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8月17 日,承德,我來了!雖然一日游,但令我印象深刻。</span></p> 避暑山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喜歡逛風景名勝。從北京乘坐高鐵一個小時便到達承德,出站后立即打的直奔避暑山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這所清朝離宮,仿佛走進清朝的歷史。這所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的莊園,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89年,于1792年建成。是中國清朝皇帝為了實現安撫、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莊共占地564萬平方米,設計精巧,取法自然,融山水草木、南秀北雄和全國名勝于一體,真是風景優美,賞心悅目。這里不僅曾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處理政務、接待外國使節的重要場所,也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宮殿區,主要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筑。這里古松參天,建筑精致,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處處透射出皇宮的莊嚴、藝術與文化底蘊。在這里我看到了昔日皇帝皇妃日常起居,處理政務的場景和遺存陳列的大量藝術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座山莊,半部清史。這里見證了大量的歷史事件。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康熙帝在此接見索額圖使團;與準噶爾在烏蘭布統惡戰,這里是指揮中樞;為迎接準噶爾的三車凌來歸,乾隆帝在萬樹園大擺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 1771年,乾隆帝在避暑山莊接見了萬里東歸的土爾扈特部族首領渥巴錫,并專門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p> <p class="ql-block">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咸豐皇帝在這里批準了喪權辱國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p><p class="ql-block"> 1861年,咸豐帝病死在承德后,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在此發動辛酉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輔弼皇太子載淳為帝,總攝朝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宮殿區,我心潮起伏,浮想連翩。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一切都已化作歷史,沉浸在山河草木和一座座建筑之中。昔日皇家離宮,今朝人民樂園。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勿焉。人民才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span></p> 苑景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宮殿區,視野大開,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壯美的景色。左邊,山巒疊嶂,古木參天,曲徑通幽,碧綠滴翠。右邊,樓臺亭閣,楊柳依依,碧波蕩漾,龍舟泛水。正前方,一望無際,山河錦繡。面對抉擇,導游的話啟發了我。我決定右行上橋,穿越湖心島,這樣可以快速游覽,環顧左右,以飽眼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漫步湖中小道,沐浴秋風,走走停停,時爾放眼遠眺,時爾低頭觀看,那盛開的蓮花,別致的亭榭,游弋的龍船,快樂的游人,不由使我陶醉在這湖泊盛境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古人有詩贊曰:</p><p class="ql-block">“金蓮澄波映日紅,雙湖疊翠夾鏡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風起落拂碧面,蝶舞扁舟渡云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不覺,到達乾隆御書的“煙雨樓”。這里樓東為青陽書屋,是皇帝讀書的地方,樓西為對山齋,樓、齋、書屋之間有游廊連通,自成精致的院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煙雨樓憑欄遠望,萬樹園、熱河泉、永佑寺等歷歷在目。湖中荷蓮爭妍,湖上霧漫,狀若煙云,別有一番景色。乾隆皇帝賦詩“最宜雨態煙容處,無礙天高地廣文。卻勝南巡憑賞者,平湖風遞芍荷香。”</span></p> 平原區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離開煙雨樓,我沿湖邊向西而行。每過一段,路邊就有昔日古跡,或碑亭、石雕或圍欄建筑。那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草木茂盛,格外寧靜,生態環境保護得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康熙二十年(1681年),為了“肄武綏蕃”,康熙皇帝設立了木蘭圍場,并在此地舉行規模宏大的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狝”。這一活動不僅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也加強了與蒙古王公貴族的聯系,對鞏固清朝的統治具有重要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想,昔日剽悍勇猛的蒙古鐵蹄那里去了,成群的牛羊那里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代發展了,科技進步了,戰爭形態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愿我中華民族的血性與精神不倒!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span></p> 小布達拉宮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我承德之行的第二站。原本今年計劃去西藏,但未能如愿,到此一游,也算是多少彌補了點遺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避暑山莊西門出來,打的到小布達拉宮,用時不到十分鐘,此時已是中午11點,但我毫無倦意。于是興致勃勃,拾級而上,進山門,過碑亭,駐足五塔門,走過琉璃牌坊,最后到達雄偉高大的主體建筑大紅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布達拉宮?,正式名稱為普陀宗乘之廟,是為了慶祝乾隆皇帝60歲壽辰和崇慶皇太后80歲壽辰而建造的,始建于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個建筑群,占地22萬平方米,依山勢而建,氣勢雄偉,融合了漢藏建筑風格,是漢藏文化交流的典范?。不僅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寺廟之一。它反映了清朝時期對藏傳佛教的尊重和對西藏文化的熱愛,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路攀登,逢殿必進。深感當時建造多么不易。大紅臺殿亭樓閣,形式各殊,高低錯落,氣韻非凡。殿頂都用鑾金魚鱗銅瓦復蓋,與紅臺、白臺交相輝映,在重重群山的襯托下,空間輪廓非常雄偉,尉為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紅臺內四周為三層群樓,中央是重檐攢尖鎏金銅瓦項的“萬法歸一”殿,真是燦爛輝煌。站在紅臺頂放眼眺望,承德全貌盡收眼底,不論是天斧神工的棒槌山,還是崛起的現代城,大美無垠的避暑山莊,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在此拍照留念。</span></p> 班禪行宮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小布達拉宮出來,肚子有點餓了。喝杯當地特產杏仁露,吃點蘋果和油桃,休息片刻,便坐上馬車前往第三站須彌福壽之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須彌福壽之廟,又名“班禪行宮”,是乾隆皇帝為迎接西藏六世班禪入覲朝賀乾隆帝七旬慶典,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仿照班禪居所扎什倫布寺形制興建的,與小布達拉宮有異曲同工之妙。</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班禪行宮,占地面積3.79萬平方米,以藏式建筑為主,其建筑風格繼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優秀藝術傳統,在造園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我心存敬意徜徉其中,由衷贊嘆清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懷柔,對西藏活佛的尊重。看似一座廟,實則體現了民族團結,增強了向心力,有利于鞏固邊疆,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統一。</span></p> 承德博物館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到一地,博物館是我一定要去的。今天這是第四站,也是我打卡的第123個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承德博物館,建成于2019年,總建筑面積25163平方米,是承德市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現展出的688件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25件,其中以清代文物為主,有金縷玉衣、長信宮燈、中王鐵足大銅鼎山等十大鎮館之寶。常設展覽5個。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關于承德歷史和“和合承德”——清盛世民族團結展,不僅讓我全面了解了承德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對承德在歷史上為民族團結做出的巨大貢獻有了清楚了解,這一點過去是沒有想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漢代長信宮燈</p> <p class="ql-block">錯金博山爐?</p> <p class="ql-block">清代紫檀木座銅胎琺瑯塔</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合承德展覽,重點講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以承德為舞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故事。此展覽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span></p> <p class="ql-block">民族團結盛景</p> 普寧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寧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軍隊平定了準噶爾蒙古臺吉達瓦齊叛亂。冬十月,厄魯特蒙古四部來避暑山莊朝覲乾隆皇帝。為紀念這次會盟,乾隆帝承襲“修建一座廟,勝養十萬兵”的祖訓,實現“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目的,仿照康熙與喀爾喀蒙古會盟建立多倫匯宗寺先例,依照西藏三摩耶廟的形式,修建了這座喇嘛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普寧寺,安靜祥瑞,清風習習。我安坐條椅,喝茶歇息。這座典型的漢藏合璧式寺廟,布局嚴謹,很有特色,前半部是漢族寺廟傳統的伽藍七堂式布局(伽藍,即寺廟。七堂一般是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建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廟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羅,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便供奉在主體建筑大乘之閣中,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堅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非常精美,重約110噸,很是罕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祖國各族人民 “安其居,樂其業,永普寧 ”,這是我到普寧寺最深的感受。又見夕陽紅,為霞尚滿天。時針指向下午六點,恰有車來,我依依不舍地坐上出租車直奔承德火車站,乘晚七點的高鐵返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承德承德,承天地之德。一日五游,是以為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12.19 追記于靜心齋</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花莲县|
连南|
同德县|
泰兴市|
鹤壁市|
库伦旗|
淳化县|
金坛市|
昌邑市|
大关县|
左贡县|
车致|
武川县|
乌拉特后旗|
长宁区|
彝良县|
惠东县|
金川县|
黑水县|
阳新县|
唐河县|
保靖县|
化隆|
宜兰市|
中西区|
宁强县|
织金县|
越西县|
沂南县|
邹城市|
邓州市|
武川县|
永平县|
来宾市|
民县|
绥芬河市|
嵊州市|
兴城市|
托里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