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遙城隍廟,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城隍廟街中段,總占地面積7302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明清均有重修。山西省晉中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城隍最早見于周代《禮記》天子八蠟中的水墉神,經(jīng)道教演衍成地方守護神。祭祀城隍的例規(guī)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時加封為王,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為佑圣王,明洪武二年(1369年)加封縣級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軼四品”,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詔令去封號。府、州、縣的城隍神官品和當?shù)刂鞴傧嗟龋瑥R宇仿當?shù)匮檬鹨?guī)制。城隍的職能也由護佑“城池”延伸到護佑當?shù)匕傩眨嫒松缴茞海越蒂p罰。明代當?shù)刂鞴偈苊先吻埃仨毾鹊疆數(shù)爻勤驈R齋宿一夜,以聆聽城隍教誨。清代繼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遇有大難或天旱無雨,也常由平遙知縣向城隍神祈告。</p> <p class="ql-block">平遙城隍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建有牌樓、山門、戲臺、獻殿、城隍殿、寢宮,另有六曹府、土地祠、財神廟、灶君廟等,“諸神共居一廟,聯(lián)袂同受香火”。平遙城隍廟屬于道教建筑,是古代官署建筑與寺廟建筑風格相融合的建筑群體,是研究平遙古城建置布局、道教發(fā)展以及民俗風情的實物遺存。</p> <p class="ql-block">戲臺也稱樂樓、舞樓,采用用回廊式重檐歇山頂樓閣結構,面闊三間,琉璃飾頂。戲臺的前后各懸掛有一塊匾,北面匾額為“昭格樓”,南面的匾額寫的是“敢入”。戲臺建造時,利用埋設在舞臺方磚下的10口陶制大甕,形成多腔音響的共鳴區(qū),再將戲臺天花板的上方做成木質(zhì)共鳴音箱,結合對面獻殿、正殿的回音處理,構成共鳴系統(tǒng)。</p> <p class="ql-block">正殿即城隍殿,面闊五開間,中間帶一間歇山抱廈,正殿頂覆黃琉璃瓦帶綠剪邊,檐下為和璽彩畫。正殿內(nèi)供有城隍爺像,兩側立有小鬼和判官。正殿內(nèi)的西山墻上,繪有城隍出巡圖,繪畫彩畫采用白描技法。正殿脊剎是當時北派道教的標志仙丹葫蘆。</p> <p class="ql-block">寢宮樓頂正中的脊剎采用白底藍花瓷缸墊底,上置1.7米高的葫蘆,葫蘆由一藍一綠兩個大小不等的圓球上下疊置而成,是道教標識。寢宮是城隍神休息的臥室,是一座下窯洞上樓閣的建筑。下層窯洞內(nèi)主供城隍爺,左右為生死判官和善惡判官。上層的樓閣內(nèi)主要塑像為城隍爺和城隍奶奶,兩旁立有童男童女。塑像前方置有一翹頭案,上面擺著供器、供品。神龕上部裝飾“五福捧壽”的卷草桂落棚子,為青、綠、金三色。</p> <p class="ql-block">財神廟位于獻殿西側,是廟中廟,由財神殿、真武樓、財神廟獻殿、財神廟戲臺及看樓組成。財神殿內(nèi)塑有文財神比干和武財神趙公明、關羽。真武樓內(nèi)塑有真武大帝和溫瓊、馬勝、趙玄壇、岳飛四大元帥和水火二將,四周墻上有玄武成神的壁畫和周公、桃花女的故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水县|
乌海市|
天峨县|
河池市|
永春县|
栖霞市|
土默特左旗|
江西省|
安徽省|
三都|
股票|
扶沟县|
巧家县|
卢湾区|
安塞县|
葫芦岛市|
靖宇县|
叙永县|
阿尔山市|
佛山市|
陇西县|
诸城市|
常德市|
海晏县|
秦皇岛市|
衡阳市|
客服|
浦东新区|
瑞昌市|
昭苏县|
阳高县|
霍州市|
景德镇市|
平武县|
皋兰县|
阿拉善盟|
新民市|
兴化市|
仙游县|
井冈山市|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