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一篇介紹南鑼鼓巷東側胡同中,南部的兩條胡同,主要的大宅院有:炒豆胡同僧格林沁親王府,板廠胡同都江堰私房菜,還有幾座老北京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南鑼鼓巷東側的8條胡同,比較整齊,長度都在400~500米之間,均是東西走向,西口都是位于南鑼鼓巷主街道,東口都是位于交道口南大街。炒豆胡同和板廠胡同位于8條胡同的最南端。</p> <p class="ql-block">如今,“炒豆胡同”的南側已基本拆光了,修建了大片的停車場,只保留了胡同的北側。炒豆胡同在過去年代,整條胡同基本都是清代鐵帽子王僧格林沁的宅邸,并橫跨了南鑼鼓巷的兩條胡同,那就是炒豆胡同的陽面和板廠胡同的陰面,也就是僧王府的前門和后門,因此這兩條胡同也必須放在一起介紹。</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炒豆胡同臨近胡同西口的77號院。這是一座很氣派的廣亮大門,規(guī)制在南鑼鼓巷里面是最高的,大門進深3~4尺,門上有4個門簪,門下面有抱鼓石門墩。看77號院的大門兩側,有兩塊巨大的滾墩石,是南鑼鼓巷里最氣派最大的石墩。</p> <p class="ql-block">滾墩石不同于一般的門墩,看這座大門的門軸下面,已經(jīng)有了兩塊起支撐作用的抱鼓形門墩。據(jù)查,這兩塊滾墩石原應是設置在二門(垂花門)位置上的,因此可以斷定這是從別處搬來擺放在這里的。滾墩石上的圖案,是旋轉的蓮葉,形似鯰魚,寓意為“連(蓮)年(鯰)有余(魚)”。</p> <p class="ql-block">這個院落如今已淪為了大雜院,里面搞得亂七八糟,并且不允許進去參觀,據(jù)說里面還保留有部分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僧格林沁,清朝晚期名將,承襲了科爾沁郡王,因軍功加封親王。鎮(zhèn)壓過太平軍,也抵抗過英法聯(lián)軍。</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年間,僧格林沁在南鑼鼓巷購置了大片的房產(chǎn)并加以改建,除了宅邸,還有花園和祠堂,之后,僧王府家道逐漸衰落,民國時期,被親王的后代逐漸拍賣,分割為學校、軍隊和民居。</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炒豆胡同77號院東側的75號,街門也是一座廣亮大門。門口的抱鼓石門墩,上面有大獅子,下面有若干小獅子,因有些破損,具體幾只看不清,大概是5只到9只吧,獅子是權貴和吉祥的象征,寓意為“九世同居”或“五世同堂”。門墩側面圖案跟77號一樣,也是“連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69號和67號院,街門均為廣亮大門,進深3~4尺,4個門簪,抱鼓石門墩,圖案同樣是“連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以上這幾座宅院均屬于僧王府,保存得比較完好。</p> <p class="ql-block">在板廠胡同的陰面,也就是南側,還有好幾個屬于僧王府的院門,聽說都是炒豆胡同僧王府的祠堂、后門或后宅,但如今的街門都是很一般的大門了。</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板廠胡同14號“都江源”,位于胡同陰面,也就是南側,也是原僧王府的一部分建筑。這個地方有時開門,有時不開門,不好預測。</p> <p class="ql-block">14號的門墩,圖案為鷺鷥和蓮蓬殼,寓意為“一路(鷺)登科(殼)”。</p> <p class="ql-block">幾年前,在老胡同的古建筑里,出現(xiàn)了不少“私家菜”小餐館,不對外掛牌子,也不能點菜,都屬于自己獨家的特色。我和我家老高那時正巧參加了一次“都江堰”的親朋聚餐,因為我在炒豆胡同的僧王府沒有看到院子里面的老建筑,這一次我就非常期待地想看看。</p> <p class="ql-block">大門對著四合院的角門,里面是一座小照壁,進入以后往左拐,可進入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以下應該是北屋正房,現(xiàn)在是酒店大堂。</p> <p class="ql-block">從北房看四合院里面的其它建筑。</p> <p class="ql-block">以下正面是朝北的南房,西側是自建的一座小二樓陽光房。</p> <p class="ql-block">以下紅色的老式房子,就是剛才首先進入的北側朝南的正屋大堂,朝西的是一座白色的圍墻。</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院子里就餐,秋季的北京,是最好的季節(jié)。在這里用餐,吃飯是次要的,主要是感受中國胡同的魅力,和中國菜的品味。</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小景。</p> <p class="ql-block">走進南側的正房,屋子里掛著一個“禪“字。</p> <p class="ql-block">看里面的布置,桌椅都是中式的,看地磚的圖案,感覺是上世紀80~90年代比較流行的式樣。</p> <p class="ql-block">西側的小二樓是現(xiàn)代形式的,肯定是后建的。二樓是很寬敞的茶座和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從窗戶中看出去,是一片綠樹遮掩著的房頂,實在看不出房子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銅制的門把手,充滿了回憶。</p> <p class="ql-block">這一邊看出去,房頂上有幾只老貓。</p> <p class="ql-block">酒店里的一只老貓,眼神好霸氣,一臉不屑地瞄著我們,估計它是王爺家老貓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喝茶的杯子,都是老式的瓷器,也不知都是從哪里淘換來的。</p> <p class="ql-block">這家的菜式是素菜,做得很精致,就是不解饞,因為朋友里有外國人,他們都吃素。不過我倒是對盛菜的碟子很感興趣。</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涼菜。</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熱菜。</p> <p class="ql-block">這盤“魚”自然也是素的,做功也太講究了,蒜瓣肉做的真像,味道也不錯。</p> <p class="ql-block">主食基本上都是粗糧細作。窩頭、蔬菜面條、鍋貼、小米粥。</p> <p class="ql-block">餐后甜點,有西式的蛋糕,也有中式的豌豆黃和紫薯球。私家菜的特點就是量少、精致,主要是欣賞和品味,沒有往飽里吃的。</p> <p class="ql-block">近幾年,都江源又關門了,不知何時能夠開門,很期待能夠再進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板廠胡同22號,也處于胡同陰面,經(jīng)查,過去是僧王府的偏院,僧格林沁的家祠,現(xiàn)為侶松園賓館,是一座金柱大門。</p> <p class="ql-block">炒豆胡同的東半部分,就沒有多少大宅院了,但有好幾棵高大的古樹,遮天蔽日的,非常有氣勢。</p> <p class="ql-block">都說北京的古樹大部分都是在寺廟和皇家園林里,但北京的老胡同,尤其是年代比較久遠的老四合院周圍,同樣能看到不少的老樹,樹齡都很長。</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炒豆胡同39號院和37號院門口的方箱形門墩,按照規(guī)制,只有地位較高的官員和貴族,或立有戰(zhàn)功的人家才能使用抱鼓石門墩。比較富裕的商人或文人均使用方箱形門墩,門墩是老建筑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和門軸作用的一個構件,多為石制,整體稱門枕石,門外部分稱為門墩,門墩上的各種圖案,都是根據(j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吉祥寓意,按照詞語的諧音而刻制的。</p><p class="ql-block">以下的圖案為花瓶和桃花,代表著平安長壽。</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蝙蝠和銅錢,諧音的寓意為福(蝠)在眼(銅錢眼)前(錢)。</p> <p class="ql-block">炒豆胡同的東側有一條穿堂胡同,從這里往北走,可到達板廠胡同的東部,因為南鑼鼓巷東側的8條胡同,大部分都比主街道西側的胡同長一些,走穿堂胡同或穿堂門,比較便捷。</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紹板廠胡同的幾座四合院,27號院,就是一座很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建筑。四合院形成于明代,為中國傳統(tǒng)高檔合院式建筑,格局為四面都建有房屋,通常為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北方的四合院,街門大部分開在東南角,街門不直接對著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以上的這座27號老宅院,按說是不允許隨便進入的,我是被一個有著特殊身份的三輪車夫帶進去的。十年前的一個冬日,我在板廠胡同口碰見了號稱“京城第一車”的皇族后代愛新覺羅.安林,他就出生在南鑼鼓巷的板廠胡同。安林身世坎坷,靠著蹬三輪車維持生活,我曾兩次乘過他的三輪車,他給我介紹了很多的胡同知識,我也由此對南鑼鼓巷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的幾年中,逛遍了南鑼鼓巷的16條胡同。</p> <p class="ql-block">進入27號院,是因為安林跟房主很熟,就跟房主說了說,帶我進去了。</p> <p class="ql-block">進入以后迎面有一座小照壁。</p> <p class="ql-block">通過照壁西側的一個小門進入一個過道,過道里有好多加蓋的簡易建筑,堵的滿滿當當?shù)模樟藘蓚€彎,才進入到了里面。</p> <p class="ql-block">里面就是一座垂花門,安林說,這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個“二門”。有垂花門的二門,一般是不會設在街門位置的,除非是皇后的娘家,如帽兒胡同婉容的娘家,就有一座設在街門上的垂花門。安林說,這座垂花門是原物,不是新建的,雖然破舊了一些,但是一座很寶貴的老建筑。仔細看垂花門的垂珠,不是旋轉的彩色圓珠,而是方形的,門墩的圖案好像是三只羊,寓意為“三陽(羊)開泰”。</p> <p class="ql-block">推開二門,就是一座規(guī)規(guī)整整的四合院,當時東、西廂房都在裝修,院子里沒有人。</p> <p class="ql-block">幾年后,我自己又忍不住去了一次27號院,趁著沒人,輕車熟路的跑進去拍了一張照片就趕緊退出了。這四合院看起來還跟第一次去時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看門口的彩繪挺漂亮的,也拍了一張。</p> <p class="ql-block">房檐兩側的磚雕,一邊是龍頭,那一邊有些修補,好像是一只麒麟。</p> <p class="ql-block">另外,板廠胡同內(nèi)還有幾座漂亮的宅院,但因為不允許進入?yún)⒂^,就只能看看大門了。說起老建筑的街門,還是安林介紹給我的,后來又在網(wǎng)上查了有關資料。按照門扉的位置區(qū)分比較簡便容易,就是進深越深的住戶,地位越高。南鑼鼓巷的宅門有以下4種,“廣亮大門”,基本是王爺和達官貴人的宅院,門扉設在“中柱”之間,進深約3~4尺,中楹上有4個門簪。“金柱大門”,一般為商人富戶,門扉設在“金柱”之間,進深約1~2尺,中楹上有4個門簪。“蠻子門”,為略次些的商人富戶,門扉設在“檐柱”之間,幾乎沒有進深,與外墻基本齊平,中楹上有4個門簪。“如意門”是普通百姓的住所,門扉也設在“檐柱”之間,沒有進深,與外墻齊平,有2個門簪。也許可以對號入座</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板廠胡同26號,是一座廣亮大門,與炒豆胡同僧王府的大宅院的大門一樣。因處于胡同陰面,感覺也應該是原僧王府的舊宅。</p> <p class="ql-block">板廠胡同23號,金柱大門。</p> <p class="ql-block">門上的彩繪為蘇式彩繪,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能看見里面有一座小照壁。</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9號院,是一座如意門,門上的磚雕有些脫落了,兩側大門的磚雕上的圖案是“鶴鹿同春”。</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9號院的門墩,圖案是梅花和喜鵲,寓意為“喜上眉(梅)梢”。</p> <p class="ql-block">板廠胡同在夏季時環(huán)境也很不錯,胡同里也有不少老樹,綠茵茵的。</p> <p class="ql-block">有到家門口放著鳥籠子,還有一些小缸小罐的,窗戶上布滿藤蘿,很是溫馨。</p> <p class="ql-block">板廠胡同29號,是一座民國風格街門,雖然比起明清時期的街門,顯得比較簡易一些,但感覺它的高門樓也挺氣派的。</p> <p class="ql-block">但今年我來板廠胡同閑逛時,發(fā)現(xiàn)29號的高門樓已經(jīng)拆除了。但下面有兩塊方箱形石墩還是原來的。門墩正面的圖案是鷺鷥和蓮花殼,寓意為“一路(鷺)登科(殼)”。側面的圖案是地上的豬獾與樹上的喜鵲,寓意為“歡(獾)天喜(喜鵲)地”。</p> <p class="ql-block">以前年度,在這座街門前,放置著一些老式石構建,如拴馬石等等,這似乎也是板廠胡同的一個特色,讓游人從這些簡單的胡同元素中,更加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p> <p class="ql-block">那時在整個胡同里,都能看見這些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散落著的石構建。</p> <p class="ql-block">可愛的小鐵獅子,憨態(tài)可掬。連下水的鐵篦子都很特別。</p> <p class="ql-block">“松鶴延年”圖案的磚雕。</p> <p class="ql-block">可惜現(xiàn)在多數(shù)都看不到了,越來越濃的現(xiàn)代氣息和商業(yè)氣息,慢慢影響和改變著傳統(tǒng)的老胡同,真的是讓人很是無奈和懷念。</p> <p class="ql-block">板廠胡同29號,是一座位于胡同東部的穿堂門,原為朝鮮大使館舊址。經(jīng)過穿堂門,可通往東棉花胡同東側。</p> <p class="ql-block">如果沿著南鑼鼓巷的主街道,從炒豆胡同走到板廠胡同,主街道東側的街面上,能看到不少賣冰糖葫蘆和北京小吃的。</p> <p class="ql-block">也有吹糖人的,都是北京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家文創(chuàng)小店“小七家”,過去是賣兔爺和其它小紀念品的。</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小店里面也有兔爺,各種各樣的,有威武點的,也有萌一點的。不過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都沒有玩兔爺?shù)牧恕?lt;/p> <p class="ql-block">最近比較火的文創(chuàng)小紀念品,要當屬冰箱貼了,前幾天先農(nóng)壇售賣藻井的冰箱貼,168元一個,還限量出售呢, 排大隊、預約,才能買到。</p> <p class="ql-block">看這家店里的冰箱貼,樣式也不少,都是古代文物和北京各皇家園林的冰箱貼。看這里面還有南鑼鼓巷的呢。</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便簽紙雕。看起來很有意思,節(jié)日送人禮物可以考慮。</p> <p class="ql-block">從板廠胡同到東棉花胡同的之間,主街道的東側,有一家“咂摸酒吧”,是一座老建筑,有人說始建于清代,經(jīng)查,是民國時期的日式建筑,具體是誰的住宅沒有查到,看外表還是很氣派的,里面原來是披薩店,現(xiàn)在都是北京菜,有烤鴨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以上兩條胡同就介紹完了,多謝朋友們關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吐鲁番市|
永靖县|
金昌市|
准格尔旗|
安泽县|
留坝县|
台前县|
莒南县|
诏安县|
宝应县|
漳州市|
游戏|
富锦市|
赤城县|
永昌县|
昌吉市|
冷水江市|
锦州市|
玉山县|
自贡市|
星座|
土默特左旗|
金塔县|
郁南县|
淮安市|
上林县|
孟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海晏县|
高要市|
上饶县|
宜兰县|
信阳市|
祥云县|
木兰县|
荃湾区|
广宁县|
腾冲县|
汉中市|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