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尼斯的首府突尼斯市,有一個老城區域,名麥地那,1979年被列入世遺名錄:《Medina of Tunis》,中譯名《突尼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 作為特定城市的麥地那,在沙特西部,與麥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稱為伊斯蘭教三大圣地,麥地那居第二,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初期的政治、宗教活動中心,亦是其安葬地 但在北非城市中,麥地那指的是阿拉伯人聚居區域,所以,Medina of Tunis,可意譯為突尼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也可直譯為突尼斯的麥地那。 這個區域,地處海上航道和撒哈拉沙漠運輸線之間的地帶,是地中海地區3000年歷史的見證,自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人的多個王朝首府就在這里,其繁榮,始于12世紀。 <b>世遺評價</b>:12至16世紀,突尼斯處在阿爾摩哈維斯和哈夫斯王朝的統治下,是當時伊斯蘭世界中最強大、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宮殿、清真寺、陵墓、伊斯蘭學校和噴泉等700多處標志性建筑展示著它昔日的輝煌。 雖說有700多處標志性建筑,但實際上顯眼的并不多,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延續1千多年的古老阿拉伯人聚居區。 麥地那由曲折交錯的街區、拱狀的通道、胡同和死巷組成,其城市結構的和諧統一令人矚目。 而我們的行程,就是如下圖藍線,由導游帶領,從卡斯巴哈廣場始,至老城門海之門結束,穿城而過,沒有,或沒有帶入特定景點,沿途多為商鋪市集,體驗了一種老城風情。 下為谷歌地圖中的麥地那老城,左側星號是卡斯巴哈廣場,右側海門,中為宰圖納大清真 由卡斯巴哈廣場向東,經漂亮的財政部大樓進入老城區。 進入老城區后,前方就是<b>哈穆達·帕查清真寺</b>,Hammouda Pacha Mosque。 沒有檢索出起背景資料,但一棟宣禮塔很有特色。<div>匆匆而過,沒有被帶入,也不知是否開放。</div> 再往前,一條小巷的南向,又是一座宣禮塔,當時不知道,撰寫本篇查索時才知,這是<b>宰圖納大清真寺</b>,Ez-Zitouna Mosque,是世界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宰圖納大清真寺清真寺位于老城區的中心位置,也沒有入內,這是后來走過的其外圍。 網上得來的一張圖,可以感受一下其內里,據說,寺內庭院由白色大理石鋪就,顯得莊重而神圣。 麥地那總體而言就是市集與街巷,保存了 13 世紀哈夫斯王朝和 17~18 世紀土耳其王朝的老城布局及特點。 有2000多家手工作坊,3000多家店鋪,銅器、金銀器、服裝、小餐店、副食店等,不同的街坊有相對集中的經營內容分布。 拱形頂蓋,石鋪地面,狹窄彎曲的街巷里,店鋪一家挨一家,市場一個接一個,一個熱鬧非凡的阿拉伯集市。 麥地那人口超過10萬,約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而270公頃的面積,約占全市城區面積的六分之一。 所以,在咖啡館、茶吧與餐館可以看到許多悠閑的當地人。 兩組女性閨蜜,呈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對照,也是當地文化的一個縮影。 注意店鋪內的墻面裝飾,濃濃的伊斯蘭風味。 一些沿街的門洞同樣如此。 這些門洞,也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這是一片被歲月溫柔撫摸的土地,仿佛一個時空隧道,穿越至古老的阿拉伯神奇之地。 上下兩張照片都是快速溜出主道,在側邊邊緣街巷所拍,又匆匆返回,不敢脫離隊伍。 當地人很友善,鏡頭對準他們時,會迎合,擺pose。 海門,遺存的古城門之一,也叫法蘭西門,號稱非洲凱旋門。<div>現在,兩側曾經的城墻位置已經被街道取代,其四周是個廣場。</div> 其內側的一棟樓,曾經是英國領事館。 城門是突尼斯城老城與新城的分界,是突尼斯城的標志。<div>穿出城門,就進入突尼斯新城。</div> 這是城門前的布爾吉巴大街,另一個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安平县|
丰台区|
大荔县|
昌都县|
丹阳市|
云阳县|
清丰县|
东安县|
玉田县|
团风县|
巴林右旗|
宁城县|
宁明县|
大厂|
贵阳市|
禄劝|
芜湖县|
渝北区|
景东|
英吉沙县|
巢湖市|
仙桃市|
绥宁县|
绥德县|
涞水县|
喀喇沁旗|
体育|
张家口市|
甘谷县|
阿合奇县|
商洛市|
镇沅|
南川市|
商河县|
竹山县|
蕉岭县|
盐源县|
旺苍县|
綦江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