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鳥始日2020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拍鳥就要愛鳥、護鳥、識鳥,并不斷記錄與更新。</p><p class="ql-block">參考:聶延秋《中國鳥類識別手冊》</p><p class="ql-block">目錄</p><p class="ql-block">193.紅尾斑鶇:雀形目,鶇科。</p><p class="ql-block">194.寶興歌鶇:雀形目,鶇科。</p><p class="ql-block">195.紅腳田雞/紅腳苦惡鳥:鶴形目,秧雞科。</p><p class="ql-block">196.東方白鸛:鸛形目,鸛科。</p><p class="ql-block">197.白腹鷂:鷹形目,鷹科。</p><p class="ql-block">198.日本歌鴝:雀形目,鹟科。</p><p class="ql-block">199.淡眉雀鹛:雀形目,幽鹛科。</p><p class="ql-block">200.黃腹山雀:雀形目,山雀科。</p><p class="ql-block">201.小田雞:鶴形目,秧雞科。</p><p class="ql-block">202.白眉鹀:雀形目,鵐科。</p><p class="ql-block">203.白額燕尾/白冠燕尾:雀形目,鹟科。</p><p class="ql-block">204.紅翅綠鳩:鴿形目,鳩鴿科。</p> 193.紅尾斑鶇Turdus naumanni<div>·科屬:雀形目,鶇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23cm。虹膜深褐色;喙黑色,下喙基部黃色。具棕色眉紋及髭紋,耳羽棕褐色。背部棕褐色,胸、脅具紅色斑點,腰、尾羽、翅下覆羽紅色。腳灰褐色。</div><div>·聲音:輕柔而甚悅耳的尖細chuck-chuck聲或kwa-kwa-kwa聲,亦作似椋鳥的swic聲。</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除西藏、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冬候鳥、旅鳥,較常見。</div><div>·習性:通常和其他鶇類結群活動,穿行于農田曠野的草地上。食昆蟲、植物果實、種子。</div> 雄鳥 2024年12月24日攝于浙江杭州植物園。 雌鳥 2024年12月24日攝于浙江杭州植物園。 194.寶興歌鶇Turdus mupinensis<div>·科屬:雀形目,鶇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23cm。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喙污黃色。上體橄欖褐色,眼先、頦皮黃色,耳羽具顯著的月牙形黑斑,眼下有一長形黑斑,翅具兩道細白色翼斑,下體白色,密布圓形黑色斑點。腳暗黃色。</div><div>·聲音:鳴叫聲是最主要的特征了 。一連串有節奏的 歡快甜美之聲 通常在3~11秒間發3~5聲 多為平聲,有時上升 以“叮當作響”結尾 。叫聲繁復動聽為我國特有。</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華北地區、甘肅南部,夏候鳥;西南山區,留鳥,不常見;東部,旅鳥,偶見。中國鳥類特有種。</div><div>·習性:棲息于海拔1200-3500m的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尤其喜歡在河流附近潮濕茂密的櫟樹和松樹混交林中生活。主要以昆蟲為食。</div> 2024年12月29日攝于杭州江洋畈生態公園。 2024年12月29日攝于杭州江洋畈生態公園。 195.紅腳田雞/紅腳苦惡鳥Zapornia akool<div>·科屬:鶴形目,秧雞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28cm。雌雄相似。虹膜紅色,喙黃綠色,喉白色。上體橄欖褐色,下體暗灰色,尾下覆羽褐色,腳暗紅色。尾不斷上翹。</div><div>·聲音:拖長的降調顫音。</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留鳥,較常見。</div><div>·習性:多活動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的沼澤草地、溪流和農田等,極少至濱海濕地。</div> 2025年1月2日攝于杭州閑林西溪源小溪。 2025年11月21日攝于杭州閑林西溪源小溪。 196.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div>·科屬:鸛形目,鸛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105cm。雌雄相似。虹膜稍白,喙黑色,眼周裸皮粉紅色。體羽白色,飛羽黑色。腿、腳紅色。亞成鳥污黃白色。相似的白鸛喙為紅色。眼部裸皮為黑色,且體型較小。</div><div>·聲音:上下喙叩擊發出啪嗒聲。</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華中及以北大部分地區,夏候鳥;長江下游及東南地區,冬候鳥;云南西北部,冬候鳥。偶見。</div><div>習性:習性似白鸛,棲息于開闊湖泊、沼澤、潮濕草地等。在高樹和建筑物頂部筑巢。以魚、蛙、爬行動物、昆蟲甚至小型哺乳動物為食。</div><div>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div>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攝于杭州錢江區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攝于杭州錢江區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p> 197.白腹鷂Circus spilonotus<div>·科屬:鷹形目,鷹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50cm。虹膜黃色,喙灰色。雄鳥頭、背部黑灰色,,頭、頸色淺具深色縱紋,腹羽及尾下覆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色。雌鳥似白尾鷂,不同之處是尾上覆羽無白色,耳后無淺色項鏈樣斑紋。腳黃色。</div><div>·聲音:通常安靜,有時發出尖銳叫聲和喳喳聲。</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東北地區,夏候鳥;南方地區,冬候鳥。不常見。</div><div>·習性:似其他鷂。棲息于沼澤地、農田等開闊生境,捕食鼠類和小型鳥類。</div> 雌鳥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攝于杭州錢江區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攝于杭州錢江區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p> 198.日本歌鴝Erithacus akahige<div>·科屬:雀形目,鹟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15cm。虹膜褐色,喙黑色。額、頭、頸、頦、喉、上胸棕紅色。上體和翅黃褐色,上胸和下胸之間有道狹窄黑色橫帶,下胸及兩脅灰黑色。尾棕紅色。雌鳥似雄鳥,無胸帶,色略淺。腳粉紅色。</div><div>·聲音:鳴唱聲為獨特單個高音續以甜美的peen-karararararara顫音,鳴叫聲為生硬的tun tun聲或tsu聲。</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東部沿海、臺灣,旅鳥、冬候鳥,少見。</div><div>·習性:棲息于稀疏林下、灌木密集的山地混交林和闊葉林中,主要在地面和接近地面的灌木上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div><div><br></div> 雄鳥 2025年3月2日攝于杭州西溪和景東西山游步道橋邊。 199.淡眉雀鹛Alcippe hueti<div>·科屬:雀形目,幽鹛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14cm。雌雄相似。虹膜深褐色,喙角質褐色。曾作為灰眶雀鹛的亞種。似灰眶雀鹛,但本種的頭更偏灰色,眼眶白色,頰、喉灰白色,背部顏色更顯棕紅色,黑色惻冠紋由不明顯至顯著;下體顏色更淡,呈淺皮黃色或黃白色。腳粉色。</div><div>·聲音:鳴叫聲為持續的嘰喳聲,告警聲為嘎嘎聲,鳴唱聲為簡單的per-yeri-sui-yui-yer聲。</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東南、華南地區,留鳥,常見。</div><div>·習性:成對或結群棲息于森林、灌叢、竹林及農耕地,但棲息地比灰眶雀鹛海拔更低,更能適應熱帶和南亞熱帶的郁閉林下。性活潑而大膽。常與其他鳥類混群。</div> 2025年攝于杭州植物園。 200.黃腹山雀Pardaliparus venustulus<div>·科屬:雀形目,山雀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10cm。虹膜褐色,喙近黑色。雄鳥頭及短羽冠和上背黑色,胸兜黑色,臉頰白色,后頸至上背具白色條形斑塊,下背、腰亮藍灰色,翅上具兩道白色點狀翼斑,下體黃色。雌鳥頭部灰色重,喉白色。腳藍灰色。</div><div>·聲音:鳴叫聲為高音并帶鼻音的si-si-si-si聲,鳴唱聲為重復的單音或雙音,似煤山雀但更為有力。</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東北至華南地區,留鳥,較常見;東南沿海、遼寧,冬候鳥;云南昆明,垂直遷移。中國鳥類特有種。</div><div>·習性: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各種林木中,冬季多下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活動。</div> 雄鳥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1日攝于杭州植物園。</p> 雌鳥 2025年3月11日攝于杭州植物園。 201.小田雞Zapornia pusilla<div>·科屬:鶴形目,秧雞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18cm。虹膜紅色,喙偏綠色。雄鳥頭頂及上體紅褐色,具黑白色縱紋和斑點,雌鳥上體色暗,下體皮黃色,兩脅及尾下具白色細橫紋。腳偏粉色。</div><div>·聲音:干啞的降調顫音,似蛙叫或白眉鴨雄鳥。</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東北地區和黃河中下游流域及新疆,夏候鳥;中東部各省份,旅鳥;廣東,冬候鳥。</div><div>·習性:棲息于山地森林和平原草地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等濕地生境。</div> 雄鳥 2025年4月20日攝于杭州余杭區南湖沙溪口。 202.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div>·科屬:雀形目,鵐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15cm。虹膜深栗褐色,上喙藍灰色,下喙偏粉色。雄鳥頭黑色,頂冠紋、眉紋和顎紋白色,臉頰色塊中央具白斑點,背、肩褐色具黑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栗紅色無紋,胸栗色,下體白色,兩脅具栗色縱紋。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頭為褐色,顎紋黑色。腳淺褐色。</div><div>·聲音:鳴唱聲從樹冠發出,前部分為清晰高音,后部分音調更高或更低。鳴叫聲以多變而簡單且快速重復的叫聲收尾,最后一音通常為短促的chit聲。</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東北地區,夏候鳥;華北、華南地區,旅鳥、冬候鳥。較常見。</div><div>·習性:棲息于海拔700-1100m的低山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闊葉林。</div> 雄鳥 2025年4月25日攝于杭州黃泥嶺。 雌鳥 2025年4月25日攝于杭州黃泥嶺。 203.白額燕尾/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div>·科屬:雀形目,鹟科。</div><div>·外形特征:體長25cm。雌雄同色。虹膜褐色,喙黑色。額部白色,其余頭、頸、背黑色,腰白色,兩翅黑褐色具醒目的白色翅斑,下體頦、喉至胸黑色,余部白色,尾長黑色,深叉狀,具白色橫斑,端白色。腳偏粉色。</div><div>·聲音:鳴叫聲為響亮、尖細的雙哨音tsee-eet。</div><div>·分布與種群現狀:南方山區,留鳥,常見。</div><div>·習性:棲息于山洞溪流與河谷沿岸,多停息在水邊或水中石頭上,在淺水中覓食,主要以水生昆蟲為食。</div><div><br><div><br></div></div> 2025年4月25日攝于杭州植物園西門附近。 <p class="ql-block">204.紅翅綠鳩Treron sieboldii</p><p class="ql-block">·科屬:鴿形目,鳩鴿科。</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體長33cm。虹膜紅色,喙偏藍。似楔尾綠鳩。整體為黃綠色,腳紅色。雄鳥翼覆羽為紫紅色,雌鳥綠色,腹部灰黃色,臀部無明顯的深色縱紋。</p><p class="ql-block">·聲音:圓潤的wu-wua wu,wu wua wu或ah ah ah。</p><p class="ql-block">·分布與種群現狀:中部地區,云南富民縣,留鳥;東部沿海,冬候鳥;河北,迷鳥,少見。</p><p class="ql-block">·習性:棲息于常綠林和次生林。飛行極快。</p><p class="ql-block">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p> 雄鳥 2025年5月7日攝于杭州植物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金华市|
黄陵县|
英超|
宁乡县|
石楼县|
钟祥市|
越西县|
平遥县|
天峨县|
奇台县|
梁平县|
印江|
铁力市|
丹巴县|
吴忠市|
牡丹江市|
英山县|
会泽县|
巴林左旗|
余江县|
金堂县|
九龙城区|
锡林浩特市|
南靖县|
齐河县|
宜宾市|
墨脱县|
榆林市|
台南县|
朝阳区|
晋州市|
榆社县|
泸水县|
三穗县|
渝中区|
朝阳区|
县级市|
来安县|
奉化市|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