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溫哥華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布洛德爾溫室(Bloedel Conservatory of Queen Elizabeth Park in Vancouver)里收集了多種的珍奇鳥類。下面介紹第六種:</p> <p class="ql-block">鳥名:Chico (奇科)</p><p class="ql-block">種類: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Parrot)</p><p class="ql-block">學名:Amazona oratrix</p><p class="ql-block">年齡:2015年出生</p> <p class="ql-block">雙黃頭亞馬遜鸚鵡(Amazona oratrix),又名黃頭亞馬遜鸚鵡或黃冠亞馬遜鸚哥,屬鳥綱,鸚形目,鸚鵡科動物,是墨西哥及中美洲北部一種瀕危的鸚鵡。它們長35-38厘米,主要呈綠色,尾巴短小,頭部黃色。它們棲息在紅樹林或近河流的森林。它們有時被認為是黃冠亞馬遜鸚鵡的亞種。</p> <p class="ql-block">雙黃頭亞馬遜鸚鵡會在6、7歲后或更晚后頭部的黃羽才會長到整個頸部與胸部 ,語言能力強。棲息于熱帶稀樹草原、落葉林、太平洋沼澤森林等,大部份棲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動,由于棲息地嚴重的破壞,以及人為盜捕的猖獗,使得野外數量大幅下降。</p> <p class="ql-block">身長約四十公分,綠色的身體,灰色的腳。特徵是金黃色的羽毛分布在頭部及喉部,尚未成熟的鸚鵡僅有前額是黃色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頭頂的黃色羽毛會隨年齡不同而增加,純正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約6歲左右頭頂黃色的羽毛會長至整個頭部或伸展至頸部。要達到成鳥的體色需要約六年的時間。橘色的虹膜,灰白色的喙。</p> <p class="ql-block">雙黃頭亞馬遜棲息于熱帶稀樹草原、落葉林、太平洋沼澤森林等,大部分棲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動。食物有種子、嫩葉、棕櫚樹果實、無花果、核果、水果等,可能有時會造成玉蜀黍、香蕉、芒果等農業作物的損害。其習性和黃頭亞馬遜鸚鵡十分相似。它們成對或成群的生活在森林地,吃一些堅果、種子、水果和花穗,在樹洞里筑巢。</p> <p class="ql-block">適應環境后的雙黃頭亞馬遜會變的很強壯,繁殖期時變的有攻擊性,公鳥會在巢箱外守衛,有人接近時會揚起頸部的羽毛欲作攻擊狀,孵化期間不要時常開翻巢箱,繁殖期時多補充各種營養的食物給親鳥,一窩約產2-4顆卵,孵化期28-30天,羽毛長成需2個月。</p> <p class="ql-block">雙黃被捕獵作為寵物,令它們差不多從野外滅絕。野生種的數量在20年內由70000只下降至只余下7000只。被捕獲的野生種約有90%在過程中死亡。雙黃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禁止野生種的出入口及貿易,飼養種的貿易則需官方的證明。 </p> <p class="ql-block">謝謝觀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两当县|
凤冈县|
德格县|
绿春县|
都昌县|
陵川县|
高唐县|
通河县|
方城县|
宝坻区|
宁都县|
繁昌县|
广东省|
尼木县|
昆山市|
兴国县|
恩平市|
巴塘县|
上林县|
洛隆县|
曲麻莱县|
化德县|
东阿县|
舒城县|
宜宾县|
宜阳县|
芦溪县|
明溪县|
淮南市|
津南区|
独山县|
石棉县|
湖口县|
秦皇岛市|
嫩江县|
方山县|
三都|
汾西县|
巴里|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