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完廣場國旗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邊景觀再攝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賞鐵道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到前門大街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鮮魚口里品京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柵欄瞧京商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賞舊址源升號,</span></p><h1>結(jié)束京都首日程 </h1><h1> 2019年5月13日兄妹兩家老兩口懷著激動心情老早起床,迎著黎明前的曙光前往天安門廣場觀看了升旗儀式。觀賞廣場周邊外景,經(jīng)詢問得知周邊大部分景點周一關(guān)閉休息。于是決定先參觀天安門廣場不遠的中國鐵道博物館,再逛一逛獨具老北京風情的前門大銜。</h1><h1>參觀中國鐵道博物館</h1><h1> 中國鐵道博物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北路1號北,占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是中國國家級專業(yè)鐵路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shù)館,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h1><h1> 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主要任務是負責鐵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及編輯研究工作。同時作為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的基地。</h1><h1>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h1><h1> 我們只參觀了正陽門館,正陽門館是中國鐵道博物館的主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南側(cè),是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改建而成,2010年10月開館。正陽門館是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h1><h1>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的展覽內(nèi)容為“中國鐵路發(fā)展史”。展陳大綱嚴格遵循中國鐵路130余年的發(fā)展軌跡,以五個部分的階段劃分展覽命題,運用大量翔實生動的圖片史料,全面展示了中國鐵路發(fā)展的歷史軌跡,為廣大參觀者深入了解中國鐵路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同時也為史學界研究鐵路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和重要依據(jù)。展覽分為五個部分:</h1><h1> 第一部分:蹣跚起步的中國鐵路(1876-1911)</h1><h1> 第二部分:步履維艱的中國鐵路(1911-1949)</h1><h1> 第三部分:奮發(fā)圖強的中國鐵路(1949-1978)</h1><h1> 第四部分:長足發(fā)展的中國鐵路(1978-2002)</h1><h1> 第五部分:科學發(fā)展的中國鐵路(2002-至今)</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鐵道博物館外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大門首映眼簾的穹頂路徽和正面鐵路建沒的銅質(zhì)浮雕墻。</span></p> <h1>龍?zhí)枡C車</h1> <h1>毛澤東號機車</h1> <h1>和諧號動車模擬駕駛</h1> <h1>DSA380單臂受電弓</h1> <h1>CRH3”和諧號"動車組模型</h1><h1>HCD3B"和諧號"大功率電力機車模型</h1> <h1>YQ4G型道岔起道機</h1> <h1>接下近觀北京正陽門(前門)</h1><h1>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nèi)城的正南門。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毛主席紀念堂南邊。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體系。 據(jù)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guī)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現(xiàn)僅存城樓和箭樓,是北京城內(nèi)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展覽館。</h1><h1> 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正陽門箭樓是</span>城墻上可周圍遠望、射箭窗孔的城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側(cè)面看首先是箭樓,后面是正陽門,然后是毛主席紀念堂。過去可直接經(jīng)箭樓和正陽門進入天安門廣場,現(xiàn)在要經(jīng)安檢,進入天安門廣場入口改為側(cè)門。</span></p> <h1>前門大街大牌坊</h1><h1> 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yè)街。位于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后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眾俗稱前門大街。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h1><h1>前門大牌坊</h1> <h1>大北照相館</h1><h1> 大北照相館為全國大型照相館之一,始建于1921年,其主要經(jīng)營場所在前門大街2號,面積為4200平方米,設(shè)有10個照相室和1個器材部。該館已于2002年底成立北京大北照相有限責任公司。</h1> <h1>稻香村點心店</h1><h1> 稻香村起源從1773年,距今已有246年,當時叫“蘇州稻香村茶食店”。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食稻香村糕點后,贊嘆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題匾額,名揚天下。[1]稻香村在產(chǎn)品上堅持“工匠精神”,傳統(tǒng)手工技藝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從創(chuàng)始至今已經(jīng)傳承至第六代。</h1> <h1>同陞和鞋店</h1><h1> 同升和鞋店始建于1902年,以生產(chǎn)鞋類產(chǎn)品和帽子而聞名。現(xiàn)懸掛在店堂里的玻璃牌是由當時的名人杜寶楨題寫的。為祝賀同升和開業(yè)鐵良親筆題寫了“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功冠戴財源多”巧妙的把同升和三字融于對聯(lián)之中。</h1> <h1>前門大街有軌電車</h1><h1> 我們在前門大街看到了鐺鐺車,此車是老北京對有軌電車的稱呼。它的車頭掛了一只銅鈴鐺,司機只要一踩腳下的踏板,鈴鐺便會發(fā)出“鐺鐺”的聲響,提醒行人閃避車輛。這是北京第一代交通工具,至今尚存也是對老北京的紀念吧。</h1> <h1>全聚德烤鴨店</h1><h1> 全聚德烤鴨店由楊壽山創(chuàng)建公元1864 年。一百五十多年前,楊全仁由冀縣(今河北省冀州市)逃荒到北京后,先在前門肉市做生雞生鴨買賣,等積攢了一些資本后,盤下肉市中一家瀕臨倒閉的干果店,開了個烤爐鋪,重立新字號,名為“全聚德”。經(jīng)過楊全仁苦心經(jīng)營,無論一百多年怎樣的變化,“全聚德”字號始終風雨不倒,生意越做越興旺,名氣也越來越大。“全聚德”發(fā)展到今天的楊宗滿女士已經(jīng)是第五代傳人,擁有近百家國內(nèi)外分支機構(gòu)。</h1> <h1>老爺車銅雕</h1> <h1>都一處燒麥館</h1><h1> 都一處燒麥從清乾隆三年(公園1738年)傳承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都一處燒麥曾獲國家商務部頒發(fā)的餐飲企業(yè)最高獎項“金鼎獎”和“中華名小吃”,經(jīng)營的燒麥在京城堪稱一絕,皮薄餡大味道鮮美,不僅制作考究,而且應時當令,春夏秋冬不同餡料,可以品嘗到不同口味的燒麥。三鮮燒麥最為叫座,用豬肉、海參、鮮蝦仁、荸薺、大蔥做餡,真材實料,猶如一朵朵燦爛的花朵綻開,好吃又好看。前門店是都一處燒麥館的起源店,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蝠頭匾熠熠生輝。環(huán)境古韻古香,很有歷史時代感。</h1> <h1>獨一處門前雕塑</h1> <h1>益德成鼻煙</h1><h1> 益德成商號是津門百年老字號,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至今305年),以生產(chǎn)聞藥(鼻煙)為主業(yè),享譽全國。前門是連鎖店。</h1> <h1>慶豐包子</h1><h1> 如今提起“慶豐包子”,可謂家喻戶曉。其實“慶豐包子鋪”的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48年的一家小飯館,名為“萬興居”,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h1> <h1>隆慶祥裁縫店</h1><h1> 隆慶祥是前門大街最早的裁縫店,創(chuàng)建于大明隆慶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h1> <h1>源升號</h1><h1> 紅星二鍋頭源升號博物館有兩處,前門大街99號,另一處在大柵欄入口第一胡同里的當年酒坊。</h1><h1>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號”酒坊的釀酒技師趙存仁、趙存禮、趙存義三兄弟釀酒出“二鍋頭”酒。這里是中國第一瓶二鍋頭酒的誕生地,也是北京二鍋頭酒的發(fā)源地。</h1><h1> 紅星源升號博物館門面前“文官聞香落轎,武官知味下馬”的雕塑群。我們拍照留念。</h1> <h1>張一元茶莊</h1><h1> 張一元茶莊的創(chuàng)辦人為安徽歙縣人張文卿。張文卿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擺設(shè)茶攤,光緒二十六年開設(shè)“張玉元”茶莊。光緒三十四年(1908)張文卿在前門外觀音寺街路南購房開設(shè)了一間門臉的店鋪,取名為“張一元”茶莊。取意“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亦即“開市大吉、日新月異”之意。不久遷至觀音寺街路北一處三間門臉的店鋪營業(yè)。1912年張文卿又在大柵欄開設(shè)“張一元文記茶莊”。以“文”字表示為張文卿所開,三個茶莊以張一元文記為主。茶莊開業(yè)后,由于店址優(yōu)越、經(jīng)營得法,以質(zhì)量上乘而聲名遠揚。</h1> <h1>吳裕泰茶葉店,</h1><h1> 見比雕塑便曉寓意是童叟無欺。</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鮮魚口美食街</span></p><h1> 鮮魚口在老北京城里也是一處有名之地。以前運河曾經(jīng)流經(jīng)于此,這里是一個漕運碼頭,販賣鮮魚的,鮮魚口也因此得名。而之后鮮魚口漸成一條市集,在明朝這里慢慢匯聚了很多老字號的餐館、店鋪、戲院、茶樓和手工作坊等等,它的名聲其實比大柵欄還要早,前門大街改造之后,鮮魚口街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變了模樣,原來只是一條小胡同,現(xiàn)在拓寬了不少,兩邊也建起了古香古色的店鋪,這條以主打美食的鮮魚口老字號街也開始重新熱鬧起來。</h1><h1> 我們走了一段,清一色是名吃,食客盈門,原路返回前往大柵欄商業(yè)街。</h1> <h1>街口雕塑</h1> <h1>街景</h1> <h1>大柵欄商業(yè)街</h1><h1> 大柵欄是北京市前門外一條著名的商業(yè)街。現(xiàn)也泛指大柵欄街及廊房頭條、糧食店街、煤市街在內(nèi)的一個地片。大柵欄地處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軸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天安門廣場以南,前門大街西側(cè),從東口至西口全長275米。自1420年(明朝永樂十八年)以來,經(jīng)過500多年的沿革,逐漸發(fā)展成為店鋪林立的商業(yè)街了。</h1><h1> 在大柵欄分布著11個行業(yè)的36家商店。復原民國初期風貌,大柵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經(jīng)就是一個繁華的商業(yè)區(qū)。興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從清代開始繁盛至今。1900年義和團曾一把火將整條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舊繁華。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徐萍芳介紹,此次復原以民國初期風貌為基礎(chǔ)。大柵欄的由來,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當時,北京有“宵禁”,為了防止盜賊隱藏在大街小巷之內(nèi),由朝廷批準,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柵欄。</h1> <h1>盛錫福分店</h1><h1> 開業(yè)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位于大棚欄街口,總店在天津。曾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及外國元首制帽。</h1> <h1>瑞蚨祥</h1><h1> “瑞蚨祥”高級定制的中國領(lǐng)導品牌,1862年(清同治元年)創(chuàng)建于濟南,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絲綢第一品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國消費者信賴的著名品牌”等多項殊榮。瑞蚨祥,將百年積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勇于突破的創(chuàng)新精神結(jié)合,用高瞻遠矚的高度,遠見卓識的視野,再次揭開嶄新的歷史篇章。</h1> <h1>這是另一處瑞蚨祥絲綢店</h1> <h1>東來順飯莊</h1><h1> 始建于1903年,以經(jīng)營涮羊肉久負盛名,要說涮肉自然沒得挑——“大銅鍋,旺炭火”,咕嚕咕嚕燒得真給勁;羊肉確實不錯,湯里上下一滾就熟了,蘸上五味調(diào)和的小料,入口鮮嫩,一點不膻。冬天去吃這熱乎勁兒,別提多舒坦了。唯獨價錢不便宜,誰讓人家是老字號呢,賣的就是個名聲。</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商業(yè)街視頻</span></p> <h1>三慶園</h1><h1> 走至大柵欄商業(yè)街中段,見一處高大的通天柱門樓,青磚灰瓦,徽式風格的磚花,朱漆大門,“三慶園”金字匾額高掛。踏門而入是一段展示中國京劇文化和“三慶園”發(fā)展歷史的狹長通道。穿行來到天井,抬頭可見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蘇士澍題寫的“三慶戲院”四個大字,再往里便是戲池。觀眾席為茶座形式,二樓設(shè)小包廂,表現(xiàn)出老戲園中池座、廊坐、官坐的布局,后臺設(shè)置比原規(guī)制更加寬敞,舞臺音響、燈光等設(shè)備一應俱全,更加適應現(xiàn)代戲劇演出需要。記者注意到,三慶園戲臺前“假象寫真情,邪正忠奸,試看循環(huán)之理;今時傳古事,衣冠粉黛,共貽色相于斯”這幅著名的對聯(lián)也重新掛起來了,伴著戲迷們在皮黃清韻中一起涵泳悠游。</h1> <h1>商業(yè)街的張一元茶莊</h1><h1> 過去的人講,老百姓居家過日子七個字,柴、米、油、鹽、醬、醋、茶。老北京人一提起茶,嘴邊上常掛的就有“張一元”。“張一元”是京城的老字號茶莊,位居前門大柵欄商業(yè)街路南22號。自創(chuàng)建以來,經(jīng)歷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不負創(chuàng)業(yè)的愿望,成為京城著名的老字號茶莊。</h1> <h1>同仁堂</h1><h1> 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yè)著名的老字號。創(chuàng)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jīng)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chǎn)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nèi)外,產(chǎn)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h1> <h1>街景</h1> <h1>狗不理包子店正裝修,拍了一張慈禧彩塑。</h1> <h1>內(nèi)聯(lián)升鞋店</h1><h1> 繼續(xù)往前行,路南是著名的京城老字號內(nèi)聯(lián)升鞋店。老北京曾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nèi)聯(lián)升,腰纏四大恒”的順口溜。戴馬聚源帽店的帽子,顯示最尊貴;用瑞蚨祥的綢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最光彩;腳蹬一雙內(nèi)聯(lián)升靴鞋店的靴鞋,最榮耀;腰中纏著四大恒字號錢莊的銀錢票,最富有。從這個順口溜中,可以知道馬聚源、瑞蚨祥、內(nèi)聯(lián)升和四大恒是過去北京最著名的店鋪。現(xiàn)在除四大恒不復存在外,其他依然是北京的主要商店。</h1> <h1>大觀樓影城</h1><h1> 大觀樓影院始建于一九零五年,是中國早期影院之一。由大觀樓影院第一任經(jīng)理任景奉拍攝的首部中國電影《定軍山》就是在大觀樓上映的。</h1> <h1>銀具店</h1> <h1>景泰藍店</h1> <h1>拍了一處店鋪展窗</h1> <h1>接下來參觀源升號酒坊舊址</h1><h1> 說到紅星二鍋頭的宗師,就應該想到“源升號”。1680年前門外源升號酒坊的趙氏三兄弟創(chuàng)造了新的釀酒工藝,生產(chǎn)出第一壇二鍋頭酒。解放后酒坊進行了公私合營,注冊了紅星二鍋頭商標。如今在原址上建起了源升號博物館,介紹二鍋頭的前世和今生。</h1> <h1>舊址博物館前雕塑</h1> <h1>一代宗師</h1><h1> 明末清初,京城分布著諸多的酒館,白酒在京城雖然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但是趙氏兄弟發(fā)現(xiàn)燒酒的口味有好有壞,時而濃烈嗆喉難以下咽,時而又寡淡無味。經(jīng)過多次技術(shù)試驗,趙氏三兄弟一致認定,只有用第二鍋水蒸出來的酒味道最好,不烈、不淡,醇厚爽凈。于是經(jīng)過反復試驗后,趙氏三兄弟研究出了獨家釀酒方子,他們撇掉第一鍋和第三鍋的酒,只賣最純凈、味道最好的第二鍋的酒。因為酒味醇厚甘美,從此一炮而紅,名聲大噪,享譽京城。在當時,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源升號的酒是最香醇,被老百姓們叫出了一個形象的名字——“二鍋頭”。</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國首位女釀酒大師一一王秋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首位女釀酒大師、科學總結(jié)二鍋頭生產(chǎn)工藝第一人、第一位國家級女評酒員、唯一參加五屆評酒會的專家……她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女先生”,酒界泰斗高景炎稱之“恩師王公,酒界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說,紅星的歷史熠熠生輝,展示著二鍋頭技藝締造者的不凡過往。那么,王秋芳先生的釀酒人生,則是新中國酒業(yè)史的一個剪影,她象征著不忘初心、久久為功,象征著紅星精神、釀造理想,更書寫著一代宗師為行業(yè)付諸心血的崢嶸歲月。</span></p> <h1> 明末清初,京城分布著諸多的酒館,白酒在京城雖然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但是趙氏兄弟發(fā)現(xiàn)燒酒的口味有好有壞,時而濃烈嗆喉難以下咽,時而又寡淡無味。經(jīng)過多次技術(shù)試驗,趙氏三兄弟一致認定,只有用第二鍋水蒸出來的酒味道最好,不烈、不淡,醇厚爽凈。于是經(jīng)過反復試驗后,趙氏三兄弟研究出了獨家釀酒方子,他們撇掉第一鍋和第三鍋的酒,只賣最純凈、味道最好的第二鍋的酒。因為酒味醇厚甘美,從此一炮而紅,名聲大噪,享譽京城。在當時,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源升號的酒是最香醇,被老百姓們叫出了一個形象的名字——“二鍋頭“。</h1> <h1> 西郊舉辦“千叟宴”宴上所用的酒就是源升號進貢的酒。據(jù)記載當時康熙皇帝曾為源升號題過一塊牌匾,所以就有了“文官落轎,武官下馬”的故事。清朝進士吳延祁,在進京趕考之時也曾與一干同窗好友在一起聚會,把酒高歌,留下了“自古才人千載恨,至今甘醴二鍋頭”的千古佳句。</h1> <h1> 源升號酒坊保留下來的老物件,比如是源升號早期的儲物柜、酒簍、儲糧桶,紅星恢復遺址時發(fā)現(xiàn)的老房陀等各種珍貴鮮活的文物。</h1> <h1> 匆匆忙忙的北京第一天結(jié)束了,說心里話我在鐵路工作三十多年,屢赴京都可謂輕車熟路。老伴也來過北京,此次是特陪妹妹老倆口走上一回。所以預先制作京游攻略,設(shè)定了許多景點,目的是盡量多逛一些京都之景。</h1><h1> 多謝觀賞 !</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丰宁|
阿拉尔市|
岗巴县|
福泉市|
板桥市|
东方市|
苏尼特右旗|
尼木县|
邹平县|
思南县|
安宁市|
固原市|
军事|
通州区|
永吉县|
东宁县|
宝清县|
东阳市|
绥化市|
讷河市|
伊金霍洛旗|
嵊州市|
宿松县|
莆田市|
五常市|
文安县|
紫云|
洛扎县|
垫江县|
茌平县|
广宗县|
贵南县|
安阳市|
辽宁省|
习水县|
恩施市|
黑河市|
巴南区|
大田县|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