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雪峰懷念永濟五高</p><p class="ql-block">張中亮</p><p class="ql-block">在為永濟城北街道曉朝村編輯村志時,知道了革命前輩李雪峰曾在曉朝村讀過兩年高小,后又聽該村薛家堡薛應湖烈士的兒子薛忠福說幾十年前李雪峰回永濟懷念母校永濟五高去過一趟曉朝村,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事情,筆者于2024年12月17日下午,專程去薛家堡村家訪薛忠福老人。</p><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我在薛忠福老人家,見到了老人家,說明來意后,老人家熱情地將我讓進他的臥室,薛老生于1940年,今年已經85歲,但身體硬朗,思維清晰,說話口齒清,他給我介紹了他的父親薛應湖,同時介紹了他們這個烈士家庭幾十年來的坎坎坷坷。</p><p class="ql-block">在談到李雪峰到曉朝五高的往事時,他說那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具體哪年一時還記不清,只記得是個春天,經反復還原當年情景,薛老最后確定地說,那是1980年春天的一天下午,吃完午飯的他在薛家堡城墻北門附近正坐著,看到西邊不遠處有兩個身材高挑精干的老年人和巷里一位大叔在對話,他們三個說著話并朝著他走來,這時,大叔對兩位客人說:“這就是你們要找的薛應湖烈士的兒子”,兩位客人哦哦的答應著,說話間薛老說兩位客人已經站在了他的對面,很親切,兩位穿著都非常樸素,并作了自我介紹,原來是父親的老校友、老戰友、老朋友張青巽和張青晉兄弟倆。薛忠福老人非常激動,因為他知道對面來的可是令人尊敬的革命老前輩。一陣寒暄過后,按李雪峰老前輩想去母校永濟五高的要求,薛忠福帶著兩位曾經的五高校友順著薛家堡村的北城墻外的大路往東走去,一會兒功夫就到了村城墻外東北角,再往前走不遠是一大片返青的麥田,薛忠福指著前面幾十米遠麥田里的隆起平臺說,建在娘娘廟的永濟五高已經被拆毀了,地面有些零星磚瓦遺址痕跡。歲月如梭,物是人非。李雪峰佇立在那里,望著母校被拆后隆起的高高的土臺,李雪峰久久不愿離去。</p><p class="ql-block">站在母校前的李雪峰老人此時已經是七十來歲的老人了,此情此景他的思緒里回憶了母校五高老師給他講的“五四運動”,講的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如何妥協。當年對那那些賣國威多么痛恨?;氐饺侮柤依?,跟家里人和巷里人宣傳愛國思想。兩年的學習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在這里奠基了自己革命的人生,1922年從五高畢業.那時張青巽14歲,英姿勃發的少年。他的思緒又追憶到自己太原求學六年后回到家鄉結識的最活躍年輕人入黨積極分子薛應湖,回憶他們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西互濟會,薛應湖1931年永濟曉朝五高畢業后在城北小郭村任小學教員,和自己1923年永濟曉朝五高畢業后在城北下麻坡村任小學教員的經歷何其相似,相差八歲的他們因為共同的信仰成為朋友,他們是革命道路上好戰友、好校友?;貞浧鹆肆甏趸赜罎?,在永濟中學與老干部聚會時,當探問薛應湖的情況,聽到薛早已犧牲的消息時,自己是多么的惋惜。李雪峰懷念母校的一磚一瓦,懷念母校的老師和同學……</p><p class="ql-block">約摸過了半個時辰,薛忠福老人將兩位貴客又原路送回,薛忠福望著他們的遠去的高大背影,知道了他們是步行而來的。</p><p class="ql-block">天下每一個學子都會對他曾經的一個母校魂牽夢繞,李雪峰魂牽夢繞的母校是永濟五高。</p><p class="ql-block">我的采訪持續了一個下午,從薛忠福老人家離開時,回到自己家天色已經暗了。李雪峰四十年多年前懷念永濟五高母校的情景讓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記。</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1、李雪峰(1907年1月19日—2003年3月15日),男,生于山西省永濟城西任陽村西巷,原名張青巽。1932年冬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西互濟會,193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京市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p><p class="ql-block">2、張青晉(1920~1999),任陽村西巷人,李雪峰胞弟。字康民,號松巖,云山。曾歷任縣報編輯、文化館長、博物館長。</p><p class="ql-block">3、薛應湖(1916--1942),城北街道曉朝村薛家堡(第八居民組)人,1916年正月十四日出生。生母早逝,由父親和養母撫養長大。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自永濟縣第五高小畢業考入運城師范學校后,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回家后先后在永濟城北小郭村小學、趙柏村小學教書。1938年參加犧盟會,曾任縣青教會組織部部長,時常與共產黨員周之久、張學謙、史光華、陳青林等接觸,汲取進步思想,提高革命覺悟,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3月參加永濟特務營,貼標語散傳單,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941年9月4日,日偽憲兵隊突然包圍曉朝村,薛應湖立即下到井中地洞里。日偽憲兵沖進他家,搜遍房屋,毒打家人,后發現井中地洞,薛應湖自知無法逃脫,毅然跳入井中,但仍被日軍撈捕押回。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守秘密,寧死不屈,后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42年,黨組織安排薛應湖打入雜牌軍吳德部,改名換姓孔付岌,被稱為“孔副官”。時隔不久,薛應湖在山南被日軍抓捕殺害,時年26歲。</p><p class="ql-block">4、永濟縣第五高級小學校簡稱“五高”,又稱曉朝高小。在曉朝村中間薛家堡東、楊家堡南、龐家堡南原后土廟廟內,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趙杏村儒學生員曹學海為方便縣東南一帶青年入學,籌資聘師,苦心經營辦起來的,名曰“崇德學堂”。廩生楊濟堂掌教,招生1個班。宣統元年(1909年)開學,辛亥革命時暫停。</p><p class="ql-block">民國元年(1912年)經曹學海與楊濟川、龐應熊、閻澍霖等士紳磋商,次年,學?;謴?。后依永濟縣各高等小學先后次序,命名“永濟縣第五高級小學校”。首任校長王崇善。招生1個班,學制3年,春季始業。課程設置有國文、算術、理科、英文、經學、修身、歷史、地理等,為北洋軍閥政府所規定之教材。</p><p class="ql-block">董事會由曹宗文、閻澍霖、楊濟川、高智廣、李芳俊等人組成,管理學校延師、修繕等事。</p><p class="ql-block">民國5年(1916年)永濟縣改第二區曉朝村后土廟之高等小學堂為永濟縣第五高等小學校,張金榜聘為第五高小教師。相繼由屈群儒、任德恒等任校長。民國13年(1924年)改學制為2年。啟用新學制教材:有國語、算術、自然、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衛生八科。先后任課教師有張延瑔、史良、吳壽峰、王實甫、孫光華、龐騰雨等人,他們皆為品高、博學又熱心教育的好老師。自民國22年(1933年)高小畢業生實行會考制后,第五高小之成績常為全縣之冠。至民國27年(1938年)永濟淪陷,學校停辦。自1908至1938共30余年間,畢業18個班,學生約400余名。</p><p class="ql-block">1939年,學校自發開學復課。1942年冬,日寇大肆逮捕小學教師。五高頭天晚上進步教師帶領學生連夜逃跑,第二天日軍撲空,抓走教師閻澍林,搗毀學校。自此,五高停辦。閻澍林是李雪峰的舅舅,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折磨,身體致殘,被保釋后,回家不久憂憤而死。</p><p class="ql-block">在災難深重的年代,為挽救民族危亡,相繼參加革命獻身于民族解放事業的五高學生人數眾多。他們歷經艱險,不屈不撓,不少人身經百戰,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五高走出的杰出人才有原中央書記處書記、任陽村李雪峰;山西省原政協主席、副省長、任陽村鄭林;團中央原書記處書記、太谷屯人羅毅;青海省原政協副主席、大屯村人張百庵;抗日烈士、趙杏村人曹克恭;抗日烈士、曉朝村薛家堡人薛應湖;內蒙古建設廳廳長趙杏村人曹善初;雪花山抗日英雄賀子中等。他們的光榮業績也常和五高這座小學的名字緊緊相連??箲饎倮?,閻錫山派來的縣長李干之在“傳詢”小學教師時,一聽到“五高畢業”便霍然起立,猝然色變。</p><p class="ql-block">(本文是在采訪薛忠福老人后,又翻閱《永濟教育志》《任陽村志》和永濟紅色人物故事《浩氣長歌》,又與永濟本土學者曹中義老師深入交流后最終定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焦作市|
恩平市|
广州市|
嘉义市|
北海市|
黄陵县|
呼和浩特市|
延吉市|
东安县|
渭南市|
家居|
土默特右旗|
保靖县|
商丘市|
新蔡县|
齐河县|
南康市|
梅州市|
修武县|
梅河口市|
承德县|
左权县|
西青区|
新平|
桃园市|
奉节县|
双江|
彭州市|
桐庐县|
舒兰市|
昌吉市|
云阳县|
巴彦县|
韩城市|
新郑市|
桦甸市|
若尔盖县|
博兴县|
宽城|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