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年知音》特別策劃征文:</p><p class="ql-block"> 《孝順架起“代溝”的橋梁》</p><p class="ql-block">作者:唐斌 </p><p class="ql-block">單位:桂林市疊彩區組織部老干局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當讀到《孔子家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段話,我就會想到母親,想到她與我相伴的六十年。</p><p class="ql-block"> 母親身上有著中華民族樸素的美德,她一生秉承著“尊老愛幼”的傳統。</p><p class="ql-block"> 外公在我不滿一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外婆沒有工作,小姨也剛滿8歲。我和兩個妹妹相繼出生后,一家7口居住在不到50平米的公租房里,家庭的重擔落在父母身上。</p><p class="ql-block"> 我父母無微不至的孝順外婆,撫養小姨。我們一家和睦相處,我沒有見過外婆和母親紅過臉。街坊鄰居都說我外婆好福氣,夸我父母孝順善良。</p><p class="ql-block"> 一年春節,母親在給外婆試穿新做新衣服時,笑問我長大后怎么孝順外婆。我想了想,說:等我上班拿工資,我就給外婆買雙襪子。</p><p class="ql-block"> 八二年,我考上軍校。這年放寒假,想到外婆老了,我就到商店花50元,買了件羊羔毛皮坎帶回家送給了外婆。</p><p class="ql-block"> 母親拿著我買回來的羊皮坎,給外婆做了件皮襖。當外婆從母親手上接過皮襖的時候,我看見外婆流淚了。</p><p class="ql-block"> 父親是從農村出來的,老家若有婚喪嫁娶的事或節日,母親就和父親帶著我回去農村老家陪爺爺、奶奶。叔叔、姑姑們生活有困難,母親都會從不多的生活費中擠出點錢接濟他們。鄉親們都羨慕唐家娶了個好媳婦。</p><p class="ql-block"> 母親從來沒有看不起農村的親人,在小學、初中的寒暑假,母親都會讓我回老家陪一下爺爺、奶奶。母親這是讓我不要忘本,不能忘記親情。</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 “馬看蹄,人看小”。培養下一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維系幸福家庭的“紐帶”,是拉進兩代人情感的“牽繩”。</p><p class="ql-block"> 在我七歲時,比我大兩歲的表哥帶我鉆進一間“打鐵鋪”,偷了幾根“碼釘”,要去廢品回收站換錢買糖。母親知道后,拿著“雞毛撣”把我打得“哇哇大哭”。</p><p class="ql-block"> 還是這一年,鄰居小伙伴從家里拿了個柚子,被一個阿姨誤認為我們是從單位院子的柚子樹上偷的,并把我倆帶到居委會。母親知道真相后,與這位阿姨大吵一架,維護了我幼小的“尊嚴”。</p><p class="ql-block"> 這兩件事讓我知道了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八九年,我戀愛了。那時,我是一名軍官,母親希望我的戀愛對象和我“門當戶對”,但我對象是出生工人家庭的工人。在我婚禮那天,母親喝醉了。喃喃說:愛屋及烏,兒子喜歡的,她就喜歡。</p><p class="ql-block"> 母親與我夫人相處30多年,相互包容,和睦相處。夫人也學到了母親的真傳,母親常讓兩個妹妹向嫂子學習,以嫂子為榜樣。</p><p class="ql-block"> 母親孝順長輩的優良傳統影響了我,我處處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退休后,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帶母親去旅游,游歷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母親七十歲患上腦梗,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一天,她拉著我兒子的手期盼的說:奶奶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抱上從重孫。我孝順的兒子答應了奶奶,分別在19年和21年為奶奶添了兩個重孫女,我們的家庭成為“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p><p class="ql-block"> 我認為“代溝”是人們忽視“孝順”這一中華美德借口。如今,母親離開我也一年多時間了,但母親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我們家庭的標桿。我們的家庭沒有代溝,我們會把孝順的傳統代代相傳,享受天倫之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巴马|
三穗县|
星子县|
清徐县|
昌吉市|
页游|
荔浦县|
新余市|
白河县|
宁阳县|
祁东县|
冀州市|
卓尼县|
台东县|
桃园县|
茌平县|
斗六市|
兴海县|
木兰县|
科尔|
洛南县|
新干县|
湖州市|
湟源县|
亚东县|
大田县|
阿克|
南岸区|
普宁市|
封丘县|
延寿县|
卢龙县|
珠海市|
临潭县|
安泽县|
郯城县|
岳普湖县|
隆德县|
松溪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