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4波密的清晨,安靜又美好!</p> <p class="ql-block">碧綠的帕隆藏布江穿城而過。</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了然烏湖。</p> <p class="ql-block">“然烏”為藏語為“羊奶湖”,因其湖水呈乳白色,似羊奶而得名。傳說,格薩爾王為捕捉獨足魃,在此地安放了角弓,此地山的形狀就像角弓,故取名為然烏。</p> <p class="ql-block">周圍雪山的冰雪融水構成了然烏湖主要的補給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傾瀉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魯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源頭之一。然烏湖的湖邊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著碧藍的湖水、白雪皚皚的雪峰,景色如詩如畫。</p> <p class="ql-block">水波不興之際,天空、云朵、山體、湖水,構成一幅幅完美的倒影畫卷。</p> <p class="ql-block">墨脫</p><p class="ql-block"> 墨脫一詞在藏語中意為“花朵”,歷史上有“博隅白瑪崗”之稱,藏語意為“隱藏的蓮花”。</p><p class="ql-block"> 墨脫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處在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交匯處,在南迦巴瓦山和崗日嘎布山的南麓,海拔只有一千多米。2013年從波密修通了到墨脫的路,人們告別了肩扛手拿、徒步翻山越嶺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隧道</p><p class="ql-block"> 上公路不久,我們就看到了雪崩后堆積在馬路兩邊如山的雪丘,我們盤山而上,一路雪山峻峭如劍,冬天下雪到一定程度,積雪下滑就會產生雪崩,阻隔了波密和墨脫的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嘎隆拉山。翻越原來的埡口極其危險,現在有了隧道,可以常年通車。隧道口在海拔4000多米,周圍白雪皚皚,雪峰群立。如果不是仔細看,你絕對不會看到那就是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過了隧道,大霧彌漫,像進了桑拿房。由于墨脫有行車的要求,我們只能過了隧道后就返回了。這也給我后續再來留下了一個念想吧。</p> <p class="ql-block">墨脫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之間,兩座山峰是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兩座山峰,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北部高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南緣巴昔卡海拔僅155米,短距離內相對高差7000多米。雅魯藏布江在兩座山峰的夾峙中咆哮而出,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長最險峻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氣候溫暖濕潤,具有江南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古鄉湖</p><p class="ql-block"> 該湖是因1653年古鄉“雄隆給尼”冰川活動引起“卡貢弄巴”爆發巨大泥石流堵塞帕龍藏布江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碧綠的湖水映照著雪山森林,水里面還有奇形怪狀的樹樁,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地方。</p> <p class="ql-block">喇嘛嶺寺</p><p class="ql-block"> 該寺院又稱桑多白日寺,意為“銅色吉祥山”或“銅頂蓮花圣寺”。這座建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的古剎,屬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寧瑪派(俗稱紅教)寺廟。</p> <p class="ql-block">這里最熱情的莫非于小狗狗了,它們看見我們進了寺廟,呼啦一下就圍了過來,各種討好。</p> <p class="ql-block"> 喇嘛嶺寺是西藏林芝地區最大的寺廟。它隱于山中密林,云霧繚繞,鳥語花香,清心寧靜,仿如世外桃源。另外,在寺內向山下眺望,還可以遠觀到尼洋河美景十分開闊。</p> <p class="ql-block">這座寧瑪派寺廟里,至今依然是和尚和尼姑混居寺,而且,依照古老的寧瑪教派教義,教徒曾經以男女雙修為最高的修行方式,僧人甚至可以娶妻生子,至今,在寧瑪派寺廟里,還能看到表現男女雙修(男女交合)佛像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傳佛教寧瑪派密宗吸收了苯教的有些教義,將銅、木制的男性生殖器供奉在寺院,以達避邪、鎮伏妖魔之作用。但男女生殖器同時供奉,唯有喇嘛嶺寺。</p> <p class="ql-block">這十幾天我們一路走來,越來越感到自己詞語的貧乏,面對壯闊天地,更多的是無語,只能自己心領神會,或者干脆神魂顛倒。</p> <p class="ql-block">雅魯藏布江</p> <p class="ql-block">D6山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拉山口</p><p class="ql-block">海拔5013</p> <p class="ql-block">雍布拉康</p><p class="ql-block"> 雍布拉康,譯為“母鹿后腿上的宮殿”,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因所在的山酷似一只側臥的母鹿,宮殿又恰好建在“母鹿”的后腿上,故名“雍布拉康”。</p> <p class="ql-block">雍布拉康相傳是雍仲本教徒為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所建造。后來成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宮,五世達賴時改為黃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p><p class="ql-block">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無邊寺,始建于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被稱為“西藏第一座寺廟”。</p> <p class="ql-block">據《桑耶寺志》記載,公元762年,赤松德贊親自為寺院舉行奠基,歷時十二年建造,到775年終告落成。由于有傳說在初建時,赤松德贊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蓮花生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贊看后不禁驚呼“桑耶”(意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來就把這一聲驚語作為了寺名,于是該寺也就因國王一聲驚語而被命名為桑耶寺。</p> <p class="ql-block"> 桑耶寺融合了藏、漢、印三種建筑風格,所以也被稱為“三樣寺”。</p> <p class="ql-block">底層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層采用漢族建筑形式,上層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層的壁畫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進行繪畫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羊宗雍措</p> <p class="ql-block">人的心境和環境密切相連,在這樣透亮的環境中,在這樣廣闊的天地間,我的內心如這里的空氣一樣,簡單干凈,如同這里的大山一樣,充實開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友谊县|
随州市|
呈贡县|
安义县|
上犹县|
平阳县|
从化市|
易门县|
留坝县|
右玉县|
大宁县|
靖边县|
麻江县|
彝良县|
阿巴嘎旗|
新源县|
景泰县|
靖江市|
南乐县|
阿合奇县|
铁力市|
洱源县|
宜兰县|
涿州市|
光山县|
伊吾县|
大邑县|
房产|
阿拉尔市|
宝鸡市|
朝阳市|
灵川县|
合川市|
宜宾市|
清河县|
互助|
新龙县|
济宁市|
安新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