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間,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七年了。雖然時間漸漸抹去了失去親人的悲痛,但在我們子女心中,父親在家庭中關愛家人、孝敬老人,工作中堅持原則、公正親民,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人正派的高尚品格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也是我們后代思考人生,如何做人做事的指引。</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中,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深刻而美好的。那時候雖然生活清貧,沒有電視機,沒有寬敞的房屋,但家庭氛圍濃郁。最讓我興奮的事就是姑姑爹爹來家,他們來了父母自然給弄點好吃的。晚飯后家人們圍坐在炕上拉家常,而我就坐在角落聽他們天南地北地閑聊。聽的多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也就知道了,也形成了我的初級人生觀。對父親青年時代的了解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慢慢有了。</p><p class="ql-block"> 父親1933年11月12日出生在陜西省府谷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爺爺在村里也是個文化人,他深知讀書的重要性,生活雖然拮據,但也供父親上了個高小(相當于現在的小學)。父親從小聰明好學,人小懂事。在爺爺出口外打工的幾年里(在當地教私塾),十幾歲的他就擔起了家庭重任,幫助奶奶下地干活,照料姊妹。然而辛勤的勞做并沒有換來溫飽,連年的戰亂災荒實在讓人無法生存。就在解放前夕,爺爺決定舉家遷往口外,那次的遷徙是在初冬的時候,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十幾歲的父親扶老攜幼,帶領全家徒步翻山越嶺,一路上是饑寒交迫,風餐露宿。在遷徙過程中,發生了兩件讓父親刻骨銘心的事。一件是父親背著最小的妹妹過河時,小腿被冰凌茬子劃破了皮膚,破傷和寒冷導致了靜脈曲張,腿肚子里像是盤著一條蛇,我小時候看了都很害怕。另一件事是他背過河的妹妹因為饑餓,有一天吃了野蔥花后中毒身亡。父親一生中曾說過多次,每一次說的時候,都是無奈和痛心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幾乎乞討著經過半個月艱難的跋涉,在好心人和親戚的幫助下,最終在達拉特旗高頭窯石山子村安頓了下來.也許是因為自身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生活吧,我記得每當家里來了乞討的人,不管是要飯的還是要錢的,父母總是盡力施舍,并且教育我們不能責罵那些討吃的。</p><p class="ql-block"> 1953年,父親在原昌汗溝鄉參加工作,后任副鄉長,1954年在烏蘭斯太衛生院任會計,1956年至1972年在耳字壕公社工作,任衛生院行政院長,并在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父親調入青達門公社工作,由于公社所在地當時沒有家屬房,我們家就搬到了離公社50多里的紅塔溝借了間房居住,后來落了戶口并分了自留地。也就是那一年,弟弟也出生了,一家七口人吃飯就靠父親一人的工資和在自留地產的糜米和土豆維持,生活很是清苦,吃肉更是奢望。記得有一次父親要去二三十里外的大隊開會,聽說大隊要殺內銷羊,七歲的我便隨父親去了。那天晚飯吃的是精羊肉餃子,也是我記憶最深的美味佳肴,一飯盒餃子我差不多吃了一半,父親吃了幾個就不吃了,別人問他為什么不吃,他說吃好了,留一些讓老婆娃娃也嘗嘗。回家的時候,眾人給填滿了滿滿一飯盒讓我們帶著,我高興的抱著飯盒跟著父親踏上了歸途。大概走了一半多路程的時候,困倦的我就跟不上了父親的步伐了,父親看到后就牽著我的手走,再后來實在走不動了,父親就背著我走。那晚的月亮特別明,我趴在父親的背上能看到長長的影子在負重前行。他那寬廣的脊背給了我依靠和溫暖,漸漸地我就睡著了。</p><p class="ql-block"> 父親不僅對子女關愛有加,對長輩也是盡心盡力。我有個二爺爺因為有精神疾病,在父親他們當年離開府谷時留在了當地。后來打聽到一個人在府谷生活也很困難,父親就回府谷把二爺爺接來和我們一起生活。以后一直跟隨我們搬了幾次家,直至去世,父親對長輩孝順的事在當地也傳為了佳話。</p><p class="ql-block"> 1973年秋,我們家搬到了青達門公社所在地,居住條件有了改善,交通也方便多了。到那兒后,父親幾乎每個月都要搭便車或坐班車去高頭窯看望爺爺奶奶(他們和二爹居住),我也在那段時期成了高頭窯二爹二姑家的常客。見證了他們孝敬老人的方方面面,記憶最深的事是爺爺去世出殯后,父親姊妹幾個因為錢財吵了起來,一個代東的長者出面說:“我見過白事宴上都是為了分得老人錢財而爭吵的,就沒見過你們是怕自己少拿錢而爭吵的!”后來長者平息了爭執后又經他的嘴把這事傳為了美談。</p><p class="ql-block"> 父親從1972年調入青達門工作后直至1983年退休,先后任組監干事,黨委秘書。他性格耿直,公道正派,給當地群眾解決了不少問題,辦了很多好事,群眾基礎特別好。已至于鄉里出現很多疑難問題都派他去解決,結果都是水到渠成。這方面是事情聽父親敘說過很多,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特別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令我非常震撼。記得有一年春季,鄉財稅所組織人員到各村清理上一年欠稅,有一天來到了父親多年前包過的枳機塔村一戶農家,經過了解后得知,該戶并非有意抗稅,只是因為反映到鄉里的土地糾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并說不解決問題絕不繳稅。后來拉閑話的時候,他得知我的父親是王守業后,馬上改口說你是王守業的兒子我不能給你出難題,立馬拿出錢繳清了稅款。當時我非常激動,沒想到父親的影響力這么大。后來在我思考人生時常聯想到這件事,一個人該怎樣活人,怎樣為子孫后代積德造福。</p><p class="ql-block"> 父親2017年4月30日下午4.50去世,享年85歲。他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人正派、忠厚耿直,他孝敬父母、關愛家人、愛崗敬業、守正清廉。</p><p class="ql-block"> 青山永志賢德 綠水長詠雅風</p><p class="ql-block"> 正氣長存天地 英靈含笑九泉 </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兴安盟|
谢通门县|
炉霍县|
施甸县|
镇坪县|
溧阳市|
嘉义市|
若羌县|
榆社县|
鄂尔多斯市|
商河县|
永春县|
马鞍山市|
吴川市|
阳江市|
深圳市|
肇庆市|
周宁县|
包头市|
博野县|
昌江|
上栗县|
深泽县|
鄂温|
牙克石市|
池州市|
荥阳市|
琼结县|
佛坪县|
郯城县|
拉孜县|
景德镇市|
苏尼特左旗|
恭城|
纳雍县|
张北县|
祁阳县|
抚宁县|
青冈县|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