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騰沖縣城西南1公里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是為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騰沖收復戰陣亡將士的紀念陵園,辛亥革命元老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職楚辭“國殤”之篇名,題為國殤墓園。</p> <p class="ql-block">跟隨眾多的游客,我和他們一樣,懷著無比崇敬之心,走進國殤墓園。</p> <p class="ql-block">警鐘山,原名掛榜巖。1937年“七七”事變后,侵華日軍大舉南侵,轟炸浙江城鄉。1938年,為防日軍空襲,于掛榜巖頂設立防空警報臺,懸銅鐘一口,敲鐘報警。警報一響,傾城百姓即攜帶“警報袋”(一種自制的布袋),紛紛出城躲避,呼稱“逃警報”。掛榜巖由此而被名為警鐘山。警鐘山是1941年4月19日、5月19日日機兩次狂轟濫炸新昌縣城而釀成“新昌剩只角”慘案的重要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和平鴿站在警鐘之上,時刻提醒著人們,今天的和平是無數抗日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倍加珍惜。警示后人不忘國恥。鐘聲寓意著警鐘長鳴,而和平鴿與警鐘相互映襯。和平鴿是一種美好的象征,代表著人們對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表達了對他們為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犧牲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和犧牲才贏得了勝利。長長碑文我將它摘錄保存。</p> <p class="ql-block">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騰沖地位的重要性,歷代這里都有重兵駐守,明代時還專門建立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童子軍雕塑逐漸顯現于眼前,他們或手持步槍,目光堅定;或緊握雙拳,誓死不屈。這些雕塑,雖靜默無言,卻仿佛能穿越時空,將我們帶回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張問德-怒斥日寇 張問德(1880-1957),騰沖城關五街人,清末秀才。騰沖淪陷后被委任為騰沖抗日政府縣長。 1943年8月31日,日軍騰越行政班本部長田島壽嗣致函張問德,企圖招降。9月12日張問德識破其陰謀,復函,義正辭嚴的痛斥日軍罪行這便是有名的《答田島書,表現了他高尚民族氣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云南騰沖人,滇軍名將,民國元老。民國十二年,在北洋政府擔任農商總長,兼署國務總理。抗戰時任云貴監察使。1942年,日軍入侵滇西,李根源抱病赴前線襄助軍務,力主把日寇阻擋在怒江西岸。發表《告滇西父老書》,極大地鼓舞了軍民抗戰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這是史迪威將軍和飛虎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史迪威美軍陸軍上校。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任中緬印戰區美陸軍司令兼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1943兼任東南亞盟軍最高副司令。美國援華抗日的著名將領,為中國抗日做出重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是騰沖國殤墓園里的寸大進塑像,抗日期間他將家產變賣購買了幾十輛卡車捐獻給國民軍,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上了戰場。三個兒子無一生還。騰沖淪陷后88歲的寸大進老人絕食身亡。死時雙拳緊握,一臉傲然。</p> <p class="ql-block">寸大進兒子長眠此地。</p> <p class="ql-block">滇西人民積極支援前線抗日,一位小腳婦女翻山越嶺,歷盡千辛萬苦送軍糧,由于缺衣少食,餓死在途中,而袋中的軍糧食顆粒未少。</p> <p class="ql-block">3346座墓碑下面埋葬的就是曾經抗日救亡,保家衛國的遠征軍英雄。一共分成72余列,四大塊,8小塊。代表這些遠征軍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及軍街,碑下埋葬烈士骨灰。</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過,心情十分沉重。</p> <p class="ql-block">民國33年,滇西抗戰進入反攻階段,盟軍軍隊來華助戰,在收復騰沖中,美國少校麥姆瑞等19名官兵壯烈犧牲,茲立石以慰英靈。</p> <p class="ql-block">人民不會忘記你們。</p> <p class="ql-block">抗日英雄紀念碑,讓我們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烈士墓前有以藏重康美為首的4名日本軍官雕像跪在那里,那些打仗死了的日本鬼子的尸骨,都被扔在旁邊又小又簡陋的“倭冢”里了。日方多次就此事進行交涉,希望我國把這些有損日方形象的因素給撤掉,對于這種無理要求,我國直接提出三個條件:首先,把日本國內的“靖國神社”給拆掉,而且要停止所有的供奉活動。第二,得依照歷史事實對日本的教科書進行修訂。第三,要向騰沖的烈士道歉,還要向所有曾遭受日軍侵害的中國人道歉。只要日方做到上面這三點,咱們國家就會撤掉那些相應的受罰雕像。</p> <p class="ql-block">那些不敢承認歷史的日本人,這么多年了,連第一步都沒邁出去呢。這就注定了這群倭寇的尸骨只能在華夏大地給護國英烈們一直跪著,就像那些不敢正視歷史的島國人似的。</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為重檐敬山式建筑,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捐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內外立柱懸卦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軍師將領的題聯,走廊兩側有蔣中正簽署的群護國殤墓園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布告”,二十集團軍總司令何援章的“騰沖會戰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記。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墻體嵌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碧血千秋為國殤墓園落成之日蔣中正題寫。</p> <p class="ql-block">祠前平臺正中嵌有“碧血千秋”,蔣中正題于民國三十四年四月,李根源書,彭偉武刻石。墓園中貫穿這四個字。</p> <p class="ql-block">祠內墻壁上鑲嵌孫中山先生肖像,兩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和中國國民黨黨旗,上有“天下為公”橫額,兩旁分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訓,中嵌“總理遺囑”。</p> <p class="ql-block">兩側墻壁上密密麻麻,名錄墻上刻滿11萬6千多名遠征軍烈士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我們無比崇敬為國捐軀英烈,獻上鮮花,表達小小心意</p> <p class="ql-block">走進滇西抗戰紀念館,廳墻面上整齊排列著遠征軍陣亡將士遺留下來的軍帽,地上則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時間點,云南人民英勇抗戰的歷史就從這里開始說起。</p> <p class="ql-block">侵華日軍于1942年5月占領了滇西邊境,徹底截斷了滇緬公路,那可是抗戰時期國內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的運輸通道。1944年5月,派駐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決定發起滇西反攻戰,要重新打通滇緬公路,讓援華物資能順利進入國內的抗戰后方。與緬甸接壤的騰沖,便是這場反攻戰最主要的目標。</p> <p class="ql-block">占據騰沖的是日軍歩兵第148聯隊藏重康美所部約有7000余人,配備了步兵、炮兵、騎兵等,他們圍繞騰沖城及周邊修筑了大量堅固工事,據險扼守。1945年5月11日,遠征軍第20集團軍約5萬余人,在霍揆彰將軍的指揮下實施騰沖反攻戰。按理說當時戰爭雙方兵力比列達7:1,拿下騰沖市很輕松的。事實卻并非如此,整個戰役打了127天,以遠征軍傷亡軍官1234員,士兵17075名為代價,才全殲日寇,最終拿下騰沖城。為了幫助遠征軍的反攻,騰沖及周圍的的老百姓出動了約46000多民工,為部隊運送彈藥糧秣,搶修橋梁公路,當向導、救傷員,其中還有不少民工在這場戰役中捐軀,一寸山河一寸血。</p> <p class="ql-block">滇緬公路,從昆明至緬甸臘戌全長1146公里。從下關至畹町546公里的“滇緬公路”西段,于1937年12月動工,龍云發布《非常時期法》,以“雞毛信加手銬”令各縣縣長上路督察施工,沿線17個縣每天修路民工達十多萬人,死于墜崖、疫瘴者3000余人,于1938年8月31日全線通車。</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6軍、第66軍等10萬大軍沿滇緬公路入緬,與盟軍協同作戰。</p><p class="ql-block">日軍第56師團,突然北進襲擊臘戌和云南邊陲要鎮畹町等地,以“千里奔襲”之勢于5月5日直抵怒江惠通橋,完成對遠征軍全面的戰略包圍。中國遠征軍分數路突圍,有向印度方向撤退的,有翻越野人山撤回國內的,10萬遠征軍傷亡過半,成為中國抗日正面戰場最悲慘的一頁。</p><p class="ql-block">關鍵時刻,我軍炸掉怒江惠通橋, 在250公里的江防上布設重兵,與敵形成隔江對峙之勢。</p> <p class="ql-block">克萊爾?李?陳納德(1893-1958),美國德克薩斯州人。1941年8月受國民政府委托,接收美國援助的100架P-40戰斗機,組建“中國空軍美國援華志愿航空隊”,加入中國抗日戰爭,被稱為“飛虎隊”,僅一年多時間就擊毀日軍飛機200多架。1943年,陳納德恢復美國軍籍,晉升為擴編后“美國第14航空隊”少將司令,飛機總數達1000多架,2萬多地勤、空勤、作戰人員分別駐守云南各地機場。1943年11月,美國航校代培中國空軍人員回國,中美空軍混合聯隊成立,在日后滇西反攻中,發揮了制勝作用。</p> <p class="ql-block">看看這滿墻壁的軍帽,這些是遠征軍陣亡將士遺留下來的軍帽,每個帽子下面都是一個戰士的身軀。感慨萬分,摘錄一首詩; 浴血滇西何壯哉,國殤墓地幾人哀。山河破碎英雄淚,化作碑叢告后來</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是云南著名的僑鄉。六百多年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使和順成為云南省四個典型的生態文化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進入和順村</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依山傍水、環山而建,綿延數里,聚落著寺院、道觀、祠堂和眾多小巷,還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約,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東南亞風情。</p> <p class="ql-block">牌坊上四個字“文治光昌”,講的是只有重視文化教育,才能使后代子孫繁榮昌盛。</p> <p class="ql-block">秀麗的小鎮</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也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鄉村圖書館藏書最大的,共計藏書有11萬冊之多。</p> <p class="ql-block">尤其古跡最為珍貴,它們都放在后面的珍藏樓里。</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這里供奉文昌帝君地方,它掌管文運和功名。</p> <p class="ql-block">和順馬幫博物館,因和順位于邊疆地帶,和印度緬甸靠的很近,馬幫文化十分興融,出國做生意人很多,它是絲綢之路的一個節點,也是著名的華僑之鄉。</p> <p class="ql-block">商人可以在這里歇腳。</p> <p class="ql-block">好瀟灑,可以躲在這里喝茶……</p> <p class="ql-block">總兵府第</p> <p class="ql-block">被授予一品振威將軍,在清代是從一品。</p> <p class="ql-block">最獨溫柔的洗衣廳,有雨遮蓋。</p> <p class="ql-block">洗衣廳旁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到達水上碼頭,我們沿著小河邊欣賞美景……</p> <p class="ql-block">前一橋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后一橋建于1921年。兩座橋形如雙虹臥波,名為雙虹橋。</p> <p class="ql-block">守衛邊疆的人們。經過風風雨雨,已經在這里扎根,形成各個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劉氏宗祠、李氏宗祠?:分別供奉不同姓氏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充滿了古樸的建筑和豐富的歷史韻味。</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的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約,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還融入了東南亞風情。古鎮內分布著眾多寺院、道觀、祠堂和小巷,保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傳統民居建筑,充滿了歷史韻味?,讓我們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和順順和,愿我們大家永遠和睦相處,長長久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吉安市|
乌海市|
长汀县|
罗山县|
五寨县|
德兴市|
平果县|
保康县|
喜德县|
奇台县|
航空|
涟源市|
苗栗市|
怀来县|
三河市|
武胜县|
大化|
曲阜市|
洱源县|
朝阳区|
色达县|
惠来县|
都兰县|
科尔|
合作市|
时尚|
峨眉山市|
拜泉县|
临海市|
镇远县|
沙河市|
文登市|
叙永县|
共和县|
五华县|
浏阳市|
蒙山县|
光山县|
收藏|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