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廈門八大書法新秀齊集展覽現埸,熱情為觀眾講解他們的創作理念。</p> <p class="ql-block">書法游歷班部份同學參觀博覽會,聆聽王家一老師講解其創作的作品,讓同學們增長很多知識。</p> <p class="ql-block">王家一老師系書法科班出道,是廈門書法界后起新秀之一</p> <p class="ql-block">學書拾零—王家之</p><p class="ql-block">讀帖非常重要,可展開的話題很多,黃庭堅說過,“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于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因此我也學著將自己主要取法方向的代表作品掛上墻,隔三岔五看一看。</p><p class="ql-block">對黃庭堅說的“觀之入神”也時常能領會一二。不過怎么讀帖往往取決于個人的思維方式。多看書多體會生活,這些過程其實就是啟蒙過程,很多時候只有思想轉變過來了字才能寫進去。依樣畫瓢沒什么太大意義!所以韓愈在《送高閑上人敘》中說過:“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怢...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今閑之于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p><p class="ql-block">寫字并不是埋頭苦練能成的,所以有時候自己遇到瓶頸時常常感嘆書法真的“太難了”。至于臨創轉化問題,就是帶著目的去臨,然后多在創作中實踐。一定要對創作重視起來,很多人臨摹的很好,創作不行,就是因為創作的太少了。</p><p class="ql-block">創作和臨摹本來就不是一回事。創作的能力也是在一次次的創作實踐過程中培養起來的。以我自己學書的經驗為例,比如說寫顏真卿行書,我們常說顏真卿行書中有“篆籀氣”,但其實“篆籀氣”是很抽象的東西,怎么寫出那種篆書的質感出來呢?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書體。</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在臨習篆書和顏真卿行書的過程中就要主動去思考怎樣把“篆籀氣”糅合起來,不然我們臨到最后可能就只有一個框架,外形可能會像,但內部的東西可能就會差得比較遠,這個是很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日本回流珍稀碑帖展</p><p class="ql-block">臺灣新聞界書畫邀請展</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文房四寶博覽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安达市|
湘潭县|
项城市|
县级市|
故城县|
同江市|
车险|
安阳市|
孟津县|
江津市|
诸城市|
光山县|
奎屯市|
邹城市|
连州市|
金坛市|
莱西市|
汉中市|
丽水市|
玛沁县|
和田县|
中阳县|
华坪县|
荔波县|
垦利县|
彭山县|
邵武市|
新昌县|
泸溪县|
丹江口市|
南丰县|
苏尼特右旗|
花莲县|
霍州市|
大厂|
梅河口市|
阿克陶县|
茂名市|
和田县|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