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西,這座“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一直是我希冀抵達的地方!經過精心策劃,初冬時節,我倆終于開啟為期十天的“三晉尋寶”旅程,去邂逅占盡半個盛唐的山西詩人之故里,去領略白居易、柳宗元、王勃、王維、王之渙曾經生活過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被譽為“華夏之根”的寶藏大省——山西,亦稱“三晉大地”。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交流的地理通道。在這片被黃河水浸潤了幾千年的黃土地上,珍藏著中華上下五千年近乎完整的文明印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千年很遠,山西卻很近。”在山西這座“中國古建筑的寶庫”,村村有古廟,處處有古建。山西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國70%以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進“錦繡太原城”,領略比其“煤層”更厚重?的歷史底蘊。太原,這座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名城,曾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九邊重鎮和晉商之都。每走一步,每看一眼,皆是保存完好的千百年歷史積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始建于北魏386年的太原晉祠,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晉祠內擁有幾十座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百余座、雕塑百余尊、碑碣四百余座、千年古樹二十余棵。文物精品之多,實屬罕見。周代的柏、宋代的殿、隋代的槐、唐代的碑。歷經千年,齊聚一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晉祠有幾處匾額,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晉祠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難老匾?:位于圣母殿一側的難老泉亭,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書法家傅山題寫。匾額上的“難老”二字出自《詩經》中的“永錫難老”,寓意生生不息,青春永駐。傅山的書法蒼勁洗煉,頗具神韻,被譽為“神奇之筆”?。水鏡臺匾?:懸掛在水鏡臺正額上的牌匾,由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楊二酉題寫。匾額上的“水鏡臺”取自《漢書》中的“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寓意人世間的善惡忠奸盡人皆知。楊二酉的書法清秀遒勁,被譽為“秀麗之筆”?。對越匾?:位于晉祠中軸線的對越坊上,匾額上的“對越”二字出自《詩經·周頌·清廟》中的“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相傳由太原縣舉人、書法家高應元書寫,筆力遒勁,氣勢磅礴,被譽為“雄偉之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徜徉其間,觀晉祠三絕,賞殿宇樓閣,品文化古跡,感受一座能留住時光的輝煌園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晉祠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太原的雙塔寺(本名“永祚寺”),被譽為“晉陽奇觀”,是太原現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也是太原的標志。寺內兩座古塔巍然屹立,直沖云霄,構成“雙塔凌霄”奇觀。雙塔寺是全國唯一的全部采用磚仿木無梁建筑組成的寺院。寺內不用一釘一木,是明代典型無梁式的磚結構建筑。雙塔雖近在咫尺,本質卻相去甚遠。一是建于明朝1599年的文峰塔,一是建于1591年的舍利塔。文峰塔是彌補地形缺陷的風水塔,而舍利塔則是供奉舍利子、藏佛經的宗教建筑。雙塔巍峨俊秀,是我國雙塔之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雙塔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太原,一定不能錯過山西博物院!創建于1919年的山西博物院,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40余萬件,凝聚了山西乃至黃河中游、中國北方百萬年歷史發展與文化積淀之精華。這座博大而深厚的博物館,循歷史之脈絡,聚文明之亮點,集中詮釋了三晉在華夏文明的歷史星空下最輝煌的片段。走進山西博物院,穿越千年風華,進一步認識山西,細品五千年文化的璀璨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距離太原不遠的晉中市,歷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厚。這里的雙林寺與平遙古城、鎮國寺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因時間關系,我們選擇參觀雙林寺和平遙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的雙林寺,始建于北魏早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雙林寺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更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精美的彩塑藝術而聞名遐邇。寺內古木參天,唐槐蒼翠,宋碑巍然,明鐘悠揚。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要數那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斕的1600余尊彩塑作品。泥塑匯聚了宋、元、明、清歷代彩塑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佛教文化的深邃內涵,展示了中國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藝和豐富想象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雙林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歷史上,晉商曾輝煌一時,為山西留下的不只是盛極一時的名氣,還有諸多恢宏而精致的大宅大院。我們走進平遙古城,領略晉商大戶的榮光歲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遙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古城內主要街道兩側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鋪,擁有3980余處具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完整的歷史風貌、豐富的文物遺存、深厚的文化底蘊,令平遙古城成為“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平遙古城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晉中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大院文化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歷史長河中。在眾多的大院里,位于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的王家大院,被譽為“華夏第一民宅。”“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的王家大院,占地25萬平方米,比故宮還要大10萬平方米,經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建筑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黃山歸來不看岳,王家歸來不看院。”王家大院匯聚千院之精華,以其精湛的“三雕”藝術,成為中國傳統民居文化的瑰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家大院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離開晉中,我們前往歷史文化名城——大同。700多年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暢游大同各地勝景,盛贊大同是一個“宏偉而又美麗的城市”。早在2300多年前,趙武靈王就在這里開疆拓土,設郡建置。大同,曾是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作為中國十大古都之一的大同,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這里,你可品讀唐風晉韻,品鑒古建瑰寶,領略“與眾不同”的大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同的“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后,首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范的佛教藝術寶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洞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時光在慈悲垂眸中千年一瞬。一洞一窟一經書,一龕一佛一世界。歲月失語,唯石能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岡石窟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同的華嚴寺,始建于遼朝103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這座隆盛于遼金兩朝西京重地的北國梵宮,以其悠久的歷史、浩大的規模和高超的技藝,堪稱“遼金藝術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步入殿宇嵯峨、氣勢雄偉的古剎,宛若驟臨跨越千年的藝術宮殿,中華瑰寶一一在眼前呈現:我國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大雄寶殿、被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譽為“海內孤品”的藏經閣和“天宮樓閣”、被史學家鄭振鐸先生盛贊為“東方維納斯”的遼塑精品……徜徉其間,盡享中華傳統藝術之視覺盛宴,驚嘆與震撼始終相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華嚴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始建于唐代的大同善化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較為完整的一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寺內的建筑與彩塑汲取宋、遼、金三代之精華,體現盛唐雄渾之氣和遼金豪放之風。寺內現存的塑像和壁畫,人物姿態自然優美,其中尤以大雄寶殿內的金代泥塑更為綺麗,系寺之精華。被梁思成贊為“偉大之斗拱、深遠之檐出”的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把古建的雄渾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善化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同的懸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北魏王朝后期,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也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筑精華的體現。獨特的建筑特色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古代人類智慧,使懸空寺這一古老華夏文明的奇葩,熠熠生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懸空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同的渾源永安寺,距今已有700余年的歷史。該寺位于北岳恒山腳下,屬元代古建,擁有中國唯一傳法正宗殿以及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壁畫。壁畫面積180余平方米,繪有882尊水陸人物,計135組水陸故事。人物刻畫細致,表情栩栩如生。此處壁畫將“儒釋道”三教和諧地融合一起,將中國宗教神祇匯聚一堂,堪稱“中國古代宗教人物的圖像大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永安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同的渾源圓覺寺塔,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該塔通高約20米,全仿木結構,以其密檐式實心磚塔結構而著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圓覺寺塔由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皆精雕細琢,尤其塔頂的獨特設計,令人嘆為觀止。塔頂翔鳳棲立于圓盤之上,鳳首指明風向。千年不停,千年不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圓覺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來到大同,一定要撥冗參觀體驗感超強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同博物館。該博物館建筑外觀宛如行將騰飛的巨龍,寓意胡漢交融。現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3000余件,藏品以彰顯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邊陲重鎮文化、宗教文化特征而著稱,集中表現大同地域的融合基因,特別是北魏、遼、金三代的精品文物,享有盛譽。大同作為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接壤地,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始,歷北魏拓跋鮮卑定都平城,至遼金元及明清,一直是多民族融合的地方。走進大同博物館,穿越千年的北魏風情,探秘千年的歷史風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離開大同,我們前往朔州,參觀享有“斗拱博物館”之稱的應縣木塔。始建于遼代1056年的應縣木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木塔雄偉壯觀。全塔上下現存形式各異的斗拱達54種之多,集中國古建筑斗拱之大成,在大型建筑實物中尚屬僅見。成百上千朵斗拱,猶如朵朵盛開的蓮花,被盛贊為“遠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蓮”。木塔的設計十分巧妙,全塔上下沒用一顆鐵釘,全靠木構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令人嘆為觀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應縣木塔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距離應縣木塔不遠的朔州凈土寺,始建于金代1124年,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該寺的主殿——大雄寶殿為金代原物。整座殿宇秀麗雄偉,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殿內有清代壁畫,構圖和技法具有民間的傳統畫風,特別是殿內的天花藻井,全為木質雕刻。雕刻精細,色澤華麗,是鮮見的金代珍品。當心間的藻井最大且設計巧妙,布局嚴謹,造型美觀,堪稱金代精致的建筑模型和工藝美術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凈土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離開朔州,我們前往忻州的“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五臺山。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以濃郁的佛教文化聞名天下,保存有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五臺山由五座臺頂組成,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臺山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五臺山腳下的南禪寺,重建于唐代782年,距今已有1240多年的歷史,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南禪寺大殿是核心建筑,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殿內唐代塑像栩栩如生、美輪美奐。完美如新的雕塑與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堪稱唐代雕塑藝術之珍品。在學界,有這樣一句話“想了解古建筑,要先從南禪寺開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禪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臺山腳下的另一座著名古剎——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隋唐時期便為五臺名剎,是中國乃至亞洲現存古代木構建筑中最珍稀的寶物之一,堪稱“中華民族的瑰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這座偉大的建筑,訴說著唐代佛教大難之后的信仰回歸,承載著大唐昔日的榮光和余暉。佛光寺東大殿七開間的宏大規模,展示著大氣恢宏的大唐風貌,彰顯著唐代建筑特有的氣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層層疊加的斗拱,如云朵般托起整個屋頂,也支撐著它千年的骨骼與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光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離開忻州,我們一路向南前往歷史底蘊十分豐厚的臨汾。臨汾的廣勝寺,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廟組成,始建于東漢,興于唐朝,金毀于兵,元壞于震,在多次浴火重生中,形成了既有唐宋遺風,又有金元特色的建筑風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登上山頂,只見一座“斗拱檐身端麗影,風鈴獸嘴唱清音”的寶塔——飛虹塔,矗立眼前。塔身13層,呈八邊形,47.31米高。該塔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塔之一,始建于東漢,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飛虹塔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重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的廣勝寺水神廟,有一組面積近200平方米的風俗性祭祀壁畫。這是中國古代殿宇中唯一不以佛道為內容的壁畫孤例,被編入《中國歷史》教科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中,《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圖》是水神廟最為知名的壁畫。近700年后的今天,壁畫雖有些剝落,但色彩依然鮮艷。水神廟壁畫沒有任何宗教內容,只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為人們展現出一幅完整的元代生活圖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廣勝寺水神廟元代壁畫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臨汾的隰縣小西天,始建于明崇禎二年(1629年),原名“千佛庵”,為佛教禪宗寺院,因其大雄寶殿內塑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小西天最有看頭的是千佛同堂的大雄寶殿。“小西天之前無滿堂懸塑,小西天之后無懸塑滿堂。”彩塑姿態各異,造型生動,高者達3米多,小者僅有拇指大小。繁而不雜,井然有序地表達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堪稱“中國懸塑藝術博物館”。時光流轉近400年后,殿里的彩塑依然璀璨奪目、完整如新。“金碧輝煌”在這里得到完美的詮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隰縣小西天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臨汾的大云寺,始建于唐貞觀六年(632 年)的大云寺(也稱“鐵佛寺”),距今已有近 1400 年的歷史。寺里金頂寶塔內的鐵佛頭,鑄造于唐貞觀年間,重15噸,高 6.8 米,面寬 3.8 米,耳長 3 米有余,面相端莊慈祥,臉頰豐滿。佛頭內芯中空,原用于藏放經書。該塑像充分展示了當時平陽冶鐵業在唐代的成熟水平。金頂寶塔為清康熙五十四年陸續重建,高 39 米,塔身鑲嵌有 58 幅琉璃浮雕,精巧傳神,內容均為佛教神祇及佛傳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云寺(鐵佛寺)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西的旅程,以觀賞黃河壺口瀑布畫上圓滿句號!當我們零距離親近大瀑布時,恰逢一道亮麗的彩虹橫空而出,此時此景,只能用作家梁衡的文字來詮釋觀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我曾于12年前在陜西一側看壺口瀑布,如今從山西一側看瀑布,真切感受到壺口瀑布的強大震撼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西黃河壺口瀑布視頻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游走在山西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猶如翻閱一部厚重的歷史書卷。山西,讓我們觀賞到它的千年古韻;古建,讓我們領略到它的千年風華。三晉大地,不僅令我們讀懂山西,更讀懂中國厚重的文化魅力。令人著迷的寶藏大省,后會有期!(游晉時間:2024.11.19-29)</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景宁|
甘孜县|
库车县|
祁门县|
福清市|
濮阳市|
全州县|
商丘市|
增城市|
永川市|
南和县|
无极县|
宕昌县|
遂溪县|
伊川县|
彭水|
团风县|
凌海市|
石阡县|
桐乡市|
芷江|
昭觉县|
漠河县|
宁都县|
夹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深圳市|
班玛县|
青州市|
昌吉市|
连平县|
宁南县|
德昌县|
五家渠市|
平舆县|
隆德县|
临江市|
扶绥县|
措美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