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新四軍三師十旅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

謝曉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新四軍三師十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劉 震 吳信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四軍3師10旅原屬4師建制,1941年9月,與3師9旅對調,進到淮海根據地,與淮海人民共同浴血抗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旅是以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688團各一部和旅部警衛營大部為基礎,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p> <p class="ql-block"><b>作者劉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為進一步貫徹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確定的“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中央決定派八路軍主力一部南下,新四軍主力一部北上,控制隴海路以南、津浦路以東、長江以北、大海以西,發動群眾,擴大武裝力量,創建新的根據地,以打破國民黨把八路軍限制在黃河以北,切斷與新四軍聯系的企圖。為此,八路軍總部于1月24日指示黃克誠同志以344旅和冀魯豫支隊等部隊組成八路軍第2縱隊,準備隨時南下增援新四軍,開辟新的根據地。第2縱隊機關和直屬隊由344旅機關和直屬隊編成。左權兼任縱隊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楊得志任副司令員,韓振紀任參謀長,崔田民任主任。下轄新1旅、新2旅、新3旅和344旅。其中,新2旅由冀魯豫支隊1、2、3大隊編成,下轄4、5、6團。楊得志兼任旅長,吳信泉任政委,常玉清任副旅長,盧紹武任參謀長,李雪三任主任。344旅由原344旅687團和689團擴編而成,下轄687、688、689團。劉震任旅長,康志強任政委,沈啟賢任參謀長,高農斧任主任。機關和直屬隊從687團和689團抽調人員編成。根據總部指示,將新1旅留在太行山,黃克誠政委率縱隊機關、直屬隊和344旅,于4月中旬越過平漢路進到濮陽地區與新2旅和新3旅會師。4月下句,頑軍石友三部突然從東明向濮陽我軍進攻。我第2縱隊(新2旅、新3旅、344旅)和趙(承金)譚(冠三)支隊,由黃克誠、楊得志統一指揮發起反擊,將頑軍石友三部大部殲滅,殘頑向黃河以南民權縣逃竄。</p> <p class="ql-block"><b>作者吳信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黨中央于1940年5月5日指示:華北敵占區日益擴大,我之斗爭日益艱苦,不入華中不能生存,華中是我軍重要的生命線。為此,總部令黃克成率第2縱隊344旅和新2旅分兩個梯隊南下華中。第1梯隊由劉震、康志強率344旅687團、689團和新2旅6團,于5月中旬從定陶出發,從黃道口越過隴海路,6月下旬分兩批進到新興集與新四軍第6支隊會師,并在油張集擊退日軍400余人的進攻,殲敵150余人。6月上旬,開封日軍萬余人向翼魯豫進行大“掃蕩”。我第2梯隊由吳信泉率新2旅4團、5團和344旅688團,適時跳出敵人包圍圈,進到范縣東南鄆縣以北地區。第二天拂曉,黃克誠、韓振紀率教導營、警衛連與新2旅會合,從韓城以北經巨野金鄉南下。這時楊得志來電,要求將新2旅4團留下,并將新2旅參謀長盧紹武留下任2縱參謀長。黃、韓同意了楊的意見。于是盧紹武率4團中途返回,黃、韓率部繼續南下。途中日偽軍200余人向我5團襲擊,經1小時激戰,我將敵擊退。當夜越過隴海路,于拂曉宿營于張圩子,敵偽又出動300余人向我進襲,新2旅旅直和688團經兩小時戰斗將敵擊退。6月下旬順利到達渦陽以西與新四軍第6支隊和第1梯隊會合。6月27日接中央軍委電令,第2縱隊344旅、新2旅主力與新四軍第6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張震任參謀長,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活動于隴海路南、津浦路西、淮河以北地區,對日開展游擊戰,鞏固擴大豫皖蘇根據地。7月下旬,344旅(688團、689團)改為4旅,留歸4縱隊建制,黃克誠率新2旅(5團、6團)和687團到達皖東北地區,奉命與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5縱隊。黃克誠任司令員兼政委。以一部堅持皖東北,主力挺進蘇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變后,5縱隊改為新四軍3師,4縱隊改為新四軍4師,4旅改為10旅,旅長劉震,政委康志強,下轄28團、29團。部隊活動于宿(縣)蒙(城)鳳(臺)地區,發動群眾,擴大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鞏固擴大像皖蘇根據地。1941年2月初,頑軍李品仙、湯恩伯部集中優勢兵力對像皖蘇根據地發動大規模進攻,至4月下旬在頑、日、偽夾擊下,4師部隊遭到一定損失。上級決定除留少數部隊堅持游擊戰爭外,主力撤至皖東北。10旅(688團、689團)于1940年6月到豫皖蘇時約4500余人,在豫皖蘇反頑斗爭中傷亡減員1300余人,部隊傷了元氣。1941年9月,10旅與9旅對調,9旅歸4師建制,10旅歸3師建制,這時10旅僅剩3200余人。9月,國民黨江蘇省保安第3縱隊司令王光夏進占程道口,企圖切斷淮海與皖東北聯系,迎接頑軍東進。陳毅代軍長親自指揮7旅19團和軍獨立旅兩個團擔任主攻,10旅29團擔任打援。此役,除王光夏帶100余人突圍逃竄外,余被全殲。10旅進到淮海區后,旅機關和直屬隊合并,改為10旅兼淮海軍區,劉震兼任司令員,區黨委書記金明兼任政委,原軍區司令員覃健改任副司令員,高農斧任主任。10旅政委康志強調任9旅政委。28團3營并入29團,團直和2營編入泗陽、潼陽、東海縣總隊。原29團團長王德榮過運河時逃跑,政委王德貴調出,由10旅參謀長沈啟賢任29團團長,田養泉任政委。程道口戰斗后,新四軍獨立旅(轄1、2團)常駐淮海區,以后將淮河大隊編入獨立旅為3團,加上10旅29團,共有4個團堅持淮海區的斗爭。這以后,日、偽軍基本上未進行大的“掃蕩”,我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打仗不多,根據地局面相對穩定。1942年10月,新四軍獨立旅返回山東歸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2年11月,吳信泉調任10旅兼淮海軍區副政委并兼主任,原主任高農斧去延安學習。11月15日,日偽軍7000余人對淮海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我以一部主力配合各縣武裝和民兵在根據地內與敵進行游擊戰,殺傷、消耗、疲憊削弱敵人,首腦機關和主力部隊跳到邊區、偽區隱蔽。當敵人發現我在邊區、偽區而尋我主力決戰時,我從敵合圍間隙回到根據地。這樣反復周旋,使敵人處處撲空,拖得精疲力盡,不得不停止“掃蕩”。在敵人“掃蕩”中,淮海區進行了精兵簡政、主力地方化和黨政軍一元化的工作。10旅所兼淮海軍區改為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仍以劉震任司令員,地委書記金明兼任政委,覃健任副司令員,吳信泉任副政委兼主任。黨政軍機關減少60%以上,加強了基層。將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編成4個支隊:沭陽獨立團改為1團,濱海大隊改為2團,29團一部改為3團,以29團機關和直屬隊組成1支隊機關和直屬隊,沈啟賢任支隊長,中心縣委書記張克辛兼任政委,王鳳余任副支隊長,田養泉任副政委,溫運生任主任。泗沭獨立團改為4團,宿遷獨立團改為5團,29團另一部改為6團,以軍區精簡下來的人員,加上從3個團抽調的人員組成2支隊和直屬隊,張萬春任支隊長,石瑛任政委兼中心縣委書記,馮志湘任副支隊長,郭永昌任主任。東海獨立團改為7團,潼陽獨立團改為8團,宿北大隊改為9團,以原設在該地區的一個指揮所為基礎,從3個團抽調人員充實組成3支隊機關和直屬隊,分區副司令員覃健兼任支隊長,中心縣委書記章維仁兼任政委,張竭誠任副支隊長,李少元任副政委,王世林任主任。淮陰獨立團改為10團,漣水獨立團改為11團,7旅21團1營改為12團,以21團機關和特務連為基礎,從3個團抽調人員充實組成4支隊機關和直屬隊,鐘偉任支隊長,中心縣委書記張彥兼任政委,羅友榮任副政委,陶歷任主任。精兵簡政后,機關精干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實行一元化后,有9個團的政委由縣委書記兼任,使地方黨更加關心武裝力量的建設。主力地方化,在淮海區的特點,實際上是地方武裝主力化了。各縣獨立團上升主力后,各縣又從各區區隊抽調一部組成各縣總隊,各區又從各鄉鄉隊抽調一部組成各區區隊,各鄉鄉隊又從基干民兵中抽調充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3年4月,10旅兼淮海軍分區的主力部隊,在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下,發動夏季攻勢,對日偽進行反“掃蕩”,用圍點打援或長期圍困的方法與敵斗爭,先后攻克胡集、錢集、湯溝、老張集等35個據點。至1943年冬,我淮海軍民經過1年多的反“掃蕩”、反蠶食、反偽化的艱苦斗爭,使根據地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除高溝、楊口兩據點外,共攻克據點50余個(有的是兩次攻克),殲日偽軍5000余人,根據地基本上恢復到日偽“掃蕩”前的態勢,并積極配合了鹽阜區的反“掃蕩”作戰。主力部隊由3200余人發展到8000余人,地方武裝(縣、區、鄉脫離生產的武裝)發展到9000余人。淮海軍分區部隊在反“掃蕩”中,打了一個大翻身仗。取得這些勝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認真執行了中央制定的獨立自主方針,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各階層人民一致抗日;認真貫徹執行了中央對頑軍的作戰原則,堅持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認真貫徹執行了一元化領導、精兵簡政和主力地方化等一系列政策。同時又在部隊中開展了創造模范兵團、模范支部、模范連隊、模范黨員的運動,正確地開展了整風運動,采取和風細雨、以說服教育為主的方法,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清查個人歷史問題本著講多少算多少,沒有搞搶救運動。由于處在戰爭環境,故整風運動是采取辦干部短期整風學習班的方式進行的。在上述工作的推動下,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的戰斗素質顯著提高,黨政軍民關系更加密切,指戰員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和戰術、技術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部隊的戰斗作風有了根本的改變,不僅會打游擊戰,而且會打運動戰,更能打攻堅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淮海軍民懷著勝利喜悅的心情迎來了1944年。新的一年是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蘇北軍區的任務是堅持、鞏固、擴大根據地,積蓄力量,準備大反攻。4月21日,淮海軍分區部隊發起高楊戰役,歷時16個晝夜,攻克深入淮海根據地東部的最大據點——高溝、楊口,全殲偽36師72旅的兩個整團、1個保安團和1個保安大隊以及警察局、區公所等共2000余人,擊潰漣水、新安鎮、響水口等地日、偽軍的6次增援,殲敵900余人,活捉日本兵3個,收復土地500平方公里,解放被日、偽踐踏的人民群眾8萬余人。9月7日進行了林公渡戰斗,經4晝夜激戰擊斃日軍金井中隊60余人,活捉日本兵5人,斃俘偽軍90余人。1944年共進行大小戰斗200余次,攻克據點數十處,殲滅日、偽軍4500余人使根據地更加鞏固地擴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蘇聯紅軍已深入德國本土腹地,英美法聯軍接近德國本土,德國法西斯的末日即將來臨;亞洲太平洋戰爭,美軍逐島進攻,日軍節節敗退。華中局1月1日關于1945年工作方針指出:德日覆亡在即,日本失敗已成定局,擴大解放區,擴大建立新的機動兵團,準備大反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新四軍3師奉命組建獨立旅,增援皖江地區7師作戰。獨立旅機關和直屬隊由淮海軍分區機關、直屬隊和2、3支隊抽調人員組成。覃健任旅長,馮志湘任副旅長,石瑛任主任。4月4日在泗陽縣里仁集召開成立和出征誓師大會,軍分區副政委吳信泉在大會上作了動員講話,獨立旅主任石瑛代表全旅指戰員表示堅決完成出征任務。會后,獨立旅便踏上了南下征途,于4月底到達皖江根據地含山、和縣地區。獨立旅進到皖江根據地后,歸7師指揮,擔負鞏固和擴大根據地的光榮任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組建獨立旅時,同時組建了新1、2團。新1團從1支隊1、2、3團各抽1個主力連,從沭陽、灌云、漣水、宿遷警衛團各抽1個連,加上新參軍的地方干部和新兵組成,肖志松任團長,晃福祥任政委。新2團從4支隊10、11、12團各抽1個主力連,從淮陰警衛團抽1個營,從灌云漣水、宿遷警衛團各抽1個連,加上新參軍的地方干部和新兵組成,吳大林任團長,吳書任政委。獨立旅走后,新1、2團擔負起原2、3支隊堅持的兩塊根據地的斗爭任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12日,淮海軍分區部隊,在沭陽西葉圩子全殲日軍1個小隊、偽軍200余人。4月22日夜,3師發起阜寧戰役,3師主力及地方兵團經3天激戰,全殲偽軍軍部及兩個師和7個整團,并消滅阜寧偽縣政府保安團等反動組織和武裝。除偽5軍軍長王清翰、33師師長孫教言等少數漏網外,共擊斃偽軍171人,傷偽軍168人,俘偽軍33師副師長鄧立東以下官兵2073人,俘偽地方政警人員420人,總計殲敵2832人。攻克大小據點21個,摧毀碉堡143個,解放村鎮580余個,解放受苦難的同胞10萬余人,收復土地1000平方公里。這一偉大勝利,大大地鼓舞了蘇北根據地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淮海軍分區的部隊先后解放沭陽、宿遷、泗陽、漣水縣城。偽軍紛紛向淮陰、淮安、鹽城集中,拒絕向我抗日軍民繳械投降。3師準備集中主力解放上述三城。8月10日,10旅免兼淮海軍分區,從軍分區機關和直屬隊抽調60%以上的人員組成10旅機關和直屬隊。劉震調任3師副師長,鐘偉任10旅旅長,王鳳梧任政委,黃忠誠任參謀長,賀大增任主任。吳信泉任淮海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4支隊改為28團,彭金高任團長,羅友榮任政委。1支隊改為29團,王風余任團長,田養泉任政委。新1團改為30團,肖志松任團長,晃福祥任政委。正在準備攻打兩淮時,接到軍部命令,要3師主力向淮南津浦路西出動,會同2師部隊阻擊桂系頑軍東犯。部隊在淮南津浦路西等候半月未見動靜。黃克誠、譚震林聯名致電中央,建議兩師主力返回各自根據地,肅清根據地拒絕向我軍投降繳械之敵,中央復電同意。于是,10旅從高良澗晝夜兼程返回蘇北。9月6日,10旅和新2團、師特務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攻克淮陰城,全殲偽潘干臣部近9000人。擔任主攻的28團榮獲“清江部隊”稱號。該團擔任主攻的1營2連和3營9連榮獲“清江戰斗模范連”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13日,3師接到軍委命令,準備進軍東北,即令尚在皖江地區歸7師指揮的獨立旅迅速北返淮海區。10月4日,獨立旅順利到達泗沭地區歸還3師建制,進行整補。新2團改為2團,撥歸獨立旅建制。吳信泉調任獨立旅旅長兼政委,覃健調任淮海軍分區司令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44旅(688團、689團)自1940年6月從華北南下華中,先在豫皖蘇地區,后在皖東北地區,落腳在蘇北淮海區,擔負著鞏固和擴大根據地的斗爭任務,至1945年10月,歷時5年零4個月。主力部隊從5000余人發展到1.45萬余人,地方武裝發展到1.5萬余人。作戰1560余次,殲敵2萬余人。我傷淮海軍分區1支隊2團團長汪洋、2支隊2團團長喻和坦以下3450余人;陣亡3支隊7團團長宋耀南以下114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8日,10旅告別了生死與共的淮海根據地各階層人民,在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率領下,進軍東北,為以后解放全東北作出了新的貢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1987年4月定稿)</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资中县| 津市市| 确山县| 图木舒克市| 开封县| 景宁| 平定县| 商河县| 仙桃市| 冕宁县| 德令哈市| 林西县| 桦川县| 余姚市| 固镇县| 湘潭市| 济源市| 尚志市| 丰县| 梅河口市| 岳普湖县| 吉林市| 怀柔区| 区。| 遂平县| 图们市| 东港市| 元朗区| 扎囊县| 宾阳县| 绩溪县| 河北省| 营山县| 平湖市| 宜兰县| 尉氏县| 刚察县| 灵宝市| 隆化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