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原文】</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湖心亭看雪</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張岱</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br>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font></b><br> 【背景】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作者】張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劍老人、古劍陶庵、古劍陶庵老人、古劍蝶庵老人,晚年號六休居士,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綿竹(故自稱“蜀人”),明清之際史學家、文學家。史學上,張岱與談遷、萬斯同、查繼佐并稱“浙東四大史家”;文學創作上,張岱以小品文見長,以“<b>小品圣手</b>”名世。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石匱書后集》、《夜航船》、《嫏嬛文集》等。 【歷史評價】<div><br>清代王介臣: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書瑯嬡文集后》)<div><br>近現代文學史家鄭振鐸:岱為明末一大家,身世豪貴,歷劫,乃家資蕩然。然才情益奇肆;一腔悲憤,胥付之字里行間。<b>《夢憶》一作,蓋尤勝《東京夢華》《武林舊事》。其勝處即在低回悲嘆,若不勝情。</b>(《西諦書話?瑯嬛文集》)</div><div><br>近現代作家章詒和:張岱的文章和他為人一樣,有傲世刺世的鋒芒,又有玩物玩世的謔癖……張岱還說自己無一事不敗,“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偏偏,這個“一事無成”的張宗子,成了“<b>明清第一散文大家</b>”。他以書寫的方式,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終極價值。有人這樣形容:哪里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哪里肯定有張岱;曲終人散,風冷月殘,有人吹出一縷悲簫,那聽客肯定是張岱。一個多么豐富、美好的男人。(《若生明清,只嫁張岱》)</div><div><br>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夏咸淳:張岱是明清之際一位文化奇才,<b>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具大節義、大學問、大手筆。</b>(《論張岱及其〈陶庵夢憶〉〈西湖夢尋〉》)</div><div> <br>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承學:正是《陶庵夢憶》使張岱躋身于晚明小品大家的行列,甚至與中國古代其他第一流的散文家相比也不必多讓。(《旨永神遙明小品》)<br></div></div> 【欣賞】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樣引人注目,卻自有一股清高拔俗的風韻。張岱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就是典型的代表。百科全書似的《夜航船》也是我案頭枕邊常常翻閱。這篇選自《陶庵夢憶》的《湖心亭看雪》是我最喜歡的“日記”, 全文全用娓娓而談的鋪述和疏淡簡約的白描筆法,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無雕琢之感,短短小品中蘊含的那種孤獨者與孤獨者的感通,孤獨者與天地的感通,用曠達和幽靜共同釀制了一種近乎純美的意境。每次執筆默寫,腦海里一片空濛澄凈。 【拙作墊腳】 <p class="ql-block">【往期回顧】</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9197963" target="_blank">習書必知名文之《與朱元思書》</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大连市|
绥滨县|
泸州市|
婺源县|
苏州市|
岑巩县|
绥德县|
万载县|
大足县|
安阳市|
荥阳市|
定州市|
额济纳旗|
迁安市|
鱼台县|
铁岭市|
渝北区|
临泉县|
江口县|
德兴市|
潮安县|
凌海市|
白银市|
泸溪县|
阿合奇县|
博爱县|
碌曲县|
赤峰市|
招远市|
西平县|
陆川县|
布拖县|
县级市|
蕲春县|
株洲县|
深圳市|
牡丹江市|
博客|
武邑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