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冬至,寒風凜冽,我踏著細細的雪絲,走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中午回到家就能吃上餃子了。一抬頭,已到了家門。</p> <p class="ql-block">推門進去,滿桌子上擺滿了餃子,鍋中冒著熱氣,滾沸著滿鍋的餃子,滿屋餃子的味道。我滿臉微笑:“我今兒有口福,進門吃餃子。”這叫“進門的餃子,出門的面”。</p><p class="ql-block">大家圍在一起吃餃子,味道濃濃的,好溫馨啊!真是肚子餓了,吃飯香。一會兒功夫,幾盤餃子一掃而空。吃飽了餃子,喝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真是神仙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冬至這一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這個習俗了。</p><p class="ql-block">相傳東漢醫圣張仲景,在湖南長沙做太守時曾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回到南陽老家,有一年冬天特別寒冷,鄉親們臉上、手、腳凍傷病甚多,不少人凍傷了耳朵,嚴重的還有凍掉耳朵的。為了消除鄉親們的病痛,在外面搭了一個棚子,用羊肉、辣椒、草藥等放在大鍋里煮,然后將其煮熟的東西舀出來剁碎,用面皮包好,形狀酷似人的耳朵??,將其煮沸再連鍋里的肉湯藥善都吃了,連續吃幾次,鄉親們的凍傷病都治好了。后來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語,冬至吃了像耳朵一樣的餃子,嚴冬就不會凍壞耳朵了,多么溫暖美好的寓意。</p><p class="ql-block">一次聽導游說,東北張作霖大帥(張學良的父親)在過年的時候,找來好多人包餃子,包了幾房子的餃子。然后全部分散給窮人,吃了張大帥的餃子,窮人心里暖洋洋。</p><p class="ql-block">在北方,大多數人都喜歡吃餃子,遇到什么節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顯得特別的溫暖。冬至這一天幾乎家家都要包餃子吃餃子,就是上班族沒空包餃子,也要在超市買上兩斤餃子,在冬至這一天吃上一頓餃子。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p> <p class="ql-block">在南方冬至這天不一定家家吃餃子,有的吃湯圓有的吃餛飩,可能吃餛飩的地方多一些。相傳古代北方匈奴有“餛”氏和“飩”氏兩個頭領常常到南方燒殺搶掠,老百姓狠透了他們,就將他們包成餛飩吃了。餛飩名號繁多,各地叫法不一。江浙一帶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p><p class="ql-block">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除了吃餃子吃湯圓,在南方冬至這天還要祭祖,媽媽炒幾個菜要先敬一下祖宗,然后我們才能吃飯。我曾問過岳父:“你們老家冬至祭祖不祭祖?”他說:“我們甘肅老家冬至這天沒有祭祖的習慣。”這就叫“五里一個風俗,十里一個鄉俗。”甚至于在有的地方隔一條河,口音都不一樣。所謂“風俗習慣”,風俗不一樣,習慣自然就不一</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是個魚米之鄉,冬至不吃餃子,不是他們不愛吃餃子,而是不太會包餃子,他們平時做面食少,做大米多,主要是做湯圓,吃湯圓。冬至這天,是媽媽親手做的菜餡的大湯圓,一碗盛滿兩個大湯圓,漂亮又噴香。</p><p class="ql-block">冬至還有北方食面,南方食粑的習慣。記得小時候,我們兄弟三人賴著熱被窩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媽媽早早起來了,用提前備好的茶米(糯米)飯,捏成橢圓形的樣子,在油鍋里煎一下,再撒一點白糖在上面,熱騰騰香噴噴的糍粑就做好了,又香又甜的熱糍粑味道真好,真好吃。那是媽媽的味道,那是家的溫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班戈县|
赤壁市|
枣阳市|
武强县|
庆元县|
潼南县|
龙岩市|
彭阳县|
莱阳市|
大埔区|
宣化县|
高雄市|
四子王旗|
抚顺市|
中江县|
体育|
周宁县|
达州市|
宣武区|
桓仁|
蕲春县|
乐都县|
浮梁县|
海宁市|
南雄市|
富源县|
行唐县|
湖口县|
枝江市|
灵山县|
丹寨县|
两当县|
乌兰浩特市|
广河县|
林口县|
安庆市|
牙克石市|
交口县|
高雄县|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