常見,但是砌成一座座房屋真是沒見過,這回算是開了眼了,而且這這房子是那樣的大氣和漂亮。</p> <p class="ql-block">你看它整體建筑,外觀十分壯觀,又有氣勢,造型大方,沒有一塊石頭是相同的,是規則的。然而神奇的是整體墻面又是何其的平整,從側面用肉眼瞄著,看不出凸凹的地方;墻角是一條筆直的鉛垂線,<span style="font-size:18px;">沒有一點扭曲;</span>窗臺該平面的地方水平,該拐角的地方整齊劃一垂直向下,那一堆石頭簡直就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受過訓練的一樣,堆在一起,散沙一盤,號令一起,各司其職,堅守崗位。</span></p> <p class="ql-block">我更好奇的是,這些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粘合劑是用的什么材料,因為我湊到很近的地方仔細的看過,不是水泥,而且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縫隙,也跟我們常規的磚混建筑的縫隙要滿填的操作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這里的房子石塊之間的縫隙確實是有粘合材料,但不是水泥也沒有滿填,而是象征性的整點什么膠水類的東西一粘就行了。我想莫不是古代修長城使用的糯米加粘土?</p> <p class="ql-block">突然看見有位美女,做著怪異的動作,用手扣著磚縫,她在做什么?忽然恍然大悟了,她一定是跟我有著同樣的想法和疑問,趁著沒有人注意,想伸手抓點石塊間的粘合劑出來,卻不幸被我發現了,我偷偷的記錄下了她的這一動作。</p> <p class="ql-block">她明顯是看到了我,知道我在注視著她,顯然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她又轉個身,擺出一個拍照的姿勢,那意思是向我暗示,我在拍照呢,可周圍也沒誰呀,只有我一個人,于是我也將計就計,舉起手機,只聽“咔嚓”的一聲,這一刻就變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24集臺灣電視連續劇《我在這里等你》中的部分鏡頭就是在玉湖村拍攝的。這部愛情電視劇于2024年5月10日在臺灣首播,上映后觀眾反應強烈,普遍認為這是一部感情豐富、風景優美的浪漫愛情故事影視劇。</p><p class="ql-block">就看眼前這美麗的玉湖村,奇特的石頭房子,古樸而又現代建筑設計,寧靜的自然環境,再加上點少男少女愛情的戲份,怎能不吸引觀眾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從玉湖村現有的旅游設施和服務,應當是經歷過一個小高潮的發展階段,而且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形式。許多石頭房子都是很新穎超前的文創項目,到現在基本都處在停滯狀態,很多門面也都是閉門歇業,見不到店家的身影。這些店鋪可能是在剛剛萌芽初期就受到了口罩事件的打擊,直到今日這口氣一直就沒緩過來。</p><p class="ql-block">這個石頭房子取名叫:一瓦堂,具體的是一個Studio,也就是叫:一瓦堂Studio。因為沒有開門,也不知道具體是做什么的,因為這個studio單詞的涵蓋面太廣泛了,可以是錄音室、播音室,也可以是工作室(畫家、雕塑家、攝影師),也可以是練習室、工作室、設計室。</p><p class="ql-block">寥寥幾個字的店面招牌內容更加有趣了。</p><p class="ql-block">佛系店主</p><p class="ql-block">營業時間:am 看心情,pm 關燈后。</p><p class="ql-block">原創布衣。</p><p class="ql-block">這樣看來這應當是一家布意坊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所謂佛系店主,是現在年輕人的一種做生意的方式,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平和、自然的態度經營店鋪的店主。佛系店主意思是賣家不會刻意的去做營銷,抱著坦然自若的一種心態,在賣東西的時候,不會刻意的要求顧客去購買。也不會太在意生意的好壞,他們不追求短期的銷售上漲,而是注重長期的穩定發展。他們更不會為了追求利潤,而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相反,他們會將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融入到店鋪的經營中,讓店鋪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既然是佛系店主,那營業時間也就隨緣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家瓦貓旅游紀念品店鋪,在云南瓦貓是一種文化,它起源于云南少數民族,是云南獨有的鎮宅“神獸”,瓦貓的造型通常為張著大嘴的貓,現在瓦貓不僅是建筑裝飾,更是成為了游客喜愛的旅游紀念品,以瓦貓為媒介,傳播了云南的民俗文化,很多云南旅游景點都有展銷瓦貓的店鋪。</p><p class="ql-block">門前還有一個郵筒,我想現在這個郵筒連一封信都收不到了,最多就是熱愛集郵的游客,來到這里買上幾張明信片,寫上自家的地址,扔進郵筒,就會得到一張有時間、有地點,親手留下筆跡的實寄明信片,這就是某某人曾親臨過某某地的鐵一般的證據。</p> <p class="ql-block">這個店鋪的名字叫做:石墻咖啡。</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為數不多的仍舊堅持開門迎客的西點咖啡屋。從招牌上看,小店還售賣法式面包和冰品。</p><p class="ql-block">我從門前走過,沒見到有游客在店內,雖然如此,我還是在心中對店主充滿了敬佩之意。如果都是佛系店主,在當下這清冷的經營環境和冰冷的寒冬季節,店主早該坐在陽臺上曬著太陽喝茶去了。</p> <p class="ql-block">璞石屋頂咖啡。主營:咖啡、飲品、甜品、簡餐。</p><p class="ql-block">營業時間:上午十點半到下午六點半,每日8個小時。</p><p class="ql-block">沒開門。</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老牌網紅咖啡店,門面設計的很特別,據說<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點了單才能上到二樓,那樣就距離雪山更近一點,看得更清楚一些。二樓有漂亮的瓦房頂,可以在這里與雪山合個影。只是可惜,閉門謝客了。</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是一個文物保護點,就是這口井。</p><p class="ql-block">我在網上查到,玉湖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建筑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span>這樣看來玉湖村的石頭房子、石頭路、石頭井、石頭……都是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以來,納西族人的祖祖輩輩們,日日夜夜用這種不規則的石塊修筑著他們的房屋,修筑著他們的道路,修筑著整個家園,石頭、石塊就是最好的修筑材料,把玉湖村修建得如此精致和美麗。</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原名叫<span style="font-size:18px;">做“巫魯肯”,</span>這個名字在納西語中意為“雪山腳下的村子”,村中有一個湖泊叫做“玉湖”,這個玉湖是明代以前由木氏家族組織人力挖掘的一個人工湖。</p><p class="ql-block">木氏家族在湖畔修建了避暑夏宮、玉龍書院,還建了養鹿場。玉湖村最早的居民就是為納西王護宮養鹿的人,因此這個村子就被稱作玉湖村了。</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景區,步行街,玉柱擎天和龍女湖。</p><p class="ql-block">這日我們主要游玩了步行街這一個景區。</p><p class="ql-block">關于景區“玉柱擎天”,網上說景色超贊,但電瓶車不通,只能騎馬去,或是步行到那里。這老胳膊老腿能否爬到馬背上還不一定,就算勉強騎上去了,這一路顛簸下來,下了馬背還能不能好好玩都是個問題。</p><p class="ql-block">關于“龍女湖”,我們見到了,只是遠遠的看了看,可能是因為深秋的緣故,湖水也不豐滿,<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在雪山腳下,湖畔周圍的</span>小草已經變黃,傳說中草原上的牛羊,也嫌天氣太冷,那日根本就沒有出工。所以只是匆匆瞄了一眼就回了。大概是我們來的時間不合時宜,不過這也挺好,給日后再來一次埋下了伏筆。</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步行街上的咖啡店有好幾個,規模有大有小,各有各的特色,都很精致。</p><p class="ql-block">這個店鋪門前就有兩個帶窟窿的木柱子,中間橫擔著兩條木棍。納西人就在木棍上搭曬糧食,這個店家用來當安全護欄了,也可以兼做晾衣曬被之用途。</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一個咖啡吧,名字就叫做:彳亍(chì chù)咖啡。</p><p class="ql-block">就這個咖啡小屋的名字,足以見得店老板的文化深厚之功底和深深的用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彳和亍都是標準的漢字,彳亍是個詞語,其意思是:小步</span>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這多么像我們每個人,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摸索著前行,走走停停,有時走的實在太累了,也會停下來思索一陣子。</p> <p class="ql-block">當你有幸來到玉湖村,遇到了這個彳亍咖啡屋,那一定<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與彳亍的緣分,更</span>是生命路途當中的天意。</p><p class="ql-block">當你走進彳亍,點好一杯咖啡,坐下慢呷細品,品味過往人生,就意味著你已經放下了曾經的煩惱,<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零不快,</span>輕松自己,滿血復活的狀態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咖啡屋旁側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炊煙餐廳”,我想應當與彳亍咖啡是一個老板,一個善解人意的老板。</p><p class="ql-block">民以食為天,衣食足而后飲咖啡,這句話、適合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對一個興致盎然的游客,還是對一個在人生道路上,滿身疲憊找不著北的人,來到了亻亍咖啡,見到了炊煙餐廳,下邊還有一句“食有悅人之美”這樣撩撥人的文字,誰能抵擋得住誘惑而不走進這個溫馨、寧靜的小餐吧。</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歡這個咖啡屋的長條玻璃窗,那個高矮正是你坐在窗前抬頭能看見街景,低頭太陽能看見你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在這個深秋季節,在陽光明媚的下午時光,選一本喜愛的書,捧上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坐在窗邊的小桌旁,沐浴著午后的陽光,任其恣意的潑灑在身上,那種暖洋洋的感覺,真是再愜意不過了。</p><p class="ql-block">或者是你逛累了,無論是在村中游蕩還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的那種倦怠,都不妨來這里坐坐,讓寧靜和咖啡幫你消除身心的疲勞吧!</p> <p class="ql-block">不經意間我們已經走進了村中的小胡同,這是村中原住民生活的地方,幾乎無人出入,因為村中的原住民本來就不多,只有三百多戶人家,年輕人又大都在外謀生,所以能見到一個土著還要看運氣,要想見到年輕力壯的土著,幾乎跟中大獎一樣。</p><p class="ql-block">小巷道格外的寧靜和安逸,四周沒有一點聲音,走進這樣的環境,你會感覺好像走進了時空隧道,時間仿佛停止了一般。</p><p class="ql-block">很想找個地方就在這里小住幾日,這個難得尋覓到的世外人間。</p> <p class="ql-block">右手邊的石頭房子是名為“崎峙”的咖啡店。</p><p class="ql-block">據說玉湖村一共有8家咖啡吧,這個咖啡屋在玉湖村里是規模最大的一間。它也是個咖啡店+書吧,臨街的拱形門和拱形窗,以及兩個巨型落地窗,使崎峙咖啡屋一看就與眾不同,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進了院子,原來崎峙咖啡屋后院還有兩座高矮不一的二層小樓,小樓一如既往的石頭建筑風格,二樓上圓下方的玻璃窗景太適合拍照了。不管你是在室內拍還是在室外拍,都能妥妥地拍出美美的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店內還設有納西族民族特色服飾區和各種民族風飾品。二樓營造的溫馨氣氛很適合一邊品著咖啡一邊瀏覽著書籍,更有陽光透過五彩斑斕的玻璃,隨時伴你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彩色的玻璃窗子,弧形的門,清一色石頭砌起來的墻,沿著旋轉的樓梯可以直上二樓。</p><p class="ql-block">忽然進入到如此靜謐的小空間,我連走路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保持著安靜,生怕產生什么大的動靜會打擾了這片土地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我們進入一個小包間,這小房間太溫馨了,清一色的石頭墻壁,粗木房梁,兩盞草編吊燈,懸掛在大梁上,墻壁上掛著一片像是畫框卻又沒有圖案的裝飾物,顯得跟這石頭墻極其配合。</p><p class="ql-block">整個小房間布置得即古色古香又簡樸大方,這個咖啡屋跟玉湖村一樣,小巧而又寧靜,既沒有人流進出的喧嘩,也沒有高端包間的奢華,只有人家我坐在小桌旁,端著一杯咖啡靜靜地發呆。</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向往小眾而又寧靜的旅行地,這里絕對是你的不二選擇,崎峙就是你專屬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這是臨街的大包房,這用餐環境太棒,太有氛圍感了。你要是坐在里邊的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看著街景,看著街上山南海北的游客穿梭不停;而街上的游人也像走在動物園里一樣,欣賞著玻璃窗里邊你,你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都是他們眼中的一道風景。</p><p class="ql-block">若坐在二樓,整著一杯咖啡,遠看雪山近瞅村落,想想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讓人著迷,</span>真的會覺得超級愜意。</p><p class="ql-block">你都不用親臨崎峙,只需看著圖片,用大腦“意淫”一下,就會知道這個咖啡屋絕對是你在玉湖村必到的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這個崎峙咖啡吧的后院,雖然崎峙就在玉湖村步行街的主干道上,但崎峙低調不張揚,仿佛是一個隱藏在鬧市當中的秘境。</p><p class="ql-block">從正面看是個非常有藝術氣息的咖啡館,移步院內,僅一墻之隔,又好像回到了遠古的陶器時代,石頭壘起的房屋,碧綠的青草,一地的陶罐,這個角落充滿了原始部落的粗獷氣息。</p> <p class="ql-block">在玉湖村,還有一處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洛克故居。</p><p class="ql-block">按照漢語的解釋,故居必須是某人生于茲長于茲的地方。洛克,一個美國人,一個舶來品,來到了玉湖村,一下子就愛上了玉湖村,幾乎是把生命最美好的那段時光都放在了這里,一住就是大半輩子,當地的納西土著們也很喜歡他,把他視為生在這兒、長在這兒的土著分之一,于是把他常年居住的房子就稱為故居了。</p> <p class="ql-block">有著“植物獵人”之稱的洛克1884年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一個仆人的家庭,6歲喪母,13歲開始自學漢語,18歲開始在歐洲各地流浪,隨后又在北美和加勒比海等地漂泊。</p><p class="ql-block">190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在不到12年的時間里,自學成才的他從夏威夷森林與國土部門的一個植物采集員成為一個植物學家,并在1911年進入夏威夷大學,主要從事植物學研究工作,建立了當地第一所植物標本館,并在1911-1920年間擔任館長,1913年獲得美國國籍。</p> <p class="ql-block">洛克其人:全名約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年-1962年)。洛克1884年生于奧地利維也納,自幼從母學匈牙利語,1897年開始自習漢語。自從1922年到1949年曾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間,在中國時基本都是居住在玉湖村,他十分適應玉湖村的青山綠水,1949年麗江解放了,洛克作為“帝國主義分子”不得不離開中國。回到美國的洛克,十幾年后于1962年病逝檀香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2年2月洛克受美國農業部派遣,</span>來到中國云南尋找抗病毒的栗子樹種,<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泰緬邊境進入中國云南,從此就在玉龍雪山下一住就是27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就住在玉湖雪嵩村(玉湖村的別名)</span>。當時的美國農業部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洛克正在云南考察,《國家地理》雜志于是同意為洛克在云南的探險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p><p class="ql-block">使洛克聞名遐邇的,是他給《國家地理》雜志寫的那些文章和所拍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自從洛克“定居”玉湖村之后,洛克以麗江附近的村落為基地,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動植物都進行了詳細的考察研究。這一時期的許多文章,都刊發于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p><p class="ql-block">也正是他在這一時期發表的文章,激發了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創作靈感,完成了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傳說。</p> <p class="ql-block">洛克故居就是洛克先生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納西傳統的四合小院。</p><p class="ql-block">要想進去參觀,必須買票。</p><p class="ql-block">說起來挺奇怪的,負責洛克故居售票和管理等等一切事宜,都是一位納西族老太太,她就是館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館長老太太挺古怪的,她那鷹隼一般的眼神犀利精準,全程盯著每一個游客。一進到院子里就警告大家不許拍照,不但室內不許拍照,連院子里也不準拍照,我這張半個院子的照片也是照完了接受了老太太好一頓“輸出”,幸好她沒要求我刪除照片,所以進去就是純參觀,能記住多少全憑腦中的memory,真搞不懂怎么會是這樣?</span>這老太太太不招人喜歡了。</p><p class="ql-block">故居的全部展品,無非是當年的那些老物件,什么洛克睡過的床啊、用過的用具啊,再就是一些照片。其實麗江也有一個洛克展覽館,這個洛克故居的展覽感覺還不如麗江那個洛克展館有看頭,但故居的優勢就是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想想也是,來故居參觀是你自愿的,又沒人請你來,宛若姜太公釣魚,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你來就是愿者,愿者才能上鉤。</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站在門外照的一張,老太太依舊是用那不善的目光一直盯著我,可又無可奈何。</p><p class="ql-block">據說,這個老太太的父親和她叔叔是當年給洛克做飯的,說她在小的時候是見過洛克的,這可能就是她吆五喝六的資本。</p><p class="ql-block">待我走出洛克故居后,細思感覺這事頗有蹊蹺,老太太看著呢也就是七十歲左右,那洛克是四九年離開中國,時至今日已經有七十五個年頭了,要說她小時候見過洛克,或許是在娘肚子里見過的吧,不過她就把這事當成故事講給游客,當時沒有一個人感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知道了這個“洛克故居”的管理現狀,來到玉湖村的你還會走進它,來一次“受限參觀”體驗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在玉湖村只逛了一個步行街,參觀了洛克故居,至于玉柱擎天不順路,舍棄了;龍女湖因來得季節不合時宜,也沒看出有什么美感,匆匆瞄了一眼就走了,要說留有什么遺憾,只能說是玉柱擎天景區的景色全靠讀著文字描述自行腦補了。</span></p><p class="ql-block">按照網上網友的說法,玉柱擎天景區是絕對值得一去的,那里還有個玉湖,湖水非常清澈,里面還有很多虹鱒魚,因為能走到那里的游客不多,所以更加寧靜,景色還出奇美麗;那里還有一個玉龍書院,書院就是現在的學校,只是在古代能進入書院讀書的都是要考取功名的,是個講究文化的地方。現在這個玉龍書院已經成為了了解納西族文字和歷史沿革的重要場所;那里還有一個太子洞,說是洞內有一個泉眼曰:明目泉,說是水質超級達標可直飲;那里還有一處摩崖石刻,在山的頂峰處,在那里可以俯視整個玉湖村落。</p><p class="ql-block">留有那么一點點遺憾,也為將來再次游覽玉湖村留下了伏筆。</p> <p class="ql-block">整個玉湖村還是很有逛頭,不僅有咖啡廳、餐廳,還有洛克故居和書店,真的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尤其是這里有那許多藍天白云下、美不勝收的石頭房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簡直美得不像話,美得猶如開了濾鏡,美得讓人感到窒息,怎么拍都是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span>對于整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游客們,別提多有吸引力了,別提有多么新穎了,那種新奇的感覺,原來天下的房子還可以這樣蓋。</p><p class="ql-block">現在的玉湖村商業氣息尚且不濃烈,非常適合慢慢逛,若有機會來這里走走、轉轉、看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受一下納西族人的生活和文化,確實算得上是一次難得的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是一個既有自然美景又有人文風情,精致、<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巧又寧靜,</span>而且是絕對令人耳目一新小眾旅游地。</p><p class="ql-block">玉湖村,古老的納西族古村落,一個用石頭建造出的具有獨特韻味的石頭村落。石墻、石屋、石徑,就是村落的全部,幾千年來它一直靜靜地臥在玉龍雪山腳下,散發著人文、自然和原始的氣息。無論你是想尋找自然之美,還是想感受納西族人的生活,來這里都能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玉湖村真的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它那滿村子石頭建造的房屋,到處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拍照的絕佳地點,胡同、小巷里與個咖啡吧、冷飲店、小餐館、雪山石店鋪……來個不期相遇,太正常不過了,這更加讓</span>整個村莊充滿了探索的樂趣。</p><p class="ql-block">玉湖村不但是一個小眾景點,而且是一個完全免費的景點。現在知道玉湖村的游客為數不多,何不趁此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給自己放個假,</span>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span>,享受一回這片凈土的原始和寧靜的時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阳春市|
长治市|
海伦市|
岚皋县|
射洪县|
翁牛特旗|
加查县|
嘉定区|
武穴市|
吉木萨尔县|
抚远县|
洪湖市|
荣昌县|
北川|
沁水县|
新蔡县|
阳东县|
栖霞市|
平舆县|
江都市|
岱山县|
仙游县|
松阳县|
东丽区|
昌江|
攀枝花市|
镇康县|
江津市|
绍兴市|
邯郸县|
武功县|
万宁市|
金门县|
中西区|
桐柏县|
阳原县|
千阳县|
盐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