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成百丈漈(5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成的劉伯溫故里景區(qū)是國家級的5A景區(qū),由劉基廟與百丈漈二大核心景區(qū)組成。考慮到我們年紀與體力,所以決定就只游百丈漈,而且采用北進南出自上而下的方式,以減輕體力消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丈漈景區(qū)的深壑巨澗因巨大落差形成的這三級瀑布總高為287米,折算魯班尺后為100丈盈17,故名百丈漈。百丈漈以"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的階梯型特色瀑布群而聞名于世!2013年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為”中國單體落差最高的瀑布",并入選"中國十大名瀑"。</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駕車至山上,從百丈漈景區(qū)的天頂湖(北門)進入。從這兒起百丈漈游正式開始了。在游客中心可乘電梯(每人20元)至山中的電梯間。我們貪心怕遣失途中的景點,便選擇了徒步。沒想到這一路上看到的只有高山與山路臺階,毫無情區(qū)。截止走到電梯出口處,化了近一個小時,消耗了大量體力,太得不償失了。提醒看到此篇而又要去百丈漈的朋友這電梯非乘不可噢!</p> <p class="ql-block">從電梯處開始,游百丈漈之一漈全靠徒步沿臺階一路下坡至一漈壑底了! </p> <p class="ql-block">漈頭口位于天頂湖外約100米,是天然巨阱,峭壁巨嶂。“百丈一漈”高207米,寬30余米,三面絕壁如削,仰觀絕壁直插云天,一漈瀑布從這V型叉口猶似長空白練傾瀉而下;下坡途中能聽到瀑布飛下的巨大響聲;俯瞰壑底飛瀑落入百丈深壑,驚心動魄,滾珠瀉玉,煙虹變幻,聲如驚雷,堪稱曠世奇觀。漈底石塊上大字書寫"百丈漈 中華第一高瀑"。</p> <p class="ql-block">在壑底邊拍邊休息了一會兒,吃了帶過來的自熱飯,拍張集體照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觀瀑亭雖稍離一漈遠些,但一漈的雄偉依在。許多年輕人或穿或脫,武俠片,仕女片皆在一漈底及觀瀑亭前亮相出片。</p> <p class="ql-block">沿“百丈一漈”形成的河流下行,地勢平坦,水流并不湍急。繼續(xù)行走一段路,突遇深澗下切,水流形成“百丈二漈”。</p> <p class="ql-block">百丈二漈,深有百丈,水瀑遇崖分為上下兩折。到了百丈二漈必過穿了雨衣才可以不濕身的"水簾洞"。</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由百丈二漈二折的水簾和水簾后面的天然洞廊組成。天然洞廊,高2.6米,寬8米,長超60米。洞廊雖然很寬敞,漫步其中,可以看到二漈飛瀉下來的水簾,但時不時的有水簾的水珠飛濺進洞內,似小雨靡靡,淋濕地上,打濕衣褲。所以景區(qū)給每位游客發(fā)一件塑料雨衣,而游人一般的也不敢在水簾洞內用相機手機拍照,怕弄壞相機手機。</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p> <p class="ql-block">這張和后一張水簾洞照片是王老師和徐老師在水簾洞內所拍。這是藝高人膽大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穿過水簾洞,行不多遠,有一很大的譚,據說碧潭深達百丈,直達東海龍宮,因此又名"龍?zhí)?quot;。潭中形似玉璽的崖石喚作"龍女梳妝臺"。\</p> <p class="ql-block">龍女梳妝臺</p> <p class="ql-block">龍?zhí)肚皬V場上青年男女正在歡快的跳舞,場面很嘿!背景則是一二漈同框!</p> <p class="ql-block">三漈是一個瀑布灘,上灘下潭,不規(guī)則地從高僅十多米、寬卻有八十來米的口傾瀉而下,也頗有排山倒海之勢。后面風巖石怪象萬生,煙霧繚繞,如同墜入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次的百丈漈游,雖然我們采取了北進南出自上而下觀瀑方式,但畢竟年紀大了,加上腿腳不便,還有自進口到電梯口的近一小時的原可省下的下山路,所以走到后來便感腿腳疲軟體力透支了。好在有百丈漈一漈高百丈二漈深百丈三漈寬百丈的優(yōu)美景色的鼓舞,特別是現在回過頭耒邊做美篇邊賞景,真的覺得百丈漈游很值很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青田石門洞景區(qū)(6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門洞位于浙江青田縣城西北30千米的甌江北岸,在330國道南岸。臨江旗、鼓兩峰劈立。對峙如門故稱"石門“。石門洞1963年為省級重點文物,2010年,被評卜為4A級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太鶴大橋是青田縣的標志之一,紅色的大橋隱匿于青山綠水,它橫跨在甌江上,連接了兩岸,從橋上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江景和城市風光。</p> <p class="ql-block">景云大橋是當地有名的網紅大橋,純步行橋,米白色歐式風格,橋上橋下,白天黑夜,歐式建筑很出片,隨手一拍都是明星出街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石門洞由石門飛瀑等五大景區(qū)組成。五大景區(qū)各具特色,奇在石門,曲在洞天,雄在瀑布,魂在文化,靈在山水,情在古村。</p> <p class="ql-block">去石洞門景區(qū)需擺渡。可能是因為石門洞在唐代是中國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十二洞天之故吧,所以渡口地面用鵝卵石作了個很大的八卦圖。i</p> <p class="ql-block"> 進“石門”,只見四周群峰環(huán)拱,樹木蔥蘢。有小溪有峰巒,滿眼的綠意。抬頭望,原來旗鼓山峰之間還架起了一座索橋,人走在上面,山風吹來,橋體輕晃,再加上不時飄來的霧露,真有幾分人間仙境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石門洞并不是洞,而是由兩岸青山夾峙而成的門,有如洞天。在道教文化中,“洞天”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因此這里吸引了許多人來朝圣。</p> <p class="ql-block">石門洞摩崖碑刻為國家級文物。碑刻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有著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這里有南朝以來謝靈運、阮元、沈括、郭沫若等歷史名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碑刻117處,題詠詩篇1000多首。分布在石門洞旗鼓兩山的摩崖碑刻,有25處;鐫刻在洞口旗鼓兩峰高達十余米的懸崖題刻,字徑最大的有一米多,橫貫絕壁,氣勢雄偉壯觀;碑刻精工細作,巧奪天工。</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觀光車至山頂,山頂都是些新造的房子,好像主要是民宿一類功能。</p> <p class="ql-block">回下山后,走到這兒,長廊里掛滿了書寫的條幅,在柔和的陽光下暖暖的,真是賞心悅目,忍不住再拍一張集體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劉文成公祠</p> <p class="ql-block">石門飛瀑從112.5米的高崖絕壁上一瀉而下,飛珠濺玉,古人稱之為"天泉"、"圣水"。被譽為"東南第一勝事"。自古素有"世外桃源"、"洞天仙壤“的美譽,詩仙李白更留有”直上瀉銀河,萬古流不竭"之美句!</p> <p class="ql-block">從石門洞觀看甌江對面的330國道很有氣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达日县|
锡林浩特市|
山丹县|
庐江县|
东台市|
西和县|
上思县|
马鞍山市|
辛集市|
定日县|
中牟县|
鹿泉市|
双鸭山市|
廊坊市|
太和县|
庆阳市|
徐汇区|
高青县|
固阳县|
咸丰县|
兴海县|
新昌县|
红原县|
沾化县|
米易县|
阿坝|
茌平县|
安多县|
曲沃县|
宿松县|
云霄县|
闵行区|
灵璧县|
盘锦市|
长丰县|
邵阳县|
抚州市|
寿宁县|
四平市|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