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丘山海拔34.3余米,</span>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康熙乾隆下江南均游歷過虎丘,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清康熙皇帝游覽后改名為虎阜禪寺。</p> <p class="ql-block">遠古時期,虎丘山是大海中的一個小島,稱為“海涌山”。史載吳王夫差葬父闔閭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因名虎丘:又因“丘如蹲虎”而名。</p> <p class="ql-block">建于1956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涌橋上有12只石獅,各個雕刻得栩栩如生,像個可愛頑皮的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長約3米,因形似枕,故稱“枕石”。晉代著名高僧生公就坐在這塊石頭上看經(jīng)書,疲倦了就睡在這塊石頭上。導游講,如果扔石子上去,石子能夠粘住不下落,就可以生個兒子。</p> <p class="ql-block">石幢是五代后周顯德年間高陽許氏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如果透過這筆直的石幢看虎丘塔,就會看出它的斜勢了。</p> <p class="ql-block">磨崖石刻上四個綠字是“生公講臺”,是唐代李陽冰所書。生公是我國晉代著名高僧竺道生。李陽冰擅長小篆,被譽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以至于當時顏真卿所書的碑刻,都會請李陽冰用篆書題額。三個藍色的字“千人坐”是明代胡纘宗所書。</p> <p class="ql-block">“虎丘劍池”四字楷書是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很多年后“虎丘”二個字逐漸斷落湮沒。明代萬歷年間,蘇州戶部主事馬之駿請吳中名手章仲玉補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丘</span>”二字,所以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中有兩塊石碑,分別雕著二位神仙,一位是陳摶,另一位是呂洞賓。相傳有一天這二位大仙在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過來看他們下棋,看完一盤棋, 回到家中,可是誰也不認識他,后來人們從他的衣著猜想他是幾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這么一句話, “仙人一盤棋,世上已千年”。</p> <p class="ql-block">據(jù)文志記載、春秋時期吳王闔閭葬池下:以扁諸、魚腸等數(shù)千寶劍殉葬,故名劍池。劍池兩壁壁立,中涵石泉,終年不干涸。</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秦始皇與孫權都曾來這里挖過劍,劍池就是由他們所挖而成的,還有傳說吳王闔閭墓的開口處就在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劍池是虎丘最為神秘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崖壁石刻鵝頭篆書“劍池”,為元朝周伯琦所書,“風壑雲(yún)泉”四字傳為北宋米芾之筆,形容“寒風出幽壑,白云映清泉”之情景。</p> <p class="ql-block">第三泉,它在劍池西南上方的崖壁下,又稱“陸羽井”、“觀音泉”。相傳被封為“茶圣”的陸羽在貞元年間來到虎丘,挖了一口井,以這口井中的泉水作標準,對比各地水質,寫了我國第一部《茶經(jīng)》。由于這口井水清冽、味甜,被陸羽命為“第三泉”,這池四周石壁赭色,紋理天然,秀如鐵花,所以取蘇東坡“鐵華銹崖壁”詩句又稱它為“鐵華崖”。</p> <p class="ql-block">中國第一斜塔——“云巖寺塔”,俗稱“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至今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塔七層八面,塔高47.7米。塔向東北偏北方向傾斜,它的塔頂偏離中心2.34米,最大傾角是3度59分。這座塔是江南現(xiàn)存時代最早,規(guī)模宏大,結構精巧的一座佛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剑阁县|
灵川县|
电白县|
元谋县|
大洼县|
工布江达县|
汉沽区|
荥阳市|
九龙城区|
镇赉县|
鹤山市|
涿州市|
马山县|
留坝县|
丰顺县|
新野县|
天水市|
武乡县|
磐石市|
阜阳市|
内黄县|
东至县|
双辽市|
达孜县|
保靖县|
商丘市|
西乌珠穆沁旗|
孝昌县|
鹤岗市|
侯马市|
古浪县|
肥城市|
铜山县|
荔浦县|
平度市|
建德市|
张家口市|
晋州市|
东阿县|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