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ir="ltr">五大野戰軍建國后兵力,排名有些意外</h3></br> <h3>5、華北軍區</h3></br><h3>38萬人,5個軍。華北軍區最初有3個兵團,18兵團、19兵團參加西北作戰。18兵團后來參加解放大西南,改隸屬第二野戰軍。</h3></br><h3>華北軍區只剩下20兵團。</h3></br> <h3>4、第一野戰軍</h3></br><h3>66萬人,編為13個軍。一野成立四大僅有15.5萬人。</h3></br><h3>太原戰役后,第18、19兵團由晉入陜,第19軍調歸一野和第7軍歸建,各軍大批補充了太原解放戰士,兵力增加到35萬人,還有5萬地方部隊。</h3></br><h3>解放西北地區,許多國軍俘虜或者起義,兵力進一步增加。</h3></br> <h3>3、第三野戰軍</h3></br><h3>118.5萬人,14個軍。華東野戰軍成立時兵力最多,解放戰爭殲敵數量最多,傷亡也最多。</h3></br><h3>第三野戰軍成立時58萬人,排名第二。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后沒有大仗,兵力增長不多,被二野超過。</h3></br> <h3>2、第二野戰軍</h3></br><h3>124.5萬人,12個軍。中原野戰軍剛成立時近30萬人,挺進大別山兵力損失很大。到淮海戰役前,主力只剩下14萬多人。</h3></br><h3>二野成立時只有28萬人,比華北軍區兵力還少。解放大西南戰役,二野殲敵達90多萬人,大部分是起義和俘虜。二野兵力迅速發展,超過了三野,兵力數量排名第二。</h3></br> <h3>1、第四野戰軍</h3></br><h3>152.4萬人,17個軍。解放戰爭初期,東北野戰軍作戰不多,兵力損失最少,到遼沈戰役前已經有70萬人。</h3></br><h3>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俘虜和改編國軍,兵力進一步增長。</h3></br> <p dir="ltr">第四野戰軍兵力最終排名第一。<br></br></h3></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青神县|
嵊泗县|
德庆县|
辛集市|
绥中县|
化州市|
开平市|
聊城市|
临沂市|
周口市|
双峰县|
仁寿县|
方正县|
武汉市|
英吉沙县|
礼泉县|
古丈县|
大同县|
咸宁市|
自贡市|
瓦房店市|
大竹县|
深州市|
文登市|
南江县|
锦屏县|
石家庄市|
宁化县|
上林县|
康乐县|
延边|
原平市|
建德市|
天长市|
祁门县|
湖南省|
思茅市|
迭部县|
罗定市|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