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離開故鄉三十多年了,每到年跟前,便對故鄉的年倍加思念,思緒伴隨著童年的記憶,飛回到了故鄉的年,懷想故鄉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故鄉的年從臘月的殺豬就拉開了年的帷幕,殺豬的場面固然有些血腥,但作為男孩子,自然少不了圍觀殺豬的場景,目睹了豬怎樣變成盤中餐。農村人殺豬用的是一口1米5左右的大尺寸鐵鍋,在殺豬前就找個空曠的地方把鐵鍋支好,然后在鍋里點上柴火熱鍋。這時候伴隨著大鐵鍋的燒紅,殺屠用繩子捆綁住豬嘴,把豬摁倒在鐵鍋邊,豬從開始撕心裂肺叫喊聲逐漸變得沒了聲音,鮮血流淌在主家早已準備好的盆里,大人們七手八腳的開始干拔豬鬃,攢多了可以換錢。此時,家里各火爐子及鍋灶上燒開的水,伴隨著死豬被抬進鍋里的那一刻一同下鍋,大家嫻熟的拔豬毛。沒一會功夫,白凈的胖豬上了架,一塊塊豬肉被殺屠一刀刀割下,抬進了廚房。男孩子圍觀看殺豬是有目的的,就是為了能搶到豬尿泡,大伙兒拿來當球玩,孩子們玩的津津有道,看的一旁的大人們漏出了滿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吃豬肉也是有講究的,豬的要命骨既鎖骨是殺屠的專用品,其他人都不能啃這個骨頭,聽老人說是殺屠吃了就能贖殺生的罪,其他的肉和骨頭都留給了幫忙的人和左鄰右舍。我的記憶里,每到豬肉炒熟后,母親便用藍邊碗裝滿肉,讓我們孩子端給左鄰右舍的鄰居家,讓他們也嘗個鮮,這碗肉拉進了和鄰居之間的感情。</p><p class="ql-block">那時候很少有人家去洗豬小腸或吃小腸,殺豬時趁著豬的熱乎勁,清理趕緊腸內的糞便,然后整齊的盤起掛在某個地方凍成冰腸,家里的孩子可以隨時拿到集市上交給供銷社換錢,換來的錢再買鞭炮。</p><p class="ql-block">一到臘月,村里到處都可以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但那時候沒有放一串的條件,小孩子都是把鞭炮按個分離,一次只能放一個聽響聲,渲染年的味道。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都玩的是火柴槍或炸藥槍,大伙兒用鐵絲折成不同大小的槍樣,再把鏈條一個個排列起來,用皮筋捆綁在一起,槍眼里塞滿火柴頭和火藥,在扣動扳機的那一刻,巨大的槍響聲總能把家里的大人驚動的跑來看看是否安全,有些安全意識強的家長直接沒收了威力較大的槍,生怕炸到玩耍的孩子。沒了槍就沒了快樂沒了年味,孩子像蒼蠅一樣嗡嗡的纏著家人要槍,經不住耐煩的家長就把槍給了孩子,大會像找到了根據地一樣,圍繞在一起放炮弄槍,把年的味道從響聲中營造起來。</p> <p class="ql-block">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送完灶爺,就開始大掃除,農村的所有的家庭在這一天都要把家里里里外外的徹底打掃一遍,清洗干凈所有的臟衣服,包括炕上鋪的被褥,讓過年的時候都穿的干干凈凈,預示著來年的幸福生活。當然孩子們過年每人一件新衣服是少不了的,讓他們盡可能的留下幸福的童年記憶。</p><p class="ql-block">年三十這一天是最忙的一天,家里的婦女們圍著鍋頭籌備過年的吃喝,條件好一點的都要準備一兩桌席,家家都炸油餅、做花饃、蒸饅頭、搓麻花、捏花果,每家最少都要籌備一大缸油餅,一缸饅頭,開了花的蒸饃都點上紅顏色,年的味道一下就濃烈起來。故鄉的人幾乎都用大缸儲存熟食,儲存環境溫度適宜,缸里的油餅和饅頭越到最后味道越香,這些年貨一般都能吃過正月十五。</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一大早,父親便準備好了大紅紙準備寫對聯,家里所有的房間、糧倉,包括牲畜圈都會貼上對聯,順便也給左鄰右舍人送上幾副對聯,大家共同喜迎新年。到了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母親讓我和哥哥開始貼對聯,我們兄弟兩一個負責貼,一個負責拿并負責對聯的對稱高低適合,有時候為分清左右聯而爭持老半天,最后還是在父親的一錘定音下規范了對聯的正確順序,等貼完所有的對聯就放上幾個大炮,那響聲把一家人帶進了年里面。</p><p class="ql-block">三十晚上,一家人先吃一些面,然后一家人圍觀在一起等待春晚的開始。這時候的鍋灶上早已經燉好了豬骨頭、豬蹄等,節目開演的時候一起端上來邊吃肉喝酒邊看春晚,當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孩子們開始給父母拜年,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起跪下來向父母親磕頭拜年,父親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的壓歲錢,每人五角或一元,再每人分一些糖果,孩子們兜里裝滿了沉甸甸的年貨,一家人在歡天喜地的氛圍中享受著一年的幸福時光。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守歲,孩子們進入夢鄉。</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一般不走親戚家拜年,但村上流傳下來叫“出行”的習俗。一大早家家戶戶把自家的牲畜都趕到場里,大人孩子們都穿上新衣裳集中一起迎喜,按照時間節點朝著指定的方向跪拜磕頭,祈禱來年的五谷豐登,風調雨順。</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在我和哥哥兩是一個拜年組合,不管走姑家還是姨家,都是我兩一個騎車一個負責送禮包。禮包都是自己用紙包的糖、茶、點心或餅干,每一個禮包的封皮上貼著一條紅紙,年的味道伴隨著我們一家家送出的禮包而衍生親戚的聯絡關系。這一天,當年結婚的新女婿們都要帶著媳婦去給老丈人家親戚拜年,當然每家人少不了給一對新人每人給十元二十元的見面禮,算是認個們成了親戚。我家也少不了幾位姐夫姐姐來過大年,所有人聚在一起分享著年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到了晚上孩子們都端著面做成的香油燈,聚會在村里最熱鬧的地方,互相比著誰的油燈捏的最好看,攀比著誰的燈著的時間最長,互相訴說著年的味道。其實,連日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早已燒盡了孩子兜里的壓歲錢,孩子們再次回歸到身無分文。</p><p class="ql-block">最為熱鬧的還數正月二十三的撩桿,年在這一天基本過完。天黑的時候,幾家人把準備好的柴火堆在一起,點上一大堆火,大家開始跳火,用火撩去一年的煩惱和疾病,跳火的過程充滿了喜劇,有些孩子不按照方向和順序進行,有時候逆向而跳,和對面跳來的伙伴碰個人仰馬翻,甚至被火星燒著了衣服。等快要熄火的時候,有人就用鐵鍬揚起火灰,火星在空中飄飄灑灑,然后大伙兒齊聲喊洋芋花兒,豌豆花,祈禱新的一年能大豐收,來年風調雨順。</p> <p class="ql-block">熱鬧的年在大伙的嬉笑聲、鞭炮聲中悄悄落下帷幕。故鄉紅紅的春聯依舊鮮艷,可游子們卻已開始整理行囊。那濃濃的民俗風情,滿是年味兒的團圓場景,都成了心底珍貴的回憶。此刻,他們懷揣著家人的牽掛與期盼,告別熟悉的鄉土,邁向遠方,開啟新一年的征程,帶著滿滿的干勁,去追逐夢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揭西县|
荣昌县|
龙口市|
寿阳县|
同心县|
涪陵区|
武宣县|
巴彦淖尔市|
读书|
张家界市|
张家港市|
昔阳县|
綦江县|
曲周县|
清徐县|
原平市|
会昌县|
喜德县|
东源县|
河池市|
古蔺县|
渭源县|
北川|
菏泽市|
梓潼县|
南康市|
禹州市|
台前县|
景谷|
焉耆|
安平县|
长丰县|
九台市|
青神县|
福鼎市|
桃园县|
平邑县|
久治县|
简阳市|
南城县|