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中旬的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報名參加了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服務總隊承辦的“發現重慶歷史文化大講堂”在枇杷山書院舉行的、由國際紀錄片導演張克明先生主講的“歷史文化紀錄片的敘事構建與影像邏輯”專題講座。講座于下午3點準時開始,張導娓娓道來,以自己的紀錄片拍攝作品與經歷為例,為100多位歷史文化愛好者們,分享了經驗與感受,3個多小時的分享交流確實讓大家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張導先后以自己執導的反應極地自然風光與生態等知識的《地球最遠的兩極》,在寧夏拍攝的反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四季農作物與季節變遷的《蒼黃青翠》,以及一部記錄煙火大師、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的創作歷程故事的《海市蜃樓》等紀錄片為例,讓大家在欣賞作品唯美畫面與音樂的同時,了解到了拍攝紀錄片的過程與艱辛。看似輕描淡寫,云淡風輕,唯美呈現,但我們都能感覺到拍攝者在每個鏡頭后面所付出的心血。從前期策劃、中期爬山涉水風餐露宿收集拍攝素材,再到后期剪輯,無不凝聚著導演智慧與團隊成員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是國際紀錄片,語言與文字更需弱化,畫面的表達、音樂的協調則上升到重要地位。特別是張導的《重慶敘事》拍攝計劃,將從歷史、人物、建筑等等方面,全面深入的去反應重慶的歷史與人文,力爭將重慶打造成中國紀錄片拍攝與制作中心、交流與合作平臺等等設想,工程龐大,令人耳目一新,十分期待。</p><p class="ql-block">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這種外行,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粗粗感受到一些紀錄片的魅力。但張導總結的“你的鏡頭要比被攝體的視線低半度”的觀點,讓人心領神會,深以為然也。另外,張導對一個城市的喜愛,不僅從外在形象去感知,而且上升到對城市人口血型構成的研究高度去反應,也讓人感到了科學與創新之處。張導統計,重慶人的O型與A型血人口占比達總人口的75%以上,在全國也算占比較高的城市。由此聯想,張導在日本(NHK)工作生活了30多年,現在回國工作,難免會受到日本對人與血型研究成果的影響。記得在20世紀80年代,我也曾癡迷過血型研究的書籍——書大多為日本人所著,書中通過大量的人物個性與血型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研究證明,A型血做內務大臣的多,O型血做外交大臣的多,做首相的也多為這兩種血型。</p><p class="ql-block"> 在分享這條消息報道時,我做了一個打油詩(順口溜):跟著大導演,聊聊記錄片。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自媒體時代,影像很泛濫。如何能拍好,站位必須高。國際視野妙,內容畫面強。語言挺多余,文字也需少。知識太淵博,見多識也廣。編劇加作家,攝影藝術家。導演高手剪,呈現唯美好。學習在路上,吸收營養高。文化大講堂,專家來分享。紀錄片形式,科學科普要。文保志愿者,熱情挺高漲。問題提不完,感謝多分享。人人來記錄,個個去分享。覓覓真善美,代代傳承好。一生的經驗,輕描淡寫講。功夫在身外,綜合素質要。吃苦又耐勞,動手亦動腦。唯美的畫面,呈現不易呀。</p><p class="ql-block"> 最后,必須要再次感謝重慶市文保組織,感謝開放的重慶市文化考古研究院,雙方長期聯手組織開展面向廣大文史愛好者、廣大普通市民開展的“發現重慶”歷史文化大講堂的公開講座活動,讓大家市民增加相關文史知識,收獲多多。最后還是用講座中自己拍的、以及部分在活動群下載的其他文保志愿者拍的照片,來點綴此文,并衷心感張導和文保志愿者組織的老師們、友友們。謝謝大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平舆县|
寿光市|
瑞丽市|
波密县|
西青区|
义马市|
松江区|
信宜市|
华坪县|
原平市|
安吉县|
天水市|
巴青县|
穆棱市|
宣恩县|
滦平县|
民勤县|
宁波市|
海门市|
河南省|
红安县|
桃江县|
大悟县|
凌云县|
东兰县|
泰兴市|
正宁县|
黄大仙区|
泸水县|
子洲县|
新民市|
图们市|
卫辉市|
南华县|
本溪|
广安市|
岳阳县|
永和县|
吴旗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